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时计简史
2023-03-11
在研究学习一门专业知识之前,如果能先对其有个整体、结构性的认识,就可以以此为基础逐步深入了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诚所谓“历史可以断经纬”,因此在本书的第一章,希望读者利用简短的钟表发展历史作为研习钟表知识的基础,再结合本书数量庞大的钟表专业名词以及详尽解释,跟着我们一起进入钟表殿堂。
本章分为两个小节,先从16世纪初的怀表历史展开,接着来到20世纪初期,即第二节的腕表历史,两小节串接起长达将近五百年的时间轴线,让我们循着时间线,欣赏各种时计如何承载着时间,遨游于传统和现代,并展现机械与艺术的美感。
1-1 怀表篇
从一颗蛋形表谈起,时空背景是16世纪初期的德国南部纽伦堡地区,一名锁匠以巧手打开怀表的历史大门。接着引领我们悠游四百年时间,历经各种款式、尺寸大小与形状改变;然后动力和擒纵装置逐渐成型,甚至发展到极为精确稳定;外形同样历经许多制作、加工与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演进。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受到时间洪流无情淘汰,由腕表接棒,翻开下一页腕表的历史。
百达翡丽Ref.982/155 “火龙”怀表。
所谓的“表”,大约是在16世纪30年代,从圆柱形发条座钟演变而来的。降低座钟厚度并加上一个用来保护表盘的铁罩或铁盖,就成了一只表。德国纽伦堡工匠Peter Henlein所制成的蛋形表(昵称为Nuremberg Egg纽伦堡蛋),被公认是钟表史上的第一只表。另外,因为从圆柱形座钟演变而来,早期表多数采用类似鼓的造型,所以又被称为鼓表(Drum watch)。这一时期的表,精确度通常以小时计算,所以实用功能很低。为弥补这一缺点,大约从16世纪70年代开始,制表师便赋予表多样化的造型和各种装饰,让它们如稀世珍宝般在重要场合引人瞩目,这也导致后来有各种造型表、指环表(Ring watch)、襟表(Fob watch)出现。
姿态万千 绚丽登场
除了形状以外,颜色更是这个时期的重点,大约从17世纪初开始,珐琅彩绘表就已跃上钟表舞台。并且盆形表壳(Bassine case)的流行,让珐琅彩绘工艺从表盘扩及表壳、表盖,于是珐琅之美得以充分发挥。同一时期,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设计出有口袋的背心后,为了让表可以放进小口袋,工匠们开始制作较扁平且装有链条的表,并加上镜面,让时间显示更为清楚,此时怀表隆重登场,并开始撰写数百年的钟表发展史。
人们在怀表时期逐渐重视表的实用性,但当时所使用的摆锤机轴式擒纵没办法稳定地控制发条动力,导致表的误差以小时计。为改善这个问题,工匠们研制了芝麻链(Fusée)动力装置,从动力部分着手提升精准度。接着在1675年,擒纵机构有了重大变革,荷兰数学家、天文学家兼物理学家克里斯蒂安· 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利用游丝让摆轮得以更稳定且自然地振荡摆动,加上芝麻链有效控制动力稳定输出,两者为钟表精准度带来了长足进步,将原本一天数小时的误差降低至一天十几分钟。在游丝问世的同时,钟表功能也出现重大发明,那是英国制表师丹尼·夸尔(Daniel Quare)在1675年成功制作出的两问表,这也是首枚问表——至于现代人们熟知的三问表,最早在18世纪初诞生于德国。问表让人们身处漆黑环境当中也能知道时间,不过如果是盲人的话,那么18世纪后期问世的触摸表(Tact watc h),让他们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而且用触摸方式看时间,也可避免当众看表的不礼貌行为。
精准度提高 外形设计改变
由于精准度大幅提升,原本的单指针怀表已不符合需求,因此大约在17世纪后期,分针开始出现在表盘上。精确度提升之后,连带引起另一股实用设计风潮的出现,于是17世纪90年代洋葱表(Oignon watch)问世。首先出于实用性考虑,洋葱表外观都很朴素,不会有过多装饰雕琢;其次,它以坚固耐用的圆顶式玻璃盖以及表壳包覆,因形似洋葱而得名。最后,这类表都搭载冠轮擒纵(Verge escapement),所以表径都比较大。虽然精准度已经从“小时”进化到以“分钟”为单位,但钟表匠并未因此满足,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仍不断研发出各式设计以提高精准度。其中第一要务就是改善擒纵系统,工字轮擒纵(Cylinder escapement) 与双联式擒纵 (Duplex escapement)等装置,都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但其中最重要的设计当属英国制表师Thomas Mudg e在1759年推出的杠杆式擒纵(Lever escapement)。杠杆式擒纵让摆轮在每个振荡周期中都可充分转动,进而维持稳定频率,后来演变为瑞士杠杆式擒纵,成为机械表最主流的擒纵装置。
