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高新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举措的研究

2023-03-10邱萍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3年10期
关键词:高新区实体转型

邱萍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广西 南宁 530007)

0 引言

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国家高新区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有责任在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等方面积极开展探索与研究。从现有文献资料看,目前国内学者关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相关研究尚少,郭晗[1]分析了二者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关解决路径、对策。其他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围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进行了研究,但基本上都是着眼于整个国家或某个区域,集中体现为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测定的相关研究,缺乏基于国家高新区视角开展相关研究。本文从国家高新区的视角,分析研究目前国内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现状,分别从国际、国内和国家高新区3个层面梳理出可供借鉴的发展经验,对国家高新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1 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现状

1.1 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强度和深度逐步提升,正在引领并激发着产业的升级变革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群的加速创新,并且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数字技术强势赋能于千行百业之中,数字经济也在加速渗透于实体经济之中。《数造新实体——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案例研究(2022年)》蓝皮书指出,当前数字技术对实体行业的赋能强度和深度正在逐步增加,主要表现为数字技术正在深度赋能城市治理、轨道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矿山、智慧工程、智慧家装、金融监管、数据安全等九大重点领域。2023年4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通院)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上发布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2]。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9.2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的18.3%;产业数字化规模达41万亿元,在数字经济中占比为81.7%。其中,第三产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最高,为44.7%,同比提升1.6%;第二产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为24.0%,同比提升1.2%;第一产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最低,为10.5%,同比提升0.4%。可以看到,第二产业渗透率增幅与第三产业渗透率增幅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显示服务业和工业数字化共同驱动发展的格局。同时,数字技术在赋能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呈现“多场景联动系统化、体系化解决行业难题”“新型数字技术深度、工程化融合应用”“大范围、大规模数据深度连接挖掘价值”“统一、集约化的平台为实体企业创新赋能”等主要趋势。

随着工业领域新型制造模式落地实施,在汽车、大飞机、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领域中,传统工厂、车间通过探索协同设计、远程运维等模式,使产品实现快速迭代。目前全国范围内陆续建成8 000个左右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其中达到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2级以上水平的占比约为31.25%;在2 500多个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中,有209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数字技术赋能之下,这些示范工厂取得显著成效,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0.7%,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4.8%[3]。

1.2 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但新模式、新业态创新不足

产业数字化是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的重要驱动力量,应用新一代数字科技,以释放数据价值为核心,数据赋能为主线,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流程改造。数字化对产业的全面改造能够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充分释放数字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能。中国信通院在《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中指出,产业数字化已成为我国数字经济产业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例,工信部在2022年开始深入实施两大工程(“5G+工业互联网”工程、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开展两大专项行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中小企业赋能行动),一方面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另一方面推动了我国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趋于完善。随着越来越多的平台和应用落地,工业互联网已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广泛应用于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中,传统产业加速转型,进一步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拓展延伸。制造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涌现出创新亮点,如服务型制造、“工业4.0”、智能制造、机器人、智慧仓储与物流、新零售、工业App、工业互联网、预测性维护、云制造、云租赁、大规模网络定制等。但是,我国目前的产业数字化转型尚未释放出强大的创新能量,利用数字技术触发新的产品服务迭代,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创新尚未大量出现,数字化技术支撑下的组织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不足。可以说,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巨大潜能和创新效率尚未有效释放出来。

1.3 数字经济融入实体经济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和局部领域

尽管从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来看,我国数字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位于世界第2位,但是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互化”发展未能进入深度融合水平,数字经济融入实体经济主要处在技术层面和局部领域。国内多数产业数字化转型仍依赖单一的技术路径,很多行业和企业单纯以“数字化投入”“采用了哪些新技术”等指标描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多数行业只关注技术本身而忽视技术的应用,更多的是依赖数字技术的应用及消费市场的规模优势,未能触及产业深度层面和数字经济本质功能层面,主要原因在于数据分析技术、数字科技创新、工业互联网、AI促进制造业创新等技术在我国刚起步,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能力不足,存在“卡脖子”问题,关键工业软件、底层操作系统、嵌入式芯片、开发工具等基础技术、通用技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等核心技术领域尚未取得突破。国内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架构能力整体落后,数字化转型底层技术架构受制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同时对设计开发工具、仿真测试工具和制造执行系统等工业软件及对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等领域的应用尚未进行充分挖掘,阻碍了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叠加效应和乘数效应的充分发挥。由此可知,数字核心技术成为制约我国数字经济融入实体经济的关键因素。

2 国家高新区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可借鉴的国内外经验

2.1 国际经验

(1)美国是全球最早布局数字化转型的国家,其主要战略是持续、多领域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以先进制造战略发展为例,美国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在研发预算支持、智力支持、贷款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聚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领域,美国政府构建以开放创新为基础、以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为主旨的政策体系,推动本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德国在持续的国家战略和政策引导下,重点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和龙头企业的充分实践,以“工业4.0”为核心开展数字化转型行动,核心架构是设立国家级的“新工业4.0”平台,并在这一平台中深度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实体物理世界和虚拟网络世界的融合,在制造领域建立信息物理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s),实现资源、信息、物品和人相关联。在CPS系统中,从消费端的需求到供给端的生产制造全过程都纳入互联的工业和高效的生产管理之中。

