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西:面向未来的思考

2023-03-11宗萱

家居廊 2023年3期
关键词:苏黎世建筑师建筑

宗萱

THE DESIGNER

张西:印西诃设计创始人,建筑师。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 建筑学硕士、瑞士注册建筑师(SIA)。2006 年同Erich Diserens 共同在上海成立印西诃设计(EXH Design),为城市规划、建筑和室内设计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十年后,同第三位合伙人Gerd Voith 在瑞士苏黎世创立EXH Design AG ZurichSwitzerland,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户提供设计和施工整体解决方案。

张西在上海和苏黎世都拥有自己的办公室和团队。在两地间的折返,记录了她过去二十多年间从求学到建筑执业,再到拓展事业的路径。2002 年她于同济大学建筑系毕业,两年后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建筑系录取。在那里,她沉浸在瑞士强大的建筑传统中,瑞士人缜密的思维方式影响着她的工作习惯,ETH 的建筑学教育颠覆了她对建筑的认知。

在40+ 的人生階段,她说自己依旧像14 岁时一样,随心所欲,不给自己设限。“设计师和非设计师最本质的不同是,是否以未来为导向做当下的决策。”在她看来,人生就是一场设计, “你拿不到一块完美的地”,而设计师“在大脑里创造一个未来的环境,如何为人带来活力”,再找到协作的人实现愿景。这种思维方式让张西形成一种高效的沟通风格和生活方式。经过20 多年的努力,她有志同道合的团队、有认可她的工作室——印西诃设计(EXH Design)理念的客户,也拥有更多实现梦想的能力。说起这些,她脸上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兴奋,“和你共事、合作的人是amazing,这是一种享受”。能与同频的人一起探讨如何使未来社会更好,对她而言才是真的回报。

在她看来,她这一代的建筑师是幸运的。东方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自然观植根于思维深处、西方现代建筑训练培养了思辨性、当代科技为解决全球面临的挑战提供了更多解决途径。她把东方与西方、历史与未来、科技与自然、功能与美学都杂糅进她的学科思考中,“建筑师需要有一个很高的哲学思考体系”,“把地球和谐放在前面,把他人放在自己的前面,这才是建筑师正确的建筑观”。

这也是印西诃形成自己建筑理念的基础。身为建筑师需要思考“何为建筑之美”这个问题。印西诃的答案是“从内在全面研究实际需求,创造与社会和自然有互动的贡献,与不同层次的环境相协调,并最终与源头相连,这就是建筑之美”。在张西看来,风格不重要、建筑类型不重要,作为建筑师首要的是分析,“先把内核打造好,再以美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在印西诃的作品中,有大型企业的园区、厂房,也有需要高度私密的银行、外交场所、家族办公室、私人住宅,还不乏植根于农村的乡村建筑、酒店。客户需求不一而足,地域文脉、项目类型、建筑体量各有特点……各种现实条件成为激发创作的灵感,而不是限制。例如为上海罗氏办公室扩建方案中,印西诃使用当时最先进科技,使建筑的节能环保达到最高标准,获得美国LEED 白金奖建筑项目;为CTTQ 制药厂提供设计方案时,印西诃充分研究现场条件,考虑到地形、光照、研发场所的功能需求等,在一马平川的土地上,让整个园区像山一样拱起来,创造性地布局研发中心、行政大楼、公共空间和休闲空间的位置关系,并把制药过程中的管道巧妙地隐藏起来,实现精准、洗练、又不失人文关怀的科创园区空间。

用精准、高科技、兼顾人文气质的建筑象征科学家们“探索人类不可攻克的事情”,印西诃也有因势利导、在不挑战技术的前提下满足美感与功能的乡村项目。距离武汉2 小时车程的海洋村就是这样一个案例。海洋村像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年轻人进城打工,村中只剩老人留守,整个村庄的发展停滞不前。受业主委托,张西团队研究了村庄的自然环境、当地建筑文脉,由当地村民施工,使用本地材料建造了融入环境的建筑群,他们将红砖地面打磨处理后得到玉石质感、墙面则保持红砖原有的质感,并使用地暖系统为湿冷的南方冬季带来温暖。这里成为当地人举办婚礼、聚会、过节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让人们在此相聚、融合,当地人为之骄傲、也吸引来客到访。

如果把印西诃的作品展开,我们会发现这些作品都有低调的自信和流动的能量,克制且追求品质。这恰恰是张西所坚持的职业操守,是对场所和对人的敬意。在她看来,值得被赞赏的特质是共通的:“是爱、给予、勇气与坚持。”

猜你喜欢

苏黎世建筑师建筑
胖胖的“建筑师”
苏黎世的雨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当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开发出玻璃电极材料
爱上苏黎世的十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