1.约制于18世纪70年代的指环表,表盘直径18毫米,18K金材质镶钻表壳。
2.约制于1810年的双管手枪造型表,扣下扳机后原本隐藏在枪管的机械鸟会从枪口弹出,优雅旋转飞舞并且响起悦耳的鸟鸣声。
3.早期的芝麻链动力装置,借由圆锥形宝塔轮,将发条动力均匀输出,因此该装置又称“均力圆锥轮”。
重金立木 精准度大跃进
18世纪初正值大航海时代,航海家们多以出发地跟目的地的时间差推算经度,以便导引船只航向。但摆轮和游丝到了摇晃不止的海船上毫无用武之地,导致船上的时计准确度不高。而一旦误判航向,通常会造成巨额损失。这促使英国国会在1714年7月8日通过《经度法案》,重金悬赏能在海上精确测量经度的方法。钟表匠约翰·哈里森(John Harrison)为此制作出一款航海钟H1,以平衡弹簧取代钟摆,实测表现获得官方肯定,进而得到经费继续研发。哈里森一路研发,终于在1761年完成了H4航海钟,加入自己设计的蚱蜢式擒纵(Grasshopper escapement),H4实际运作实现了超越《经度法案》要求的标准,达到计算经度仅0.02度的微小误差,哈里森因此也拿到高达两万英镑的奖金。H4后来由库克船长(James Cook)带着一路航行至大洋洲与南极洲,成为标定经度的最佳工具。
宝玑大师做出重大贡献
当时的欧洲,正值启蒙时代的最高峰时期,钟表发展持续在提升精确度方面努力精进,例如许多用于航海天文台时计(Marine Chronometer)的新技术,也被延伸应用到了钟表制作上;还有采用双金属补偿摆轮,利用金属膨胀系数不同的特性,补偿温度变化造成的误差;也有制表师选择采纳航海钟的装置来提升精度。但是对现代腕表具有最重大影响的发明,还要数18世纪80年代由制表大师亚布拉罕-路易斯·伯莱特(Abraham-Louis Perrelet)以及法国皇家御用制表师亚布拉罕-路易斯·宝玑Abraham-Louis Breguet(即制表之父宝玑大师)相继研发而成的自动上弦装置,后者还在1795年首度提出擒纵装置陀飞轮(Tourbillon)。除了技术发明以外,宝玑工坊历经44年才完成的No.160 Marie Antoinette玛丽皇后超复杂功能怀表,更是表坛最富传奇色彩的动人故事。发展至此,机械表内部机心结构已大致成型,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之下,表的销售也开始跨越欧洲疆界,向东输往大清王朝的皇室贵族,中国成为18世纪末最重要的钟表市场之一。
1.巴黎制表大师Guinand于1800年制作的冠轮擒纵装置怀表,18K金表壳,日历功能。
2.从表背小圆窗可欣赏独特精密的冠轮擒纵装置。
3.伦敦制表师Justin Vulliamy制于1780年的工字轮擒纵装置怀表,22K金表壳,鎏金机心。
4.英国钟表大师John Harrison为了挑战经度法案所打造的第一个作品H1航海钟。
1929年,爱彼用20美元金币制作的怀表。
Abraham-Louis Perrelet于1777年制成的自动上弦怀表,也是钟表史上第一个自动表。
1854年,蒂芙尼与百达翡丽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并在日内瓦开设了制表工坊。这款两问怀表刻有两家公司的品牌创始人名称。
从钥匙到表冠的演变
时光继续飞逝至19世纪初,因为宗教改革以及法国大革命等因素,制表势力版图渐渐从英国、法国移到瑞士,而技术方面的变革则在上弦方式。在此之前,各种表如果上弦也就是要将发条转紧,都必须拿个类似钥匙的上弦柄,从表盘上插孔进去转动发条,这是所谓的钥匙上弦方式。但如此一来湿气、灰尘就很容易从钥匙孔侵入表内,损坏内部机心。另外,钥匙容易遗失也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所以大约从19世纪最初10年开始,就有多位制表师致力开发免用钥匙上弦系统,以现今通用的拨针系统(setting mechanism)或称表冠调校装置取代。
这其中最知名的一位是Jean Adrien Philippe,他也是百达翡丽两位创办人之一。Philippe的调校系统在1842年设计完成,并随即在1844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赢得金奖,来年取得专利。与此同时约在19世纪20年代,市场上开始对超薄表产生大量需求,瑞士制表师Philippe Samuel Meylan研发出工字轮擒纵的Bangolet倒装机心,其厚度仅仅1.18毫米,创下当时他人难以超越的纤薄纪录。
由简至繁 复杂功能发扬光大
经历过超薄表“简单”的洗礼,接下来大约在19世纪中叶开始反向往“复杂”发展。当时正是工业革命影响最剧烈的时期,“时间”的内涵也被热烈探讨着。所以,“表”这个用来具体表现时间的主要工具,被认为不该只单纯地显示时、分与秒而已,而是应该有许多功能组合起来。再加上“复杂”在制表业来说是非常正面的字眼,于是复杂功能表便开始流行起来。同样源自工业革命,在相同时期发生的铁路运输正在全球飞速成长,而用来调度安排火车的精密时计需求量大增,于是“铁路表”成为精准耐用的代名词。
