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新时代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
——以“珠光青瓷+闽南古厝”联合振兴模式为例

2023-03-11陈文新黄一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古厝珠光红砖

陈文新,黄一明

在瓷器界,同安汀溪窑的珠光青瓷独树一帜,是古代外销瓷中的瑰宝,却被隐没在历史长河中断代600余年,2011年珠光青瓷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光青瓷在我国陶瓷文化、外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外享有很高声誉,曾远销日本、菲律宾、朝鲜等亚洲国家,但完整器物在大陆传世甚少,明代时烧制技艺一度失传。1956 年福建省文管会首先调查汀溪窑址,同年,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万里带领学生于窑址考察时,发现大量卷草、篦纹青黄釉碗,正是日本学者所称“珠光青瓷”,才最终为其正名归乡同安汀溪窑。直至2011 年,笔者作为非遗传承人耗费无数精力,成功复烧了珠光青瓷。由于笔者定义珠光青瓷7道复烧标准化工序,因此被授予“珠光青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目前全国仅有五位珠光青瓷非遗传承人,珠光青瓷的传承存续面临困境。

闽南红砖古厝建筑群是以厦漳泉为核心的闽系特色建筑,也是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红砖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 年《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颁布,福建省推进“非遗进古厝”活态传承政策实施[1],古厝保护的重要性日益显著。莲花村的红砖古厝建筑群,现存55栋,作为历史悠久的红砖文化,承载着老一辈人的记忆与情怀。

自2017 年10 月乡村振兴战略正式提出以来,形成一股乡村振兴的浪潮。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2]。莲花村凭借得天独厚的古厝建筑群理应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探索出一条自己的振兴道路。团队经前期市场调研,查找珠光青瓷及莲花村红砖古厝历史文献,综合分析现代乡村发展模式,以“陶艺文创+乡创”发展模式为考据,建成“双创(文创+乡创)引擎”的明月国际陶艺村,凭借其独特性与包容性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以“竹编文创+乡村+艺术”为发展模式的道明镇竹艺村,“艺术点亮乡村”精准定位造就“文创旅游的创新创意示范区”,“非遗+乡村”模式成效显著。以此为理论基础,莲花村当地闽南特色红砖古厝建筑群,引导着珠光青瓷非遗传承人及其团队探索出“珠光青瓷+闽南古厝”联合振兴模式。

一、“珠光青瓷+闽南古厝”诞生的背景

(一)珠光青瓷与闽南古厝共同面临的问题分析

珠光青瓷与闽南古厝在传承存续方面都面临着问题。珠光青瓷作为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具有传统技艺在授艺过程中存在的通病,即碎片化、主观化、浅薄化、封闭性等问题。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学习空间以及具备创新意识的传承者,青年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缺失,就业观念发生变化,愿意从事非遗文化产业的青年越来越少,造成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直接影响到珠光青瓷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3]另一方面,珠光青瓷断代时间长,复烧时间短,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力度不足,造成青年人对珠光青瓷缺乏认识度。

闽南红砖古厝不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莲花村民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因此古厝的修缮一直以来是靠村民自己出资。有些古厝过于年老,古厝内的空间和结构不能满足村民生活和居住需求,因此有些古厝已经被村民拆除改建成现代房屋,还有一些因长期无人居住,未进行管理修缮而破败不堪。古厝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红砖古厝更是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古厝的居民保护意识淡薄,当地居民大部分是收入较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年人,对古民居的开发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此外,民居区内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大部分区域环境较差,交通基础薄弱,出行不便。

珠光青瓷与闽南古厝的共同点就在于,它们都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有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却在近几年才走入人们的视野;人民群众对于传承和发展的意识十分淡薄,群体趋于老龄化,缺少专业人才、专家以及青年传承保护者;缺乏资金支持,对现有的资源利用不合理、宣传不到位。

