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创新路径探究
——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

2023-03-11王佳璇王良滨刘晴晴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防控

王佳璇,王良滨,刘晴晴,赵 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29)

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未来中坚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始终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充分发挥了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的主体作用。本文通过梳理北京中医药大学在疫情防控阶段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做法,对大学生参与抗疫工作进行总结凝练,进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路径,为新时代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经验借鉴。

1 新冠疫情防控中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特别是医学院校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以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理论课学习为主,实践机会较少,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的社会实践平台,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社会参与、社会服务,青年志愿服务的“助人”与“育人”双功能,不仅对青年自身的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促进社会进步、提升社会文明也有重要作用。青年一代从来就是社会创新的推动者[1]。

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利用自己在高校中学到的知识助力社会志愿服务。如法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不同途径进行普法宣传;医学专业的学生经过培训可以担任校内核酸检测志愿者;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实时监测核酸队伍,减少人员聚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进行志愿服务,不仅为疫情防控提供了便利,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更使大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提升了自身素质,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2 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志愿精神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切入点[2]。志愿服务项目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载体支撑,可以为志愿者提供成长、成才的平台,不仅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更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青年学生劳动教育的行为价值准则及价值目标都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的[3]。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满足了学生锻炼自身的要求以及群众需要,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带动其他群体参与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 有利于促进高校服务职能的发挥,实现校企共建,合作共赢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合作是高等学校的五大基本职能[4]。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有利于促进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展开,志愿服务让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以及群众的需求,更易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推动高校实现自身的社会服务职能,并且可以和企业建联互通,增加学校的企业实训课,实现校企共建共赢。对于高校来说,校企合作互动便于学校扩大融资渠道,优化学科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等,从而提高办学水平,推进校园文化建设[5]。

2 新冠疫情防控中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优势

2.1 积极利用舆论阵地,发挥大学生的组织优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因此,要积极利用好网络平台的优势,及时有效的发布疫情防控信息以及志愿服务信息,要利用当下青年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树立典型模范,宣传防疫信息,创新宣传途径,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6]。

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可利用舆论阵地,通过线上发放问卷、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等渠道招募志愿者;利用腾讯会议、微信群等网络在线方式进行流调培训,经过严格培训后迅速上岗。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子积极响应号召,仅仅半天时间就紧急招募到流调志愿者124人。之后针对涉及疫情防控地区的学生志愿者,与居民进行电话排查,每天约拨打400~800通电话。学生志愿者迅速有序的拨打流调电话,核对风险人员的身份信息,为当地疫情防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大学生还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快速阻止虚假信息传播,向外界传递真实可靠的防疫信息,不仅展现出大学生的强大组织能力、学习能力,更体现出大学生打赢疫情信息防控战的决心。

2.2 高效整合网络资源,发挥大学生的理论优势

北京中医药大学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开展线上学术会议、青年沙龙等活动,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号召,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北京中医药大学利用多重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对志愿者进行培训,讲解志愿流程并答疑解惑;马克思主义学院也积极召开形势与政策课程系列讲座,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积极宣传国家“动态清零”举措,发挥自己的理论优势,带动大学生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2.3 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医学生的专业优势

在疫情防控期间,医学生要充分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不仅要重视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从课堂中走出去,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医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传播正面声音,用专业理论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帮助公众正确认识疫情,科学地防控疫情,有效的治理疫情。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志愿者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主动承担校内核酸采样的工作。义诊的学生志愿者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在餐厅等地为学生以及餐厅工作人员进行义诊服务,运用专业技能,发挥自己的价值。无论疫情多么凶险,医学生志愿者都坚守岗位,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疫情防控作出自己的贡献。

2.4 勇于担当与奉献,发挥大学生的生力军作用

在青年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服务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7]。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建设者,要积极承担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不仅承担起了学校流调的紧急任务,还投身于学校所在北京市房山区的电话流调志愿服务活动,协助完成流调工作,协助所在社区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风险点到访者进行排查,高质量地完成了流调任务。高校志愿者充分展现出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展示出大学生应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 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路径

3.1 创新宣传渠道,做好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疫情防控期间,各种志愿服务任务相比于普通的赛事志愿者、宣讲志愿者来说,时间要求更加紧急、任务更加繁重,因此需要短时间快速招募志愿者。根据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相关经验,要拓宽宣传以及招募渠道,利用好线上线下两个途径。线下在学校人群流动性大的地方(如餐厅、操场等)设立志愿服务宣讲点,宣讲志愿服务的基本要求以及进行实时招募;线上利用多种途径发布招募信息,可以在多个网站设立新冠疫情防控志愿者专栏,并安排专人对志愿服务相关问题进行解答。线上线下两条途径同时进行,最重要的是统筹好志愿人员数量信息,避免出现重复招募或者招募人数过剩的情况。

