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霍山县落儿岭镇余家老屋抢修加固工程设计分析

2023-03-10赵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期
关键词:白蚁老屋墙体

赵军

(霍山县博物馆,安徽 霍山 237200)

近些年来,我国逐渐加强了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和维修工作。余家老屋是一个典型的文物古建筑,其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有必要对其抢修加固的措施和实施要点展开更为深入的探究。

1 霍山县落儿岭镇余家老屋现状勘测

1.1 概况

本工程为霍山县西北部落儿岭镇余家老屋抢修加固工程。余家老屋早在2011年便进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单,如图1所示。其建成于清代后期,整体坐东朝西,总共包括三进十六厢、两偏厅,按照从西到东的顺序为第一进门厅、院落、第二进中厅以及第三进后厅。第一进门厅平面三开间,厢房分布在两侧的位置,第二进中厅和第三进后厅的分布基本上与之相似。北偏厅包括三开间,同中路建筑相互垂直,其中间位置是厅,厢房分布在两侧的位置。南偏厅是一个两进三开间,按照顺序中间位置是门厅、天井和客厅,厢房分布在两侧的位置。中路建筑通面阔11.63米,通进深28.67米;北偏厅通面阔10.2米,通进深5.95米;南偏厅通面阔11.27米,通进深9.26米。余家老屋的建筑面积为55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565平方米。余家老屋的具体位置如图2所示。

图1 余家老屋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2 余家老屋具体位置

1.2 利用现状

目前,霍山县落儿岭镇人民政府直接对余家老屋进行管理,余氏族人是房屋使用人。余家老屋整体在木构架的保存方面相对不足,经过调查能够发现有不少木柱在柱根处存在严重的槽配、腐烂问题,山墙和后檐墙有一定的开裂现象,檐口倒塌并且倾斜现象比较突出,若是不对其进行及时处理便有可能出现安全隐患,如图3、图4所示。

图3 木柱腐烂

图4 后檐墙面开裂

余家老屋在后续使用中有较多改造,如隔墙的添加导致其固有的格局遭到一定的破坏,如图5所示。

图5 南偏厅后筑的隔墙

除此以外,根据南偏厅梁架结构开展的现场勘查结果发现,余家老屋有可能发生过火灾,具体体现在梁枋和柱体都能看到火烧的痕迹,第一进门厅以及分布在两侧的厢房基本上完全倒塌,第二进厢房的结构也几乎坍塌殆尽,如图6、图7所示。

图6 南偏厅厢房失火倒塌

图7 南偏厅门厅尽毁

南侧山墙以及后檐墙体都属于临时性砌筑,是抢救性保护措施,并不能同原形制相符合。在后续施工的过程中大多将地面改成了混凝土地面,对传统的风貌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门窗也需要及时开展抢修加固工作。

2 霍山县落儿岭镇余家老屋抢修加固工程设计方案分析

2.1 设计原则——修旧如旧,保留文化价值

对于霍山县古民居类古建筑群来说,余家老屋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从其发展变化中看到当地历史文化的发展,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还是研究人员深入探究晚清时期皖西地区人们生活状态的参考依据。因此,在实际对余家老屋抢修加固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以更好地保留其文化价值。在文物修缮阶段,尽可能避免对于文物原状造成改变,最大限度实现对原做法、工艺、形制以及材料等的保留。在实际开展维修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对加固措施和应用材料进行合理选择,确保其有方便拆除的特点,不会对原结构和构件造成破坏,并且能够为后续开展的维修和保护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展开维修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从“最小干预”的原则出发,致力于在抢修加固的过程中尽可能保障其历史信息的完整性,有效消除余家老屋建筑的安全风险,保障遗产的完整性,强化落实对于工程量的合理控制,将那些状态较好的原构件保存下来,最大限度降低抢修加固工作对古建筑固有文化价值造成的负面影响。①

2.2 工程性质

结合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余家老屋整体的保存状况相对较差,墙体存在诸多开裂问题,山墙和后檐墙倾斜问题相对严重,这便给后续安全性的提升带来了严重影响,有必要开展相应的抢修加固工作。中路主体建筑的屋面有局部漏雨现象,使木构架以及檩条产生轻微糟朽以及水渍污染等问题。山墙剁头有开裂现象,并且存在局部损毁。原本的抢修加固工作采用水泥地面代替固有的灰土地面,这难以与技术规范相适应。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中明确表示,在古建筑木结构中,针对Ⅱ类建筑承重结构而言,若是存在个别原本已经完成修补加固工作的残损点,需要重新对其进行处理,应当针对后续发现的各种残损迹象展开深层次的观察与处理工作,但其并不会对结构本身的稳定性以及正常应用造成负面影响。对于Ⅲ类建筑承重结构来说,其关键部位的残损点已经严重影响了结构的科学应用,应当强化落实对其的修理以及加固工作,但其并不会在短时间范围内造成危险。而对于Ⅳ类建筑承重结构来说,若是整体处在危险状态下,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需要第一时间开展抢修加固工作。②

