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门·埃雷拉:那辆车一定会来的
2023-03-11纸月
纸月
许多艺术家,或天赋异禀,或生逢其时,年纪轻轻便成就了一番事业。而我们本期的主人公有些特别,她为人所知的时候,已是耄耋之年。这位大器晚成的艺术家,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有棱角的她
卡门·埃雷拉1915年出生于古巴首都哈瓦那。父亲是《世界报》的编辑,母亲是一名新闻记者。父母的前卫眼光和广阔视野,为小卡门的成长带来了不少益处。在上大学期间,卡门选择了一个当时很少有女生选择的专业——建筑学。热爱艺术的她,还往返于哈瓦那和巴黎、柏林、罗马等地,学习艺术课程。
那时候,卡门的职业梦想是当一名建筑设计师,她喜欢那些富有规律的几何图形,以及令人舒适的简洁线条。
1948年,卡门与丈夫一起移居巴黎,由于每年参加“新现实”画廊举办的沙龙展,她结识了不少艺术圈的名人,比如画家马克·罗斯科、杰克逊·波洛克。那个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欧洲国家经济逐步复苏,艺术领域也涌现出许多先锋思想,如二十世纪前叶兴起的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寻求“抽象”与“简洁”,这一潮流也影响到了建筑设计,催生了包豪斯学派。
这些艺术思潮“击中”了卡门的心,她所喜欢的,正是抽象之美。这段在巴黎的时光,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到了五十年代,卡门又深入了解了马列维奇和蒙德里安,他们大胆的用色、明朗的色块和利落的线条,对卡门有着深深的启发。
前人的创作影响着卡门的审美,卡门最终走向了极简主义。她的画究竟极简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由直线分割出的不同图形,显示了一定的规则;色彩的反差与碰撞,为画面赋予了情感的变化和视觉的冲击力。卡门的极简主义作品,在后来被定义为“硬边几何”绘画。
卡门曾说:“我喜欢笔直的线条,喜欢在混沌中的角度与秩序,我喜欢让一切井井有条,这或许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会成为一个‘有棱有角的画家。”
无人问津的她
但这位“有棱有角”的画家,并没有得到艺术界的关注。尽管那时她在巴黎的艺术沙龙展览中展出过几件作品,却从未售出一件。
后来,卡门迁居到丈夫的家乡美国纽约。在她看来,纽约是个对各种文化接受度颇高的城市,卡门继续尝试着向画廊、展馆推广自己的作品。然而事与愿违,评论界对她的作品依旧十分冷淡。
原来,当时的纽约还是抽象表现主义占主流,很快又出现了波普艺术,卡门的极简绘画相比于前两者来说,仍然不够叛逆张扬,很难“打”出一片市场。而更让人难以接受的,还有另一个原因。
画廊主的话让卡门终生难忘,她改变不了一个歧视女性的社会,但她一定不能被“打败”。她必须继续画画,坚守自己的艺术领地。
从那之后,卡门反而轻松了不少,她不再奔波、讨好那些不欣赏她的艺术画廊。她一心作画,几乎每天都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创作,在纽约的一间公寓兼工作室里,数十年如一日。值得一提的是,卡门说自己遇到丈夫杰西是她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是他用做英语教师的收入支撑了卡门几十年的艺术追求,并且一直给予她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对自己有耐心
“如果你等一辆车,一直等下去,那辆车一定会来的。”这是卡门始终相信的事,她自己的作品总有一天会被人发现并认可。
虽然有些晚,但她等的“车”终于来了。2004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泰特现代美术馆首次購买了她的画作,那年卡门八十九岁,她已专职作画六十年。
一个高龄老人竟然默默画了那么多作品!媒体纷纷关注她,采访她,卡门一下子为人所知。2009年,伯明翰博物馆和艺术画廊为卡门在英国举办了个人作品展览。自此之后,各大画廊、画展的邀请不断,甚至一家媒体公司还为她拍摄了一部叫《百年特展》的纪录片,来记录这个长寿的“宝藏”艺术家。
2022年,106岁的卡门在她的工作室中与世长辞。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她仍然拿着滚轮刷,在巨大的画布上刷颜料,这份旺盛的创造力实在令人钦佩。卡门一生投身艺术,她用坚持和不放弃向我们证明了“等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