在19世纪末,历史记录首度出现以硫酸钙制作涂料的荧光表,但这种在黑暗环境中指针跟刻度能够发光的表款,在当时并不流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才受到重视。所以直到20世纪最初10年,表镜上加装窗格式防护盖的荧光表,成为士兵们的重要配备。只是当时的荧光剂以放射性物质“镭”制成,现在已全面改用无放射性的安全材料。
最复杂怀表 谱写最终曲
一方面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启示,另一方面是生活习惯改变所导致,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怀表历史已经确定走入尾声。但是这一段历史的终结并不令人感到沮丧,因为紧接着展开的腕表年代,正以无比蓬勃的朝气令人心生向往。但最重要的还是,1933年Henry Graves超级复杂功能表问世,正好为怀表历史画上完美句点。
宝玑No.2023计时码表是品牌专为布加迪定制的九款车用计时器之一,最初于1932年售予布加迪汽车公司,2016年2月宝玑回购,现藏于宝玑博物馆。
爱彼于1889年制作的大复杂功能怀表,采用18K黄金表壳,具有万年历、双秒追针计时和三问报时功能,12点位置副表盘结合有万年历功能显示的4周期月份及闰年显示。
跟最复杂怀表同属一位主人,这枚百达翡丽编号1 9 8 3 1 0 陀飞轮怀表,曾在1930年拿到天文台竞争首奖,在1931年被Henry Graves Jr.纳入收藏。
日内瓦G.Raymond & Fils表厂于1820年制作的倒装机心怀表,18K金表壳,厚度仅2.38毫米,使用钥匙上弦系统。
1655年在巴黎制作的盆形壳珐琅彩绘表,附有表盖,彩绘师是R o b e r t Vauquer 。
Bagnolet 倒装机心
又称为反置机心,顾名思义就是将机心反面置放,是一种机心薄型化的方法。瑞士制表师Philippe Samuel Meylan研发出工字轮擒纵的倒装机心Bagnolet,因为直接将发条盒、传动轮系、擒纵机构置于表盘,机心主夹板则放在表背,如此一来就可直接从二轮和三轮驱动时、分指针,减少中介齿轮等零件,将厚度压缩到只有1.18毫米,创下当时他人难以超越的纤薄纪录。
Bassine case Boîte basins 盆形表壳
Bassine case又称为Paris case,大约17世纪30年代兴起于巴黎的一种表壳样式,类似盆状的圆弧侧边造型,并且通常附有表盖。
Christiaan Huygens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荷兰数学家、天文学家兼物理学家,也是钟表专家。他在1675年发明了擒纵装置里最重要的组件游丝,对后来钟表发展产生重大且长远影响。
Form watch / Figure watch Montre de figure 造型表
为弥补准确度不高的缺点,从16世纪70年代开始,制表师便赋予怀表多样化造型,让它们倍受瞩目。于是取材自昆虫、花卉、水果、乐器甚至十字架的表纷纷出笼,这类表都称为造型表。
Longitude Act L'Act Longitude 经度法案
英国国会在1714年7月8日通过该法案,以高额奖金征求能在海上精确测量经度的实用方法,该方法必须在大不列颠驶向西印度群岛的船只上测试,如果误差在1度以内(时间误差4分钟)可得奖金一万英镑;误差在0.75度以内(时间误差3分钟)可得奖金一万五千英镑;误差在0.5度以内(时间误差2分钟)可得奖金两万英镑。
Marine chronometer Chronomètre marine 航海天文台时计
一种极为精密的船用时计,俗称航海钟,在星相方位辅助下,计算出航行船只的位置,导引船只正确航向。航海天文台时计通常搭载冲击式天文台擒纵,并被安装在具有水平支架的盒子内,让钟体保持在水平位置,确保机心精确运行。
Nuremberg eggs Euofs de nürebert 纽伦堡蛋
大约在16世纪30年代,由德国纽伦堡当地一名锁匠Peter Henlein制造的表,它被认为是钟表史上第一只表。
Oignon watch Oignon 洋葱表
创始于17世纪末期,实用性为主的表款,因为使用坚固耐用的圆顶式玻璃盖以及表壳包覆,形似洋葱而得名。
Tact watch Tact 触摸表
借由直接触摸指针跟立体时标得知时间的表款,可供盲人使用,因此亦称盲人表。另外,因为当众看表是种不礼貌行为,所以用触摸方式读取时间也是种技巧性的看表方式。
19世纪末由蒂芙尼首席设计师波尔丁·法汉姆(Paulding Farnham) 设计的苹果花造型胸针表。
John Harrison在1761年完成的H4航海钟,经过实际测试计算经度时,只有0.02度的微小误差,John Harrison因而拿到两万英镑奖金。
宝玑大师于1800年在巴黎的工坊制作,使用猎表壳的触摸表,1801年售予一位法国王子。
1-2 腕表篇
