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心理在《Kitbull》中的颜色运用
2023-03-11张巧然王荣梅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张巧然 王荣梅/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1 关于《Kitbull》
上映于2019 年的皮克斯动画短片《Kitbull》是由罗莎娜·沙利文执导和编剧的美国传统动画短片,获得第92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提名。“Kitbull”的名称是由猫咪“kitten”与斗牛犬“pitbull”两个单词组合而成,中文译为“小野猫与斗牛犬”。短片《Kitbull》与皮克斯通常做的电脑动画类型有所不同,这是他们制作的第一部完全采用二维动画的短片。罗莎娜一直很喜欢手绘图像的魅力,她认为没有两位艺术家会以相同的方式作画,也没有两幅画会完全一样,这也是这部影片采用手绘风格制作的原因。
在现阶段,应用型护理本科生的培养不是单纯的操作技能的完全达标,是综合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及评判性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临床案例和考站时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使两者有效结合发挥作用,案例设置贴近临床并能考查学生处理单项操作的能力。OSCE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大力考验了教师的综合实力,应加强专业教师授课的质量,以便考站的正确实施,减少误差。教师授课质量是否达标,关系着OSCE模式能否顺利进行。
成长过程中的罗莎娜性格总是腼腆害羞又十分敏感,所以在建立关系、友谊方面遇到了不少困难,在创作之初受到许多猫咪视频的启发,因此将本电影的主角猫咪影射成为自己,将短片世界依照她来到旧金山时最先居住的地方—旧金山米顺区来构建,以此为背景讲述她如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并收获友谊、拥抱美好。
创客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把各类创意转变为实际,其特质是翻新、实现理想与分享。近年来,创客行动在国际上蓬勃发展,改变了人们学习的形式和社会生产方式,并形成为了新的校园文化。
这部动画短片重点讲述了一只流浪小猫和一只受到主人伤害的斗牛犬之间的暖心友情故事。它们因一只瓶盖而彼此靠近,在受伤后互相依偎结下友谊之花,彼此治愈,相互鼓舞,斗牛犬最终在小猫的帮助下逃脱樊笼,小猫也在斗牛犬的陪伴下懂得了信任与爱。《Kitbull》短片中没有一句台词出现,除角色行为与场景烘托之外,色彩的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最能表达人的情感的一种造型元素,色彩可以作为语言直接表达思想[1]。颜色的使用对应着许多色彩心理感受,通过场景、角色等方面的颜色搭配,表达了不同的情绪和意义[2]。本文试从色彩心理的视角来探究色彩运用带给观者的心理效应,进一步分析本动画短片中色彩设计对故事情节发展及主题思想表达的重要作用。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偶而不以三偶反,则不复也.”由此可见通过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符合学生认知难度,具有趣味情境或真实情境的开放性问题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关键.太容易的问题学生稍微思考就能得到答案,合作的意义不明显,太难的问题学生各种尝试都无果,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具有挑战性、难度适中、答案开放的问题才能更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 从色彩心理分析《Kitbull》