2.3 具体措施

2.3.1 屋面维修

在本施工方案中,建筑当前所具有的屋面脊饰数量有限,具体可以根据现存的脊饰样式展开翻模定烧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先明确脊饰构件的体量,并根据现有的脊饰样式翻制石膏模具,从石膏模具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优质的黏土,进而开展定烧定制。在完成烧制工作之后,脊饰构件呈现出的色彩应当能够与现有的屋脊构件色调协调,若是存在过大的色差,可以先对其进行安装,再采取随旧处理措施。屋面青瓦的长、宽、高分别是160毫米、150毫米、10毫米,工作人员应当依照相关规定更换屋面瓦件,在挑选出完整的可用瓦件和可修构件之后,剩下的残碎的则属于更换构件。在屋面揭顶之后,工作人员需要对各个建筑木基层现有的保存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检修工作,对所有的檐部木椽进行更换。对于一些糟朽较轻的木椽,如果剔除其中的糟朽部分之后不会对承托屋面的重量造成影响,则可以将其保留继续使用。针对完成更换的木椽而言,工作人员应当基于固有的铺顶方法以及尺寸展开铺顶工作,如果要对新椽进行添补,则应当选择纹理更加顺直的方木进行复制。

2.3.2 墙体墙面维修

在墙面维修方面,本次维修加固工作主要对原本严重起鼓、脱落以及残损的墙面进行铲除,并针对性地修补那些局部的轻微残损部位。在墙面维修过程中使用10~20毫米的砂灰进行打底,同时还采用厚度为2毫米的麻刀白灰罩面。在墙体维修方面,工作人员需要针对墙体歪闪和倾斜的部分展开拆除重砌工作,墙体维修工作的开展应当严格按照下述工艺要求:应当对重砌部分的墙体进行合理拆解,使其成为阶梯形;应当加强对新添砖质量的合理把控,确保其能够同原墙体砖质量一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旧砖并合理使用传统方法进行砌筑。在改造过程中应当尽量采用原构件展开砌筑工作,应当使新砌筑墙体同旧墙体之间,无论是在砖缝还是在灰缝上都能够达到一致的效果,给人一种更加整体的观感,砌筑所使用的砂浆比例为1∶2。在进行砖砌筑的过程中使用的为滑秸泥,选择的是中砂砂浆,要注意的是应对其砂含泥量进行合理控制,确保其维持在5%以内。③

2.3.3 大木构架

在梁、枋的维修上,应当将劈裂裂缝的宽度维持在10~20毫米范围内,长度则应当处在1/2L以内,使用干燥旧木条嵌补,并利用结构胶将其粘牢,观察表现并判断是否要加设铁箍。结构胶应当采用改性环氧树脂,按照具体要求进行配比。

从结合柱的维修要求来看,应当将劈裂裂缝维持在1~30毫米范围内,并使用结构胶粘牢,此外还要加设1~2道铁箍,宽度和厚度分别为80~100毫米以及3~4毫米,需要将铁箍嵌在柱子当中。木椽条方面,本建筑中椽头糟朽,若是糟朽长度在20毫米以内,工作人员需要在砍刮干净防腐处理后粘补;如果糟朽过于严重则应当将其剔除,并使用干燥旧木料粘拼补拼接或更换。

2.3.4 木装修维修

在针对木装修构件展开维修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全方位对各种遗留榫卯和木装修构件展开清理工作,在槛框构件修缮阶段需要将糟朽部分清除,同时合理控制其糟朽深度,确保其能够维持在1/3断面以内。若是超过这一要求,则应当选用与之相同的新构件进行代替。工作人员需要合理使用铁骨和榫卯对拼接构件进行固牢,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新做门窗等木装修展开维修施工。在实际进行维修时需要注重对于原构件自身痕迹的有效把控,深层次分析卯口及相应构件的关系,以对现有的方案进行科学调整。

2.3.5 油饰

余家老屋始建于清朝,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其原本的油饰已经消失殆尽,特别是建筑外部构件,剥落面积高达80%,这对于建筑整体的美观性以及构件自身应有的保护能力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而重新制作的木构件则同样需要采用油饰作为保护。在建筑物的上梁连檐、门窗装饰板以及下架柱子上大多会采用四道灰工艺,而三道灰则普遍应用在室外的椽望等部位上,油饰色调的选择侧重于红褐色,主要集中在连檐、望板、前檐椽身等部位。

