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时代新人视域下强化高校招生宣传育人功能有效路径探析
2023-03-11王进
王 进
(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2017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谈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1]。2019 年3 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教育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2021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寄语新时代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3]。同年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4]。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中都强调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上述要求,为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南和实践遵循,也给高校健全完善立德树人的方法、途径、载体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课题。
一、高校在培育时代新人工作中的现实困境
(一)育人主体分工不明,难以形成多维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所以,高校在培育堪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工作中,要坚持“三全育人”工作要求,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校统筹全校资源,构建协同工作体系,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业辅导、科研指导、心理安全教育、就业指导与生涯规划、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对于课堂学习环境、实验室科研环境、学生工作环境、宿舍生活环境、信息获取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均提出了要求,需要二级学院、学工、团委、宣传、招生就业、后勤等多个部门分工协作,推动学生教育工作稳步全面开展。现有工作中,除教学和科研外,学生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多集中在学工系统中,各部门很少能够直接对接学生并及时传递一手信息,导致育人主体分工不清、责任集中,个别育人主体责任重、压力大,无法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使得育人工作效果大打折扣。此外,由于与学校各部门的接触机会少,学生对于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了解不足,对于学校文化的感知不清晰,很难提升校园文化认同,爱校荣校教育效果难以保证,不利于提升学生品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二)学生个体被过度关注,难以保持奋斗精神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关注和支持,不同主体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均起到重要作用。社会层面中,新时代的大学生多为“00 后一代”,他们的成长恰逢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物质资源丰富,社会分工明确,使得社会并不期待他们在求学期间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而是给予广大青少年广阔的空间去学习和成长。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时代大学生有众多机会在课堂学习之余去自主获取信息,面对网络信息导向的不确定性,暂未形成成熟价值观的学生无法准确甄别并抵制网络负面信息以及西方不良社会思潮带来的影响,容易受到极端个人主义带来的危害;学校层面中,在小中高阶段,多数学校和学生以高考为目标,存在“唯分数论”的现象,学生在不需要承担过多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的情况下,单纯对于分数的追求不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承担历史使命的责任意识,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的宏伟目标,育人工作的开展受到制约;家庭层面中,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于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氛围,包办成长过程和家庭责任等行为,都容易让孩子误以为幸福生活唾手可得,忽略了美好生活是靠努力奋斗得来的,甚至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负面心理,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奉献精神不足,导致其社会适应性明显降低,奋斗意识和奋斗能力大有缺失。
(三)教育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提升综合素养
培育时代新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背景和当前学生的特质,既要有适合学生群体的普适性育人活动,又要探究能够因材施教的个性化育人形式,鼓励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断进步,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各项事业中发光发热。当前,新时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价值观念呈现出新特征、新变化,思维方式多元、信息接纳程度高、个体意识强烈等,都属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固有特质,但当前高校育人过程中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相对单一,不能很好满足学生的个人喜好和学习期待,难以激发学生获取知识并参与实践的主动性。例如班会、主题团日的活动设置,多为在教室内讲授的形式,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中,仍需保持第一课堂的学习模式,往往会降低甚至丧失参与意愿,无法达到预期教育效果。与丰富多样的网络世界相比,形式单一且频繁的活动安排容易滋生学生的厌恶情绪,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无法匹配学生个性化需求,促成了学生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逃避心理,主动放弃有利于综合素质提升的平台和学习机会,个人发展滞缓,综合能力提升缓慢。
