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特征研究:变迁、类型和分布

2023-12-06王猛苗祚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遗迹阶梯世界

王猛,苗祚源

(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地球有46亿年的浩瀚历史,在时间长河中不断经历板块运动、气候变化、生物繁衍和灭绝,这些演化进程都可凭借现存的地质遗迹向上追溯.鉴于地质遗迹的重要价值和不可再生性,保护并继承好这一遗产便成为人类共同的使命.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创建世界地质公园,这些世界地质公园有特殊的地球科学意义和美学观赏价值,并以稀有的地质遗迹为主要内容[1].2004年,中国8家地质公园和欧洲17家地质公园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标志着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lobal Geoparks Network,GGN)的正式诞生[2].截至2022年6月底,世界地质公园总数已达177家,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国家增至46个,其中中国有41家世界地质公园,数量位列第一,占全球的23.2%.

关于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特征的现有研究大多以某一世界地质公园为案例展开分析.从资源价值角度,查方勇等评估了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3];周堃等对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进行综合评分和等级划分[4].就旅游学特征而言,吴学成等以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为例,探索地质遗迹保护下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思路[5];方世明等基于游憩机会图谱,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按游憩机会等级分区[6];刘晓静和梁留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科普旅游现状[7];何小芊等以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为研究区域,分析科普教育的游客感知特征[8].少数研究则对若干世界地质公园的特征加以归纳总结,如余菡总结了2005年以前12家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状况[9],丁华等描述了截至2011年26家世界地质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10].考察以上所有文献,我们认为存在两方面的研究不足.一是仅涉及部分世界地质公园,不能涵盖迄今所有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全貌;二是分析视角较为单一,无法系统性地把握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特征.

鉴于此,本文首先采集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官网(https://globalgeoparksnetwork.org)和中国各世界地质公园官网所披露的成立年、地质类型和主要景观等基本信息,依据高德地图软件、民政部全国行政区划查询平台(http://xzqh.mca.gov.cn/map)准确定位公园所在县级行政区及周边区域,并结合大量新闻报道修正数据,建立起中国41家世界地质公园的完整数据库.从变迁、类型、分布等3个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系统地刻画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特征,研究结果为后续有关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实证研究和政策分析提供了基础依据.

1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变迁

在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雏形是国家地质公园.20世纪80年代,中国陆续建立了一批以重要地质遗迹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地质遗迹保护区.1987年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前身)在文件《关于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规定的通知(试行)》中提出,将地质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区的一种类型加以建设[11].设立地质公园是一个全新的地质遗迹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解决方案.1999年国土资源部出台申报、评估和管理等一系列规定和文件,国家地质公园进入实施阶段.从2001年起陆续成立国家地质公园,迄今共有219家,遍布全国各地.当前中国的绝大多数世界地质公园就是在国家地质公园基础上建设而成.

中国41家世界地质公园的成立年见表1.据此可将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4—2007年,是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快速增长期.4年间共新增18家世界地质公园,平均每年新增4.5家.这些世界地质公园分三批入选,2004年第一批入选8家为最多,2005年、2006年后续两批分别入选4家和6家.河南在世界地质公园竞争中占得了先机,获批4家世界地质公园,黑龙江也新增2家世界地质公园.这一阶段的世界地质公园主要来自东、中部,西部地区的世界地质公园仅有3家.

表1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基本信息

第二阶段为2008年至今,是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平稳发展期.为保证世界地质公园在各国的平衡分布,GGN于2008年发布《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南和标准》,规定每个国家每年最多申报两家世界地质公园.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数量扩张.这15年间,中国共新增23家世界地质公园,平均每年新增1.5家.西部地区在这一阶段获得了更多机会,共获批12世界地质公园,占比大于50%.图1描述了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变迁过程.

