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背景下农业绿色生产实践及其内在逻辑阐释
2023-03-10李伟红
蒋 培,李伟红,2
(1. 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杭州 311300;2. 浙江大花园建设研究院,浙江丽水 323000)
一、问题的提出
在城乡融合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农业绿色生产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契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但长期以来,小规模、分散化经营模式是传统农业生产的固有特征,也导致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形成面临着较大的阻碍。在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逐渐开始发生转变,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为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转型条件。
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多方面的因素有着关联。从定义上来分析,绿色生产是指既能保障和增加农业生产力与盈利能力,又可减少农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生产方式[1]。农业绿色生产行为主要包括免耕/少耕、轮/套/间作、有机肥与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农药、秸秆还田和废弃物沼气利用等[2]。农业绿色生产行为涉及农业生产的前、中、后全过程。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生产经营者、生产经济效益和生产制度环境等方面有着联系。从自然地理、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入手来分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形成的各类条件,有助于进一步去思考在城乡融合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塑造。
以农业绿色生产方式为分析对象,深入理解农村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所形成的影响,农业生产方式的形成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其背后蕴含着整体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变。从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改变与生产技术的变迁来分析,可以较为明确地掌握农业生产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形成所需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条件。在一个长时段的历史分析中,了解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产生过程,有助于研究者掌握各内外因素对生产行为的影响以及这种行为对外部环境所产生的变化。
二、理论视野
(一)农业绿色生产的概念及内涵阐述
分析农业绿色生产之前有必要掌握绿色发展的内涵。绿色发展是一个关系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资源、发展动力、发展机制、发展绩效等多维度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3]。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本质上就是以绿色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新范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理论特点。从定义上来看,绿色发展是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的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的新的发展方式。它是一个系统化、动态化的过程,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高级形态[4]。绿色发展作为一个总体性的发展方向,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指引性作用。
在绿色发展的指引下农业绿色生产方式逐步形成。从理论上来分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既是农业发展的手段,也是农业发展的目的,关键是要形成一个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新格局,即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5]。农业绿色生产是一种具有明显外部性的公共产品,政府所确定的补偿额度关乎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要生计的农户生活水平,并且其具体方式和标准会受到每个农户家庭的关心[6]。也有学者指出,农业绿色生产是指以降耗、节能、减排为目标,以要素投入减量化和产出高效化为特征,采用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的生产方式,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维”效益的协调与统一[7]。可见,虽然不同的学者对农业绿色生产形成了不同的表述,但其核心理论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
从农业绿色生产的概念出发,可以进一步探究其相关的理论内涵。从本质上来分析,农业绿色生产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绿色技术进步,使农业资源极大化利用和废物极小化产生,并使废物转化为资源,最终实现农业资源与废物良性转化和循环利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与资源的永续利用的目标[8]。农业绿色生产是推进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共同富裕目标的基本手段与重要方式。
(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形成机制研究