跟怀表比起来,腕表的历史相对短了许多,尤其再扣除掉早期不成熟的启蒙阶段,实际上大约只有一个世纪的时间而已。但是因为腕表从怀表中汲取了许多能量,所以如果细细探究历史就会发现,无论款式变化、技术革新、材质改良或者创意设计各方面,腕表历史的精彩程度丝毫不输给怀表。紧接着就让我们从头细说,以16世纪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为开端,从装饰性女用腕表谈起,再进入到实用性为主的现代腕表时期,同享腕表百年风华。
史上第一位拥有腕表者,16世纪时的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说起腕表的起源,百达翡丽、宝玑和卡地亚是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品牌,但根据历史记载,其实腕表早在16世纪就已出现。那是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从其臣子兼好友莱斯特伯爵(Robert Dudley)那里所收到的礼物,那是个可以挂在臂章上的圆形钻表。然后大约在18世纪90年代日内瓦表厂JAQUET DROZ et Leschot(现今JAQUET DROZ雅克德罗的前身),曾经在账本里记录着销售出一枚可以挂在手链上的表。这两个例子主要在于凸显早期腕表的角色,即女用装饰配件功能远大于看时间的功能,而且这一角色持续到20世纪初,才被实用功能超越并变得男、女通用。所以这时期的所谓“三件式腕表”,意味着腕表采用活动式设计,表头可以挂在手链或手环上,也可以卸除,当然多数以珍贵材质制作并且镶上钻石珠宝,以达到呈现珠光宝气之目的。
腕表,为装饰女性而生
腕表真正浮上台面大约是19世纪初,其中最知名的例子就是宝玑大师按照那不勒斯王后C a r o l i n e Bonaparte委托,于1812年设计制作完成的一枚椭圆形三问表,并挂在金线编织的手环上。波兰籍制表师弗朗西斯·查皮克(Franciszek Czapek),在还未跟Antoine Norbert de Patek(百达翡丽创办人之一)合作之前,就擅长制作腕表,所以后来百达翡丽于1868年制作出第一枚瑞士腕表,可谓顺理成章。 这枚售予匈牙利Koscewicz伯爵夫人的腕表,采用长方形表壳搭配长方形机心,镶嵌在黄金手镯上面,上述都是标准的三件式腕表。如前所述,腕表的女性配饰角色持续到20世纪初,但其实有个特例,德国海军在1880年向GIRARDPERREGAUX芝柏表厂订制两千枚腕表,这应该是史上首款军表,也是最早的实用型腕表,并且预告了腕表的实用时代即将来临。
实用型腕表首度问世
百达翡丽于1868年售予匈牙利Koscewicz伯爵夫人的第一枚瑞士腕表,采用长方形表壳搭配长方形机心,镶嵌在黄金手镯上面。
在20世纪之前,女性佩带腕表当装饰,男性用怀表看时间,几乎是个不成文的规定。这样的观点大约在1890年开始被人质疑,并引发持赞成与反对意见的两派论战。这一时期发生的事情有:1892年,爱彼推出史上第一枚三问腕表, 1 8 9 6 年LONGINES浪琴帮BAUME &MERCIER名士制作女用腕表,IWC万国表于1900年试着用怀表机心制作腕表,OMEGA欧米茄也在1902年开始大量生产女用腕表。随后在1904年,法国珠宝商CARTIER卡地亚传人之一的制表师路易斯·卡地亚(Louis Cartier),应好友也是知名巴西籍飞行先驱阿尔伯特·山度士-杜蒙(Alberto Santos-Dumont)的要求,设计出表壳两端延伸出表耳,再用表带系住表耳的佩带方式,将表固定在手腕上。如此一来山度士在驾驶飞机时一低头即可阅读时间,不用从口袋掏出怀表,而这枚经常被冠上第一枚腕表头衔的Santos表,严格来说,是如今实用功能时代的第一枚腕表。
腕表质量同步提升
卡地亚Santos腕表的出现,宛如打开禁锢已久的大门,实用型腕表风起云涌地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1905年欧米茄也开始生产男用腕表,同年ROLEX劳力士创办人汉斯·威斯道夫(Hans Wilsdorf)也嗅到趋势来临,在瑞士采购大批腕表远赴伦敦成立公司,准备以英国为出发点向全球推广腕表。1906年卡地亚推出第一款Tonneau酒桶形腕表,1911年开始量产Santos腕表。
1908年, HEUER Watch Co.(TAG HEUER泰格豪雅的前身)表厂推出一款腕表、项链表、怀表三用的款式。1910年,劳力士腕表在瑞士拿到第一张天文台证书,这也是制表史上第一块天文台腕表;接着在1914年,劳力士腕表在英国格林尼治Kew天文台拿到A级精确证书,这个等级过去只有航海精密时计才能拿到,自此劳力士腕表等同于精准时计的声誉便不胫而走。对腕表怀抱着壮志雄心的Hans Wilsdorf,解决了精准度问题,接着于1926年推出了首款能防水、防尘的蚝式(Oyster)表壳,并在翌年由英国游泳名将Mercedes Gleitze佩带蚝式腕表成功横渡英伦海峡。在解决了坚固耐用度的问题后,劳力士做好了在腕表领域发光发热的准备。
一次大战促成腕表大众化