二、在高校招生宣传工作中探索培育时代新人的命题解答
(一)在校大学生是新时期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重要主体
目前我国毛入学率超50%,高等教育已从“大众化”进入“普及化”阶段。在此背景下,高校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学校与学生的互动关系日趋紧密,学生参与学校办学治校各项工作也逐步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2014 年,国家启动新高考改革,随着改革逐步深化推进,高校本科招生宣传工作也进入一个新的特征时期。第一,高校招生宣传的目标群体发生变化,“00 后考生”逐步成为高考主力军,“70 后”乃至“80 后”家长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有明显提升。第二,针对目标生源高中开展精准宣传成为高校工作重点。第三,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5]。因此大学生参与招生宣传,成为工作开展的重要主体,也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大学生与高中生的年龄代差小,面向高中生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朋辈效应”;二是大学生经历过高考志愿填报,又有一定的大学学习生活体验,能够跟高中生和家长有更好的沟通基础;三是大学生来源于不同高中,这些高中本身就是大学的生源基地,由他们回到自己高中母校,宣传精准性大大提高;四是大学生积极性高,人数规模大,能够弥补高校招生宣传人员不充足的问题;五是当代大学生思维开阔,擅长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丰富宣传内容和形式,这些是“讲好大学故事”“传播学校声音”的良好载体。
(二)招生宣传实践活动是高校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
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很多专家从不同维度阐释“时代新人”的内涵,在素质结构、精神状态、使命作用等方面深究分析,关键词交叠后可以发现,具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道德品质、奋斗精神以及较强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用于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必要素质。北京科技大学自2006 年起开展“把我的大学带回母校”寒假招生宣传实践活动(以下简称“寒招活动”),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招生宣传工作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效,丰富青年学生的寒假生活。活动中,学生自主联系高中母校,加强了高校与各省市优质重点中学的联系,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宣传力度的同时,也在实践中激发培养了协作意识、创新精神、责任意识、活动能力。大学生回高中母校开展大学招生宣传实践,不仅有效提升了学校招生宣传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也实现了学生爱校荣校的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丰盈时代新人的生命意蕴,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三)调研访谈是探究寒招活动培育时代新人有效路径的重要方法
本文作者在多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法,深度调研寒招活动对培育时代新人产生的效用。调研采取抽样调查方法,以部分参与过寒招活动的高年级本科生为调研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420 份,回收有效问卷414 份,问卷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参与学生的学习经历、学生工作经历、实践经历,参与活动在专业学习、实践工作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的收获。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邀请24 位同学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获取了准确详实的数据和资料。根据工作成效及调研结果表明,北京科技大学鼓励学生特别是本科新生积极参与到学校招生宣传中,以文化人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在塑造学生品德修养、锤炼学生奋斗精神和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三个维度充分发挥正向促进作用,构建培育时代新人工作新格局。
三、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发挥培育时代新人作用的实现路径
(一)融入生涯教育,深化专业认同,锤炼学生过硬本领
第一,唤起生涯觉醒,找准锤炼奋斗精神的金钥匙。马克思[6]276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尽早开展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知与终身发展[7]。与高中充实的生活和明确的学习目标相比而言,不少大一新生会感到迷茫、缺失目标感,此时学生正处于急需生涯规划指导的关键时期。在寒招活动过程中,大学生在帮助高三学子“点亮一盏灯”“照亮他们实现梦想之路”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廓清生涯迷雾、找准学习目标、清晰发展路径。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慕KL 在深度访谈中谈到:“寒招活动让我了解到北科大的保研比例比较高,也认识了几位大四的已经保研的老乡,这是我保研道路的启蒙。”此外,新生们通过主动搜集学校成就及校友发展情况,了解个体在不同学科专业背景下的成长和发展经验,更加明晰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自身可能的发展方向。