(二)“珠光青瓷+闽南古厝”结合模式的缘起

“珠光青瓷”是笔者历经两年探索、数千次反复试验,成为柴窑复烧“珠光青瓷”第一人。团队创始人王永煌是笔者的学生,在上课时,充分了解到“珠光青瓷”,邂逅了蒙尘已久的千年遗珠,不愿它失落于历史长河,不愿它陈列于历史博物馆,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与世人相见,开始了珠光青瓷的传承研究。珠光青瓷是中日友好交融的见证,也是古老的东方文明,千年之后更要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红砖古厝是一种诗意的乡村生活的代表,也是乡村文明的见证者,唯有适宜地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不断深挖其原有文化底蕴,才能将古厝洗去历史的铅尘,抵御时间的侵蚀,重新绽放光彩。王永煌毕业后怀揣振兴非遗的梦想,带着非遗技艺走入拥有汀溪水系的珠光青瓷发源地之一的莲花村,租用当地废旧古厝民宅,将其改造成手作工作室,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和烧制。在他的不懈坚持和努力下,珠光青瓷这项非遗技艺得到了村委会的关注。陶瓷烧制工作室的成功改造,让团队意识到,可以让珠光青瓷“住”到古厝里,在保留传统“珠光青瓷”和“闽南红砖古厝”的生产技艺和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将两项非遗文化结合,融入现代精神文化、审美和独特新颖的表现形式,开发出具有莲花村地方特色的、被大众和青年所喜爱的非遗文化产品,对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发展乡村现代经济具有双重意义。于是,团队立足莲花村自然、人文资源的多样性和气候条件优势,合力探索出“珠光青瓷+闽南古厝”的联合振兴模式,对古厝进行合理改造,引进具有同安本土特色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珠光青瓷”,力图让莲花村古厝风貌得到保护,两项非遗文化得到延伸,同时使村民获得实在的经济收益。

二、“珠光青瓷+闽南古厝”乡村振兴模式的框架结构

(一)团队构成

“珠光青瓷+闽南古厝”乡村振兴模式由笔者与其非遗传承人弟子王永煌带领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古瓷新韵”实践队创建并实施,团队由具备各学科领域专业知识技能及饱含项目热忱的学子共建,内部成员涵盖多届校友、在校师生、校外专家,其中学生力量横跨五届共百余名,形成从大一到毕业后就业的完整人才培养梯队。学生团队专业涉猎颇多,前后共吸纳视传、环创、动画、会计、数字媒体、学前教育等专精人才,队伍有合理的结构、有明确的分工,为整体的发展运行提供了人才和智力等方面的支撑。

团队拥有两位非遗传承人陈文新和庄友谊作为指导,其中笔者身为珠光青瓷柴窑复烧第一人定义了珠光青瓷7道标准化烧制工序,独创谷壳生石灰10∶2配比,淘洗后再1∶1调配陶土成草木灰釉水,助力珠光青瓷非遗烧制技艺引入莲花村。队伍还汇聚了艺术、陶瓷、乡村振兴等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力量,在园区设计规划、陶瓷生产、乡村振兴方面给予指导。2019 年,实践队通过实地考察莲花镇的风土人情,共同探索出乡村振兴新路径,在厦门同安莲花镇古窑公园建立热陶艺术园区,打造三大功能区。立足于热陶艺术园区,团队成员各尽所长,开展一系列展会、市集和研学体验活动等。通过搭建非遗传播平台,挖掘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的乡村人才,提高村民的文化认同感,最终带动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二)依托古厝原貌设计出三大功能区

三大功能区依据同安区莲花村“同字厝”古建筑群进行设计改造,沟通当地村民,依托村庄原有地形地貌,创意改造乡土民居,村庄内部拆除私搭乱建及无人危旧房屋,融景入村,打通村庄民居与山水相生相依的和谐生态。搭建出以烧制珠光青瓷成品、定制产品提升附加值为核心功能的珠光青瓷陶瓷烧制工作室;以拉近珠光青瓷与大众的距离、提供文化传播的路径为核心功能的“无界”艺术馆;以传承与推广珠光青瓷非遗文化和闽南红砖古厝文化为核心功能的珠光青瓷非遗传习中心。通过搭建三大功能区,不仅活化了村民的废弃住宅,而且实际改善了珠光青瓷传承存续的严峻现状和莲花村经济发展掣肘的局面。工作室设计生产珠光青瓷日用品和工艺品,通过艺术馆展销、参与专业展会和线下直营店铺来获利,做到非遗可用、可赏、可娱。

