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地方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的现实问题及对策分析
——以某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

2023-03-11孙笑琰郭雅静袁宝华陈姗陈伟艾宁

嘉兴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材建设管理

孙笑琰,郭雅静,袁宝华,陈姗,陈伟,艾宁

(嘉兴学院:a.教务处;b. 浙江省德育教材研究基地,浙江嘉兴314000)

高校教材既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立德树人的核心载体。近些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材工作,明确提出高校教材要体现党和国家意志,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要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形成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1]为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要求,进一步提高教材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教材育人功能,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2017年,国家教材委员会、教育部教材局、课程教材研究所先后成立,形成了决策、实施、研究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2019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明确了各级各类教材“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21年,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表彰会召开,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材质量为重点,创新教材建设理念,增强教材育人功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教材;2022年,“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另外,在加强顶层设计、搭建教材建设“四梁八柱”的基础上,通过中期评估、巡视督查等方式,促进各高校的教材工作做实做细。广大高校则进一步明确了教材管理主体责任,在出台教材管理制度、设置教材专门管理机构、成立编审专家组、开发地方课程教材的基础上,通过细化工作流程、加强教材研究等方式,为发挥育人功能提供支撑。但仍存在着育人导向需进一步强化、教材组织管理水平偏低、自编教材质量急需提高等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以华东地区某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以下简称“该校”)为例,深入分析教材编、审、用方面的现状,提出规范与指导教材选用、规划与激励精品教材编写、加强与指导教材审核等方面的对策。

一、地方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的现实问题

当前,地方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中存在新版教材和优质教材选用不规范、缺乏优质教材的制定和出版规划、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和管理办法等问题,应努力提高地方高校教材建设和管理成效。

(一)新版教材和优质教材选用不规范

教材选用制度的初衷是实现“优中选优”,尽管高校选用教材大多来自于主流出版社,但由于教材出版种类多、更新快,教师很难系统性地掌握全部出版信息,同时,对于好的教材缺乏统一的认识和科学的标准,往往根据个人熟悉程度选用教材,导致选用新版教材和优质教材的比例不高。[2-4]调查发现,该校选用近3年出版的新教材占比不足25%,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占比27.15%,省部级规划教材占比4.76%,远远达不到国家教学评估指标要求,优秀教材选用形势不容乐观。

(二)缺乏优质教材的制定和出版规划

2020年,国家教材委员会启动了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共评选出全国优秀教材999种,其中高等教育类399种,而第一主编所在高校为地方高校的获奖教材仅占26%,究其原因:一是地方高校缺少出版规划,部分领域教材同质化现象突出。戚鹏认为,没有妥善处理好教材选用与教材建设之间的关系,是地方高校教材重复建设的关键所在,如从1962年起的半个世纪内,出版了至少80多部文学史教材。[5]调研还发现,有些高校近5年出版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专业的教材仅占比2.56%;计算机、传播学特别是新媒体的部分教材存在同质化现象,规划导向不明确,无法体现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要。二是激励政策错位,制约了地方高校教材的建设质量。地方高校的教材研究与编撰工作处于低迷状态已有多年,做教材研究与编撰的教师队伍数量每况愈下,重要原因之一是高校教学研究导向存在偏差。[6-7]除了各级教材建设项目和规划教材外,高校优质教材研究和编撰基本不算研究成果,在职称评聘上也只按照普通教材出版标准处理。[8]三是各类高校排名体系中教材建设成果占比相对较低,各地方高校对优秀教材的研究和编撰重视不够。据调查,该校近5年出版的教材中,具有正高级职称、博士学位的主编分别占42.31%、38.46%,被列为省部级及以上重点教材的不足25%,这充分说明地方高校自编教材质量普遍不高。

(三)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和管理办法

当前,高校对教材的审查通常尺度较宽,多为对规划教材、优秀教材等事项的把关,而对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适应性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致使教材审核流于形式。[2]另外,缺位的编审标准也会制约教材质量管理。目前高校教材还没有专门的编写与审定标准,导致教材质量的好坏缺乏必要的参考依据,尤其是近年发展迅猛的新形态教材。因此,高校必须尽快明确教材编审指导标准及其管理办法。

二、地方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针对高校教材选用主体较为单一、出版优质教材规划不足、教材审核易流于形式等问题,该校于2021年在教务处恢复设置教材管理科,成立校院两级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文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地方高校教材管理举措。

