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理工科高职院校美育发展路径探析

2023-03-11宋晓清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12期
关键词:理工科美育院校

当前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各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大数据学情分析发现,当前理工科高职院校美育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短板。基于此,本文以理工科高职院校美育为研究对象,构建理工科高职院校综合美育实践方案;立足岗位需求,确定美育教学总体目标;提出“美之三义说”,重构美育课程教学体系;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平台和技术手段多元化;制定美育藤条计划,创办深信乡村美育实践基地等。通过不同美育实践探索,实现路径多元化和个性化,最终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标。

1 理工科高职院校美育探索的时代意蕴

当前,在新时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大变革下,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伴随着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迭代升级,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和定制化,大学生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与发展?如何在职场中掌握规范的行业标准和得体的言行举止,从而提高职场胜任力和竞争力?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该如何满足新时代行业企业对高素质复合创新型人才的高要求和高标准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成为当前高校,尤其成为以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见长的理工科高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美育是审美教育、心灵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实施内容,也是高素质复合创新型人才教育的重要实施内容。而且,美育对于“新工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体现在创新能力培养、重塑技术美的维度等[1]。基于此,本文通过探索理工科高职院校美育发展的创新实施路径,力争为我国高职院校乃至全国院校美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2 国内理工科高职院校美育实践现状分析

2.1 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较为欠缺

笔者借助大数据学情分析了解到,当前理工科高职院校学生在审美与人文知识积累和训练方面,基础相对较为薄弱,他们在审美与人文素养知识的宽度、深度与广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在知识基础方面,大部分学生在职场礼仪规范与行业标准等方面都有一些认识和了解,也知道职场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交往等综合素质对职业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但在实际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对职场礼仪规范与职业素养等方面还理解不够深,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等内在底蕴的积累和训练还不够;认知能力方面,审美人文素养与工匠精神认识层面,悟“美”不透。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高职院校,技术类专业招收的学生几乎都是理工科出身,他们在审美与人文修养等实践训练方面相对欠缺,对大国工匠精神的理解也多停留于理论层面,对各行各业大国工匠的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领悟的深度认识还不够透彻。

2.2 学生实际需求与美育现有实践不完全吻合

笔者带着研究团队通过对各大兄弟院校调研并了解到,学生实际需求和学校美育现有的实践方案存在不完全匹配的情况。基于学生层面,他们希望学校开展和自身兴趣相符的美育系列实践活动,比如大美育课程、美育艺术表演、美育社会实践等。基于学校层面,从当前实际来看,学校面向学生推出的各类美育项目主要依据现有硬件配备,受场地设备、师资专业等限制,美育实践个性化需求与艺术独特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2]。总而言之,当前许多院校开设的美育实践活动与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和成长期待不完全一致。

2.3 美育课程教学与国家政策不完全匹配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依然是学生接受美育实践活动的主渠道。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美育课程建设普遍面临诸多现实发展困境,在理工科高职院校甚是。例如,很多高职院校专职美育教师人数少,学校常常依托公共基础教学部门开设各类美育课程,美育资源库建设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美育兼职教师。此外,美育课程开设还面临开课教师学科背景、专业喜好、场地硬件设备等局限,美育课程教学整体呈现出系统性、规范性、多样性不足等特点,这一系列客观条件均影响了学校大美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4 美育顶层设计与现有师资队伍不完全同步

高职院校美育实践工作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教师的“润物细无声”。美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甚至是“无意识的”,而正是这种“无意识”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了不可估摸的力量。但当前,许多理工科高职院校美育课程建设面临顶层设计与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全同步的困境。作为美育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主导的实施者,美育教师队伍建设远落后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水平。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的美育专职教师人数少,兼职教师多,且来自于不同部门或院系。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在美育学科领域仍处于摸索发展阶段,美育这一学科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学科体系和研究范式,从整体来看,美育师资队伍水平要低于学校其他师资队伍。基于以上种种,美育顶层设计与师资队伍建设难以实现同步,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各大高校美育课程的持续优化完善。