色彩是人类经验的基本元素[3],同时也是我们感知周围世界的基础[4]。费伯·比伦曾言,色彩这个主题似乎有着无穷无尽的影响,几乎触及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因为色彩蕴含着丰富的传说、意义和目的。然而由视神经所传递的信号—色彩,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含义,而是由色彩的接受者们定义了某种精神上、社会上以及情感上的主观经验。比如在面试等正式场合的着装上应聘者服装的色系不要太多,黑色、白色、米色、棕色等较受欢迎,这便反映了色彩心理学的应用,饱和度较低的素雅色系可以从视觉上给面试官一种稳重踏实的感觉,反观花花绿绿的服装则可能会令面试官质疑求职者的态度。色彩确实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每一位接收者都可以做出自己的评价与反馈,因此色彩在动画电影这类受众范围较广的使用中更应该全面考虑,立足于国际化视野。国际化视野不仅强调其叙事性,同时也要求基于故事文化背景的色彩构建,与观众建立起“共感觉”并且避免禁忌色的出现。
色彩会对时间、重量、大小、软硬等方面产生影响[5]。在动画短片中,颜色的恰当使用不仅能够让场景、角色的塑造更加饱满并贴合主题,更能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色彩产生的联想和一个人的经历、喜好等息息相关,每个人对于颜色的理解不同,因此引发的感受也可能不尽相同。这也侧面说明,皮克斯动画短片《Kitbull》中颜色的运用并非只是考虑美观,而是综合国际视野。我们可以从色彩心理的角度尝试分析该部短片颜色的巧妙运用。
2.1 推进剧情的工具—蓝色色系到彩色色系的过渡
色彩可以对人的感知产生重要影响。在《Kitbull》短片中,蓝色系和彩色系的运用十分突出,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和意义,甚至在此部短片中的情感表达方面是相反方向的。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在本部动画短片当中,颜色不仅修饰画面的美观性,更赋予物体情感。首先,红色是某种情感隐喻,运用反现实的色彩于日常事物,同时将不同角色通过运用相同颜色来昭示其共通性,使其独具特色更易被观众感知与共情。其次,善用画面环境中其他道具、文字及其色彩,与故事主线的展开相呼应,并形成相当反差,从而达到加强剧情的戏剧冲击力的效果。再次,在此电影中大面积红色系的运用,渲染环境氛围突出戏剧情感,通过色彩反差来调动观者情绪。最后,较小体量的红色系在画面当中可以被看作一个“点”,正因如此在环境背景的配合下能够轻而易举地抓住观者的眼球,成为画面的焦点,从而实现引导画面。
在该电影中,蓝色运用于场景设计主要集中在故事前半段,由淡蓝色、蓝绿色、灰蓝色到靛蓝色的转变,通过色彩对比分别传达出不同情感及情节发展。开篇为奠定故事环境在较为萧瑟的总体基调之上,采用明度高饱和度低的淡蓝色烘托氛围(图1-1),随后色调偏向绿色,饱和度以及明度都相较于淡蓝色更低,从而向观者传达出故事氛围逐渐严峻的变化开端(图1-2)。灰暗、阴沉的灰蓝色用以表达主角丧失自由后心境的沉闷与生活的单调,该主色调的运用让人感到压抑和烦闷,同时也为主人公的友谊增加了一定戏剧性和张力(图1-3)。暴雨夜过去,场景氛围是朦胧的靛蓝色(图1-4),该颜色相比先前环境氛围而言饱和度更高,所以整体画面色彩更显浓郁,是主角没能摆脱束缚的压抑现状,但此时的时间与色彩都好似即将黎明破晓,可以从中看到即将穿过阴霾的希望,也十分符合下过雨后空气中的湿度上升,导致各处景象看起来相较于平时更加模糊、朦胧,天空色彩也会相应变得深邃、鲜艳,地面因残留水分而变得颜色暗淡。
图1 蓝色系在短片中的应用