1.更新换貌——废弃的古厝旧宅改造为烧制工作室

团队将古厝资源重新利用,把废弃的古厝旧宅改造成珠光青瓷陶瓷烧制工作室,由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工艺师组成集传统陶瓷工艺科研、设计、生产于一体的科研型陶瓷工作室,将手工拉坯、柴烧陶瓷及同安窑珠光青瓷作为研究方向,同时也涉及闽南古厝文创研发。工作室有2 名非遗传承人和5 名非遗传承人弟子入驻。通过自主研发的“珠光青瓷”产品在线下吸引大量客商达成代理合作,并且在厦门开设直营店铺,与政府签订采购意向,与知名企业商谈产品定制。在线上运作天猫店铺、京东店铺,也通过微信平台、抖音直播等互联网模式进行销售。

陶瓷烧制工作室可为政府、企业及个人提供定制服务,设计出特色伴手礼。如金砖背书“珠光青瓷包容杯”作为2017 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指定伴手礼,还为同安世联会定制了“半亩方塘”与“鱼篓”香袋礼盒、“礼遇同安”伴手礼。除了为政府高端会议定制产品以外,也为知名企业定制高端礼品,目前已为海堤、草之典等名企定制特色礼品。实际产品设计案例中以“禅茶一味”为思路,通过手工拉坯,纯手工修坯刻花,并进行古法柴烧,最大程度表现出“茶汤鼻祖”所喜爱的朴实感,表达禅茶文化中正、清、和、雅的精神。

2.物尽其用——闲置的古厝粮仓改造为无界艺术馆

用闲置的古厝粮仓改造的艺术馆占地面积700平方米,通过策划开办各类、各级展会,提高社会关注度,目前共举办16场国际展,年接待展客50 000人。实际展出时,抽取贩售艺术品所得佣金,让当代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已参与举办有“莲花镇热陶艺术区陶瓷主题艺术展”“心如莲花——当代艺坛五人莲花主题邀请展”“同安首届陶瓷柴烧节展览活动”“同安首届匠人匠心——劳动守初心国际艺术品展览”等展览。此外还举办闽南红砖古厝周边活动11 场,展出品包括“珠光青瓷”产品、闽南红砖古厝相关文创产品及村民生产的各类商品,吸引约5 000 人到莲花村参展。艺术馆内同时展出珠光青瓷非遗传承人复烧历程,以宣传珠光青瓷非遗文化,提高珠光青瓷知名度。“无界”艺术馆是大师、学生、创业者的作品展区,其中大师作品侧重沟通交流和自我展示,此外也给青年艺术家提供学习进步的契机;学生优秀作品侧重支持和鼓励,拥有为期5 ~16天的展出机会。通过为艺术作品展出提供运营、策划及布展,线上增设展览提示板块,提前推出相关活动预告,第一时间进行宣发推广,增加客流量。

3.别出心裁——古厝中的珠光青瓷非遗传习中心

设立珠光青瓷非遗传习中心目的是让参加研学活动的人更具参与感和体验感,同时希望能在下一代种下非遗文化传承的种子。莲花村拥有55 幢闽南红砖古厝建筑群,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和当地特色,具备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团队以其中最为著名的“同字厝”和“安字厝”为主,设计特色研学路线,将两座古厝的历史文化故事生动地展现在游客眼前,唤起游客的文化认同感和乡村记忆。依据“珠光青瓷+闽南古厝”的振兴路径,团队开发出古厝研学半日游、汀溪水库研学、非遗传承研学冬令营、同安一中新疆班研学活动、企业团建制作体验、小学珠光青瓷刻画研学等活动。传习中心内设40台拉坯机和可提供200人同时制作陶艺品的平台,陶艺教师从制作到成型施釉实行一条龙指导服务。通过开展古厝导览、珠光青瓷文化课程、研学活动和陶瓷实习中心传递非遗文化,成立陶瓷制瓷、刻画和手绘课程。集陶瓷文化、商业和教育为一体的振兴新模式是以推广珠光青瓷非遗文化和带动莲花村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的振兴模式,有效改善珠光青瓷传承存续严峻的问题,并且柔性消除莲花村经济掣肘局面,由点及面燃起“非遗+乡村”的星星之火,汇聚文化星辉,共筑美丽中国梦。

