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IM的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优化研究

2023-03-10谢俊明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桁架桥墩大桥

谢俊明

(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3)

0 引言

信息化建筑模型(BIM)作为我国绿色化建筑发展的重要信息技术手段,能够采取智能化、三维可视化等方式实现工程项目设计施工阶段的辅助优化。相对于以往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BIM技术能够极大程度地缩减建设成本,优化项目建设速率。BIM技术在不同工程行业中得到了大范围应用及认可,技术储备较为丰富成熟,但是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对于复杂构件的设计施工研究相对较少,该文主要对BIM技术桥梁模型优化设计及施工应用进行探讨,以此为桥梁工程建设提供必要支撑。

1 工程概况

贵州省某跨河大桥是衔接省市及周围区县的重要交通设施,承担地铁交通、物流车辆运输的关键作用,设计大桥主要为3跨连续钢桁架结构,上部结构采取刚性悬索加劲,跨径(140+260+140)m,全长540 m;上部结构中上层则设计为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80 km/h,断面设计宽度32 m,其中“人行道(2 m)+桁架立柱(2 m)+车行道(11 m)+中央分隔带(2 m)+车行道(11 m)+桁架立柱(2 m)+人行道(2 m)”。下层则设计为轨道交通通道,双向轨道设计,轨道结构为浮置板式道床构造,设计宽度28 m。桥型断面布置如图1(a)所示,场景应用效果图如图1(b)所示[1]。该桥梁上部设计有双层钢桁架结构,其主桁由2片桁架构成,钢桁架断面为26 m×12.5 m矩形设计,桁架上弦距离悬索最大距离为25 m。该项目设计施工存在较大的复杂程度,主要表现为该桥型建设位置偏向于居住区,周围存在数量较多、分布密度较大的新老建筑物,且地下系统管线分布较为繁杂,现场施工组织及协调难度极高。

图1 断面设计示意图

2 BIM精细化模型构建

2.1 附属设施

该大桥项目BIM模型构建中需要考虑多个不同构建种类,如大桥附属设施、钢桁架主桁、异形桥墩等。其中,大桥附属设施主要包括地面标线、交通安全设施、标志牌、排水系统、照明设施、行人系统等。项目为简化附属设施精细化设计过程,拟采取Micro Station软件进行附属设施构件单元库创立,依据不同构件的分布空间进行布置。对于同一类别的交通设施构件则需要设置成DGN文件,这有助于避免设计提及量过多导致的布置空间交叉错乱缺点。该大桥项目BIM设计主要包括150个相关构件,且多数构件都可以进行尺寸参数的调整优化。附属设施单元如图2所示[2]。

图2 附属设施示意图

2.2 钢桁架主桁

依据项目建设施工实际环境,主要将桥梁结构分为上部钢桁架、下部异形桥墩及基础三个部分。上部结构表现为双层钢桁架构造,施工对于构件的精度要求较高,且结构布置相对复杂,上部钢桁架结构BIM建模主要以编程形式开展;桥梁下部结构则采取多曲面异形空间薄壁空箱设计,弧形外观控制相对较难。项目组拟采取Dynamo进行钢桁架模型构建。上部钢桁架结构中的主桁包含2片桁架,桁架中心横向距为26.5 m,节间长度12.5 m,中心桁架高度达到了12.8 m,竖杆三角桁架布设在立面。桥梁上部钢结构Dynamo精细化参数模型分析中,桁架截面、U型横肋、正交异性桥面板等不同尺寸参数可进行动态变化,以满足不同要求[3]。

2.3 异形桥墩

下部结构中桥墩表现为多曲面异形薄壁空间构造,内部轮廓收空,外观结构较为复杂,曲面控制精度要求极高。因此,项目组主要采取Dynamo进行桥墩模型设计,效果如图3所示。同时,也可以利用软件相应可视化技术,对桥墩、基础等构件进行对角度观察,桥墩尺寸(墩身椭圆半径)、桥台高度、基础尺寸等参数都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动态变化。

图3 桥墩及基础断面示意图

3 基于BIM的大桥优化控制

3.1 设计优化

3.1.1 地形模拟

该大桥项目设计区域的地形高程变化幅度较大,且地形情况较为复杂,采取传统的二维地形平面图难以充分体现出实际建设环境,项目组主要采取BIM技术构建大桥设计地形的三维模型。地形模型构建主要采取Power Civil创建,通过对二维地形等高线、高程点等信息数据进行软件筛选提取,利用三角网构建地形模型。该三维模型能够充分反映现场情况,为后续平面、纵向线形设计及土方回填开挖等阶段提供必要数据支撑[4]。

