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不走的医疗队 诉不尽的津和情
2023-03-11吴浩楠
□ 吴浩楠
一批批医疗援疆工作者来了去、去了来,他们带走的是病痛,留下的是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和说不完的津和情谊。
自2016年4月“组团式”援疆工作启动后,天津市先后选派5批医疗人才,赴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
此后,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获得了长足发展,天津人民与和田人民之间的情谊也更加深厚。
2022年,天津医疗援疆进一步压实“以院包科”责任,聚焦肿瘤、消化、重症医学、临床检验四大中心重点学科,同时延伸至眼科、妇科、产科等15个学科。
针对和田地区的短板弱项,天津市多批次精心选派不同专业及学科专家22 人来和田进行调研、讲学,指导并帮助解决多项难点问题。结合受援地实际,精准施策,倾心帮扶,真正为和田地区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
大山子与小雪儿
支援新疆一年半的时间已到,终于能回家了,可和田地区策勒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天津蓟州区人民医院援疆医生陈学英却向上级递交了留疆申请,她想再留一年半。
民丰县援疆医疗队下乡义诊。
除了与边疆各族群众的深切情谊,还因为这里有两个人让她时常牵挂,一个叫大山子,一个叫小雪儿。
他们之间的故事,始于2020年。当年,在一次下乡送医返程的途中,产科的两位主任张新影和应雪娇接到科室电话,有一位难产的孕妇,情况很紧急,两位专家立即赶了过去。经过检查,发现胎儿胎位不正,体型又很大,生产难度也就非常大,需要剖腹产。经过援疆工作组医护人员的努力,孕妇娩出一个体重9斤4两的巨大男婴,最终母子平安。
第二天,几乎同样的情况,他们又抢救了一名胎位不正的女孩儿。后来,两个孩子的家人就希望援疆工作组能给这两个孩子起名。
第三天,工作组的领导们经过商量,建议两个孩子可以叫“大山子”和“小雪儿”。因为他们觉得巍巍昆仑,高大伟岸,像和田的顶梁柱,而昆仑山上融化的雪水静默无声,却滋养万物。有了大山,有了雪水,才有了这里的万物生长。
从那之后,援疆工作组有了“团宠”,也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斩不断的羁绊。
师徒结对 教学相长
为了提高当地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去年一年,援疆医疗专家又分别与和田地区人民医院82名学员结成了师徒关系。
通过专家带骨干、骨干带学员的帮带模式,依据跟学学员不同层次,援疆医疗队制定了个性化的帮带方案,充分发挥了带教对象主观能动性,培养了高效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力提升帮带对象的临床技能。
经过援和专家的帮带培训和操作实践示教,目前,大部分跟学学员已成为专业能手、科室骨干乃至学科带头人,逐步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2022年,天津援疆又选派10名不同学科业务骨干、优秀跟学学员赴天津市进修学习。持续深化院校合作,不断拓展培养渠道,依托天津医科大学为和田地区培养医学博士生一名、硕士生5名,充实了和田地区医疗人才储备,为加快推进和田地区医疗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津和双方的精心合作,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正在逐步建成辐射南疆、造福全地区的“区域诊疗中心”和全疆一流的地州级“三级甲等医院”。
与此同时,在立足帮扶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的基础上,天津援疆协调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构建了以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为龙头,辐射七县一市、兵团第十四师医院的“医联体”“专科联盟”“质控中心”的新格局,不断深化拓展医疗援疆成果,开拓了创新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
通过5年的持续帮扶,和田地区人民医院门急诊人次较“组团式”医疗援疆前增加41.46%;病床使用率同比增加19.8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0.6天;Ⅲ、Ⅳ级手术同比增加14.5个百分点;预约诊疗率同比增加6.4个百分点,综合满意度测评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真正实现了和田地区广大患者“大病不出疆、中病不出市、小病不出县”的目标。
白衣天使是巍巍大山,撑起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一片天,也是微微小雪,润物细无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批批医疗援疆工作者来了去、去了来,他们带走的是病痛,留下的是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和说不完的津和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