科学地开展志愿者队伍建设,对于疫情防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疫情防控需要多元化的志愿者,志愿者队伍建设能满足不同专业志愿者的需要;其次,志愿者队伍建设能够及时高效的应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节省招募时间,有效控制疫情传播风险。因此,加强高校不同专业志愿者的招募,做好志愿者队伍储备进行高校志愿者梯队建设十分重要。另外,在无志愿服务需求期间,还可以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高校志愿者整体的素质。

3.2 利用校内校外两个渠道两种资源,积极发挥双向联动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互联网的发展,高校志愿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也随之扩大。利用好校内校外两种渠道,应形成互联互通的高校-社会志愿服务网络,拓宽志愿者招募的途径以及方式,统一调配志愿者进行服务。一是可以开展专门面向高校志愿者的社会志愿项目,锻炼高校志愿者的志愿实践能力;二是可以开展社会志愿者与高校志愿者的共同服务项目,这不仅有利于两个主体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更有利于提高志愿服务效率,更好地完成志愿服务工作。

校内校外志愿服务资源共通,共商共建共享高校-社会志愿服务网络,不仅使志愿者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发挥,而且可以提高志愿者服务的效率与质量,避免出现志愿服务资源浪费的现象。政府和高校内的组织部门应该承担起组织主体的责任,帮助高校志愿者与社区志愿者之间的互融互通相互联结,积极发挥好校内校外两个主体的作用,推动高校志愿服务创新发展。

3.3 健全志愿者培训制度,形成对志愿者的长效激励机制

学校组织志愿活动服务的主体(例如,团委、党委、红十字会等)、社会主体以及政府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的制度,从招募、培训、上岗以及激励等方面都应该有规可依,有则可循。

第一,建立高校志愿者统一招募网络。招募主体、工作内容以及志愿者的条件需清楚明白,分别设立不同招募项目以及主体的招募链接,便于统计志愿者人数。招募宣传途径要多元,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扩大宣传面以及质量;第二,针对志愿者的培训,不仅应当涉及志愿工作专业方面的训练,也要注重高校志愿者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为其提供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第三,还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高校志愿者设立不同的培训项目,例如医学生可以承担相应的医学实践项目,一方面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第四,丰富志愿者培训的形式,不局限于讲座等一对多的形式,可以设立讨论、实践活动等形式,切实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第五,设立完备的志愿者激励体系,深入高校志愿者进行调研,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设置合理的激励措施,注重激励落实到位,激励的内容和方式应长期有效,针对项目的轻重缓急对应不同的激励措施,便于形成对志愿者的长效激励机制。

在日常的医学生培训过程中,要加入应急救援服务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训练,规范志愿者团队的整体标准。同时做好志愿者激励保障机制,针对志愿者岗位的不同,分配志愿服务时长,同时在各项活动结束后给予相应的表彰。

3.4 加强政府对高校志愿者服务保障与支持,促进高校志愿者服务的发展

为有效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发挥高校志愿者的作用,必须采取相应的保障举措,确保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有力量、有温度。社会以及政府方面要加强对志愿服务团体的支持,切实做好保障工作,促进志愿者服务的顺利开展。而高校志愿者在整个志愿者团体中可能所筹措的运营资金更少,所得到的保障并不健全,因此更要重视高校志愿者的保障以及后勤措施。

政府要发挥社会责任作用,承担主体责任,依项拨款,同时组织主体积极宣传,拓宽筹款渠道,增加对高校志愿者群体的关注及支持[8]。国家相关部门要依法设立法律法规,从源头保障志愿者权益不受侵犯,同时更要重视高校志愿者团体,保证志愿者的心理以及生理安全,权益得到保障,志愿者服务才能更加顺利高效地开展。

3.5 紧跟社会发展脚步,不断实现高校志愿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大学生志愿者是志愿服务的重要主体。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志愿服务网络不够精准高效、报名机制不够统一等一系列问题,对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完善造成了一定阻碍。因此,高校需紧跟社会发展脚步,不断实现志愿服务的创新与发展,提高志愿服务工作的实践成效。

进行高校志愿服务的创新与发展,要多元融合、创新发展,积极探索高校志愿者的志愿服务项目,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一方面,要提高高校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参与程度,确保志愿项目确需、必需;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高校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利用好专业类院校(如医学类院校)的优势,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及时地派遣出志愿者服务团队。高校志愿者服务团队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是新时代青年为社会作出自己贡献的体现,能够推动形成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

4 结语

对疫情中志愿服务的举措进行总结归纳,加强对志愿者应急救援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深入各专业志愿者进行调研,创新志愿服务宣传途径,加强高校志愿者的有效保障,能够引导高校志愿者更好地成长成才,提高志愿者自身的素质,更加积极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防控
志愿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