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及保护利用现状
2023-03-10盘杰青朱德敏叶乙德
盘杰青,朱德敏,叶乙德
(开远市种子管理站,云南 开远 661600)
2020—2021年,开远市开展了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完成样本采集报送30余份,旨在将开远市优异种质资源尽快纳入国家保护范围,提高全民保护意识,为我国种业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一、普查情况
截至2022年8月,共普查征集农作物种质资源样本35个,完成样本采集上报35份。其中:粮食作物12份(云恢290水稻、金钱稻、开远本地黄壳糯谷、开远本地高脚糯谷、羊街本地旱谷、碑格本地苦荞、碑格小黑麦、碑格本地大麦、碑格本地花豆、开远本地“腰子”马铃薯、白花大粒蚕豆、红皮王红薯);蔬菜5份(藠头、开远本地紫皮蒜、碑格花叶青菜、碑格紫叶青菜、碑格“鸡冠子”青菜);果树14份(红心离核桃、杏子、东山李、香酥梨、广石榴、拐枣、开远本地山楂、葫芦梨、大面桃、面梨、开远本地龙眼、开远本地荔枝、开远本地马桑、开远蜜桃);牧草4份(桂闽引象草、筒轴茅、红象草、珍珠粟)。
二、地方优异种质资源及利用现状
(一)云恢290水稻
云恢290稻谷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开远市农业部门引进种植并获成功,当时仅凭其极优的口感立即引起农技人员的着重关注,从1997年开始积极推广。云恢290稻谷生育期160 d左右,植株高110~120 cm,株型好、分蘗中等、落粒性中等、不倒伏。具有较为显著的地域差异,云南省很多地方均有种植,但唯独开远市大庄乡、羊街乡的稻米品质极优,其米粒外观细长油润、适口性极佳,煮熟的米饭软滑爽口、冷不回生、风味浓郁,广受消费者好评,故其价格一直都是普通稻谷的3倍以上。该品种在开远市的种植历史将近30年,种植户的栽培管理技术较为成熟,在品质不变的前提下亩产量也从原来的400 kg左右提高到如今的700 kg左右。2014年荣获“云南省六大名米”之一称号,亩产稳定在650 kg,稻谷收购价格稳定在6元/kg,开远市近几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 666.67 hm2左右,种稻收益全省著名、全国可数。
(二)白花大粒蚕豆
该品种在开远市种植历史悠久,20世纪50年代地方志就有成规模种植的记载,开远市各乡(镇)均有种植。1981年种质资源普查时为266.67 hm2,一般亩产200 kg。大庄乡、羊街乡多年来种植面积保持在333.33 hm2以上。白花大粒蚕豆粒大、荚长、质糯壳软、鲜食口感好、营养丰富且上市早,鲜蚕豆极受市场青睐。白花大粒蚕豆在开远市的种植方式被当地农户称作“谷叉豆”,即:在水稻收割后(霜降前后5 d)趁土壤湿润,人下田能显轻微脚印,又不陷脚时按豆。株行距一般为60 cm×30 cm或50 cm×30 cm。白花大粒蚕豆分蘖力较强,单株分蘖一般为5~7蘖,株高50~110 cm,开白色花,成熟期早,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白花大粒蚕豆是本地自留种的优质品种,地域性极强,引种到其他地方种植后留种再次种植的,品质会明显变差,如外壳变硬、籽粒变小等。开远市白花大粒蚕豆种植主要分布于海拔1 200~1 500 m的大庄乡、羊街乡坝区,现有种植面积333.33 hm2,以商贩收购鲜蚕豆,再运输到全国各大城市销售为主,少数加工成速冻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年产鲜蚕豆5 000 t,产值1 250万元。2020年已申报国家级“十大优异种质资源”。
(三)藠 头
该品种是开远地方品种,主要在开远市海拔1 800 m以上的东部冷凉山区种植,用于腌制地方名特咸菜——甜藠头。该品种个头大、洁白晶亮、肉质肥糯、脆嫩无渣,素有“珍珠藠头”“玉藠头”之称,具有温阳散结、强筋健骨、促进消化、增强血液循环、降血脂、降胆固醇、消炎杀菌等作用,且富含“硒”元素,所以还具备一定的防癌功效。根据资料记载,开远阿洒黑村出产的藠头具备其他地区无法赶超的优良特性,与其无污染、海拔高、光照强、温差大等环境因素以及农户传统的栽培管理措施密不可分,相同的种球拿到其他地方种植品质就会大打折扣。开远藠头3月初播种,9月中旬收获,抗病虫、耐寒、植株纤细、鳞茎较小,株高30 cm左右,亩产800~1 200 kg,单品重量30~60 g。近年来,随着市场销售价格的逐年上涨,开远市藠头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目前种植面积已超过666.67 hm2。批发价格都在5元/kg以上,是开远市高寒山区少数民族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2020年已申报国家级“十大优异种质资源”。
(四)开远蜜桃
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开远蜜桃系20世纪50年代传入开远市大庄乡种植,因其果形独特、质脆肉细、糖分高、口感佳等特点,于20世纪60—70年代在开远市多地扩种并获成功。随后便迅速发展,至2021年种植面积达2 000 hm2,挂果面积1 493.33 hm2,单产1.2 t,总产量2.68万t,产值1.61亿元。开远蜜桃具有较强的地域差异性,相同的种苗在其他县(市)种植就会出现果肉软化、糖分降低的现象。一般每亩种植35株左右、喜温热。种植后3年即可挂果、5年进入盛果期。该品种果实尾部形似鹰嘴,故也被称为“鹰嘴桃”。