3.1.2 平纵设计

在3D地形BIM模型构建之后,设计人员同样可以采取BIM技术开展平纵线形设计,平面线形设计则主要对跨河桥梁布设方向、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比选,采取OPD软件的直线功能进行设计,桥梁曲线线形则可以采取缓和曲线、圆曲线功能开展设计。平纵线形则可以通过软件多次优化调整,确保线形的流畅、平顺,实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3.2 施工优化

3.2.1 施工布置

大桥施工现场布置BIM技术模拟,则可以依照以下阶段开展,即场地施工设计、场地方案设计模拟、场地调整。BIM设计中,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开展二维场地平面设置,对施工区域、生产区、生活区、消防区等进行合理安排,待二维平面设计之后,首先可以开展施工场地建模工作,对场地关联设备、仪器等进行空间布置、模型属性赋予工作。其次需要开展BIM场地方案模拟,模拟时间变量则需要事先设置,全过程模拟的开展有助于分析施工场地及施工组织的不恰当处。之后,则需要依据场地模拟情况对场地方案进行一定优化调整,施工组织及场地布置经一定改善之后,则重复开展运行模拟工作,以便获取最终方案,同时将该方案转变成场地施工布置三维图[5]。该大桥项目通过上述过程,获取场地布置效果如图4所示。

图4 场地布置效果图

3.2.2 施工流程

针对施工方案的BIM模拟主要依照以下流程开展:首先,创建大桥项目关联临时设备、机械设备的BIM模型,如施工桁架吊装机械、塔吊、临时支架等;其次,构建现场钢桁架BIM模型,并且进行钢桁架参数的相关赋予,虚拟软件中需要对BIM模型进行施工钢桁架吊装过程模拟,依据不同模拟结果开展施工过程的改善,调整施工方案不合理处,同时开展施工动画制作,演示主观动态设计效果。为确保大桥施工方案合理性,项目组主要将施工场地布置在大桥两侧,首先开展桩基础、桥墩的施工,之后则在桥墩两侧布设临时墩、托架来形成安装钢桁架的平台结构。平台结构布设完成之后,则需要开展钢桁架梁起始节段的安装,此时需要在起始节段钢桁架梁处安装吊机设备,继而依次由桥墩边跨至跨中开展钢桁架片的吊装,最后实现主梁合拢。局部施工工序开展BIM模拟效果如图5所示[6]。

图5 钢桁架梁施工过程BIM模拟

3.2.3 碰撞检查

桥梁项目碰撞检测BIM模型构建有助于对不同桥梁构件位置冲突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对图纸设计错误、误差进行校核纠正,避免后续返修施工。项目主要采取Navigator软件开展碰撞检测,通过对导入的施工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功能赋予,对冲突构件进行检测。项目节段钢筋模型碰撞检测如图6所示。依据碰撞检测效果及统计数据可知,全桥钢桁架弦杆拼装错漏处为9处,异形桥墩处钢筋交错存在15处,缺失预留孔洞位置5处。设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测缺陷对桁架竖杆进行一定尺度调整优化(该项目提升竖向腹杆2~4 cm),承台处箍筋则可以进行1~3 cm错位优化,规避钢筋冲突。该大桥BIM设计模型的检测有助于解决图纸设计出现的碰撞冲突情况[7]。

图6 项目局部节段钢筋模型碰撞效果

4 结语

公路工程中BIM技术主要以3D模型为基础,能够对工程建设项目不同阶段进行可视化分析、动态优化,并且能够对施工不同参数进行统计,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支撑。该文结合贵州省某三跨路轨双用钢桁架桥梁进行精细化BIM模型构建,对BIM技术在该桥梁设计施工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BIM技术能够改善传统2D地形平面的设计局限,通过3D地形图的展示改善后续线形设计质量。施工阶段,则可以通过BIM技术进行大桥施工场地布置、施工过程、碰撞检测的分析,提升项目设计施工质量及管理效率,降低项目建设成本。因此,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具有极大的前景,希望该文所作研究能够为类似桥梁建设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桁架桥墩大桥
桁架式吸泥机改造
一图看懂藏木大桥
桥墩加固方案分析研究
摆臂式复合桁架机器人的开发
数鸭子
上天入地——港珠澳大桥
轨道交通预制拼装桥墩设计和施工
Loader轴在双机桁架机械手上的应用
矮寨特大悬索桥钢桁架安装
预制节段拼装桥墩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