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所向
2023-03-11YT
YT
磨砺八年之后,一座离黄浦江仅百米的全新美术馆——星美术馆(Start Musuem)终于开启了她独特的艺术历程——加入了整条“西岸文化走廊”的美术馆阵列,成为了延绵数公里的上海徐汇滨江的“艺术起点站”。这座由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907 年)的铁路南浦站改建而成的星美术馆,让中国近代史的水路联运工业遗迹以一种艺术的方式涅槃重生。
精心策划的开馆展《开启》作为四个馆藏展篇章之首的第一季,呈现了85 位中外艺术家的88 件作品,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就是“去主题化”、“非线性叙事”的布展方式。第一眼,目之所及的是展厅里看似随意摆放的作品,当观众真正徜徉其间,就会随着区块化的观展路线慢慢感受到展品之间奇妙的化学反应,表面的不经意下,实则是自洽。
一进入展厅,映入眼帘的就是艺术家任戬创作于全球政治波普盛行时期的油画《集邮》,与其左侧来自艺术家刘建华的早期装置作品《拳击时代》,共同提出全球性的政治议题;当代影像艺术重要代表艺术家白南准、张培力和耿建翌的三件代表性影像作品被并置一室,浓缩了亚洲当代影像艺术发展的重要里程;随着观展的深入,观众会继续看到例如观念艺术作品的中西对话、装置艺术作品的遥相呼应……这些作品之间的化学反应或基于创作手法、或基于表达议题、或基于材料的同质,无关创作年代,也无关艺术家的国籍和年龄。正如创办人何炬星馆长的思考:“真实的艺术人类史,艺术和艺术家自成实践和丰碑,没有被时间编排的逻辑,也没有被主题定义的命运。”
《开启》所呈现的当代艺术作品,既是何馆长二十年收藏的一次回望,也像一个当代艺术界的万花筒视角切面,引人一窥其貌之余,也开启了由此而生的艺术思考。
18 岁就来到上海的何馆长,自豪地称筹建八年多的星美术馆是他献给这座城市的一个礼物。“我觉得任何一个人走到一件艺术作品面前,包括他走进美术馆,其实都已经具备了审美的能力,”他说,“这种能力本身就是非常具有艺术感和美感的,所以第一件事就是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一次又一次。至于看不懂某一件作品,是很正常的,有時候我也看不懂,我也需要用我的眼睛,再加上不断地辨识……”
何馆长的收藏启蒙始于国画画作,从20 岁第一次花了一年工资收藏李可染的画作开始。而在不惑之年时,他将收藏的方向转向了当代艺术,并称自己做了“一个和文化命运有关、和自己个人精神文化命运有关的事情”。 从当代艺术中,他找回了自己年轻时的赤子之心和理想主义情怀。在他眼里,当代艺术家就是这个时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通过各种媒介的作品来表达和反思当下。担任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时,他策划的开馆展《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1979-2009)即首次以机构的名义对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进程进行学术的梳理,引起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如今,他通过星美术馆传递着更宏大的愿景,正如“去主题化”、“去线性叙事”的策展方式所探索的,他尝试着重新拆解现有的以西方为准则的艺术史架构——他称之为“一副黄金打造的镣铐”。
一座经典的美术馆,通常其建筑本身也会是一件经典的大型艺术品。何馆长用他独特的诚意邀请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Nouvel)操刀设计。约1777 平方米、高12 米的美术馆主体展馆是由原火车站的18 号线仓库改造设计而成,银色金属构成的A 字斜顶之下为玻璃幕墙构成的展馆立面结构。展馆内部,中央区域设置为两层展览空间,而斜顶之上,则伫立着三个露天平台,让艺术突破建筑本身的壁界,与周边环境甚至整个“西岸文化走廊”进行更直接的对话。美术馆周边还保留了极具识别度的码头塔吊、铁路轨道和带着火车头的几截车厢,共同讲述着场地的历史。
何馆长近日常漫步馆内,随着一日中变幻的光影落于地面、展墙和展品之上,一方诗意流动的艺术场域呈现于他的眼前。“挑个阳光清朗的好天气,在美术馆内待到下午四点多,那是我最享受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