影片中一只出镜不足10 秒钟的蓝色玩具熊带给观影者深刻的视觉冲击(图1-5)。其出场背景是光线昏暗的院落,饱和度和明度均较低的黑灰色系,蓝色的饱和度、明度都略高于背景约30%—40%,而在整体画面中占比面积不足1/10,根据色彩的同时性作用,面积对比越悬殊,小面积的色彩承受的同时性作用越强,也会在大面积色的对比下得到充分强调,起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作用,从而将其更好地从画面中突显出来,烘托紧张氛围,也为画面增添了一份诡异气氛,这一部分的细节刻画也暗示着主角接下来的命运。
在主角逃脱樊笼之后,色调发生转换,由先前灰冷的蓝色调子转向温暖明亮的彩色调子。同机位呈现的街区色调由冷变暖,就连同街上行人的服饰色彩也鲜艳起来,由先前的墨绿色、棕色变化为红色、绿色、粉色、嫩黄色、湖蓝色等,形成几组对比强烈的互补色,因此使得原本的色彩也显得更加明艳,红色更红,绿色更绿。服装颜色的变化不仅昭示着人物性格,也隐喻着两位主角所处环境的改变,从时间线的角度纵向观察,颜色的改变使得哪怕只出现在5 秒转场处的人物性格都更加丰满(图2-1)。
图2 彩色系在短片中的应用
影片中彩绘涂鸦墙面上的颜色橙、黄与绿搭配,形成间色对比,色相对比相较于原色对比而言较温和却也不失活力,一改以往压抑的灰蓝色调的笼罩,十分符合雨后晴天以及阳光普洒大地后的真实场景(图2-2)。同时,既使用了蓝紫等色相对比较弱的邻近色对比,也有橙、绿、紫等活泼的间色对比,红与青绿色的互补色对比等,众多颜色相互搭配,层次分明,彰显出主角们身上原有活力的恢复(图2-4)。特写镜头(图2-3),绿色垃圾箱与紫色与黄色随意涂画的灰色墙面搭配,紫、黄、绿三色搭配使用让画面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对比色的配色凸显出当前主角的处境信息。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geological disaster monitoring of green mine construction CHEN Meng LIN Jin-fu DUAN Chang-sheng(54)
最后,故事中红色瓶盖的设计最令笔者深思。短片中灰蓝色背景之上加以“一点红”的瓶盖设定,在整体画面中起着引导视线的重要作用,不仅使画面场所显得更加开阔,也使其从画面中凸显出来(图4-7)。这里运用了色彩聚焦法则,观者视线会无意识地追随画面中最突出的色彩,从而按照导演设定的出场先后顺序感知、接收信息。一般来说,自然光下容易被注意到的颜色顺序是黄色、红色、绿色、蓝色,光线比较昏暗时,绿色、黄色、蓝色、红色的能见度依次递减[11]。那么在该短片中瓶盖颜色的设定为什么不是排序在红色以前的其他颜色呢?一种颜色是否被采用或如何被采用,不仅仅依赖色彩本身,还要依赖其周围环境中的效果[12]。笔者分析若此处将二者之间重要的纽带—瓶盖,设定为其他颜色,不仅会削弱观赏性,也起不到突出重点的效果。色彩的泛滥会导致色的无力[13]。
(3)实践成绩50%,考察学生在课程项目中软件开发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项目实施和管理能力,课程老师进行跟踪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课程结束时组织小组答辩,根据学生演示汇报、项目答辩以及项目文档报告的完成情况,由小组互评决定学生实践成绩。
采用呋喃树脂砂实型消失模铸造工艺,即用聚苯乙烯塑料做模样,完成流涂烘干后,配好浇注系统后采用树脂砂造型,不取出模样而直接浇注金属液,冷却后凝固形成铸件的铸造工艺方法。
图3 动画短片色调变化对比
2.2 情节隐喻的点睛之笔—“亦正亦邪”的红色系
红色在《Kitbull》这部短片中出现的频次较高且运用巧妙。红色,一种波长大约650 纳米的光,在物理学中红色的可见光频段中拥有最低的频率和最长的波长,这也就意味着其衍射能力最强,同时当应用于物体上,成像会比其他颜色显得更大。
关于奇与正的关系,当代深于中西古典传统的“德国学派”艺术大家全显光,提出“画眼”一说,他指明,在绘画实施重叠之前,要特别强调“疏画”“散画”,强调笔墨色之间的间隙之韵,也就是注意经营“画眼”,目的就是为了求得分明之韵律,他说:“以线作团块时,不要把线和线之间的空隙填死,变成一块,相反,线线并置与重叠,要注意留出空隙,效果上能出现细小的白点、白条与飞白等,画才不会变成死块。如同太极阴阳鱼图中鱼眼的白点与黑点,正是最动人的,这告诉我们画中要有画眼,书法有书眼,篆刻有印眼。”㉑