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之前,市场上仍是怀表当道,多数人仍无法接受男人佩带腕表的行为。真正促使社会大众认同男人也可以佩带腕表的看法,进而开辟出大众市场,要归结于1914年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地面部队必须依赖腕表以精确同步进行战事;战机飞行员也跟山度士碰到同样问题,对腕表有高度需求,这一切促使英国陆军在1917年开始,发放腕表到战斗部队,成为军事配备。
当1918年底士兵们得胜归国时,几乎是人手一枚腕表,于是腕表不再仅仅是奢侈品或者女人专利,其风潮已经势不可挡。1930年曾有个研究机构调查指出,当时市面上所销售的腕表和怀表比率,已经达到50:1的地步,由此可见一战之深远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腕表朝着三个主要方向发展,分别是造型、计时功能和自动上弦装置。
1892年,爱彼推出史上第一枚三问腕表。
巴西籍飞行先驱阿尔伯特·山度士-杜蒙。
1.卡地亚于1904年为山度士-杜蒙打造的第一枚实用性能腕表。
2.卡地亚于1906年首创酒桶形表壳,内部搭载圆形机心。
装饰艺术带来深远影响
方形腕表的问世首先要归功于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的兴起,其中最知名是卡地亚Tank腕表。这款表在1917年由Louis Cartier从西线战场上的雷诺坦克(Renault tanks)得到灵感,并将第一枚原型表赠与胜利大功臣,美军统帅约翰·约瑟夫·潘星(John Joseph Pershing)将军。卡地亚在1918年开始制作这款表,1922年开发出Tank Louis表款,连带促使AUDEMARS P I G U E T 爱 彼、 V A C H E R O N CONSTANTIN江诗丹顿以及JAEGERLECOULTRE积家等知名表厂投入方形表制作。方形表兴起,另外还很有趣地带动起数字表流行,但它可不是电子式或液晶显示,而是种被昵称为Cortébert watch的地道机械表。此表的主要特征是小时跟分钟都采用数字盘显示,所以表盘上没有指针,只有两个窗口用数字显示时间。该机制于1880年前后由制表师约瑟夫·波威柏(Josef Pallweber)研制成功,并且提供给万国表用以制作怀表。因为上、下两个窗口的编排实在太适合方形表了,于 是Pallweber授 权 给Cortébert表厂制作机心,但简化为只有跳时,分、秒都用圆盘转动,方形跳时表于是誉为潮流。
自动上弦系统诞生
自动表虽然早在18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于怀表之上,但第一款自动腕表却直到1923年,才在英国制表师约翰·哈罗德(John Harwood)手中诞生,并于隔年取得瑞士专利。约翰·哈罗德的设计类似后来的撞锤式自动上弦,自动陀并非360度旋转而是大约300度角活动,结构太过精细难以量产而且上弦效率不高,该设计的贡献只是提供一个有用的思考方向。其次,哈罗德为提升表壳防尘防水能力,舍去表冠改用表圈上弦跟调校时间,这也让人使用起来甚感不便。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 虽然FORTIS和BLANCPAIN宝珀相继投入生产,哈罗德的公司仍然很快地在1931年结束营业。所幸劳力士接手哈罗德的设计,经过改良的Perpetual movement恒动机心在同年问世,以专利360度旋转的恒动摆陀,加上高效率上弦能力,为后来的自动表树立制作标杆。
计时功能因战事而起
计时功能腕表的出现,大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飞行员脱离不了关系,后来在体育运动赛事中渐渐风行,并将这类腕表推至顶峰地位。专长于航空定时器的BREITLING百年灵,自然在这段历史中举足轻重。
1.制作于1935年的爱彼镂空雕刻腕表将罗马数字时标与镂空机心结合,精美润饰的镂空机心搭配以18K黄金材质长方形表壳。
2.卡地亚于1917年从战场上的法国坦克获得灵感制出Tank腕表,堪称首枚装饰艺术风格腕表。
3.万国表以J o s e f Pallweber的设计所制作的数字显示怀表。
4.劳力士Perpetual movement恒动机心,以专利360度旋转恒动摆陀,加上高效率上弦能力,为自动上弦机心树立制作标杆。
1915年百年灵创制出第一枚具备中央计时秒针以及30分钟累积盘的计时腕表,1923年首度将计时按键独立出来并获得专利,1934年第三代传人Willy Breitling为腕表加上第二个归零独立按键,成为现代计时腕表的基本样貌。
早在1910年就推出计时腕表,浪琴也是这类表款先驱之一,尤其1936年问世的第一个飞返计时功能(Flyback)机心13ZH,以及1947年发表的30CH机心,为浪琴树立起崇高地位。在20世纪30—50年代,腕表的计时功能拥有了长足发展,今日耳熟能详的众多品牌都在那一时期进行了计时腕表的尝试,爱彼的第一只计时腕表便问世于1934年。
