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览

2023-03-11

家居廊 2023年3期
关键词:个展双年展美术馆

交织的轨迹

1945-1990 德国现代设计展

设计是德国工业与文化建设的重要工具,也是大众延续至今的日常表达方式。20 世纪初,得益于德意志制造联盟及包豪斯的诞生,德国设计获得了世界性的关注;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面临着战后重建的艰巨任务;1949 年之后,德国设计在边界线两侧演化出不同的发展逻辑:西德设计成为“德国制造”出口行业的推动力,而东德设计旨在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提供动力……战后时代的德国设计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路径?正是本次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览希望呈现的关键学术话题。展览共展出战后德国设计作品300 余组/ 件,涵盖平面、产品、家具、照明、室内,以及时尚、纺织品和首饰设计等诸多门类,反映出设计与历史、社会、日常文化等因素紧密交织的景象,探索“两德”在设计理念与实践领域的差别及相似关系,从而勾勒出战后德国设计史的全景。

化作通变

第七届广州三年展

“广州三年展”已举办超过二十年时间,作为我国最早开展并最具影响力的三双年展之一,早已成为辐射全国乃至世界的艺术盛事。本届广州三年展以“化作通变”为主题,王绍强担任总策展人,吴洪亮、菲利普·多德、艾墨思、姜俊担任不同板块策展人,邀请来自更加广泛文化背景之下的超过50位/ 组国内外艺术家及团体,试图拉开一个于变中求变的当代景观,展出包含隋建国、徐冰、贾樟柯、胡介鸣、缪晓春等艺术家的重要作品。此外,第七届广州三年展四场平行展也将分别于盒子美术馆、与亨美术馆、观空间、东莞21 空间美术馆同期启动,串联城市之中的艺术生态。

共生之力

北京艺术双年展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友谊艺术社区(原友谊商店)、木木美术馆(钱粮胡同馆)

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以“共生”为主题,旨在思考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如何共存、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如何融合发展。双年展邀请活跃在各个艺术领域的策展人与学者,由房方、杭侃、龙星如、马岩松、申舶良和朱朱策划七个展览单元,分别阐释“共生”这一主题。七场展览分布在三个会场之中,互相联动之间彼此呼应。其中由策展人申舶良策划的展览“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 借用友谊商店原有的格子结构,营造形如幻方的展场布局,在幻方形成的互映关系中激发艺术与文学的对话。探索人类与不同生命体、人居环境与虚拟空间、历史遗产与未来图景的共生之道。

中外艺术汇集于百年张园

设计迈阿密(Design Miami/ Podium x Shanghai)

继2021 年11 月在上海历史悠久的外滩一号成功举办首届后,第二届设计迈阿密上海站选址地标性石库门建筑空间——张园,汇集20 余家参展机构,涵盖来自北京、杭州、倫敦、洛杉矶的国内外知名画廊及设计师。共设三大板块——呈现展会核心内容的“艺廊展区”、精心策划的售买板块“Podium 展区”,与展示一系列大型历史与当代设计作品的“Design at Large 项目”,从而全面、立体地展示收藏级艺术与设计的独特魅力。

22.12.17-23.3.9 模糊自传与虚构界限

巴基斯坦裔美国艺术家Salman Toor 在亚洲的首次美术馆个展,悉数展出艺术家新近创作的27 幅绘画和23 件纸上作品。本次展览的中央展厅以“夜”为线索串联起空间内的作品,促使观者思考爱、性别以及群体和个人身份认同的复杂性。艺术家以极富个人特色的具象绘画风格见长,以细腻的视角描绘酷儿和移民群体的生活,展开对文化遗产归属问题的思考,以及对自爱和群体归属感的讨论。

灵性之旅

Joel Mesler 亚洲首场美术馆个展

来自美国的艺术家Joel Mesler 以其大胆的用色、风格化的图案、明艳的具象形式以及独特手写文字元素的绘画作品为人所熟知。此次展览作为艺术家亚洲首场美术馆级别个展,呈现其约50 件绘画作品,首次汇集Mesler 的多幅大型三联画,亦将亮相艺术家的新系列作品,以此概述Mesler 的艺术实践,阐释其标志性的艺术风格。

史诗中的寓言

周子曦个展:合奏

出生于1970 年的艺术家周子曦是这个时代少有的历史画家,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周子曦创作的“泥石流”系列绘画以及风景绘画。展览中的作品皆源自他上海的生活和记忆——松江的工作室、崇明岛的没顶美术馆驻留计划;这些作品有的情绪饱满、有的深沉、有的极度私人化……既与近当代中国历史的复调叙事持续不断地产生共鸣,又避免了丧失绘画的媒介主体性,史诗一般的画面充满寓言性。

猜你喜欢

个展双年展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杨海固个展:浮现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去美术馆游荡
美术馆
向京个展
王心耀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