首先,从制度层面来分析,各类政策、制度的实施对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形成会有推动效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现资源集约与高效利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行动。除了国家指导性政策之外,其他各类具体政策与制度对农业绿色生产也会有较大影响,包括政策支持、认证制度、法律规范等。例如,政府补贴和低息贷款对绿色生产行为有正向效应[9]。各类认证制度也有助于农户从外部组织得到补贴、技术指导和优惠贷款政策等[10]。
其次,从收益方面来分析,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助于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实现。农业绿色生产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实现农业绿色生产目标,需要把优质、绿色、生态、安全的农产品生产摆在突出位置,要培育农产品品牌;推广节水节药节肥节电节油技术,降低农业生产的生产要素成本;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来增加农民收入[11]。在一定程度上,农业绿色生产会增加农户的生产成本,但带来的生产效益也会随之提高。例如,农作物产量是左右农户绿色生产决策的重要动因,但产量高低与作物品种与质量、土地肥力与配方施用、新技术应用与科学管理等多因子关联[12]。
再次,从环境治理方面来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的应对需要倡导农业绿色生产。农业面源污染是源于化肥、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品的过量投入及低效利用以及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的不合理处置等行为[13]。从宏观层面来分析,农业面源污染是源于“追求增长”的发展观、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农业面源污染的负外部性、较高的治理成本以及多元的农户生产行为[14]。为了应对农业面源污染所带来的环境危害,实现农业绿色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产品品质,是从根本上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举措。
最后,从市场消费方面来分析,消费者生态需求成为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形成的重要因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人民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环境中销售前景影响已经超过成本风险的影响,进一步扩充了市场环境对农业绿色生产受偿意愿的影响方式及作用大小[15]。所以,通过市场激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推进农业生产者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以满足消费者生态需求来实现农业绿色生产方式。
(三)农业绿色生产的多重效益分析
首先,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形成,有助于促进长期、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建设,经济效益显著。农业绿色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面临着严峻的水土资源及环境形势,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破解的矛盾[16]。目前,中国农业生产普遍存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导致效率损失的现象,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17]。农业绿色发展不仅是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更是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18]。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来分析,农业绿色生产是必经的发展之路,也是推进农业、农民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
其次,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出现,也具有较为明显的生态效益。随着农业绿色生产的推进,利用现代绿色技术来促进农药、化肥等化学元素的投入,有效地协调农业发展与水土资源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19]。随着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出现,生产过程中各类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以生态、绿色、有机的生产方式与生产技术融入现代农业生产过程。同时,农业绿色生产为市场提供了更加健康、绿色的农产品,提高了整体农产品消费的品质,给公众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食品生产和消费环境。
再次,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推进,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可见,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加快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仅是农业自身发展面临的客观要求[20],也是实现农业生产“质变”的过程[21]。从社会层面而言,农业绿色发展有助于建立一个高效、可持续的、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支撑乡村振兴,确保为公众提供健康、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同时能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问题[22]。
三、案例呈现:青京村山核桃绿色生产方式及其效益