图1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变迁

2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类型

参考现有文献[11],本文将中国41家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地质遗迹划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和地貌景观等4个地质大类,并将地貌景观进一步细分为花岗岩、火山、岩溶、冰川、丹霞、沙积、雅丹、砂岩峰林等8个地貌亚类,结果见表1.地质剖面大类涉及6家世界地质公园,占比14.6%,以泰山、嵩山、神农架等世界地质公园为代表.地质构造大类涉及云台山、黄冈大别山、秦岭—终南山3家世界地质公园,占比7.3%.古生物大类以恐龙和各种古动物化石遗迹为主,涉及伏牛山、自贡2家世界地质公园,占比4.9%.最主要的地质大类则是地貌景观,涵盖30家世界地质公园,占比73.2%.其中,花岗岩地貌有7家世界地质公园,数量最多并且分布广泛,以黄山、天柱山、九华山等为代表.火山地貌以6家居次,包括五大连池、雷琼、香港等世界地质公园.岩溶地貌同样涉及6家世界地质公园,如石林、兴文、乐业—凤山等.冰川地貌的世界地质公园有4家,如克什克腾、大理苍山等.丹霞地貌的世界地质公园也有4家,包括丹霞山、泰宁等.沙积、雅丹、砂岩峰林地貌的世界地质公园则各有1家,分别是阿拉善沙漠、敦煌和张家界.值得一提的是,阿拉善沙漠是中国乃至全球唯一的沙积地貌的世界地质公园.

根据表1中的县级行政区,本文按园区紧凑度将世界地质公园划分为集中型和分散型,前者集中在一个县级行政区,后者则分散于多个县级行政区.例如,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坐落在富蕴县,非常集中;而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由屏南县、福安市、福鼎市和周宁县的多个园区组成,较为分散.如表2所示,集中型世界地质公园有21家,占比51.2%;分散型世界地质公园则有20家,占48.8%.有的分散型世界地质公园在各县级行政区的分布有明显的主次.例如,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5个园区分布在修武县、博爱县和沁阳市,其中修武县以3个园区成为明显的核心区.

表2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类型

地质上的特殊性决定了许多世界地质公园呈现山地、水文等景观.而中国行政区划设定的一大重要原则就是“山川形便”,即根据山地、水文景观划分行政区[12].因此,世界地质公园往往位于行政区的边界处.表2报告了将世界地质公园按省级边界分类的结果.(1)方便起见,这里的“省”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等.有2家世界地质公园跨越了省级边界.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由海南海口园区、广东湛江园区组成,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则包括北京房山园区、河北保定园区.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拟申报的世界地质公园必须为独立封闭的地理区域,并实行统一管理,国土资源部也要求世界地质公园原则上应在一省之内,因此跨越省界的世界地质公园数量较少.对39家位于省内的世界地质公园,本文继续考察其是否位于省域边界.地处四省边界的有1家,为湘西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南、湖北、贵州和重庆的交界处.地处三省边界的世界地质公园有3家,为丹霞山、张掖和阿拉善沙漠,例如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广东、湖南、江西的交界处.地处两省边界的世界地质公园有17家.其余18家世界地质公园则不在省级边界处.

世界地质公园具有保护地质遗迹的功能,应视为保护区的一种.在表2中,本文考察了世界地质公园所获得的其他保护区认证,如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结果表明,41家世界地质公园中获世界遗产认证的有13家,占比31.7%;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认证的公园有22家,占比53.7%.可见,大部分世界地质公园同时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为世界遗产的世界地质公园则较为稀有.有12家世界地质公园同时拥有以上2种保护区认证,比重达到29.3%.特别地,江西的3家世界地质公园庐山、龙虎山、三清山均拥有以上所有保护区认证.

3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分布

本部分从空间分布角度展开分析,同时判断世界地质公园的分布更依赖自然条件还是经济水平.如表3所示,中国两岸四地的34个省级行政区中,至少拥有1家世界地质公园的有22个.河南以4家成为拥有世界地质公园最多的省,安徽、江西、内蒙古、四川各以3家世界地质公园居次,8个省各有2家世界地质公园,9个省有1家世界地质公园.平均每个省拥有1.2家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平均水平之上的省有13个,在平均水平之下的省有21个.本文依据评选初期的2004年人均GDP对省级行政区排序,将前一半称为发达省域,后一半归入欠发达省域.发现发达省域共拥有18家世界地质公园,占比为43.9%,而欠发达省域则拥有23家世界地质公园,占比为56.1%.这说明经济水平并不是决定世界地质公园分布的主要因素.