2.4 注意要点

2.4.1 文物管理

在完成余家老屋的抢修加固工作之后应当交给霍山县文物管理所对其展开维护和管理工作,应当安排专门的文保员开展对于余家老屋的日常巡查工作,将管理维护落实到各个环节当中,以便于第一时间发现异常现象并及时报告,及时阻止人为操作对于余家老屋的破坏。除此以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当面向人民群众进行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在显眼的位置设立保护牌,不断增强游客和居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并且要妥善做好检修、消防安全、防盗以及环境保护工作。

2.4.2 白蚁防治

①蚁害成因分析。余家老屋建筑主要采用的为木结构,这一木材比较受白蚁的喜爱,再加上古建筑本身通风条件相对较差,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木构件和地面的水含量,这便为白蚁创造了一个宜居的环境。古建筑建成多年之间历经风雨,腐朽真菌严重侵蚀了木结构,导致其在生长发育阶段出现了一定的化学物质,会产生引诱白蚁的效果。

②白蚁防治的基本思路和原则。余家老屋作为当地重要文物遗址有较高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所以为了在抢修加固的过程中更好地延续其价值和承载历史的功能,应当加大力度开展白蚁防治工作,避免造成对于建筑的破坏。实施方案如下:针对墙体而言,在仍没有粉刷墙体之前应当对墙体喷施防治药水,营造出不利于白蚁生存的墙体环境。在进行木构件防蚁的过程中,应当使用联苯菊酯水溶液喷涂其表面,以免白蚁对木构件进行入侵。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应当合理使用封堵法对墙体和地面同木构件之间的接触面进行封堵,阻碍白蚁侵蚀。利用浸渍法处理新的木构件,并在表面均匀喷洒1%的联苯菊酯水溶剂,阴干之后再对其进行安装,这样便可以达到良好的预防白蚁的效果。对于室内地面的白蚁防治来说,工作人员应当采用1%的联苯菊酯水溶剂对地面进行均匀喷洒,此举能够在室内地面创造一个良好的药物屏障。对于室内排水沟,则应当妥善处理好毒土预防处理的各项事宜,以免从排水沟中侵入白蚁。在结构性白蚁防治手段方面,工作人员应当从经常漏雨的位置着手,采取相应的整修措施,确保屋内能够时刻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干燥性,避免白蚁大面积繁殖。④

2.4.3 施工要求

在正式对其进行维修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应当对维修具体的设计方案展开全面了解,深入理解设计意图,在此过程中应当根据设计要求实现对于维修手段的控制,确保其不会对文物本体造成过于严重的干扰和损伤,一旦施工操作超出设计规定范围便需要第一时间向设计单位和主管单位进行汇报。与此同时,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实时、动态地记录各项数据,并且要完成补充勘察工作,针对病害的程度以及范围展开详细核实,直观呈现出病害种类等各种量化数据。如果发现病害程度超过规范要求,便要及时联系设计单位进行统一处理。若想切实提升文化建筑保护修缮工作开展的科学性以及精确性,在开展维修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在实施清理之前全方位落实对于各种构件和各部位的测绘工作,并将其最终结果统计下来进行统一登记。此次余家老屋抢修加固工作中涉及的全部木构节点都应当严格按照榫卯作法进行整修,严禁出现使用铁钉固定的现象。在正式开展修缮施工之前应当使用钢管构件搭设施工防护棚,以达到防护单体建筑的效果,避免雨雪等客观因素影响文物价值。⑤

3 结论

综上所述,强化开展抢修加固工程能够有效提升古建筑保护效果,在充分提升其性能的同时将其文化价值完整保留下来,这对于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应当加强对其的重视,以切实保障抢修加固方案的合理性。

注释

①李亚兰.某高烈度区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加固设计[J].中国建材科技,2022,31(3):127-128,103.

②魏永宏.换填法地基加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资讯,2022,20(9):59-61.

③王志刚,余汉谋,蔡冰榕,等.基于房屋安全鉴定加固的危房改造项目应用研究[J].四川建材,2022,48(4):94-95,98.

④毛柏之.房屋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改造技术的应用探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1):62-63.

⑤王黎明,夏海,朱鑫昱,等.锚杆静压水气纠偏扶正法在河滨杂填土天然地基房屋加固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21,52(12):1425-1428.

猜你喜欢

白蚁老屋墙体
老屋回忆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模块化蓄热墙体日光温室研究进展
浅谈UHPC在异形曲面墙体中的应用
浅析建筑垃圾在节能复合墙体中的应用
老屋枣树
老屋
承重型3D板墙体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