以浙西青京村山核桃绿色生产为案例分析对象,从山核桃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生产绿色化过程及其多重效益方面来了解当地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
(一)青京村及其山核桃生产概况
青京村位于浙西地区,靠近安徽省,村域面积11.4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6 公顷,山林面积866.93 公顷,距离镇政府大约2.8 公里。全村共663 户,1640 人,分布在14 个村民小组,5 个自然村。全村有党员87 人,各类炒货、五金、机械、橡胶企业二十余家,共吸纳周边村民五百余人就业。从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情况来分析,主要收入来源于山核桃产业,大部分村民家中种植山核桃,平均每户山核桃产业经济收入每年保持在五万元左右。
青京村全村共有山核桃林地4888 亩,长期以来,农户还是按照比较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手段来从事山核桃生产。山核桃(学名:Carya cathayensis Sarg)是胡桃科山核桃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浙江和安徽,适生于山麓疏林中或腐殖质丰富的山谷,海拔可达400—1200 米。山核桃过了白露就可采收,特征是果蒲(总苞)颜色转为黄褐色,蒲与坚果分离,部分果实开始脱落,这时为采收适期。采期应清除林地杂草,便于采收拾果。采收工具用有弹性的细长竹竿,从树冠侧面左右拍打,切忌自上而下猛打,以免损伤枝芽和叶片,造成翌年减产[23]。从青京村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当地农户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进行山核桃林地的日常管理,除了对山核桃树进行施肥与打农药之外,山核桃林地还需要经常清除林下植被,以利于山核桃采摘时捡拾。正是由于山核桃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当地山林植被大面积清理,一到雨季就容易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和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历史上来看,青京村山核桃产业并不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根据当地农民的深度访谈,山核桃作为当地的一种原生乔木植物并没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大部分农户把野生山核桃经过榨取之后提炼食用油。直到1990 年代以后,山核桃作为一种坚果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开始成为一种消费零食在市场上销售。随着市场销售量的增大,山核桃的经济价值也在不断提高,当地农户开始进行人工种植与管护,以此来提高山核桃的产量。原来种植在山坡上的山核桃树被农户移植到山脚与山下平地,山核桃种植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当前,浙西两昌地区与交接的安徽地区已经成为山核桃的主要产区。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各类山林被分到每一个农户手中,山核桃林地也分到每家每户,致使山核桃作为主要经济林木开展生产经营一直以来都是农户个体单干为主。正是此类山核桃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造成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生态与环境影响,甚至有可能形成一系列自然灾害问题,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山核桃绿色生产方式的形成
近些年,山核桃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开始由家庭联产承包向林地流转方式转变。青京村部分村民的山核桃林地流转给经营大户或专业合作社,实现山核桃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2021 年,在当地供销总社的牵头下,由昌河供销社与康瑞山核桃合作社合资成立龙翔农业有限公司进行规模流转。此次流转共1160亩,涉及青京村、九牧村共186 户,其中青京村流转五百余亩。
山核桃林地流转不同于水田流转,山核桃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所以,一般是对每一棵山核桃树进行产量的估算,然后由流转双方进行协商。有的山核桃树正值壮年,可能估价可以达到三四百元,有的山核桃树产量少价格就较低。而且山核桃林地流转不只是基于产量的估算,价格需要根据市场价格来进行测算。一般是根据当前的平均市场价格来进行计算。此外,每五年需要对山核桃树的产量重新进行估算,因为随着时间变化,山核桃树的产量也会出现较大的改变。(20200427 青京村章书记访谈录)
山核桃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为山核桃绿色生产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基于山核桃林地的适度规模流转,有助于推行生态化经营模式,通过开展林下植被修复、测土配方施肥、张网采收一体化的生态治理模式,有效推进山核桃林地生态治理工作。
不同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模式,通过山核桃林地流转,原有的山核桃采收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原来农户采收山核桃需要清理林下植被并通过竹竿拍打和林下捡拾来收获山核桃。但随着山核桃林地流转,农户之间因山核桃捡拾的矛盾纠纷大量减少,可以通过张网采收方式进行统一采收。同时,林下植被也不需要进行清理,可以进一步实现山林植被的恢复。因为采用自然落果法采收,原来农户爬树采收山核桃的危险大大下降,之前每年都有人因高空坠落出现伤亡。(20200427 青京村章书记访谈录)
为了实现山核桃的绿色生产方式,前期需要进行一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资金投入,完善相应的生产设施与设备。以青京村和九牧村为主的山核桃生态治理林地,目前已经在林地中安装单轨运输机6 条,采取“张网收果法”面积达到五百余亩,林道修复2 公里,建设生产用房130 平方米,开展植保无人机病虫害统防统治2 次共2300亩。在山核桃林地流转区域内,需要继续推进安全采收、测土配方施肥、林下秋冬覆绿等工作,进一步推进当地山核桃林地的规模化、机械化、生态化生产经营,以此来实现山核桃产业的安全、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三)山核桃绿色生产的多重效益