保护镜面装置出现
战争和运动赛事除了促使计时腕表流行以外,也让如何防止表盘破碎成为重要议题。早期皆借鉴自猎表,在腕表上加个保护盖或者窗格式表盖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这样看时间总是不太方便。所以在蓝宝石水晶材质出现之前,有些极具创意的发明出现在腕表的世界里,首先是1926年卡地亚申请专利的Cabriolet system翻转系统,它利用一个支架将表壳抬起后,借由固定的中轴翻转,打造出Basculante翻转腕表。20世纪30年代江诗丹顿以百叶窗的概念,设计出以一个按键控制表盘扇叶开合动作达到保护作用的表款,并且直接以Jalousie命名。1931年因为马球运动的需求,积家设计出知名的Reverso翻转表壳,至今仍是品牌代表作,也是上述发明中最知名的例子。后来强化玻璃与蓝宝石水晶材质问世,这类做法便戛然而止。
飞行表风起云涌
1925年10月两位瑞士人,申请了一种可防水、防尘的旋入式表冠专利,后来把该专利卖给劳力士,促成1926年劳力士蚝式表壳问世,同时揭开了腕表上天下海应付各种环境以及专业用途之序幕。20世纪20年代初期,一位美国空军军官,构思出一种Hour angle时角腕表,利用格林尼治子午线与太阳的夹角,计算飞机位置的经度,既简单又实用。包括万国、积家、江诗丹顿与百达翡丽等表厂,当时都投入制作这种表款,但其中最知名的是浪琴Lindbergh林白飞行表。这款表采用了1927年首次飞越大西洋的查尔斯·林白(Charles Lindbergh)设计的专利飞行标尺,佩带起来专业感十足。
相对于民用飞行表重视功能,军用表则要求视读性、精准与坚固性能,万国表发表于1936年的大型飞行员腕表52 T.S.C.就是一例。这款军用飞行表不仅有着天文台表的精准度,符合当时导航精密腕表的技术规格,并按照军事要求规格设计,所以至今万国表飞行员系列表款依然是品牌主力。还有宝玑大师的后裔路易斯-查尔 斯· 宝 玑( Louis-Charles Bregue t),也曾在飞机制造业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产品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过重大贡献,后来公司被法国知名的达梭(Dassault)公司并购才告中止。因为这段因缘际会,宝玑在20世纪50年代为法国海军空战部队研制出Type XX飞行表,该表依据飞行搜索需求打造,直到现在仍然广受喜爱。
5.百年灵率先创造出2点钟位置设有独立按钮的计时腕表,计时按钮从表冠独立开,使计时功能更易于使用,也有助于避免出错。
6.搭载知名的Cal.30CH机心,浪琴18K玫瑰金飞返计时秒表,制于20世纪60年代。
7.兼具计时和全历功能的爱彼腕表Ref.7020,制作于1943年。
8.积家Grande Reverso Ultra Thin Duoface Bleu大型超薄双面翻转蓝面腕表。
潜水表深度挑战
聊过天上飞的,接着来看看水底游的潜水表。劳力士在1926年问世的蚝式表壳,虽然有横渡英伦海峡的壮举,但它毕竟只是一般防水而已,还算不上潜水表壳。对此,欧米茄迅速在1932年以一款Marine腕表回击,该表独特地以双层抽屉式表壳提高防水能力,并在1936年由美国探险家William Beebe佩带该表下潜约73米深度,证明Marine堪称第一枚潜水表。随后1948年欧米茄标志性表款Seamaster问世,该表具备30米防水性能,而防水100米的Seamaster 300却直至1957年才出现,在100米的竞赛中被劳力士超前四年。1953年劳力士发表潜水表界宗师级表款Submariner,成为首款防水深达100米的潜水表,其旋转表圈搭配大型荧光刻度及指针,可方便潜水员读取下潜时间。同时期,宝珀则以法国精英潜水部队成立者Bob Maloubier的设计为蓝本,推出防水约91.5米的Fifty Fathoms五十噚潜水表。
带着腕表去旅行
20世纪40年代度过经济大萧条时期后,全球经济复苏加上飞行器的普及,能够指示各地不同时区的腕表应运而生。日内瓦制表师Louis Cottier,早在民用国际航线刚开展时,就设计出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世界时区功能,而且该设计很快便引起百达翡丽、劳力士、江诗丹顿与卡地亚等多家表厂的兴趣,并制成各式怀表或腕表上市,这其中和Louis Cottier配合最密切的是百达翡丽。百达翡丽从1937年开始推出世界时区表,表盘上以24小时盘搭配24个时区的城市名称,有些款式的中央还以珐琅彩绘地图点缀,是非常成功的腕表创作,所以某些早期表款经常是拍卖场的明星商品。另外,劳力士考虑到飞行机师的需求,在1955年首创双时区腕表GMT-Master,一经问世就成为若干航空公司,包括著名的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指定表款,其瞩目特色为24小时刻度的双色调表圈,搭配中央第二时区指针,让操作简便而且读取时间极为方便。
