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课标为导向的小学语文多元评价方式探讨
2023-03-10韩静
韩 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课程实施给予了充分的评价建议指导,并从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个角度进行了科学解释,为我们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及指引。
一、 新课标对评价的导向
(一)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顾名思义主要是针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评价,它侧重于对教与学在进行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状态进行评价。重点包括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语文学习状态、课堂及活动的参与情况以及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等。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教师要注重收集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表现、典型行为以及各个阶段性量化评价数据,收集得越全面,过程性评价也就会越客观。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过程性评价还具有评价主体以及评价方式多元性的特征。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主要是指学生和老师都是语文课堂的重要参与者,因此也都可以成为评价的参与者以及被评价的主体。评价方式的多元性则是指在过程中评价时,不应单一使用测试结果进行评价,还应该融入更多评价方式、采取更灵活的评价方法。
(二)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它与“过程性评价”是相对的,更注重评价结果的比较。在小学阶段实施的终结性评价往往是以学业水平考试为主要形式展开的,其目的在于通过考查学生在各阶段参与语文学习中所得到的学业质量表现来检验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更进一步的学习(升学录取)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为区域性教学发展质量对比提供参考依据;为不同时期的教学发展水平变化提供参考依据。
在传统的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终结性评价是始终存在的,但很多教育工作者对过程性评价则认识不足、相对忽视,或是没有认识到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或是没有掌握好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方法。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大多时候也过于看重终结性评价,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终结性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是否有机会接受更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否在升学时能够获得更好的选择机会。而实际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二者同样重要,把握好每一个过程性评价,让过程性评价发挥风向标、晴雨表作用,就可以为学生获得良好终结性评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是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因所在。
二、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评价的原则
(一)过程性评价原则
结合新时期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向,我们认为要想让过程性评价发挥效用,应遵循如下原则。
1. 导向性
过程性评价应是有助于教师与学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及时调整与改进的。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过程性评价,应该使过程性评价发挥出“督导”作用。即教师根据学生近期过程性评价了解学生在语文各方面能力提升的情况、存在的短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以及每一个学生的差异个性;同时根据学生过程性评价的反馈情况反思自身教学方式与方法,并及时进行调整。
2. 统筹性
过程性评价应是重点关注各阶段学生整体表现的。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应该抓住重点、典型、普遍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要真实、可靠,在内容选择上既要包括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又要关注学生在运用语言工具进行沟通、合作、创新等方面体现出来的能力水平。
3. 多元性
过程性评价应是结合评价所需采取不同方式方法进行多角度测量的。由于过程性评价是围绕学生学习过程以及教师教学过程展开的,这就使得过程性评价存在较强的灵活性和多元性。评价主体多元,是指教师、家长、学生自身以及同学之间均可以参与评价。
4. 全面性
过程性评价应坚持宽广的评价视野,从融合角度、综合角度对语文教与学进行客观科学评价。
(二)终结性评价原则
1.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换句话说就是“学什么,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就设计什么方向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在终结性评价中就要坚持素养立意,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业质量描述中明确5~6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独立阅读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能用文字、结构图等方式梳理作品的行文思路”,那么在终结性评价中就应该以片段式阅读材料为载体来考查学生“用文字、结构图等方式梳理作品的行文思路”的能力。
2. 明确命题范围与规划
从现阶段终结性评价的条件来看,笔纸测试依旧是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形式,命题设定应坚持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的原则,二者的比例分类也应该有明确规范。在终结性评价的命题难度系数的设定上,也要有科学的水平标准,即有着明确的命题目标,如果严重“超纲”或是考核难度过低均无法达到终结性评价的目标。
3. 以命题情境为载体
语文学科教学是围绕语言文字展开的,而以核心素养为指引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依据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展开的素养培养。因此在终结性评价的命题设定中应该以情境为载体,这里的情境可以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思想情感、社会风俗等角度展开,可以关联学生个人、学校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命题材料要具备时代性、典型性与多样性的特征。
三、 以新课标为导向的小学语文多元评价构建
在新课标指引下,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开展高年级小学生语文教学的实践工作中,应如何发挥过程性评价价值与终结性评价价值,以更好地指引小学生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呢?希望以下多元评价的构建能够对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
(一)多种维度开展课堂教学评价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从语言运用与构建素养的提升来看,需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语言能力,对不同的语言能力进行评价,就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因此仅仅是从语言运用与构建的素养培养上来看,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课堂上的过程性评价需要多维度开展。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多维评价呢?我们建议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灵活选择。例如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田忌赛马》时,这一课重点强调人物的思维过程,那么教师就可以以此为侧重点进行过程性评价,在课堂表达的实践中,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田忌赛马》得胜的过程,三场比赛如何对上、中、下马进行匹配才顺利得胜的?在表达的过程中教师甚至还可以鼓励各个小组的学生绘制“战略图”,然后围绕“战略图”进行解释说明,以实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对比,最终以各个小组为单位进行过程性评价,在评价中,教师可以根据“A、B、C、D、E”五个等级对各组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而当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如《己亥杂诗》《示儿》时,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诵效果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针对古诗词朗诵的过程性评价可以按照表1来实施。