表3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分布

接下来考察世界地质公园在东、中、西部三大地区间的分布.一般来说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但中、西部地区的复杂地形意味着其地质活动更为剧烈,这种自然条件可能孕育更多的地质遗迹.表3报告了世界地质公园在三大地区间的分布.东部地区拥有世界地质公园10家,占比24.4%,而中、西部地区则分别拥有16家和15家世界地质公园,占比合计75.6%.这一事实表明,世界地质公园的分布更加依赖自然条件.

中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北方地区,各自的世界地质公园数量见表3.南、北方分别拥有23家、18家世界地质公园,占比分别为56.1和43.9%.特别地,我们发现许多世界地质公园都集中在30°N纬线附近.30°N纬线被认为是一条神奇的纬线,许多瑰丽奇景都分布在其附近[13].据本文统计,有23家世界地质公园分布于25°N~35°N的区间,占比56.1%.这可视为自然条件影响世界地质公园分布的又一证据.

中国拥有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地质遗迹,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独特的地势特征,即由西向东按海拔分为三级阶梯.本文统计了世界地质公园在各阶梯的分布,如表3所示.第一阶梯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 m.第一阶梯上拥有昆仑山1家世界地质公园,占比2.4%,以冰川地貌闻名世界.第二阶梯由新疆、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在1000-2000 m之间.第二阶梯有15家世界地质公园,占比36.6%,其地质大类较为全面,且世界唯一的沙积地貌世界地质公园也处于这一阶梯.第三阶梯以河流冲积平原与丘陵为主,海拔平均在200 m以下.第三阶梯有25家世界地质公园,占比61.0%,地质大类丰富多样,地貌景观主要有丹霞、花岗岩、火山等.在三级阶梯的交界地带,较为剧烈的地质活动催生了较多的世界地质公园.

4 结论和展望

本文从变迁、类型、分布3个维度,描述了中国现有41家世界地质公园的特征.首先,基于认证年判断世界地质公园的变迁.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经历了2004—2007年的快速增长期,以及2008年至今的平稳发展期.其次,按地质类型、园区紧凑度、省级边界、与其他保护区认证的关联等标准,对世界地质公园加以分类.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涉及4种地质大类,其中地貌景观大类数量最多,集中型、分散型世界地质公园比例接近,23家世界地质公园跨越省级边界或位于省域交界处,许多世界地质公园也获得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区认证.最后,本文统计了世界地质公园在省域、东中西部、南北、三级阶梯的空间分布.世界地质公园中有23家位于欠发达省域,31家位于中、西部地区,23家位于南方,25家位于第三阶梯.简单的统计分析表明,决定世界地质公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条件而非经济水平,即世界地质公园的认证更依赖宝贵的地质遗迹.

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拥有世界地质公园数量最多的国家.从地质遗迹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到世界地质公园,这一历程展现中国长期以来地质遗迹保护的过程.但是,当前的世界地质公园运营仍存在不足,最典型的问题是功能定位的偏离.部分地方政府将世界地质公园视作核心的旅游资源甚至政绩工程,热衷于申报资质、开发旅游景观,却对地质遗迹的保护重视不够.据统计,中国世界地质公园曾因管理不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黄牌警告[2].未来的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应重视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这一首要功能,在此基础上再合理、适度进行旅游景观开发,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可扬长避短,充分凭借自然条件优势建设更多的世界地质公园.

猜你喜欢

遗迹阶梯世界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惊艳!可可托海的地震遗迹
方外观遗迹旧照
爬阶梯
时光阶梯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有趣的阶梯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