1.劳力士蚝式腕表于1926年问世,这也是史上第一款防水腕表。
2.万国表制于1940年,提供给德国空军的Ref.431 B UHR飞行表,精钢材质,表径达55毫米。
3.浪琴制于1931年的林白飞行表,精钢材质表壳内置Cal.12L机心。
劳力士首枚GMT-Master双时区腕表,24小时刻度的双色调表圈非常引人注目。
太空竞赛 实力比拼
专业腕表的竞争不只局限于民航与军用航空,在20世纪60年代美、苏两强的太空竞赛中,腕表同样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其中最知名的当属欧米茄Speedmaster 超霸表,它其实并非专为太空探险所开发,而是为了车迷以及赛车手追逐速度感所设计。1964年,NASA美国太空总署为执行“登月计划”向多家腕表制表商提出所需的表款规格与报价,结果只得到四家的回复。NASA对这些品牌的表款进行了一连串严格测试,三枚欧米茄的超霸表从中脱颖而出,顺利过关,它也由此正式参与到从1965年开始的太空飞行任务中,并被冠以Speedmaster Professional超霸专业登月表之名。超霸不仅是登月表,还有很多的传奇故事和传奇表款。1970年4月17日,执行“阿波罗计划”中第三次登月任务的“阿波罗13号”飞船,在距离地球20万英里的太空遭遇意外被迫返航,生死相托之际有赖欧米茄超霸计时表的14秒精准计时,令宇航员们精准完成一系列轨道纠正,使飞船安全重返地球。这一传奇功勋使美国宇航局随后向欧米茄颁发“ 史努比奖” Silver snoopy Award作为表彰。总之,超霸一直是欧米茄最热销的表款之一。另一家以航天表闻名的品牌是中国的飞亚达。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在整个任务过程中,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始终佩带着由飞亚达制造的“神舟五号”航天表。此前无论是美国航天员佩带的欧米茄、豪雅,还是苏联航天员佩带的Fortis航天表,全都是由瑞士生产,飞亚达的“神五”是世界首只非瑞士制造的“记录太空时间”的腕表。
令人措手不及的石英风暴
其实日本SEIKO精工的石英表并非第一个挑战机械表地位的产品,早在20世纪50年代,瑞士就已经研发出来以电子导线驱动摆轮的第一代电子表。1962年时更是有大动作,百达翡丽与欧米茄等二十个品牌于瑞士Neuchâtel成立了电子腕表创建中心(Centre Electronique Horloger),希望集体研发出一个跨越世纪的未来机心,并且在1969年时推出第一只石英机心Beta-21。石英表利用电池来驱动石英振荡器,不仅精准度远胜机械表,制作成本更相对低廉。同一年,日本精工也推出了商品化的石英表35SQ Astron,并且特意选择在1969年12月25日首卖,这一举动打响了石英表名号并且一举击垮了还没做好准备的瑞士表厂,开启了被制表业称为石英风暴(Quartz Crisis)的时期,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整个钟表市场都由石英表独霸。
保存实力励精图治
1.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陆月球,Speedmaster也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只手表。Speedmaster总共进行了60次太空飞行任务,并登陆月球6次。
2.1970年美国宇航局为表彰欧米茄对整个阿波罗计划的贡献,向欧米茄颁发了“史努比奖”。2015年欧米茄发布超霸系列阿波罗13号史努比奖限量版腕表。
1972年Gérald Genta设计出第一款爱彼皇家橡树系列腕表。
1.1986年爱彼推出全球首创超薄自动上弦陀飞轮腕表。
2.1991年,宝珀推出1735超复杂功能腕表,以致敬和纪念宝珀的诞生。当时这枚腕表被业内封为“表王”。
3.百达翡丽型号Ref.5004双追针计时万年历腕表,是拍卖会上增值幅度最高的表款之一。
有着数百年制表根基的瑞士表厂,当然不会懦弱无能地坐以待毙,在石英表风行的年代,依然有瑞士品牌努力开发新产品勇敢面对逆境,最好的例子是先后于1972年和1976年发表的爱彼Royal Oak皇家橡树系列以及百达翡丽Nautilus系列。这两款以精钢材质为主的高级运动表,以坚固的表壳结构搭配独特造型,为瑞士表的寒冬带来一股暖流。还有宝珀在机心大厂Frédéric Piguet支持下,毅然决然在1982年推出全系列机械表,也是带动机械表复苏的功臣之一。接着在1983年钟表市场中发生了更重要的事件,瑞士银行团代表Nicolas G.Hayek接受当时瑞士最大制表集团ASUAG委托,策划执行反攻日本石英表的方案,推出价格更低廉、全塑料材质、 自动化大量生产的SWATCH石英腕表,这款布满各式创意图案的低价石英表,被定义为艺术与时尚精品,发表后果然成功扳回一城,让瑞士制表业再次看见曙光。Hayek接着在1985年将濒临破产的ASUAG与SSIH公司整合为斯沃琪集团,集各家资源于一身,为瑞士制表业找到了与日本石英表分庭抗礼的契机。