首先是在两个主要角色身上红色的运用,分别体现在小猫的耳朵和手掌爪垫、斗牛犬的鼻子和嘴巴,它们均采用了紫红色(图4-1)。本动画短片中紫红色设定的原因,笔者猜测或有以下两点,首先是异于常规的配色凸显乖张怪异,从侧面解释两位主角同为不被主人喜欢的存在,它们胆怯却温情,小心翼翼地生存,同时温和柔软、渴望陪伴;其次是两个主角身体部分紫红色相同,相互映衬,暗示了它们身上彼此相似、互相吸引、惺惺相惜的潜在特质。短片中猫咪的临时居所是院落中一只写有红色“fragile”(易碎品、脆弱)的纸箱,昭示着其摇摇欲坠的处境,红色在这里代表着警告和危险。逃脱时在一片昏暗的狼藉中经过此处,明显突出的红色字样与红色箭头代表着不安全和危险,强化主角内心状态,也是经历危险的写照说明(图4-2)。斗牛犬暗红色项圈向亮橙色围脖的转变,是由孤独的内心状态转向身处安全环境与自身能量恢复的彰显(图4-3)。伊顿认为红橙色是最暖的颜色。
图4 红色系在短片中的应用
橙色也有表现邪恶的一面,短片施暴者家中灯光颜色的设定是散发着红色调的暖橙色光(图4-4)。第一次出现斗牛犬被虐待、满身是伤被扫地出门的画面时,房门只打开一半,橙色接近猩红色的灯光幻化成屋内的整体背景,占总画面的约1/18(图4-5),特写镜头更是占到了1/2。斗牛犬的主人第二次推开房门打算进行施暴行为时,两扇房门一起被打开,占到整体画面的约1/9,屋内灯光在之前猩红色的基础之上加入了刺眼的柠檬黄色(图4-6)。橙色作为暖色之一,与其他冷色灯光相比橙色灯的射程最远,能够更好地穿透尘埃与雾气,这也是为什么众多汽车的车灯使用橙色,在隧道中行驶时能够最方便驾驶员摸清路况[10]。在上述灰蓝色的夜间场景中,这种红色调的运用,不论从颜色本身还是其占到画面的总面积而言,都能够产生强烈的反差感,起到了很好的突出作用。更好地强化观者的愤怒和激动,也强调了小狗受到的不公和主人的残忍行为。
画家陈丹青曾在其著作《纽约琐记》中引用鲁迅先生对于服装色彩的看法: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我们可以认为每一种色彩都好似亦正亦邪,不同人在不同场合、文化下都有不同的表述语义。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红色是正面与负面各种激情的象征词[9],正向的红代表着希望、喜悦、热情,而负面的红是危险的代名词。
在全片中蓝色调以及彩色系的运用,既有大范围的,也有小面积的。通常大范围的蓝色及彩色主要用于环境氛围的烘托,而小面积的蓝色及彩色则是用于强化情感表达。色彩给人一定的温度感觉。感受物体温度不仅可以靠触摸等感觉器官传递,颜色的冷暖色之分也同样给人带来相应的温度感受。灰蓝色调的氛围除了阴沉的感觉外,也能够使人产生萧瑟之意,同时仿佛可以呼吸到雨后的潮湿空气。以此帮助观者更好地体会主人公处境。而在逃脱之后的街区十字路口景象恢复了晴朗的好天气,淡蓝色的天空加入黄色调给人暖洋洋的感觉(图3)。
全片时长七分半,蓝色氛围与彩色氛围时间占比约4:1,虽然彩色出现只有短短一分钟的时间,但这一色彩的运用既是对于之前阶段的隔断,又给以观众情绪上的高潮。短片中彩色代表着生命力、活力与希望,这不仅体现出友谊和情感的升华以及主角生命力的增强,也将故事推向高潮,正是通过与前期灰蓝色的对比,尾声阶段的色彩才会显得如水洗过般鲜艳明媚。影片最后一幕中画面总体色彩结构可以划分为占总画面3/5 的同类色与剩余的粉紫、橙与绿的间色对比(图2-5)。这既符合客观暖调又属于主观暖调的场景[8],色彩结构带给观者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将全片推向共情情绪的顶点和心灵慰藉的顶峰。
但两位故事主角的非人类设定不禁让笔者思考,红色瓶盖的设计是否真的符合动物的色彩视觉设计。哺乳动物中除人类以及一部分灵长类动物等之外是严重的红绿色盲[14]。例如众所周知在“斗牛”时,斗牛士需要挥动红色披风,但其实真正让斗牛发起进攻的并非颜色而是其动作。因此笔者认为不论是红色的斗牛斗篷或该故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红色瓶盖,红颜色的设定并非针对主角对象的,而更多的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目光。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猫狗类的辨色能力极差,但却对微弱的光十分敏感,这就意味着这些动物十分适应光线较暗的环境,拥有极佳的夜视能力,也许正是短片故事与场景2/3 以上的内容是发生于天色昏暗的黑夜的原因之一。