(三)“三位一体,五维支撑”——多方联动

基于“珠光青瓷+闽南古厝”乡村振兴模式,通过“三位一体、五维支撑”的形式助力莲花村,使珠光青瓷与闽南古厝深入融合。“三位”是珠光青瓷非遗文化的引进来、内转化、走出去,“五维”即政府、合作企业、非遗传承人、学校、媒介等多方的联动效应。

1.“三位一体”

“引进来”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一位。“引进来”意在将珠光青瓷非遗文化引进莲花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增进民族文化认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丰富的文化资源价值可以为发展乡村经济提供不竭经济资源,让农村经济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中得以转型,这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莲花村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南红砖古厝,例如“同字厝”和“安字厝”,还有两座建于民国时期曾用来烧制红砖的古窑。团队立足莲花村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多样性,引进具有同安本土特色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珠光青瓷入驻莲花村,旨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产品化、品牌化、数字化、圈层化、故事化、产业化等角度与乡村进行深度融合,扩展“珠光青瓷+闽南古厝”新业态。[4]

“内转化”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内转化”是将珠光青瓷非遗文化和莲花村闽南古厝实现联合振兴的理想效果。把非遗文化融合到莲花村中,因地制宜地组织、策划和开展一系列活动;针对闽南红砖古厝文化底蕴丰富的特点,与“珠光青瓷”手作体验结合,制定相匹配的研学方案,并在多方的支持下盘活当地资源,推动当地发展,把握文化核心,赋能三大功能区。根据前期市场调研和客群分析,通过打造热陶艺术园区非遗研学路线,面向各个学校及企业组织开展热陶艺术园区一日游、半日游。目前已推出经典路线半日游、闽南古厝写生半日游、农耕文化体验等研学活动。为丰富活动内容开发出九项非遗体验,涵盖拉坯、手捏、釉下彩、盘泥条、泥板成型、刻划花、盘纸、敲拓染和闽南传统美食制作。为提高关于莲花村闽南古厝、“珠光青瓷”文化的记忆点,设计以珠光青瓷为原型的“陶妹”、包含乡村农耕文化元素的“田哥”、以莲花村的莲花为主体的“莲花伯”,通过联合IP 设计出打卡盖章等活动,提高研学中的参与感与互动性。

“走出去”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三位。珠光青瓷作为传统瓷器,通过设计打造出更多元化的产品,突破大众对传统瓷器的认识。珠光青瓷产品分设出包括手工杯、手工壶、餐具、茶具等日用品类及花瓶、文房四宝、摆件、茶宠等工艺品类。为了让珠光青瓷赢得年轻群体的青睐,设计了珠光青瓷咖啡杯、咖啡壶等类型的伴手礼,并且参加市集售卖活动,古老的珠光青瓷结合新潮的设计在市集上大放异彩,也使珠光青瓷荣获2021年闽台伴手礼十佳奖项。

珠光青瓷和闽南古厝的非遗文化得到了多元化传播。为顺应非遗进课堂的潮流,团队成功绘制出《珠光青瓷》绘本,围绕在莲花村闽南古厝中居住的一群主人公与珠光青瓷产生的奇遇而展开,并且还编写了《走进“珠光青瓷”》校本教材。将绘本和教材一同带进课堂,开展教学并亲自授课,青少年通过学习绘本和教材对于珠光青瓷非遗文化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此外自主设计的“珠光青瓷”非遗课程,累计走入厦门20 余所中小学,开展近600场研学活动,参与人数近2万人。结合学校春秋游、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珠光青瓷非遗探寻之旅”的项目式学习,实施古厝参观、考察探究、非遗体验等多样的活动。

