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力书写青海篇章
2023-03-12刘红梅
●刘红梅
历史和时代,正在赋予青海新的重大使命。中国式现代化,对青海而言意味着什么?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海,对青海来说,是一次新的跨越,更是一次新的出征。如何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在某种程度上,要承担更多“主动诠释”的使命,紧紧围绕国家所需和青海所能,持续深耕用力、深化发展,把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打造得更牢固,把青海建设得更美好,让各族人民生活得更幸福,进而增强对现代化新青海的认同。
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构架中赋予现代化新青海生动的实践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一条没有现成先例可循的道路,充满生机,也会充满挑战,需要不断回应时代之问,不断创造拓展经验。要担起这样的责任,迫切需要我们拿出非一般的精气神,寻找到最适合青海这片土壤的、最能解决问题的“最优解”。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没有对标顶尖、追求卓越的志气,也不可能取得大的作为。这么多年来,青海之所以成为青海,靠的就是坚持走深化改革之路,走扩大开放之路,走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今天在更为宏阔的历史使命面前,我们更应坚定不移地走这样的路,坚定地往最好者看齐、与最强者比拼、向最快者跟进,坚定地追求卓越、起而行之、勇挑重担、善作善成。
中国式现代化是主动作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主动而不是被动的现代化,我们要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谋划青海的任何工作,都要有全局视野,特别要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在把握源头与流域、国家战略与源头责任、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中找准定位、体现价值,进而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支撑国家战略、服务国家战略,在落实国家战略中加快自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强调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这是对青海的信任和重托,也是青海持续跃升必须把握的关键机遇。我们必须创造性地推进各项重大战略落实落地,将国家战略优势转化为青海发展胜势,并以青海的务实实践,坚定彰显国家在更高水平改革开放、总体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意志与决心。
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路径中增强现代化新青海发展动能
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中国发展实际探索而成的,是面对各种困难挑战踏实干出来的。从新发展理念,到脱贫攻坚;从全面小康,到急难险重等,中国式现代化是立体化的现代化,是多彩的现代化。我们要更好地基于国情省情与特色,推进现代化新青海建设。基于脚下现实土壤,基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青海特点的现代化之路,用具有说服力的实践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助力更多现代化建设创造性的探索实践,这是一场新的跨越,也是一场新的出征,自然有更深的考验。
对青海这样一个西部地区而言,发展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青海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不充分问题突出,未来一段时间要努力跟上全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准确把握青海在全国大局中所处方位,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而更好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档升级、后发争先。努力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力求争先在青海落实落地,从长远和根本上解决青海发展“深层的矛盾”“成长的烦恼”,打造青海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制胜新优势。
在建设中找准本地区产业政策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契合点,构建适合本地区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模式及产业结构体系,建立符合市场运行和发展规律的资源要素流转机制。持续改善与建设交通设施,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为带动,强化青海农牧区乡村桥梁与道路硬化建设,形成便捷通达的交通网。以中小水电、太阳能和风能电站建设为重点,提升清洁产电能力,以接入国家电网为契机,深入推进通电工程。强化青海小城镇建设,增强高原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高原城镇化水平,依托建设兰西城市群,增强城市要素聚集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与此同时,加快构建区域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有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强化通讯设施的投入与建设,实现通讯信号更优、覆盖面更广。紧紧依托比较优势,合理配置生产力诸要素,探究青海民族地区进入快速发展的切入点与突破口,挖掘并发挥各自各具特色的民族地区潜力与优势,加快资源战略、经济贸易、旅游经济等公共服务进展,实现高质量发展。
青海省应充分利用资源禀赋等优势,以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造更多产业集群,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文旅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应把更多着力点转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坚持用工业思维发展农业,培育打造一批青味品牌。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再则要不断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持续巩固防返贫根基,同时抢抓优化结构、提升效益、转型升级的窗口期,以工业思维加快培育壮大农业产业。比如,商务工作方面,重点是针对当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加大生活物资货源组织和储备力度,畅通运输配送渠道,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再比如金融工作方面,重点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进一步抓好助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实,助力稳住全省经济基本盘。
在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特征中诠释现代化新青海发展力度
多年来,青海省忠实践行绿色发展,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批历史性成就,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又擘画了六个现代化新青海的发展新目标,这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密切相关。现代化新青海的发展要对党的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对党的奋斗历程的艰辛和非凡,对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坚守和力行,有更深切的认识,进而不仅仅是阐述单纯的民生供给,更是要表达一种对“全人群”深层需求的观照——不同年龄、不同层面的人群,能够在青海这片区域中感受到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并有为之奋斗的机会,这是青海的活力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所在,当然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所在。
要实现经济发展质的稳步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互动并进,城市的繁华与农村的繁荣交相辉映,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共同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日渐清晰的时候,青海所要创造的,不只是“量”的丰盈,更是“质”的完善。要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这一切无疑需要在既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跃升、提速。
现代化新青海的发展要更加安全、更富韧性、更有活力。要全面提升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要保障重要功能在各种极端情况下的持续稳定运行,强化极端情况下功能运转、生产维持、生活保供、就医服务等基本运行保障体系。
在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特征中展示现代化新青海发展韧性
一场更深层次的现代化探索正在展开。我们必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背景下理解这个目标——这不只是为了青海自身的发展,更是着眼国家发展大局的一场探索;不仅要实现自身能级和竞争力的跃升,更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和规律、赋予其生动内涵,并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把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理念和工作方法,谋划区域发展新“思路”。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全国区域共同体发展。要确立东西部区域共同体发展意识,树立青海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既是该地区的发展,也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的正确观念。这是因为,青海民族地区的发展,必将强有力地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为此,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强与青海民族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通过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对口支援及制度扩散等多种有效方式、方法及途径,切实帮助和支持青海民族地区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逐步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回应。中国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世界罕见。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迈向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好的重大课题。青海经济发展战略客观上固然有益于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繁荣,然而青海民族地区常常被“落后地区”或“西部地区”等外延更大的地理概念所取代,这一态势往往使各民族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经济形态被淡化。而且,针对影响民族地区政府公共服务建设的制度性障碍,有学者在研判时只是用“不均、不足、质量不高”加以归纳概括。这种基于一般、普遍意义的解读只能得出普遍性、一般性的结论,它将青海民族地区与一般、具备普遍意义的落后地区等同,没有认识到青海民族地区所面对的困境绝不仅仅是地理偏远或区域发展失衡那么单一,民族地区复杂多元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需求倘若仅仅依赖平衡区域政策是无法处置的,由此无法归纳概括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在青海民族地区施行时面对的种种挑战独特性。由于地缘环境、民族宗教状况与区域发展差距等因素的影响,处于相对欠发达状态的青海民族地区具有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特殊性。这一特点必然会使青海民族地区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即使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资金相对充足,民族地区的群众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内容与侧重的认识也会有差异,利用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同样存在差异。而多样化的需求、差异化的认知与能力最终会变为一种多元化的政策诉求,由此,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式与进路必然要有一定差异性。民族传统的瓦解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附带后果,公共服务生产和供给则应该在保护民族传统方面作出一定的努力。将保护民族的特殊性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意味着中央和青海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应该协调合作,为那些力图保持传统生活模式的民族成员提供不低于社会平均标准的公共服务。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念兹在兹的历史宏愿、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接续奋斗的强大动力、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担当,也是青海人民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的关键期。青海必将以务实的实践,坚定彰显实现现代化的意志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