(一)规范教材选用流程,多维度选用优质教材

想要选优用优,以“凡选必审”为原则的严格教材选用制度必不可少。一要把好主体关,建立“任课教师推荐教材—教学团队选定教材—院(系)组织专家审核选用结果”的制度,吸纳行政管理部门、课程专家、一线教师以及学生等的意见,有效规避个人的选用惰性。二要把好流程关,教材选用以集体决策为主,共同讨论确定候选教材目录,提高优质教材选用率。三要建立学术争议处理机制,必要时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论证并报学校备案。此外,地方高校应积极拓宽教师教材选用信息获取渠道,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及加强与高等教育学会教材分会的交流合作等渠道,确保教材选优用优。

(二)制定教材建设规划,完善激励政策

教材建设的规划与实施应体现“高起点、高水平、优化配套、重在精品”。[9]只有高水平的编者才能产出高水平的教材。合理利用资源做好编写规划、激励高水平队伍编写教材是提高地方高校教材编写质量的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制定教材建设规划,聚焦编写方向:1)在教材出版范围方面,遵循教学与育人规律,围绕应用型高校“四新”建设、凸显地域特点、行业特色、历史文化资源等,避免同质化现象;2)在教材立项方面,以名师大家打造精品教材为宗旨,重点支持国家级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配套教材,推动专业、课程、教材一体化发展;3)在教学建设方面,发挥一流课程优势,将课程认定与精品教材相结合,推动优质教材建设;4)在教材研究方面,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材建设研究,提高教材管理的自主性。[10]同时,加强与国家级出版社的交流合作,了解教材出版的最新动态。[11]二是完善激励政策,提高编写意愿。在教学研究业绩核算办法中,对出版教材、规划教材及获奖教材予以不同程度的阶梯式业绩奖励:学校教师以学校名义首次主编出版教材并用于教学的,按照出版社等级与字数计算业绩分值;教材被列入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的,按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同等计算教研业绩;教材获全国、省级优秀教材奖的,给予与其他国家、省级奖项同等的业绩分值。另外,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办法中,将教师编写教材作为一项指标,鼓励教师编写精品教材。

(三)实施分层审核,严把审核流程

教材审核既是政治行为,也是专业行为。[12]明确为什么审核、审核什么、由谁来审核、如何审核是执行审核的重要前提。《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19〕3号)。《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实施细则》(2)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小学教材管理实施细则》《浙江省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实施细则》和《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浙教教材〔2021〕12号)。规定,审核的目的是防范错误政治观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审核的主要内容是其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审核工作兼具技术性与专业性,应包含编写团队、专家组、教学单位党委等多层主体。同时,为规避多个主体可能面临的相互推诿的现象,应制定科学的审核方法,明确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审核重点,即编写团队全面自查、党委侧重审核教材与人员的政治性,各学院分专业组建专家组负责审核教材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各主体各司其职,保障审核效果。审核是手段,运用审核结果加强教材建设才是目的。高校应根据审核意见,对问题教材采取停用处理,对统计分类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严把教材选用标准。[12]

三、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的运行成效

进入新时代,我国教材建设水平提升显著。[13]在《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的指引下,该校紧抓时代脉搏,顺势而为,探索出了一条适应学校办学定位的“以管为主,管建结合,以管促建,以研促管,以研促建”的教材工作模式,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提升。

该校积极回应高等教育教材改革需要,成立教材工作领导小组,修订《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境外教材选用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严把教材编、审、用环节,逐步形成教材迭代更新机制。2020年至2023年间,完成9次教材专项工作,零差错;自2021年起,马克思主义重点建设工程教材使用覆盖率达100%;德育教材建设研究基地获评首批浙江省教材建设研究基地,为学校教材管理提供专业智库。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学成果凝练的产物,近年来,该校出版了一批反映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的优质教材,14%的省级及以上一流课程选用了此类自编教材,高于其他课程8%的选用率,优质教材与一流课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另外,利用在线课程建设成果开发的新型态教材,持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该校46种教材被立项为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8种教材被立项为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十四五”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重点教材,有效支撑了一流课程和一流专业的发展。

该校还积极利用日常工作契机,向内输入教材工作的逻辑与思路,通过召开教材专题教学工作会议、邀请知名出版社专家参与教材评审工作等方式,提高二级学院教师教材使用标准;同时,通过总结高校教材工作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向省内各类高校输出复制性较强的地方高校教材工作方案。

总之,地方高校应充分认识教材工作是国家事权。应通过规范“校—院—专业”三级教材选用制度、集体决策流程、学术争议处理机制等方式,积极引导教师选择契合办学定位的优质教材;通过制定名师编写名教材的规划,促进教材建设成果精品化;通过明确各主体审核重点、梳理各环节管理要点,形成常态化教材审核工作机制,促进教材管建工作细致化。同时,为应对高等教育的日益变革,地方高校教材建设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教材建设机制和教材管理体制,为地方高校教育事业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教材建设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