表1 古诗词朗诵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
在课堂参与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按照A、B、C、D、E五个等级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果某个学生在诗歌朗读时情绪格外饱满、表现格外出色,那么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录制、音频录制的形式为学生进行记录,然后将其填充到过程性评价资料之中,使其成为学生过程性评价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多种方式开展课后作业评价
课后作业是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师查看学生学习反馈结果的有效途径。在“双减”背景下如何为学生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如何在为学生减轻课后作业压力的同时还能发挥作业的评价作用,这是值得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高年级语文往往会围绕“正音”“字词填空”“组词”“近义词辨析”“多音字识别”“成语仿写”“造句”“成语积累”等形式展开,具体内容会根据课本所涉及知识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然后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设计。而在课后作业的过程性评价中,我们则建议教师按照表2的方式展开。
表2 课后作业过程性评价
在此基础上教师甚至还可以进行更加细化的过程性评价,即从各个类型课后作业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如学生在造句方面选择的都是较短的句子或是在造句的过程中使用的词语与情境不符合,而在正音部分完成得较好,那么教师就可以在对比中明确学生目前阶段的学习短板,并根据学生作业反馈的情况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如鼓励在造句方面存在短板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造句训练,教师在课堂上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其补齐短板。
(三)多种融合开展阶段整体评价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开展的阶段性评价,我们主要以单元为单位实施,这是由于按照新课程标准,新时期的小学语文课文编排是以单元为单位展开的,每一个单元都是围绕某一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展开的,而在评价实施中,教师只需要重点把握这一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然后再捎带着相关联的知识点即可确保评价目标顺利达成。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第八单元涉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习作:有你,真好》等,从内容题材上来看,这一单元主要是围绕“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这一主题展开的,那么在完成这一单元的学习后,教师进行阶段性整体评价时,就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多个阅读片段,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相关问题。尤其是将鲁迅其他作品如《祥林嫂》《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等名篇的片段展示出来,供学生自主阅读分析,然后重点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内容与情感的把握情况。这种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评价,可以使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学生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四)多种途径开展学业水平考试
学业水平测试是每一个小学生及学生家长都较为关注的评价形式,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学习情况的晴雨表。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主要是通过纸笔来完成。我们承认纸笔测试是检验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最重要形式,但随着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始尝试通过不同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业水平考试的探索,这也使得新时期的小学语文学业考试变得更加多元。一是在传统纸笔测试中融入一些综合性、开放性命题。如让学生在看图写话的基础上进行诗歌的创造,将自己的情感、思维、语言表现出来;在阅读理解材料呈现出来时留有一个悬念式的结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结尾的编写、改写……二是跳出纸笔测试,融入信息技术评价模式。这一模式主要围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评价展开,其中可以包括给予学生一首陌生的古诗词,然后让学生在自主分析、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或是给予学生一个认知范围内的话题,让学生围绕这一话题进行观点的表达与论述,然后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给予对应的终结性评价得分。
(五)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1. 引导学生互评
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语文水平共同提升。在以往的课堂评价中一般以教师对学生评价为主,然而在新时代新课程背景下,课堂评价要融合多元化的方式,加强学生互评环节,在实施评价中采取小组互评、同桌互评的方式。但是在同学互评时要引导学生多发现对方的优点,笔者从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中发现,在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时,学生总是挑对方的毛病,找缺点,导致被评价的学生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下降了。面对这种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通过互评,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对方的美,就连我们班成绩最差的学生,同学们也纷纷逐渐说出了他的优点。建立后进生的学习自信,激励学生动脑、积极发言,甚至提高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每位同学的个性化发展。
2. 家长参评
要想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要注重家校合作,打破校内外的界限,积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对孩子的语文学习表现进行客观评价。指出孩子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相关的建议。虽然家长的参与评价不能在语文阅读、写作技巧上给予孩子太大的帮助,但是能够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增强沟通,让校内外语文教育得到拓展与延伸,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 结语
在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认真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调整、教学设计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正是在这样的动力影响下,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从多元评价入手对新时期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展开了探索。希望文章围绕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给予的相应策略能够对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