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色彩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2023-03-11陶利利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幼儿园
陶利利/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幼儿园
0 引言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植物色彩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促使幼儿去认识色彩,对自然材料进行高效利用,使得整个色彩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同时,植物色彩是大自然带给美术教育的素材,将其应用到幼儿园美术教育中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对色彩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对植物的热爱。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积极应用植物色彩素材,带动幼儿通过绘画、拼贴、拓印、插花等不同方式来呈现对植物色彩的理解,提升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效果。本文主要讨论植物色彩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为推动幼儿综合成长助力。
1 植物色彩与美术教育的关系
植物是大自然的艺术品,其多样的色彩形态鲜明地展现了生命的奇妙与多样性。而植物色彩一词常见于园林景观建设,主要指通过植物的色彩对比、邻补等手法,创造出淡雅和谐的视觉效果,为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其中提到的邻补色是指在色相环上相邻的两种颜色,它们的色调相近,但是互补的成分却能够相互补充,这种色彩组合在视觉上具有和谐的效果。在植物中,常见的邻补色组合主要包括红黄、黄绿、蓝紫等。这些颜色的搭配相辅相成,能够使人有一种轻盈、明亮的视觉体验。与邻补色相对的是直接对比色,这种色彩组合更具冲击力和强烈的视觉效果。协调色是指那些在色相环上相对位置较近,相互之间具有良好协调效果的颜色[1]。在植物色彩中,红黄蓝以及蓝绿紫是常见的协调色,它们的相对位置比较接近,同时具有一定的互补关系,因此它们的搭配在视觉上会呈现出协调的效果。由此可见,植物的多样性为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色彩素材,可以让幼儿在美术创作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发挥空间,辅助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课程,培养幼儿基础艺术素养底蕴,提升绘画能力以及对于事物的观察、分辨能力。除此之外,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叶片和花朵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或生长周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态,这个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色彩差异,亦可以作为幼儿美术素养的启蒙元素。教师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利用这些植物色彩元素,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感知,并用绘画表达出自己对季节变迁和自然界不同植物的理解和感受。
2 植物色彩应用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2.1 通过植物色彩引导幼儿表达抒发情绪
植物色彩不仅是物体的外在特征,更是一种直观的信息传达方式,它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着显著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色彩与人的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心理学家的观点,颜色具有情绪触发的能力,不同的颜色会唤起人们不同的情绪体验,红色常被认为代表着激情和紧张,蓝色则与平静和宁静相关。一个人所选择的颜色,无论是衣着、环境还是个人物品,都能够传达他们自身的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因此,通过观察人们对不同颜色的喜好和反应,可以推断其情绪和心理特征。幼儿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期,但碍于认知和语言方面的不成熟性,还不能够十分准确地表达抒发自己的情绪,如果幼儿的不良情绪积攒过多,会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在行为表现上会体现为焦急、暴躁、易怒、敏感等。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情感表达能力,引导幼儿利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巧妙地运用植物色彩,将绿色与大自然的美景相联系,让幼儿联想到郊外、森林和小动物等,进而感受到快乐和自由。将红色与太阳相联系,体现活力与激情,帮助幼儿表达他们内心的兴奋与热情,由此激发幼儿情感共鸣引导他们利用颜色进行情绪的表达(图1),并将其体现在绘画当中,也方便教师通过相关内容对幼儿进行深入了解[2]。
图1 幼儿园艺术创作
2.2 植物色彩有助于幼儿的感官发育
幼儿期是感官觉醒的关键时期,而植物色彩的鲜艳和多样性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视觉环境,鲜亮、高饱和度的颜色,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刺激他们的视觉感官,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敏感度。而且幼儿对鲜艳的植物色彩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会被红色的玫瑰、黄色的向日葵、蓝色的勿忘我等各种花卉所吸引,这些色彩不仅能够直接刺激幼儿的感官发育,还能够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通过观察植物的色彩,幼儿能够对不同的色彩进行区分和辨认,从而提高他们的颜色辨识能力。因此,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充分利用植物色彩的特点,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植物,并帮助他们进行比较和分类,区分不同的植物颜色,发现植物色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在实际的美术创作中,幼儿还可以运用所学的植物色彩知识,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作品。通过颜色的运用,幼儿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此外,幼儿通过对植物色彩的观察和应用,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植物色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可以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力,这对于他们的认知发展非常重要,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世界。
2.3 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
幼儿阶段是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都希望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幼儿全面发展。在美术教育中,植物色彩的应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首先,植物色彩丰富多样,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艳丽的花朵、碧绿的叶子,给人以愉悦和活力的感觉。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模仿植物的色彩,可以激发他们对于色彩的兴趣和想象力。让幼儿们自由发挥,用各种颜色和形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创造力,还可以提高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其次,植物色彩的应用可以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植物的颜色和形态,并通过比较和归类,让幼儿意识到不同植物的共同特点和差异。这种观察和分类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类能力。最后,正确使用植物色彩可以对幼儿的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表明,明亮而温暖的色彩可以增加幼儿的快乐感,提高幼儿的情绪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而冷色调则可能引发幼儿的抑郁情绪和消极心态。因此,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创造积极向上的色彩环境,使幼儿能够在美丽的色彩世界中感受到快乐和温暖,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智力发展。