3 理工科高職院校美育创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美育,具有孕育美好人生,构建美好世界的功能[3]。本文“以美育人”为目标,构建理工科高职院校综合美育生态方案,通过美育现状分析、制定整体解决方案、优化美育实施载体、创新信息技术手段等途径,发挥美育特有的感性浸润和熏陶教育功能,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描绘美好世界的途径,从而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总体目标。

3.1 对标现状找问题,制定综合美育实践方案

针对当前我国理工科高职院校美育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细致调研和分析,精准把握理工科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开展工作。尤其针对理工科大学生个性特点,深入了解他们的成长期待和诉求、关注点和痛点、个性和喜好、认知和能力状况、学习和生活习惯等,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对当前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第三方评估等多维度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深入论述当前美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之处等,为后续构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详实数据作支撑。

3.2 立足岗位需求,确定美育教学总体目标

笔者以本校某学院4个专业不同方向的岗位职责为案例,并对其进行深度剖析,对专业岗位群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其中,在岗位综合素养要求这一模块发现,用人单位几乎都提到应聘者要具备基本的职场礼仪规范、职业标准和素养、人文素质、审美与人文修养等。尽管不同岗位对求职者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不相同,但从总体来看,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却基本一致。因此,笔者对标我国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围绕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宗旨,制定美育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即培养德技兼修、掌握行业规范,具备专业自信与职业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在这个总目标下,课程还设置课程思政分层教学目标,即素质目标、能力目标与思政目标。

3.3 提出“美之三義说”,重构课程教学体系

针对高职院校理工科学生个性特点和成长期待,笔者还融入泛审美教育,将美育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笔者带领课程教学团队原创开发设计“美之三义说”课程教学体系(图1),将审美与人文素养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全过程,实行横向分块、纵向分层,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段需求的学生,课程教学实现循序渐进,学生实现螺旋式成长成才发展。

3.4 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平台和技术手段多元化

面对“秒新秒异”新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更加快速迭代升级。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设备资源优势,整合建设内容充实、风格相对统一的美育信息资源,从而实现美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4]。为此,团队在融媒体技术多平台重点持续发力,树立“用户思维”“品质思维”,凸显深信技术底色,发挥技术优势和先进性,实现信息技术与审美、科学知识与艺术素养相结合,让信息技术与美育激发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将最新网络平台,如微信、抖音、优酷、各类官网平台、人工智能技术(AI)、虚拟现实技术(VR)以及“沉浸式”教学体验等灵活多元使用,实现技术“鲜活”“有趣”。例如,笔者带领团队依托深信乡村美育实践基地联合学校书法协会共同举办“打破时空,云上逛展!——书画,藏在美育里的人文力量”活动,充分发挥技术赋能作用,连线多地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员共同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美育活动中,实现美育信息化,彰显美育的立体多维功能。

3.5 制定美育藤条计划,创办深信乡村美育实践基地

为进一步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投身实践,团队还以“美育赋能乡村振兴”为小切口,制定深信美育藤条计划,与对口帮扶地共建深信乡村美育实践基地,面向当地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和乡村美育教师等群体开展系列活动。基地融合“在地”特色文化,构建“美育+双高专业群+特色专业”模式,开设桃文化主题墙绘、儿童纤维艺术、礼乐经典传唱、少儿人工智能科普、简易编程与美育虚拟现实技术体验等美育课程。

4 结语

总体来说,当前国内理工科高职院校美育发展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美育探索与创新也取得了系列成果成效。一方面,基于理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结合各大高职院校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探索出具有当地特色文化和校本特色的美育实践活动。另一方面,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时代环境,将信息技术元素贯穿其中,探索出具有现代意义的美育实践活动。未来,高职院校美育发展将探索出一条更高质量的实践路径,为中国美育创新实践研究提供扎实基础。

引用

[1] 朱立元,熊腾.论美育在“新工科”建设中的作用[J].华南 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02-109.

[2] 邓果丽.以学生为中心的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7(03):43-48.

[3] 高洪.美育铸魂:新时代中国美育的使命[J].美术研究,2021 (04):6-8.

[4] 李娜.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美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82-84.

本文系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校级“名辅导员工作室”项目——大学生美育与思政教育(深信院办〔2023〕32号)

作者简介:宋晓清(1988—),女,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就职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理工科美育院校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