集团化团结抗“敌”
斯沃琪集团吹起反攻号角后,1986年爱彼跟百达翡丽分别以全球首创超薄自动上弦陀飞轮腕表和Ref.3970万年历计时腕表热烈回应。而最为精彩的1989年,百达翡丽为欢庆品牌成立150周年,特别为此历史里程碑打造多款杰作,包括Ref.3960将官式腕表以及R ef.3969昵称“独眼龙”的跳时表,当然,还有必须被提及的具备33项功能的Caliber 89超复杂怀表,它坐拥史上最复杂时计的称号,度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直到2015年下半年才被江诗丹顿所超越。Caliber 89问世后,一举将百达翡丽的声势推向顶峰,众顶级品牌莫不起而效仿,钻研大复杂功能制作。于是宝珀在1992年发表1735大复杂功能腕表;万国表紧接着在1993年为纪念建厂125周年,推出品牌巅峰之作IlDestriero Scafusia“沙夫豪森战驹”腕表。1995年,百达翡丽Ref.5004双追针计时万年历表问世,虽然复杂度不及前者,但却堪称史上最成功、增值幅度最高的复杂功能腕表,拍卖会经常拍出近千万人民币的高价。1996年爱彼推出具备三问、追针、万年历跟月相功能的Cal.2885自动上弦机心,制作出品牌有史以来最复杂表款,为这波复杂功能竞赛暂时划上句点。
机械创意与革新
迎接21世纪前夕,各表厂从复杂功能转而开始精进机心结构与材质。1999年,欧米茄向英国制表大师乔治·丹尼斯(George Daniels)购买同轴擒纵装置(Co-axial escapement)的专利,改制成Cal.2500机心发表。2000年, 劳力士为重新演绎Cosmograph Daytona迪通拿计时秒表,推出全新自制机心Cal.4130。同年,雅典公司推出世界第一只装配硅质擒纵的样表,开创了机械机心材质革新之先河。其后又有多家企业踏足这一领域,如百达翡丽、劳力士、斯沃琪集团、积家、康斯登、芝柏等。2002年适逢爱彼皇家橡树系列问世30周年,品牌特地以一款皇家橡树概念表,展现多项研发成果,包含Alacrite 602超合金表壳、蛇形避震陀飞轮、动力质量指示器、表冠功能指示以及线形储能指示等。同年,ULYSEE NARDIN雅典表也推出十足创新的Freak卡罗素陀飞轮腕表,以机心底板为时针,整组双向擒纵装置为分针。百达翡丽于2011年开发出全套的硅晶体GyromaxSi摆轮、Pulsomax擒纵以及Spiromax硅游丝。2006年,爱彼转向传统思考,以18世纪detent棘爪式擒纵为蓝本,改制为爱彼独家擒纵系统,与硅材质的光芒,新、旧相互辉映。
超复杂功能竞争不停歇
超复杂功能表的竞争在高级品牌之间从不停歇,爱彼早在石英危机刚刚结束的那段时期,便已启动对复杂功能的复兴,自1996年推出首枚大复杂自动上弦腕表开始,超复杂功能已经遍及旗下多个系列之中。2005年江诗丹顿为纪念创建250周年,推出Tour de l'Ile超复杂双面腕表,Tour de l'Ile正、反两面共可显示高达16项功能,仅生产七枚,当时定价八百多万元人民币。2006年,积家利用Reverso表壳的优势, 创制出Reverso grande complication à triptyque三面超复杂腕表,共具备17项功能,以单一机心同时驱动着三个表盘上的功能,达成表坛创举。2021年积家再推出Reverso Hybris Mechanica Calibre 185超卓复杂功能系列185型机心四面翻转腕表,成为世界第一款配备四面功能显示的腕表,再次改写超复杂功能的可能性。最厉害的是内部的一个精巧联动机构,在表壳回到定位时,机心便可推动底座上的万年历跟月相功能精确运转。2008年,宝玑为保留贵重历史资产,仅凭借着极少的文件数据跟图像资料,成功复刻出编号1160 “Marie-Antoinette”玛丽安东尼怀表。2013年A.LANGE & SÖHNE朗格和百达翡丽不约而同地发表了新款超复杂功能腕表,前者推出Grand Complication超卓复杂腕表,具备十项显示、八大功能, 仅限量六枚。 后者发表Ref.6002超复杂腕表,是以Ref.5002为基础加上手工雕刻以及内填珐琅和掐丝珐琅打造表盘的升级版本。
创办于1839年的百达翡丽,在2014 年为庆祝创建175周年,照例发表多款精彩巨作,其中一枚堪称表王的王者之作是Grandmaster Chime R ef.5175大师弦音超复杂腕表。Ref.5175具备多达二十项功能;创新部分由包含报时闹钟跟日期报时等六大专利担纲演出;独特性则在于它是品牌首款不分正反面的双面可翻转腕表,并以此为基础推出常规款6300G。
4.爱彼皇家橡树系列大复杂功能腕表。
5.百达翡丽175周年纪念大作,Grandmaster Chime Ref.5175大师弦音超复杂腕表。
6.英国制表大师George Daniels。
7.欧米茄于1999年开始装置在Cal.2500机心的同轴擒纵机构。
8.装配了硅游丝和带有钻石镀层的硅擒纵,连固定摆轮和擒纵叉的“双圆盘”也是硅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