(3)日本以其强大的制造业为基础,在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上形成了不同于“欧美模式”的“日本模式”,从制造业企业的需求出发,采取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的路径,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制造效率,高度重视制造现场的效率化,重在获取、分析现场数据,改善现场运营状况。出台《集成创新战略》,通过创新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创造、创新社会应用、创新国际合作等集成创新,推动跨领域、跨部门之间的合作。

2.2 国内经验

(1)北京市立足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2020年6月推出“1+5”政策体系(1个若干意见,5个具体行动方案),统筹规划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主要思路是围绕发展需求开展新场景建设,以面向大城市治理和高质量发展需求为牵引,围绕数字化赋能、高效协同、智能融合主线,实施应用场景“十百千”工程,建设“10+”(即10个以上)特色示范性场景,综合展现北京城市魅力和重要创新成果;打造、复制、推广“100+”(即100个以上)城市管理与服务的典型新应用;培育1 000家以上高成长企业;培育壮大“1 000+”(即1 000家以上)具有爆发潜力的高成长性企业。

(2)上海市大力发展以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产业,积极打造“四新”,即“新设施”“新网络”“新终端”“新平台”等新一代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创新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模式,持续优化、完善数字消费发展软环境建设,不断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3)杭州市利用互联网发展和“两化融合”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持续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充满科技创新能量的之江实验室和云栖数字小镇,将其数字经济的发展优势植根于实体经济之中。通过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集聚相关资源,每年投入巨资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引育数字经济人才。

(4)深圳市是我国数字经济风向标城市,积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持续夯实“数实融合”、人工智能、数据要素市场、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基础,率先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基础软件等数字技术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成果转化上形成了先行示范经验。以龙华区建设“数字经济先行区”为标杆示范,以其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快速增长和数字经济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优势,积极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选取多个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焦点,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创新。

2.3 国家高新区的探索实践与经验

(1)厦门火炬高新区数年前就开始提前培育布局数字经济新产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园区数字经济产业覆盖了全产业领域,构建了从基础到应用,从硬件到软件的产业图谱,细分领域涵盖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集成电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数字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移动互联、智慧城市与行业应用软件等。厦门火炬高新区的主要做法是以主导产业为基础,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者融合发展主线,持续推动先进制造业和软件新型服务业协同发展、深度融合,持续推进数字技术融入实体经济;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数字经济核心区、中国软件名园等特色产业基地。主要经验有以下4个:一是做优数字经济双创生态,吸引专业化人才,提升产业质量。二是聚焦园区主导产业,加强数字企业引育,壮大产业规模。三是搭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互化”发展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升级。四是构建“企业+政府”新型创新机制,提速智慧园区建设,推动产城融合。

(2)南昌高新区在南昌市“一核三基地”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坚持软件、硬件一起抓,积极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重点聚焦在数字产品制造业(移动智能终端、LED)和数字技术应用业(信息传输、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2个领域,主要做法是以电子信息和软件业为基础,从工业、创新、人才引育等多维度构建“雨林型”数字经济生态,以移动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LED)、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为发展重点,聚焦5G+VR智能穿戴设备、核心设备研发和制造,积极建设“一基地”(全国移动智能终端示范基地)和“一区”(江西省软件产业集聚区),推动数字经济由“数字化”转向“数智化”。主要经验有以下3个:一是结合园区产业特色、技术优势和人才储备,构建“基础产业(主攻智能终端、软件和信息、LED)+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航空电子、信息安全、产业互联网、数字文创、数字营销)+未来产业(元宇宙、6G通信、数字健康、数字降碳)”协同发展的新型数字经济产业体系。二是依托园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技术优势与经验,积极推动一批重点企业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大力帮助企业建设“5G+智慧工厂”。三是创新高端数字经济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出台多项人才扶持政策,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持续升级辖区配套设施,着力打造引才留才“强磁场”。

3 国家高新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要路径研究

数字经济深度融入实体经济并与之融合发展,其本质在于新一代数字科技普遍应用于传统产业,在经历了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据赋能后,产业中的价值得以充分释放出来。换言之,数字化给实体经济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全社会、全产业、全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高、价值创造模式获得改进与创新,从而实现国民经济整体效能的放大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高新区推动数字经济融入实体经济的主要路径可以参考以下3个方面进行研究。