(五)葫芦梨
开远市西山地区地域性梨类品种多为“小涩梨”,于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该梨果实成熟时阳面红色,阴面褚黄色,单果重量80~120 g,果面光滑无糙感,果肉白色细腻,鲜食甜脆多汁、无涩味。因其口味明显优于“小涩梨”,故当地农户纷纷取其枝条嫁接于自家“小涩梨”树上。该事件引起当地政府重视后于1999年向上级争取项目,开展嫁接苗扩繁、引导当地农户规模种植。因其果实形状似葫芦,故称其为“葫芦梨”。该品种抗逆性强、产量高、果实晚熟,加工成地方特色“水泡梨”后酸甜爽口、消渴止咳,老少皆宜。2021年定植面积已达1 866.67 hm2,挂果面积1 113.33 hm2,单产1.2 t,总产量2万t,产值2 000万元。每亩推荐种植40株。
(六)东山李
最初在开远市中和营镇朱那村少量种植,因其较耐瘠薄、耐旱、抗病虫,果实初熟时颜色金黄,熟透时通体红色,质脆、离核、口感酸甜,是消夏解暑的不二选择,由农户自发逐年扩种。至20世纪70年代发展成为开远市中和镇的地方代表性品种,其名称也由“朱那李”演变为“东山李”。2000年前后种植面积近1 333.33 hm2,后受市场因素影响和其他产业冲击,种植面积逐年萎缩,目前处于农户零星种植的状态。但因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及种质资源的稀缺性,对其进行相应的保护刻不容缓。2020年已申报国家级“十大优异种质资源”。
三、种质资源保护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主要问题
一是受气候、外来生物等因素影响,致使部分种质资源无法正常生长而最终被自然淘汰。二是受消费者和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部分种质资源因其经济效益低下,若政府不干预,仅凭农户自主种植的话就很容易被市场淘汰,如东山李的种植现状。三是部分种质资源又因品质好、市场前景好而致使种植户管护过度,生产过程中投入品过多,长此以往又会导致其种性退化、品质劣变,如开远蜜桃和云恢290水稻。四是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一些常规农作物正以迅猛的速度被新兴产业所替代,如目前大部分粮食作物被经济作物所替代,导致一部分比较脆弱的种质资源快速消失。五是目前县(市)级少有专业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机构,现有的涉农单位相关人员专业性不强,不具备开展种质资源保护的专业技能和水平,没有开展种质资源保护所必需的硬件设施和设备等,这些都是对种质资源有效保护的最大限制因素。六是广大群众对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保护意识,破坏、损毁种质资源及保护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建 议
一是设立县(市)级种质资源保护机构,组建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专业人才队伍,配备相关设施、设备和经费投入,建立种质资源保护长效机制。二是摸清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加大珍稀、濒危、特有资源与特色地方品种的调查与收集力度,确保资源不丧失,各类资源的基本情况清楚明白,为今后的发展利用打好基础。 三是发挥好现有涉农单位桥梁与纽带作用,提升现有农技人员种质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方面的知识、技能,做好基础性服务工作,积极促进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沟通,加大对现有种质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及科技转化力度。四是建立长效机制,由农业部门负责指导有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库(圃),并积极为其向上级争取各项利好政策。五是对确需采取保护措施的种质资源应采尽采相关繁殖样本交送上级保护机关进行有效保护。六是对确需采取保护措施的种质资源还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委托有条件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多渠道、多途径的民间保护措施。七是加大种质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和宣传范围,营造全民保护种质资源的良好氛围,制定“奖励保护、惩罚破坏”的种质资源保护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