团队也通过新媒体技术录制非遗传习课程,将非遗通过互联网和数字化进行传播,打入高校选修课平台。珠光青瓷非遗传承人弟子利用新媒体平台直播展示制作过程,带动高校人才开发绘本系列故事和系列动画,策划数字展览,结合古厝开展灯光秀,增强非遗文化的多感官可感性和交流互动,丰富了游客对珠光青瓷的直观感受和体验活动,扩大了珠光青瓷非遗文化传播的宽广度,提升了社会关注度。[5]

2.“五维支撑”

“珠光青瓷+闽南古厝”的联合振兴离不开非遗传承人、学校、企业、政府和媒体五方的支持。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传承人弟子,可以提供文化传承支持和相关技术指导。20 余所厦门中小学愿意同珠光青瓷传承团队开展合作,使非遗课程走入中小学生课堂;团队自主设计的绘本带入莲花村,对当地儿童进行美育;此外高校、企业和莲花镇政府三方深度合作,形成创新合力,整合高校人才资源并引荐相关企业入驻,以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和单位基地等形式,创设产学研一体化平台。高校人才资源融入乡村,协助莲花村在文化传承、产品运营、景观设计、教育及养老服务等方面科学性和持续性发展。目前团队已经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等5 所高校共建就业实习基地,为美术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多个专业的青年大学生群体提供了“学习+研究”的实习平台。厦门千境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和厦门热陶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提供赞助资金,搭建莲花村热陶艺术园区。政府还为相关活动和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助力搭建非遗进课堂并举办各类各项活动。通过在公众号、小红书、抖音等多个自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在“厦门日报”、CCTV4、CCTV6等新闻媒体进行报道,金鸡百花电影节、《星辰大海》青年演员在莲花村热陶园区为古厝更换瓦片、体验拉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珠光青瓷及乡村振兴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推动作用。

三、“珠光青瓷+闽南古厝”模式振兴实效

莲花村相继获得“厦门市平安和谐创建示范村”“同安区文明村”荣誉称号。2021 年4 月,同安区莲花镇莲花村被评为2020年福建省厦门市唯一一个振兴推进力度大、业绩突出、成效明显的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

在乡村得到振兴的同时,团队收到了来自莲花村村委员的表扬信。由团队承建的项目,自成立以来得到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坚持“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思想理念,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节点和任务目标,赢得了各方认可。莲花村的文化振兴,以“珠光青瓷”为载体,以“珠光青瓷”非遗文化、红砖文化为内核,柔性改造村庄建筑,纵向深挖资源价值,做到原居民的收益增加、原住房的结构优化、原街巷的风貌更整洁,使闽南古厝得到保护,文化得到延伸,产业升级转型,高校人才回流,村民获得实惠。

(一)保留古厝原有风貌,协助生态环境改造

同安区莲花村位于莲花镇政府南部约2.5公里,目前莲花村全村共约有1 980 人,551 户,管辖4 个自然村,产业结构以自然农耕为主,2011年全村村财收入9.16 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 399元,村内有莲花基地80 亩左右,闽南古厝55 幢。在引进珠光青瓷入驻莲花村的同时夯实村庄基础设施,有效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在团队专家的共同建议下,保留闽南古窑原风貌,进行绿植改造,现已变成树木葱郁、生机盎然的“古窑”公园,清理古窑内部脏、乱杂物;结合现代茶馆形式,摆设“珠光青瓷”套组,创设融合禅茶文化“珠光青瓷”禅茶体验馆;对无人打理的花田,设计开展季节性种植,零成本高收益打造四季花海,形成一道莲花艺术村美丽的风景线;将闲置粮仓改造“无界”艺术馆,空旷的内部构造给予艺术无限延伸,也是“艺术无界,融通一切”灵感所在;利用公众号和口碑引流,将闲置的麦田打造为认养模式,并承办2022年度厦门市春耕插秧大赛,得到同安区政府及广大厦门民众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受到《厦门日报》的宣传和好评。