从经济方面来看,随着山核桃绿色生产方式的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不断突显。在早期山核桃生产过程中,农户主要是根据长期以来的生产经验进行山核桃的日常管理与经营,难免会存在生产经营不合理,例如农药、化肥使用过量导致山核桃树死亡或山核桃产量下降等问题。随着规模化经营方式的出现,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山核桃的生产经营更具规范性、科学性与专业性,不仅减少了各类生态与环境问题,还进一步提高了山核桃产量和增加了整体的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从生产合作社的角度来分析,通过规模化生产能够确保山核桃具有一定的品质,更有利于山核桃的生产与经营,经济效益更高。(20200426 青京村报账员访谈录)
同时,从农户的角度来分析,随着山核桃林地的流转,原来投入山核桃林地的日常管理和山核桃采收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大量节省,可用于从事其他农业生产或外出工作,总体经济效益有所增长。
我们村有一个农户,原来每年采收山核桃的时候他儿子需要从北京回来帮忙收山核桃。他们家一年的山核桃干籽也就两三千斤,他儿子来回飞机票估计也要几千元。但是,老人不舍得山核桃留在山上,做子女的也没有其他办法。从经济效益上来说是很不经济的。(20200427 青京村章书记访谈录)
从社会效益来看,山核桃绿色生产方式的出现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一直以来,山核桃采收是一项颇具危险性的工作,每年到了山核桃采收季节都需要地方政府和当地村干部开展安全生产方面的宣传与培训。但是,由于生产经营方式的限制和山核桃经济价值高等因素的限制,农户一般都是采用人工拍打方式来采收山核桃,无法避免采收过程中的人员伤亡问题。以规模化生产经营为基础的绿色生产方式彻底改变了原有山核桃采收模式,通过“自然落果法”来收集山核桃,避免了人员爬树采收带来的安全问题。对当地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
从农户的角度来看,愿意流转山核桃林地的第一大因素就是安全问题。山核桃采收是一项高度危险的工作,我们这边每年都会有因为采收山核桃导致人员死亡的事件。所以,对农户而言,林地流转之后各类伤亡问题不会产生且每年还会有固定的经济收入,何乐而不为呢!(20200426 青京村报账员访谈录)
从生态效益来看,山核桃绿色生产方式的形成具有明显的生态与环境效益。一方面,随着山核桃林地的适度规模流转,山核桃采收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有助于各类森林植被的恢复。规模化山核桃生产模式的形成,促使“自然落果法”运用于山核桃的采收,不再需要利用人工采收方式,这为林下植被的修复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有力地改善了当地山核桃林地的森林植被状况。另一方面,通过“自然落果法”来采收,不需要通过人工拍打的方式来采收,这在一定程度减少了对山核桃树的损伤和促进山核桃生态产品的生产,有助于山核桃林地整体森林植被的恢复与山核桃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逻辑阐释: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实践机制及其内在机理
从农业绿色生产实现过程来分析,地方政府、农村社会、外来企业与可适用技术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一)地方政府的制度支持
首先,地方政府对农业绿色生产进行常态化管理是重要促进因素,确保农业生产过程按照生态化、绿色化生产标准来开展。从青京村所在地方政府出台的农业绿色生产管理制度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划定山核桃禁止经营区和生态经营区。对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条件被破坏的林地和地质灾害点及周边区域划定为禁止经营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6.2 万亩禁止经营区“退果还林+封山育林”的林地生态治理工程。第二,开展山核桃林地的生态修复。从2020 年开始,划定1.5 万亩“退果还林+封山育林”区域采用直升飞机乔灌草混播方式,进行立体空间复绿。通过种植马尾松、胡枝子、紫穗槐等植被来促进山核桃林地的生态修复,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长效性的生态管理机制。第三,实施多项措施推进山核桃林地生态治理。提倡“山顶戴帽、山腰扎带、山脚穿靴”的水土保持措施来加强山核桃林地的生态治理。以人工割草替代除草剂除草,避免因使用除草剂破坏土壤植被,使山核桃林地土壤污染、肥力下降甚至造成山核桃林死亡。持续推进林下套种和农药、化肥限量使用措施,推广测土配方肥的使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第四,转变山核桃采收方式,提倡“自然落果法”采收。在当地山核桃产区提倡“自然落果+张网采收”的方法采收山核桃,降低山核桃采收成本,减少人员伤亡,也进一步提高了山核桃的品质。
其次,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台农业补贴政策来推进农业绿色生产目标的实现。为了进一步推进辖区内山核桃林的生态治理和农业绿色生产,地方政府出台了山核桃林地流转的补贴方案,对流转主体、流转农户和村集体都予以一定的资金补助,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山核桃林地的流转面积。通过实地调查,可以了解当地山核桃林地流转的真实情况。
从已有的山核桃林地流转情况来看,2020年,政府补贴每亩山核桃林地费用为900 元,流转主体获得500 元/亩,农户获得200 元/亩,村集体获得200 元/亩。2021 年,政府的补贴进一步提高,其中村集体补贴费用为700 元/亩。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户进行林地流转的积极性,我们拿出其中的200 元给农户。(20200427 青京村章书记访谈录)
地方政府作为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发起者,对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起着重要的影响。政府激励有助于推动参与主体的绿色生产行为,且政府对绿色生产的质检精确度影响激励效果[2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还是农业生产技术的转变,政府作为重要的参与者之一,能够有效地甄别农业生产的不同发展阶段。从青京村山核桃产业的发展历程来分析,由于1990 年代以来山核桃经济价值的不断上升,越来越成为浙西两昌地区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但当前经济方面的重要性随着农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断下降,山核桃规模化、绿色化、生态化生产逐渐成为发展趋势。地方政府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农业生产经营的发展背景,尝试通过政策、制度的实施来推进农业绿色生产目标。