第二,开展自我探索,激发锤炼奋斗精神的驱动力。参与寒招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大学生涯较早阶段充分认知自身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在寒招活动中,学生需要经历组队报名、前期宣传、物质准备、与高中对接、宣讲会现场筹备、撰写新闻稿等过程,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自主推进并完成各项工作。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好地了解自我,全方位评估当下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逐渐探索到自身兴趣所在,自我探索能够推动学生找准未来的发力点和薄弱项,并对学业和职业生涯进行自我定位。大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外部资源、结合自我认知过程中探明的优缺点对自身发展进行系统梳理与规划。同时,通过寒招活动,深入了解校友信息、整合校友资源,能够熟悉本专业就业情况,更好结合自身特点找准发展方向,为后续探索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锚定更清晰的目标,激发更持续的动力。
第三,发挥朋辈效应,争做锤炼奋斗精神的催化剂。朋辈间的优秀榜样可辐射激励身边同学,在群体中形成先锋示范效应。寒招活动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取长补短、精进提升创造了条件。这种朋辈效应恰如启发式生涯规划方式,有助于学生在思想和行为层面得到锤炼。同时,通过与指导学长学姐的交流,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技巧以及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学生得以从身边榜样中汲取奋进的力量、见贤思齐,充分发挥优秀学子的先锋模范作用。
朋辈效应助力生涯教育着力于以下两个方面:思想启蒙和方法启蒙。思想意识方面,新生刚脱离高中阶段的高压学习环境,初入大学有所懈怠,对于大学的自主学习方式不完全适应,且对学涯规划不甚了解。新生与优秀的学长学姐和队友们共同为了完成寒招目标而奋斗,过程中得以充分交流,能够结合朋辈群体的学习经验,启发新生思考,与自己初入大学时迷茫和焦虑的情绪状态和解,增强学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逐渐适应大学生活。学习和技能方面,新生们从优秀的同辈身上发掘宝贵的品质,汲取到学习相关的经验教训和好的方法,继而能够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得以精进、提高效率。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缴LY 在深度访谈中表示:“在寒招活动过程中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与他们组队参加竞赛。”闫R 表示:“通过参与寒招活动,结识了时任校学生工作的骨干成员,对其之后的学生工作经历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启发式生涯规划方式摒除原有填鸭式教学的刻板印象,为学生主动寻找解决方案提供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培养自我指导与终身发展。
(二)贯通实践教育,积极服务社会,增强学生行动自觉
首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社会化交流表达能力。语言表达是社会化信息的传播媒介,直接体现了言说者的思想和学识。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普遍存在重人文教学轻技能培养的问题[8],学生存在知识学习基础扎实、沟通表达望而却步的困境。因此,强化实践锻炼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寒招活动既是学生演说答辩的展示舞台又是孕育社会栋梁之材的摇篮,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化语言技能[9],提高学生交流表达能力。
寒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公众演讲、严谨表达的展示平台。在寒招活动前,北京科技大学组织学生多次试讲,通过循序递进的“答辩”让学感知课题研究过程,克服公开表达的畏难心理,塑造过硬的演讲技能。活动中,学生主动与高中取得联系,争取宣讲机会,并在宣讲过程中组建答疑群,为考生及家长解答疑惑,沟通范围由身边熟络的朋友向异地陌生人拓展,走出熟人社会带来的“沟通舒适圈”。随着交流环境逐步复杂,沟通难度逐渐增大,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述能力和信息传达能力都能够得到锻炼。本科生周YZ 说:“得知当天有很多兄弟高校也要同场宣讲,我提前演练了好多遍,反复调整确保能够在现场有最好的展现。后来高中老师夸我说,北科大是所有高校宣讲最打动人的、准备最充分的。”调研结果显示,87.5%的同学认为参与寒招宣讲“有利于自己沟通能力的提高”。
其次,推动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组织领导能力。高校青年领导力是指在实现个人或团队目标中应具备的能力,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培育方向[10]。不少专家学者普遍倡导的青年领导力培养方式是以课外活动渗透为主,理论知识引导为辅[11]38。寒招活动为提升学生组织领导能力提供了有效载体。