(二)入驻珠光青瓷非遗文化,赋予莲花村造血机能

1.落地窑炉,推广珠光青瓷烧制技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同安区莲花村特有的紫金土是烧制珠光青瓷必不可少的原料。在政府的帮助下,莲花村落地两组电窑、一组气窑、一组电器混合窑。通过传承人对村民进行烧制技艺传授,使十余名村民掌握相关烧制技艺,能够协助非遗传承人创作。不同于市场上现存的珠光青瓷产品,手作产品所展现出的独特韵味和匠人精神使珠光青瓷的经济效益远高于工业瓷器,产品套组均价皆在千元以上,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随着市场需求的旺盛、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以及珠光青瓷手作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水涨船高,珠光青瓷手作工作室的村民平均年累计收入达18 000余元,带动了村民的就业增收。

2.保护古厝,开办闽南古厝文创活动,与村民共建艺术村庄

“无界”艺术馆为推广珠光青瓷,围绕各种艺术主题开办国际展会,已成为了莲花村的重要地标之一。艺术馆地处古厝群旁,办展的同时可以为研学旅游活动引流。闽南古厝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底蕴,吸引大批游客进行参观游览。办展的同时,通过各项文创活动目前已引流超15万人,先后接受央视等官媒报道近50次,间接推动莲花村经济增幅及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无界”艺术馆策展活动、创生各类艺术活动的展开,拉动当地村民收入,实现每年带动农户人均收入增幅8%~10%,2020年莲花村总收入相比2019年约增幅12.31%,人均收入达41 255元。

“无界”艺术馆策办的展览为莲花村带来了相比从前庞大许多的人流客群,带动当地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同时结合莲花村特色地理地形及传统旧居红砖闽南古厝建筑群,组织当地村民利用村庄特色的闽南古厝风貌,协办文创活动,形成“展览创生活动,艺术点缀乡村”模式,如匠人匠心——乡村“古窑”音乐会、心如莲花——四季花海时装周、陶瓷柴烧节——“月来”艺术地摊市集、我将无我——“909”莲花乡村文创市集等活动。如一期“月来”艺术地摊市集,开设50 个摊位,组织村民共建特色摆摊活动,摆摊的产品都来自村民产业,例如乡村美食大锅菜、美丽盆植、青瓷茶具、农耕产品等,村民摊位直接营收近5万元,显著拉动村民经济收入。目前地摊市集已有超500人来集,产生了较直观的经济效益。

(三)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起到示范作用

珠光青瓷的故事获得CCTV4、CCTV6、《厦门日报》、海峡两岸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赢得广泛传播和社会好评。除此之外团队还通过运营“莲花古窑”微信公众平台及“热陶艺术”视频号,对珠光青瓷产品、在莲花村举办的文创活动、古厝研学活动和非遗手作体验进行宣传,内容丰富多彩,推动了珠光青瓷的广泛传播,将莲花村的闽南古厝建筑群的独特风貌加以宣传,使民众一同了解、学习、欣赏非遗的知识与实践活动,也为莲花村当地引流。

四、结语

聚非遗文化之力,铸乡村振兴之魂。“珠光青瓷+闽南古厝”联合振兴模式,是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新路径的有效探索,是非遗传承人自觉的行动与责任意识所在。古老的“珠光青瓷”和“红砖古厝”在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洗去铅华,在新的时代洪流中大放异彩。在莲花村,村民参与、村民共建,充分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活力,也吸引更多村民来学习、传承非遗,提高村民的古厝保护意识,让村民拥有更多的创收途径,让文化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提高了村民的乡村文化认同感。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该模式作为全新振兴的模式能更好地贴合时代主题,配合莲花村现状,精准正确地为非遗文化、为乡村振兴打造出一条独具中国魅力、彰显乡村特色、蕴藉文化内涵的乡村振兴新道路。

猜你喜欢

古厝珠光红砖
夜明珠
澳大利亚Tjuringa红砖之家
珠光集团:精品战略成就“御生活”
古典艺术审美——闽南古厝特色窗格
梦中古厝
陈修俊 甘做古厝守护者
红砖白石五店市
红砖及砂浆强度试验方法探讨
吉祥猫事务所 红砖楼的秘密
红砖古厝 珍藏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