(二)农村劳动力结构的转变
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也是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形成的重要促发因素。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地区生活和工作。对浙西两昌地区的山区农村而言,农村人口流失现象更为明显。大量的年轻人进入城市工作与生活,农村内则主要留下了一些老年人从事各类农业生产,造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形成的进程受阻。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由于体力上的限制,无法再从事危险系数高、工作量大的山核桃采收工作,而年轻人也不愿意返回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这就为山核桃林地的规模化流转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当前,我们村里面主要是一些中老年人在生产和经营山核桃,一般的年轻人都在城市地区工作与生活。年轻人都不愿意且无法胜任采收山核桃这类高危、重体力的农业生产活动。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吃得消爬树打山核桃,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在打山核桃。(20200427 青京村章书记访谈录)
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具有经济社会变迁的整体性特征。农村劳动力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随着人口结构转变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正逐渐从过剩转变为稀缺状态,在结构上则面临着老龄化、女性化、兼业化等变化[25]。从青京村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来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则是当地农村整体经济社会变迁的结果。从集体化时期的林地集体生产经营转变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的“农户单干”,再到现阶段林地进行规模化流转,反映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本质上则是农民“嵌入”农村社会之中生产生活行为因社会结构的改变而出现了变化。
(三)外来企业的进入与经营
在农业绿色生产过程中,各类外来资本的进入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相比于规模化耕地的流转,山核桃林地的规模化流转对经营主体具有更高的资金、技术与管理能力的要求。山核桃的经济价值较高且日常管理、采收、加工与销售等环节更具有复杂性,要求经营主体在山核桃种植、采收、加工与销售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目前,我们这边流转的经营主体主要是昌北地区供销社与一家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的农业公司来进行流转。除了流转费之外,前期投入已经达到五六百万,例如,山核桃林地的道路修缮,林下网兜的购买,机械设施的配备,日常管理人工费投入等等。这些前期投入是一笔不小的数目。(20200426 青京村报账员访谈录)
从农业绿色生产的实现过程来分析,各类经营主体(企业)进入农村社会是必要的环节。外来资本进入开展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形成了企业、村集体与农户之间的互动关系。企业并不与农户直接产生联系,而是通过村集体的协助来流转农户的林地,可以避免出现“一对多”的矛盾纠纷问题,有利于林地规模化流转的顺利进行。企业与村集体之间则是相对平等的主体,有利于维护农户在林地流转过程中的各项权益。村集体则能够有效地协调与处理农户的各类诉求,实现农业绿色生产的同时保障农户的基本权益。作为专业化的经营主体,外来企业在从事山核桃规模化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形成统一的生产标准,有助于当地林地的绿色化、生态化管理,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
农业经营组织的主体模式,是以家庭生产经营为基础,按照自愿原则,通过分工协作,把各种生产要素有效组织起来投入农业生产的结果,对农业绿色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26]。随着外来企业进入农村社会,农业生产主体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农业经营主体模式,以此对整体农业绿色生产将会形成新的变化。
(四)可适用生态技术的推广
本地化技术在山核桃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被开发与利用。山核桃生产、经营与外在自然环境有着紧密联系,会随着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土壤结构、土质成分等变化而出现产量上的差异。所以,各类外来技术并不能够有效地适用于山核桃生产过程,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形成具有本土化特点的生产技术。各类本土化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则成为山核桃生产经营的重要技术支撑。例如,山核桃的“自然落果+张网收果”采收法就是浙西两昌地区的农户在长期从事山核桃生产经营时创造的本土化实践方法。此类采收方法不仅可以避免上树采收造成的人员伤亡问题,还因山核桃经自然成熟掉落变得更加饱满且避免因拍打而损伤山核桃枝叶。与“自然落果法”相结合的“张网收果法”也是当地农户从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总结形成的重要方法,通过在山核桃林下铺设网兜并利用山坡地形形成“漏斗形”收集山核桃,大大节省了山核桃采摘的人力、物力投入。
