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理念下“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实施建议

2023-03-11张乐乐刘生杰陈德宇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立德树人食品

张乐乐,刘生杰,陈德宇

(1.阜阳师范大学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2.阜阳师范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1],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把课程思政贯穿到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食品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职业道德的修养尤为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将专业知识传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相统一,变说教式教育为内化于心的感悟式教育,达到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3].

1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课程思政不限于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政”.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单纯依赖思想政治课是远远不够的.思政课需要学科和课程的协同作用,需要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作用,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并进,相得益彰[4].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重点在课堂[5].梳理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增加人文知识的温度,又能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食品生物化学是高等学校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涵盖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酶、功能性有机小分子、生物氧化、生物大分子的代谢和调节等食品加工贮藏中的生物化学知识.通过学习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探讨在食品开发、质量鉴定、食品安全评估等领域的问题,解释食品对机体代谢的影响,解决食品科学的问题.食品生物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课程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天然载体.

2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在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成为具备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2.1 与唯物辩证法相结合

课程中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点体现了对立与统一的规律.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是两条相反的途径,二者的协同调控对维持机体血糖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课程中胰蛋白酶在激活的过程中,赖氨酸-异亮氨酸之间的肽键被打断,失去六肽分子,构象发生变化,从而激活酶的活性,这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1948年,生物化学家查伽夫对“四核酸假说”产生了怀疑,开始研究用纸层析分析不同生物DNA结构,发现不同生物DNA之间,四中脱氧核酸数量和相对比例不相同,但是都有腺嘌呤和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的分子数总相等的规律,最终形成了DNA碱基组成的“查伽夫规则”,推翻了统治学术界30年之久的“四核酸假说”[6].这也体现了“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在讲解维生素的时候,维生素缺乏或是过量都会对机体健康产生影响,食用维生素有剂量范围,培养学生唯物辩证观点看待问题.又例如,细胞内有数百种小分子在代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由它们构成了成千上万种生物大分子,如果这些分子各自单独进行代谢,那么代谢反应将变得无比庞杂,以至于细胞无法容纳.所以,细胞代谢时将分类物质纳入各自的共同代谢途径,以少数种类的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基团转移、基团脱加及异构化反应等,转化为种类繁多的分子.不同的代谢途径可通过交叉点上关键的中间代谢物而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从而使得各代谢途径得以沟通,形成经济有效、运转良好的代谢网络通路.如UTP参与单糖的转变和多糖的合成,CTP参与卵磷脂的转变,GTP供给合成蛋白质肽链所需要的能量.由此可见糖、脂类、蛋白质、核酸等物质在代谢中彼此影响,相互转化,密切相关.这也正是唯物辩证法中普遍联系的观点,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

2.2 与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

在讲解蛋白质变性的知识点时,介绍我国生物化学奠基人吴宪先生.他在1919年在哈佛大学完成学业,1920年义无反顾回到祖国,发展中国的科学事业.1944年,他不顾个人安危,费劲千辛万苦,筹建中央卫生实验院的营养研究所.抗战胜利后,在重重困难下,为发展中国科学事业出力献策.吴宪先生一生在蛋白质化学、免疫化学、营养学等诸多领域做出卓越贡献,同时关心人民的生活和国家前途命运,用科学优化营养提高国人身体素质,改善人民生活,解决中国实际困难,充分体现出他的爱国热情[7].

在讲解胰岛素结构时,介绍我国现代生物化学奠基人王应睐先生.他于1945年学成归国后,以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激励海外学子回国报效祖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生物化学家[8].在他的组织下,我国成为世界首个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牛胰岛素的国家[9].

在讲解核酸化学知识点时,介绍王德宝先生的事迹:他克服重重困难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回国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核酸研究组.在仪器设备几乎是从零开始的困难条件下,不顾患病的身体,废寝忘食和科研人员讨论实验步骤,终于在1981年完成了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10].这些伟大的研究成果,增强了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2.3 与坚定理想信念相结合

引用革命烈士方志敏在狱中用米汤写信,送出狱后用碘酒显色的故事.阐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激励学生向英雄学习,不忘初心的理想信念.把稳思想之基,牢固精神之旗,深刻认识理想信念对推动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百年党史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付出的艰辛与坎坷,讲述了党带领人民取得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成果,既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承担的历史使命,也能让学生意识到当代大学生在祖国发展中承担的责任.将党史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史育人的教学功能[11].

2.4 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在讲解脂肪酸时,教会学生识别反式脂肪酸在食品配料表中的其他名称,讨论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的影响;在讲解脂代谢时,讨论不食用碳水化合物、饥饿减肥、生酮饮食是否科学;讲解嘌呤分解时的痛风案例等等,向学生树立健康的饮食理念和正确的审美观.

在讲解有机磷农药与乙酰胆碱酯酶不可逆抑制作用,引起中毒症状危及生命.启迪学生正确规范使用农药,同时加强学生生命教育,远离自杀行为.讲解酪氨酸羟化脱羧产生多巴胺,多巴胺会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欢愉感受.吸烟、酗酒甚至是吸毒会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使得上瘾者感到开心及兴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爱情的产生也是源于多巴胺的分泌带来的亢奋,有时甚至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树立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同时购物带来的愉悦心情也与多巴胺有关,可能当时买了一件非常喜欢的衣服,买回来却束之高阁,正是因为完成购物后,多巴胺的浓度迅速下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避免冲动消费.