3.1 结合自身优势,大力推进园区数字产业化

数字产业以数字经济融入实体经济为基础,也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数字产业主要涵盖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等产业领域。国家高新区应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实体经济行业特点、市场主体特征和自身产业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底层技术、通用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打造一批突破性、创新性成果转化的应用示范区,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动数字经济集聚发展,增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性。二是强化创新链整合协同、产业链协调互动和价值链高效衔接,通过“聚链成群”形成各具特色的数字产业集群和数字产业高地。三是加快培育孵化数字科技企业,加大对孵化平台建设、共性数字产品研发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有效降低中小企业数字技术的应用成本,营造繁荣有序的数字产业创新产业生态。四是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未来产业,有发展基础的国家高新区可积极创建国家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国家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示范区。

3.2 聚焦场景建设,以需求牵引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

传统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融入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实体产业数字化转型已逐渐走出粗放型的模式,逐步进入精益化转型的模式,对数字化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针对性、精准型和快速创造价值。国家高新区应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场景建设需求,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建设,积极培育一批专业化、高水平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聚力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在制造业领域全面推广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智慧园区”,发挥其示范引领的作用,带动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横向、纵向持续发力,一方面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延伸产业数字化链条,充分释放数字经济的效应。充分利用国家高新区前期积累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经验,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牵引,促进数字经济融入传统产业协同共生,在园区内推广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支持传统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围绕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城市治理等重点场景,积极探索数字化重塑,为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供普惠型政策支持。

3.3 发挥企业主力军作用,构建全业式数字生态系统

企业数字化转型既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主体力量,也是筑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高新区应进一步创新对园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举措,首先是政策层面的大力引导,发挥各类扶持条款的积极作用,助力企业认识数字化变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其次是培育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等生”,树立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积极鼓励链主企业开放数据资源,全面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五力”,即组织管理能力、网络协同能力、智能应用能力、数据治理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再次是搭建数字生态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深化协同带动,以数字生态赋能企业数字化变革。最后是为数字化转型企业提供普惠型金融支持,针对企业的个性化问题提供精准服务,有效降低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的技术门槛和资金壁垒,多措并举帮助企业在“数实融合”中实现敢转、会转、能转,可通过对企业参与两化融合贯标、算力采购等予以专项补贴支持,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和转型动力,释放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潜能和活力。

4 关于国家高新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议

产业政策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激励、规范作用,针对当前数字经济融入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不足(“不会转”)、转型改造成本高(“没钱转”)、数字化人才储备不足(“不敢转”)等,国家高新区应积极开展研究面向需求的政策支撑体系,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可落地性,通过精准施策有效地破解以上问题,全面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4.1 创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与传统经济依赖物质财富和传统生产交易方式不同,其主要特点是依赖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强调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促进创新和创造商业模式。数字经济的发展特点是要求政府部门创新思维,形成能够契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互化”发展的新型政策体系。通过优化完善政策环境,吸引更多高新科技企业和互联网领军企业落户国家高新区,依托领军企业的技术优势和专业人才优势,加快国家高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快融合,进入良性循环。针对数字化人才短板的问题,应充分拓展数字化转型多层次人才和专业技能培训服务,营造良好的数字人才培育环境。

4.2 创新搭建智能撮合服务平台

国家高新区可通过自建或购买第三方服务等多种方式,为传统企业与新兴科技企业搭建线上、线下于一体的智能撮合服务平台,帮助园区内有需求的企业解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企业提供专业、实时、全天候的数字化转型服务。例如,可以通过在线直播、视频展播、线上对接等多种形式,实现企业产品数字化展示和线上对接交易,有效降低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所需的成本。同时基于数据实现精准智能撮合,政府层面加大产业数据开发开放力度,利用多维度产业政务数据精准把脉产业发展痛点和堵点,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精准招商对接、资金对接,为企业、行业提供个性化、一体化服务。

4.3 持续提供靶向式精准服务措施,进一步激发政策拉动力

随着我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逐渐步入深化阶段,政府层面的政策举措和服务措施也应向“滴灌型”“靶向式”“精准性”转变。根据不同行业领域、规模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和特点,提供针对性、实用性的政策支持和服务措施。由于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技术升级快、商业模式迭代快等特点,在政策措施上也相应突出“短平快”特点,以此激发政策拉动力和提升服务效率。对于一些重大重点数字化转型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先行先试”等方式予以特别支持,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效应。

5 结语

本文站在国家高新区的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数实融合”的发展现状:数字技术强势赋能实体经济引领产业变革、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过程中创新不足、“数实融合”主要集中在技术层和局部领域。通过分别梳理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经验,以及厦门火炬高新区、南昌高新区等综合排名前列的国家高新区实践经验,提出有利于国家高新区推动“数实融合”深度融合的主要参考路径,一是结合自身优势,大力推进园区数字产业化;二是聚焦场景建设,以需求牵引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三是发挥企业主力军作用,构建全业式数字生态系统。最后,从创新政策环境、搭建智能撮合服务平台、提供靶向式精准服务措施3个方面提供了政策建议。

本文所进行的研究重点在理论探索层面,缺乏实际案例支撑,下一步会有针对性地结合特定园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分析,以期为国家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思路和建议。

猜你喜欢

高新区实体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转型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