北京科技大学寒招团队“省分团+小队”的工作模式,对宣讲活动进行有效把控。通过建立健全分团长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分团长的职能,加强分团长业务能力培训,使得分团长可以更好地团结省内实践团队,协同完成该省的中学宣传活动。在分团制度下,各小队之间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团队化过程中互促、互融、互动、互补,在团队行动中贡献个人智慧、肩负集体责任。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闫R 在访谈中谈到:“大一刚入学就管理了103 个人的山西团队,并与高中母校50 所来自各地高校同学开创了联合宣讲会,难忘这段历练的时光。”调研结果显示,77.27%的学生在本科期间首次担任团队负责人或者骨干角色是在寒招活动中,87.92%的学生主观认为参与寒招活动锻炼了自身领导力。2018年寒招团队负责人中(包含分团长和小队长),有95.45%的学生后续在大学期间担任学生组织或社团骨干,50%的同学担任过校级学生学生组织骨干,31.82%的同学担任院级学生骨干,72.73%的同学任班委。由此可见,寒招活动是孕育青年领导力的摇篮,是未来学生骨干成长的起点。上述数据客观反映了寒招活动对团队负责人领导力的有效历练和提升,凸显出寒招活动实践育人的重要意义。寒招活动中,以分团长、队长等为代表的团队负责人需要统筹兼顾协调诸如召集会议、传达信息、安排分工等各项事务,并不断寻找方法增强团队凝聚力,推动团队工作有序开展。因此,在寒招活动为学生搭建的高质量领导力培养平台之上,学生在完成宣讲任务的同时,更有效提升了领导力。
最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意展示能力。创新思维作为当今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实践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多数学生都在长期地被动式接受知识,鲜少有机会主动创造有效的学习方式或设计文化活动。寒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团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倡导大学生以高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载体开展招生宣讲活动。
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周YZ 说:“我们分团里不少同学发挥了自己的创意思维,利用一些新媒体技术做宣传,有人自行创建了微网站,有人制作了校园VR,还有拍摄微电影。这些都是他们在大学里的第一次创作。”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傅JW 表示:“我们进入高中班级宣讲,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高中生能够对北科大的特色宣传元素更有印象,相比于单纯的ppt 宣讲,起到了很好的宣讲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19%的学生认为参加寒招活动有利于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学生们利用抖音、微博、视频号等平台同期宣传,过程中涌现出以“梦想明信片”、微电影、宣传海报、校园文创、歌曲改编等为代表的原创文化产品,已成为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具有开阔思维的创新型人才[12]。
(三)嵌入感恩教育,涵养家国情怀,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首先,要强化爱校荣校意识。对母校的感恩情怀是学生与母校依存关系的重要体现,是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预期成果。寒招活动鼓励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返回原高中,为高中生分享大学生活和备考方法,介绍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一方面,对于高中生而言,从母校走出去的学长学姐返回学校分享大学生活,能够切实得到自身关心关注的基本信息,有助于其满足提前探索大学生活的精神需要,有利于高中生明确学习目标,继续完善生涯规划。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而言,参与寒招活动既能在走出高中校门后的短时间内,尽自己所能回馈母校,又能在准备招生宣讲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大学的校园文化底蕴,提升文化认同感,涵养爱校荣校情怀。此外,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高校知名度的扩大。
根据对参与寒招活动学生的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有62.5%的同学参与寒招活动是以感恩母校为出发点;82.7%的学生认为在活动结束后其荣校爱校的意识得到提高,86.53%的学生对高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见,寒招活动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北京科技大学还提倡学生将院士传记《师韵》、“感谢恩师”活动、学校原创系列视频《北科情,强国志》带回家乡,将智能车、航模、3D 打印技术等展示给高中生[13],有助与高中生开拓视野,增强对大学的憧憬,学校在前期培训和过程指导中广泛引导学生认知到 “高中母校是孕育求学梦想的摇篮” “高校是助推学生成长成才的沃土”,教育大学生要胸怀一颗爱校荣校的感恩之心,为两所母校的发展贡献力量,将感恩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次,要强化尊师敬长意识。孝顺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修课。学生在求学期间,受到来自家庭、老师、学校和社会的多方面关注,是服务和资源的受众者,尽管如此,师生之间仍会由于目标不同产生些许矛盾,在成长过程中,学生难以站在老师的角度,完全理解和珍惜对方的付出。寒招活动中,大学生作为责任主体,对高中生的生涯规划起到引领作用,一定程度上与父母师长扮演了相同的角色。在深度访谈中,连续四年参与寒招活动的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闫R 表示:“通过参与寒招活动,想起了当年父母师长的辛苦付出,唤醒自己对父母与老师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感恩当年拼搏的自己。”北京科技大学每年还举办“书信寄恩情”活动,通过最传统的书写和寄送方式,将感恩行动融入新生教育中。学校从感恩教育的角度出发,倡导大学生在寒招活动中拜访原高中的师长,激发回报父母师长的行动意向,将学生们的内在教育外化于行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最后,要强化回报社会意识。培育学生对社会的感恩意识是加强主观幸福感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实现路径[14]。问卷调研结果显示,81.65%的学生认为参与寒招活动有利于增强公益志愿服务意识。寒招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回报社会的机会和平台,不仅是宣传高校的有效途径,更是通过自身经验智识的无私分享,搭建高中与大学沟通桥梁,弥合高中生与大学生信息势差,彰显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李MF 在访谈中表示:“我是通过高校专项计划进入大学读书的,我自己是非常感谢国家这个政策的,它让我从一个小山沟来到首都,所以我想回去把这些好的政策分享给家乡的考生,让他们多一些上好大学的机会。”新时代大学生在寒招活动过程中得以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感恩意识。
