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文化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政课德育创新研究

2023-03-11岳怡菲

灌溉排水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上善若水中华育人

岳怡菲

(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1100)

水文化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政课德育创新研究

岳怡菲

(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1100)

书名:中华水文化作者:毕雪燕 等ISBN:9787517080466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9定价:48元

水文化是以水作为媒介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规律,是以水作为聚集点而形成的中华优秀文化聚合体,体现了人类创造和利用水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和价值观念的映射;同样地,水文化以其内在的文化魅力和精神成果潜移默化地对人们发挥着“以文化人”的作用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以此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担任着培育德才兼备人才的任务,可以从水文化中汲取教育智慧,水文化中包含着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兼容并包的和谐理念、宽容仁厚的君子之德,这都内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和价值取向。

由毕雪燕等编著的《中华水文化》一书梳理了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线索,从水与社会、水与思想文化、水与文化艺术3大方面分为13章节进行详细阐述,通过分析水文化的符号意义、整合水文化的哲学思想、结合水文化案例故事、拓展水文化的文艺活动和社会习俗,彰显了水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育人价值和精神内涵。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水与中华文明、农业、政治、战争、工程的关系,从现实层面分析了水和水文化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讲述了水与儒家、道家、管子和墨家的思想,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了水文化的思想脉络;第三部分介绍了水与文学、艺术和民俗的衍生知识,带领读者领略了文化风情和民俗活动。全书细致地讲解了水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思想根基和文化风貌,其内涵的水文化精神与德育理念具有相通之处,为德育提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供给,丰富了德育的案例范本和教学内容,德育能够从水文化中汲取更生动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德育的效果。

第一,从水文化中汲取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培养大学生勤勉奋进的时代精神。同样是面对洪水的侵袭,西方《圣经》中诺亚方舟的故事体现了一种消极避难的处事态度,而大禹治水的故事则呈现了华夏祖先面对困难艰苦奋斗、顽强不屈的品性,体现了民为邦本、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大禹在励精图治的过程中形成了治水精神,以此作为案例范本,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中华儿女不畏艰苦征服自然的气概。新时代大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难题和挑战,刚进入社会的他们有时可能会选择逃避和气馁,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鼓励他们不畏困难、奋勇前进。

第二,从水文化中汲取上善若水的仁德理念,塑造大学生厚德载物的道德风貌。“水无所不利,是其德宏;利而不争,是其德谦;处下藏垢,是其宽容。”人只有谦下宽容,有包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才能达到仁者的境界。“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老子通过分析和观察水的品性而阐发的对于至高美德的概括,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准则。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如同共产党人利人而不求回报,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甘于处在最为低微的位置上奉献自己。每当处于险境,共产党员总是冲锋在前,了去危难之后又不声不响地离开,不管是在抗疫期间还是生活日常,总会有无数的身影诠释着“上善若水”。以时代最崭新的事实案例对大学生进行说理教育,将一个个榜样人物作为符号化的精神图腾,使其接受精神的洗礼,感受水文化的激励,体会到榜样的引领。

第三,从水文化中汲取兼容并包的和谐理念,培育大学生和而不同的价值选择。“海纳百川,有容纳大”,水以包容的姿态容纳了更多的细流,同样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也会面对各种纷争和意见,尤其是在信息化的时代中,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孰是孰非难以定义,大学生需要在各种声音中坚定自己的思想认识,同时聆听正确的声音。兼容并包不是对所有的思想都照搬接受,而是通过具有目的性的筛选,选择对于自己成长成才有利的意见,而对于负面的声音和意见,则是要分析其原因从而加以规避。对大学生进行和而不同的价值教育,有利于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坚定内心的同时聆听正确的意见,从而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

猜你喜欢

上善若水中华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之三)
上善若水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