在讲解蛋白质和油脂检测时,有不法分子为谋取巨额利益,将三聚氰胺违法添加到奶粉、牛奶中冒充蛋白质,以提高其中“蛋白质”含量,造成“大头娃娃”事件;为牟取暴利,罔顾消费者健康,销售、回收、加工、购买地沟油事件时有发生.利用这些反面事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些违法行为对社会造成的极大威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将来食品行业人员,学生应时刻遵守职业道德、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杜绝一切食品安全隐患.

2.5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1969年屠呦呦着手寻找抗疟药,查阅大量的古籍和民间药方,东晋医药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尽汁,尽服之”.屠呦呦由此受到启发,提取过程要避免高温,选择低沸点的乙醚进行提取,最终得到青蒿素,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固本铸魂的基础工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12].

2.6 与培养科学精神相结合

通过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曾错误提出只有活的酵母细胞才具有催化作用的事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盲目服从权威的科学精神.随着对已有的基因编辑准确度和编辑效率不断提高,基因编辑为遗传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模式[13],但是“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违背伦理原则,加强学生诚信科研,坚守道德底线.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在原子级别分辨率下,观察生物大分子的详细图像,推进了生物化学的进展.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们付出了无数的努力,经历上百次失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刻苦钻研的意识.

3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实施建议

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第一责任人,肩负学生引路人的责任.专业教师的育人过程会直接影响高校立德树人的成效[14].首先教师自身要有对教育事业的情怀,对科学研究的严谨,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教学过程中将个人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仁爱之心,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针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强自身学习

专业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课程思政并非局限在课程,而是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教师需要根据思政教育的目标,对课程做出适度的调整.通过专家讲座、专题研讨、网络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意义、价值、规律的认识,帮助教师认识到好的课程思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专业教师要加强专业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教育.食品专业是一个与全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专业.专业教师以自身的言行,结合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肯定专业价值,感受专业魅力,通过食品企业用心维护品牌、对于产品精益求精的态度、推旧出新的创新形式、食品企业严谨职业素养等一系列的工匠精神感染激励学生,实现专业技能、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精神的高度融合,以促进食品行业的发展.

专业教师要加强课程思政教育的技巧性.理工科的教学常重知识而轻德育.专业教师要有效设计育人思路,过于生硬的引入思政元素,反而引起学生的抵触.教师需要锤炼自身的教育能力,积累教学技巧,做到因人利导、因势利导、因物利导、因时利导[15],以模范行为影响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学术造诣启迪学生的聪明才智,达到教化于心、润物无形的效果.

3.2 探索教学方法

教师积极运用网络媒体等信息化手段,通过辅助式平台,在线慕课、网易公开课、课程资源共享等,采用翻转课堂、在线测试、案例分析、探究性课堂等手段[16],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教学活动,既丰富了课程多样化,又提供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使思政教育工作更自然更亲和.

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增添课程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利用诗词歌赋的形式展现,不仅生动形象,便于理解,更是提升了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17].也可将晦涩抽象的生物化学知识改编为朗朗上口的歌曲串烧、顺口溜、说唱押韵词等,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喜爱.或是将生物化学知识用动画、漫画的形式呈现,通俗易懂,风趣幽默,活跃课堂气氛[18].鼓励学生根据生物化学知识点创作相应的诗歌、歌曲和漫画等艺术作品,既巩固了生物化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3.3 建立教学案例库

教师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不断修改完善,实现“融入式”设计.同课程教师进行相互分享,交流课程思政的经验,最终建立教学案例库,利用科技发展、领域前沿、时事风云,身边轶事,不断补充完善更新,各个知识点的思政设计信手拈来,实现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引领示范作用.

3.4 完善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制度,是建立生物化学课程思政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19].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应注重过程性学习考核.课程思政的实践效果不仅体现在学生对思政元素的认知,还体现在毕业后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所以,考核应该涉及课程教学和毕业持续发展两个阶段.

课程课堂的教学阶段的考核,可以通过教师-学生-督导的模式.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10%,作业30%,分小组进行的思政案例讨论、汇报展示60%,学生通过评分标准,对课程思政案例讨论汇报等活动进行小组互评.这种方式更注重学生课程参与度,同时也易于学生接受.

毕业后持续发展阶段的考核,通过问卷调查、校友座谈、用人单位走访等追踪调查环节,调研学生在就业单位、深造学习学校的综合素质能力表现和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实践效果.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思政教育满意度的评价,及时将调研信息反馈到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优化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提高教师思政教学能力.

4 结 语

实践证实,通过一系列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实施,把思政教育贯穿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在课程中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关键在于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专业课程中,达到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效果,实现立德树人.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提出实施建议,为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提供了借鉴.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立德树人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食品造假必严惩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PBL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