除了各类本土化生产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外来技术的引入也是推进农业绿色生产的重要因素。随着当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日益更新,越来越多的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例如,随着规模化土地流转的推进,以直升飞机、无人机进行种子撒播和农药、化肥的施用变得越来越普遍,此类生产技术的使用不仅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还能够实现精准控制以避免各类生态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各类测土配方肥技术的诞生也为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改变,提高化肥使用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产生。此外,当前随着乡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户也尝试利用网络销售方式来出售山核桃等农产品。而此类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销售环节倒逼农业生产环节采用更加绿色化、生态化的生产方式,以此来确保农产品的高质量品质。
可适用生态技术的推广是确保农业绿色生产的重要保障。技术本身具有双面性,需要加以甄别与选择,以此来为农业绿色生产服务。不同的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对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要求不同,技术属性的差异可以影响生产者对其采用的情况[27]。与山核桃林地规模化流转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有效使用与推广,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朝着生态化、绿色化方向前进。此外,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环节的联通,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市场销售影响前端生产,需要生产更多的有机、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可见,可适用技术的产生也是顺应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与市场需求的结果,以此来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
五、结论
总之,从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形成的过程来分析,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经济、社会、生态和技术条件。农业绿色生产作为农业绿色发展的核心和首要环节,技术适应资源环境承载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以浙西青京村山核桃绿色生产为案例分析对象,从微观视角深入地阐述了当地山核桃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借助当地的政策、市场、技术、资金等条件来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实现。此外,在当地山核桃生产绿色化之后,形成了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效益,让农业绿色发展越来越成为当前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
从农业绿色生产实现背后的社会逻辑来分析,需要结合城乡融合背景来深入理解农村社会发生的改变。一是,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度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农业生产规模化和绿色化得以实现。地方政府的管理制度和财政政策有助于推进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为农业绿色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在城乡融合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进入城镇地区生活与就业,改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状况。需要转变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规模化、绿色化生产,为消费市场提供更多健康、安全的农产品。三是,随着外来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各类专业企业利用现代绿色生产技术来推进农业生产体系的建设,保证农民的经济利益的同时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全面、持续的开展。四是,现代生态技术是实现农业绿色生产的重要支撑。通过引入外来先进生产技术和开发本土化生产技术来推进当地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实现,同时,技术的使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消费市场对绿色安全农产品需求的增加促进了绿色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
从城乡融合的背景来分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实现过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农业生产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也能够更好地掌握农业发展与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内在联系。特别是结合案例分析方法,从微观层面入手理解农户面对外部经济社会的变化,如何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组织方式和生产技术等条件下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从微观主体绿色生产转型的内在动力进行深入分析,特别是对农业绿色生产转变过程中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层次探讨[28],让研究者以农业绿色生产为分析起点,进一步理解城乡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农村社会在经济社会变迁过程中所出现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地方文化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