3 植物色彩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3.1 开展更多亲近自然的教学活动
幼儿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绘画技巧和艺术知识,更是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为他们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依靠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教学,更应该为幼儿创造更多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机会和平台,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艺术资源,拓宽他们的美术视野,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情感和对艺术的热爱。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够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教师应鼓励幼儿走进大自然,带领他们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色,欣赏不同植物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引导幼儿观察花瓣的细微变化,感受草地的柔软和树木的质感。通过触摸和感受,幼儿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色彩和自然之间的联系,从而在艺术创作中有更多的灵感和创造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和技巧,将所观察到的生物形象化,达到对自然界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例如,教师可以在春天带领幼儿到校园附近的公园或城市的自然保护区参观,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到各种植物,引导幼儿从形态特点到个体颜色进行细致观察,并要求其通过观察记录植物的特征,也可以将喜欢的植物采摘回来制作成标本。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活动后期组织一些小型的绘画比赛、手工制作活动等,让幼儿将观察到的植物画出来,在实践中体会到自然的美妙[3]。
3.2 带领幼儿对植物色彩进行深度探索
植物色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这不仅仅体现在眼中可见的花朵、树叶和果实上,也可以通过动手实践和探索来更深入地感受与理解。特别是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课堂上,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有趣的实践活动,通过将带有色彩的植物部分捣碎、压榨出汁水,并用这些带有颜色的汁水进行创作,让幼儿亲身体验色彩的魅力。这样的动手实践过程不仅可以增加幼儿对美术学习和创作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自信心。进行植物色彩实践活动的第一步是捣碎植物部分,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茎、叶、花和果实,然后带领幼儿一起观察这些植物部分的形状、纹理和颜色,并引导他们用手指、拇指或小工具将其捣碎。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培养手眼协调能力,还能够感受到力量和掌控的乐趣。接下来,幼儿可以用各种方式提取植物部分中所含有的汁水,教师鼓励幼儿去探索尝试,通过调节压力或者选择不同植物进行压榨,以此来得到更丰富的色彩。当幼儿亲手制作出各种颜色的汁水时,会感到兴奋和满足,这样的实践过程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细致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一步就是用混合出的色彩汁水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教师可以让幼儿使用刷子或者手指在纸上涂抹、拍打、滴洒,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创意。这样的绘画过程不仅能够让幼儿感受到色彩的变化和表现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同时,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对色彩运用的直接体验,还感受到了创作的成就感和快乐。
3.3 以绿化区域作为绘画课堂
幼儿园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改变教学模式,不拘泥于单纯的课堂教学,将幼儿园美术课堂搬到绿化区域中,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加自然、真实的学习环境,亲身感受到植物的真实色彩,并通过观察来获取灵感。而且相较于在教室内静态观察图片,近距离观察植物的色彩可以给予幼儿更加直观、真实的美术学习体验。其次,通过在绿化区域中进行美术教学,会让幼儿的绘画作品能够更加突显个人特色。在观察植物后,幼儿可以将观察到的色彩和形状呈现在画纸上,展现自己对植物的理解和感知。每个幼儿都有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表现力,从而使他们的绘画作品更具个性和创造力。这种从观察到创作的转变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此外,经过长期观察,幼儿可以逐渐深刻理解植物在不同光线、不同状态下的色彩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自然光线和室内灯光下植物的色彩,并帮助他们认识到色彩在不同环境中的深浅变化。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幼儿不仅可以提高对色彩的敏感度,同时培养对自然的观察力,并对色彩变化有所认识。比如,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天气带领幼儿去观察、描摹同一种植物,同时用相机拍照记录日期和植物整体状态(图2)。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统一拿出来做对比,让幼儿可以清晰地看到同样的植物在不一样的天气中所呈现出的不同深浅的色彩,并拿出照片辅证幼儿的观案结果,进一步鼓励幼儿将这种色彩变化呈现在美术作品之中,提升幼儿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4]。
图2 相机拍照记录
3.4 利用植物色彩进行多种艺术形式创作
植物色彩是幼儿园美术课堂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除了在幼儿观察和美术创作中使用之外,植物色彩还可以在各种美术活动中发挥作用,如插花、植物拓印、拼贴等。通过利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植物素材,可以开阔幼儿的美术视野,让幼儿明白美术不仅仅是绘画,它是一个领域广阔的艺术门类。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自种的植物资源,组织幼儿用花朵、茎叶、藤蔓等植物资源来创作立体的美术作品,并将这些插花作品点缀在幼儿园的教室和餐桌上,以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意识。而且,植物创作活动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和细节处理能力。比如在进行插花活动时,幼儿需要仔细观察植物的结构和形态,并将其巧妙地进行组合和安排,此外,植物创作活动还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在进行植物拓印和拼贴活动时,幼儿可以运用自己的手部技能和想象力来完成作品。通过使用植物的叶子和茎干进行拓印,幼儿可以创造出栩栩如生的植物图案,而通过拼贴植物的花朵和茎叶,幼儿可以组合出各种有趣的造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常规的美术教学形式开展此类教学活动,或者利用各种节庆假日主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艺术创作(图3)。这个过程可以让家长参与其中,捡拾一些落叶、花朵或者果实,用这些植物素材来做拼贴画,或选择有纹路特殊的树叶,涂上各种好看的颜色再拓印到画纸上,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美术作品,培养幼儿综合艺术素养[5]。
图3 节庆假日主体创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幼儿对于颜色的感知与表达能力,同时设置合理的色彩教学,更好地促进幼儿对于色彩的掌握和运用,从而提升幼儿学习能力。因此,在这个关键时期,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利用植物色彩作为教学素材,创造自然、丰富多彩的美术学习环境。通过接触和应用植物色彩,培养幼儿对美的认识,加深对植物和自然的理解,并有效地将对植物色彩的理解和认知转化为实际创作,让作品更富有个性化和独特性。这种创造性的转化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艺术创作能力,还能促进幼儿的想象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