四、高校招生宣传对于培育时代新人工作的价值意义
(一)培养奋斗精神,练好内功,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奋斗精神是当代青年成为时代新人的前提和基础[15]。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现在的青少年绝大多数在不愁吃穿的环境中长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坚强意志、吃苦耐劳精神需要比过去付出更多努力”[16],“要让青少年明白,无论任何时候奋斗精神都不能丢”[16]。学生进入大学前的在求学过程中,少有机会独立面对并解决困难。寒招活动是学生入学报到后第一次以团队形式参与项目活动,要在刚开学不久时完成团队组建、信息收集和宣讲任务,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挑战与历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退缩想法。参与寒招活动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独自面临诸多挑战,不断挑战自我、克服困难,有利于磨练迎难而上的品质,培养不畏艰难的勇气,提高抗压能力,培养奋斗精神。同时,寒招活动有效拓展了教育途径,丰富活动形式,能够增强学生主观内驱力,引起学生参与兴趣,弥补第一课堂的培养漏洞,提高第二课堂的活动参与度。将寒招活动贯穿生涯教育,以生涯觉醒为出发点,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善生涯规划、树立奋斗目标,并利用朋辈效应协同育人功效,共同锤炼和生成大学生奋斗精神,在寒招活动的平台中推进奋斗实践。
(二)淬炼能力素养,扑下身子,做新时代的“实干家”
增强综合素质不仅是时代新人实现自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现实需要。习近平[17]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大学教育方式的灵活性,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机会和有效保障,寒招活动作为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之一,以其天然的实践属性为学生打造历练的平台,弥补课堂内纸上谈兵的缺憾,是学生们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有利平台。通过参加寒招活动,学生将课堂中学习的理论以及生活中获取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充分检验和深化学习效果,进一步获取经过实践检验的经验教训。面对团队成员、指导老师、服务对象,学生想要顺利开展寒招活动,就要主动出击、积极沟通、统筹规划,这有利于大学生锻炼社会化交流表达能力、提升组织领导能力、提高创意展示能力。
(三)滋养精神品德,坚定信念,做新时代的“接班人”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育时代新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18]。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现实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大学生感恩品格外显,对于培养人格健全的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19]。一方面,高校在寒招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招生部门的主体作用,与学校团委、教务部门、科研部门、二级学院等形成合力,协同参与育人工作,有利于平衡各育人主体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效果。另一方面,提倡将感恩教育有机融入到寒招活动中,引导新生将招生宣传作为回馈高中母校的公益行动去策划设计。此外,在准备寒招活动宣传内容过程中,新生逐渐对大学的文化底蕴、培养理念、精神传承有进一步了解,进而能够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考生”向“学生”的角色转变,在活动中受到大学文化精神的教育和浸润。大学生通过寒招活动为高中生提供更真实的报考信息,能够在助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人生崭新体验中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同时在践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增加工作认同,涵养优秀品格,树立正确价值观。
五、结语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培育时代新人”命题,各高校要聚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打破固有思维和传统模式,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群体特质和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更有效、更容易被接受的育人新路径。高校有着丰富的育人平台,思政教育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充分相信新时期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慧才干,共同完成“培育时代新人”答卷。北京科技大学寒招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招生宣传等工作中,有效激发了学生主体意识和担当精神,培养了学生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校园文化认同和爱校荣校意识,实现了涵养精神品格、锤炼奋斗精神和增强综合素质三个方面的显著提升,开拓了时代新人的培育路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