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研究
2023-03-10孙若男
孙若男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就需要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满足社会和时代发展需求。本文主要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并根据新形势下的企业内外环境,创新企业管理理念,促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和专业化,让企业能够更好地在新形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要想在新形势下,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及时跟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进行转型和升级,抓住机遇并积极应对挑战,改变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模式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家族管理模式。家族管理模式在家族企业中最为明显,主要是在企业内部根据人们的血缘关系,形成管理框架,让企业管理者的亲朋好友,担任企业内部的重要管理岗位,这样能够在企业内部实现企业管理权力的高度集中,在企业内部形成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家族企业的凝聚力。在后续开展决策和发展,能够快速地达成一致,在方案执行时有效地集中所有人的利益,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但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管理理念过于趋近,导致在后续企业发展和企业决策时,思想观念过于落后,容易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冲击。企业领导者的决策意愿,会直接影响最终的决策结果。此外,家族式管理模式内部管理岗位都是由管理者的亲朋好友担任,也会导致企业管理层与企业内部基层员工的矛盾日益突出,会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情感管理模式。情感管理模式就是企业的管理者与企业内部的基层员工之间,构建彼此信任和彼此尊重的公共情感,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大幅度提高企业基层员工的忠诚感和归属感,保障企业内部的稳定运行。情感管理模式拥有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缩影,能够有效地坚持以人为中心,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切实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在进行企业情感管理时,企业的管理者要注重关注人的需求,要以员工的情感为突破口,给予员工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在企业内部协调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稳定企业员工的内心,提高员工的参与热情。情感管理模式,比较适用于企业的初创期,能够有效地稳定员工的心态,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但在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后,情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企业需求,会导致管理决策者的想法与基层员工的想法相反,在开展情感管理工作时,容易损失基层员工的积极性,影响后续基层业务的顺利进行。
(三)制度管理模式。制度管理是企业长续发展的基石,任何企业都存在制度管理。所有制度管理模式,能够运用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策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内部运营效率,还能够有效地规避企业内部的管理风险和运营风险。在制度管理模式下,企业的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都具有清晰明确的规定,能够有效地保障企业相关工作环节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减少人才和资金资源的流失。但制度管理模式,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如果不注重人的需求,在后續工作时容易产生矛盾,导致管理者和基层员工之间存在互不让步,矛盾激化的局面,影响了企业后续业务的顺利进行。
以上管理模式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足。而采取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能够让企业跟随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不断进步。因此,需要采用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管理者管理理念,发挥出管理现代化的实际优势。
二、企业管理现代化研究
(一)社会责任型管理模式
社会责任型管理模式是在新形势下所产生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之一,主要是以社会价值创造的实际结果,来对社会和企业负责任。因此,该管理模式的核心主要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落实目标责任制,对于企业员工以及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有效的管理,并结合员工的实际工作业绩和工作态度,实现各方面平衡,员工在一段时间内,为企业和社会发展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该企业管理模式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社会责任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从整体出发,树立全局观念,落实目标责任制,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将社会责任的理念全面融入了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发展战略中,能够充分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并从整体出发,充分调度和分配企业内部的资金资源,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企业员工和社会的共同进步。此外,对于企业发展来说,社会责任型管理模式,也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度,让员工不仅树立较高的责任意识,自觉地按照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办事,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有效地强化企业员工的社会意识,让企业员工在进行社会交往时,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协调企业运营和社会发展,有助于实现企业运营的全面化和社会化,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度,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企业文化型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型管理模式的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重视并积极发挥人的优势和人的作用,注重从整体出发,协调企业内部的资源。在企业内部形成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并积极与员工沟通和交流,完善沟通渠道,在员工和管理层之间构建信息交流的平台,让员工与员工之间能够进行自由的沟通和自由的交流,在企业内部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融洽的氛围。企业文化型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形成互助文化,让员工都互相帮助和互相依赖。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关心员工的发展,更好地根据员工的实际优势,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并根据员工的绩效考评结果,进行岗位调整,能够建立清晰、公平和竞争的晋升机制及透明的薪酬制度和奖惩体制,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感受到平等和尊重,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企业文化型管理模式也注重对人的培养,注重员工的长期发展和长期培训,企业文化型管理模式的管理者注重开展员工培训和员工教育工作,注重在上岗前开展岗前培训,并在正式上课后采取多种途径,扩大员工的学习范围,注重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将现代化管理理念融入了客户需求和日常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效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度,帮助企业塑造良好的人文形象,更好地开辟企业的目标市场,切实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方式
(一)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首先,我国已经逐渐进入了信息时代和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许多企业管理者为了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采取非法手段、偷税漏税或者兴建豆腐渣工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社会信誉度,造成了社会资产的流失,甚至影响了群众的生命安全,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在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员工,都能够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社会价值,要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加大企业在生态、社会和谐方面的承担力度。企业管理者要在新形势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并积极落实目标责任制,让企业在制定后续长远发展战略时,能够在考虑企业效益的基础上,重视企业应当承擔的社会责任,减少企业发展对社会环境和群众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及时调整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改变传统单一的管理局面,在保护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追求经济利益,切实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度,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其次,企业管理现代化要求企业管理者要重视以人为本,要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加强企业内部的员工关怀,要切实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满意度,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管理对象并不是枯燥的机器,而是有思想和主观意识的人。如果单纯依靠制度管理模式,依靠僵硬的惩罚制度,会压迫人的优势和压迫人的心灵,导致企业内部管理者与企业员工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员工保驾护航,需要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员工的智慧来实现。因此,现代化管理模式要求企业注重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有机统一,要在充分尊重企业员工个人价值的基础上,进行企业价值的优化和升级,要让管理者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贡献,充分肯定员工的个人价值,并为员工长远发展和员工岗位竞争提供有效的价值平台,切实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和绩效奖励制度,通过培训、奖励等多种方式,满足员工多元化的需求,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让员工的个人价值能够更好地与企业的长远价值相统一,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我国已经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了千家万户,同时互联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管理要逐渐向网络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在日常管理时要采用更加便捷的计算机操作方法,更好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的优化和升级,在企业内部建立信息库或数据管理系统,将企业各个部门的大量数据信息,集中地统一到计算机中,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应用,让工作人员能够在处理信息时,在数据库中进行导入和输出,大幅度提高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效率,有效开展后续的信息整理和信息查询工作,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数据分类,让企业管理者能够快速提炼有用信息,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升级和进步。
(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创新形式
企业管理者要坚持制度与关怀并行的管理模式,要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要解决制度和关怀的冲突,形成两者共存的新型管理局面。制度的存在能够为企业长远发展保驾护航,开展相关工作提供规范,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而关怀能够充分协调企业内部的矛盾,实现员工之间有效沟通,促进企业内部工作的有序开展。
因此,在企业开展日常制度化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定期加强人文关怀,密切关注员工的实际需求,从员工的角度和员工的能力出发,为员工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为员工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并积极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员工能够不断跟随企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弥补传统单一制度管理模式的不足,更好实现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目标。此外,企业管理者要将经济效益和企业社会责任相结合,在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和企业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注重企业在社会上承担的义务,要及时跟随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转型和升级,更好地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度。
(作者单位:郑州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