从文化及象征意义来看,蓝色是天空的颜色,是一种有延展感的颜色[6]。而其消极一面则有冷漠与忧伤之意。伊顿在《色彩艺术》中曾说:“蓝色总是带有阴影感,在鼎盛阶段倾向于黑暗。当蓝色处理得昏暗时,它就象征迷信、恐惧、痛苦与毁灭。”毕加索著名的蓝色时期作品中,蓝色的运用则是一种悲伤与哀恸的隐喻[7]。蓝色的英文(blue)起源于如布鲁斯等一类的黑人音乐,用以描述生活中的苦难,渐渐应用开来有“忧郁的”一层意思。
2.3 主角人物的色彩暗示—黑与白的平衡与冲突
最后,短片中主要色彩的呈现除了上述的一些颜色之外,黑与白两种无彩色在其中也满含深意。色彩是有重量的,曾有实验结果表明,黑色箱子与白色箱子相比,前者看上去要重1.8 倍[15]。
在《Kitbull》中两位主角一黑一白、一大一小,每当“二人”同框,画面也尽显和谐与平衡(图5-1、5-2)。黑色通常代表着沉默、神秘,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白色都是简单的、谦逊的,被视为圣洁、明快。猫咪的独立和自主精神与其黑色毛发吻合,白色的斗牛犬也昭示着其温和的性格。此外,斗牛犬的白并没有使用纯白色,而是运用了米白色。米白与纯白相比更加柔和、低调,明度更低,更加具有亲和力。与短片中被撕碎的玩具熊填充物对比明显(图5-3),这不仅从侧面反映出主人对于斗牛犬的不爱惜,进而还增加了短片的剧情冲突。
图5 黑白色在短片中的应用
影片前期,大面积暗色调因黑色的加入神秘又压抑,营造紧张、危险的氛围。导演以黑色带刺栅栏来表现主角之间关系和当前满是荆棘的处境(图5-4)。暴雨、湿漉漉的地面、积水的坑洼,运用了近乎黑色的深浅不同的蓝,营造着悲鸣的氛围(图5-5、5-6)。斗牛犬越过了黑色栅栏帮助受困的小猫,但由于双方并没有完全建立起信任,所以当斗牛犬向小猫走来,画面被黑色的阴影笼罩(图5-7),黑色在这里代表着紧张和危险,反映出小猫心中的不安全、害怕的心理状态。
逃脱之后世界是透亮的彩色,主角黑与白的介入,让空间的透视关系变得更加鲜明,景物的层次较为分明,画面影调关系浓淡有序[16]。黑色猫咪在一众浅色背景的衬托下,其造型语言更显灵动活泼,同时也因此将其他颜色反衬得更加鲜艳明快。
最终收养斗牛犬与猫咪的主人是一对夫妻,肤色恰好也是黑与白,黑人女性与白人男性。动物毛发以及人物肤色的设定,笔者猜测这是否是导演想要传达—善良的灵魂与肤色、体型无关,拒绝种族偏见,呼吁和平团结,同时传递美国的文化包容性、多元化特色。
3 结语
色彩是一种沉默而有力的表述符号,是视觉听觉触觉的翅膀。颜色从参与电影图像创作开始便注定不会是单一独立的元素存在,它们一面“做自己”,一面与其他元素“社交”,保持有序的节奏和规律,从而呈现出和谐的画面。同时,颜色是客观与主观的结合,它首先由创作者基于自我的主观意识,通过现有技术绘制出来,于是色彩真实存在于那里供人观赏,接下来观众再根据自身的理解、感受、偏好接收信息。
本文通过对皮克斯短篇动画《Kitbull》进行色彩分析,总结发现:首先,在影片出现关键节点时,色彩的色调、明度、饱和度等参数会骤然发生明显变化,对于场景氛围的烘托,渲染情绪的表达以及主题的升华有着重要的塑造作用;其次,色彩对于电影语言的隐喻性表达有着重要的表现作用,借助对于颜色的“共感觉”向观众传达情感与思绪,扩展电影叙事的外延,引得观众深思;再次,色彩因对比而生动,因统一而和谐,冲突与平衡像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但色彩间的冲突同样是一种平衡,间色对比、互补色对比、原色对比等等无一不是前人归纳得出的优美视觉效应,它们彼此抗衡又相互协调,共同创造。色彩在视觉传达中并不只是点缀,而是与人沟通交流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