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研究
2023-03-10张庚全
张庚全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199)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外界需求,无法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做好保障。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必须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对课堂教学模式和内容的创新,为学生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的创新机遇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融合使得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和多元,多种教学手段的不断应用也使得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在备课时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网络教学资源[1]。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不得不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实现对教学模式的突破与创新。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枯燥无味的状况,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信息技术,工商管理专业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做好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广大教育界人士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教学有了更高层次的关注和预期,同时,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2]。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教师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分组讨论和分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深入分析和探讨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所提的问题必须具有创新性、系统性、挑战性,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以及跨学科思维能力。然而有调查显示,很多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有效地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预设的培养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无法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缺乏创新意识
大多数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难以做到将所讲知识与管理实践、时代发展相结合,缺乏创新性思维。例如,在讲授组织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关注到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正在颠覆传统的组织结构模式,定制化和个性化产品的生产已经取代大量生产的流水线生产组织形式,柔性生产方式的运用要求管理者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组织方式。部分教师由于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不能将管理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衔接,对学生提出的创新性想法难以作出正确的评价,导致学生的创新热情不高。
(三)教学模块设置不科学
尽管现有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类型设置较为丰富,但是模块之间的区别不够明显和科学,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分不清主次,难以区分各种专业课程的重要性,从而影响课程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部分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没有结合本专业的特色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进行合理划分,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将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融会贯通,学习过程较为割裂和分散。部分教师在进行工商管理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时,对相关模块的设计虽然较为系统和全面,但是实践类课程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比较小,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这种做法无法满足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结合互联网技术的新变化、新特点进行改革创新[3]。
(四)能力培养未达标
许多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整合,使得当前的专业教学与通识课程中的高等数学、计算机、外语教学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技能体系,无法帮助学生将其核心素养与时代诉求有机统一起来[4]。学生在修读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之后,很难全方位地掌握相关实践操作技能,难以有效提高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恰好是用人单位迫切需要的。针对这一问题,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运用互联网思维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丰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内涵,促进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五)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模式受到教材内容更新换代速度较慢的制约,难以帮助学生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很多教师并未意识到从网上下载的工商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比传统的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和适用。在工商管理课程考核过程中,传统的考试方式不利于学生发挥创新性思维,而且教师批阅试卷的时间成本较大,容易出现人工误差。此外,很多教师没有真正做到借助信息技术实现随机出题,没有有效避免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发生作弊行为。
(六)课程教学方式不灵活
线下教学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由于学生存在基础差异,接受能力差别很大,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难以做到对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尽管部分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增加课程内容的信息量,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仍然停留在单向接收教师传授知识的阶段,而对自己是否真正深入理解以及是否能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管理实践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三、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路径
(一)明确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
在互联网背景下,要想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师首先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上进行转变[5]。具体来说,教师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实用性。课程目标设置必须与时代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实现学业与职业的无缝衔接。第二,主体性。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主体,一切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的设置都必须以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为中心。第三,全面性。教师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让学生提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第四,系统性。教师要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对现有知识内容的固化和重构,使相关教学内容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相挂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二)提高教师创新意识
教师是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和创新过程的主要推动者。要想实现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新突破,就必须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高校定期培训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帮助其提升使命意识和担当意识,强化互联网思维,为课程训练的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高校定期开展听课、评课、磨课等教学活动,开展课堂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帮助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意识到在互联网背景下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紧迫性。为了帮助学生对现代企业经营的管理方法有更加深入的认知,教师可以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选取京东集团、阿里集团等管理模式较为先进的企业作为案例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这些公司在弘扬社会正气与承担社会责任、传播优秀企业文化、开展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创新工商管理课程的授课模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体验,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三)科学设置教学模块
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在设计培养方案时,一般会设置通识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以及专业选修课程模板。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在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时,必须注重融合市场需要,将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时代、市场的需求统一起来,为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效果的提升打好基础。
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必须注重互联网时代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将互联网技术充分融入课程模块整体规划方案,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作为最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发展前景良好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模块,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将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四)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动手能力、组织机构设置能力、人才培训与开发能力、绩效管理能力、财务决策能力、业务核算能力、生产组织能力、生产现场管理能力、质量控制能力、质量体系运用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市场研究能力、营销活动策划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流程再造能力等。要想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需要开设相应的实验、实训、实习以及社会实践课程,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创造良好的实验、实训、实习以及社会实践教学条件。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利用各种实践教学平台,如虚拟仿真平台、模拟操作平台等,实现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
在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需要利用校企业合作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情境式教学,这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必要手段。学生将所学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产实际,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岗位胜任能力,快速适应企业文化,培养团队精神。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诸多新兴技术,虚拟现实(VR)技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将该技术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有助于为学生打造更加真实和立体化的工作场景。相比于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这一平台更加真实,能够有效地提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训课程中引入VR技术,不仅能够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感官实现对工商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还能在实践过程中灵活对相关业务纠纷进行处理,激发学生对实践训练过程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此外,VR技术与线下实践教学的结合也符合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高等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需要加强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借助校企合作单位具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校外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的方式,提升实验、实训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这种办学模式能够为企业输送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要。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这不仅有助于工商管理专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和改革,也有助于实现高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互益共赢[6]。
(六)变革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教师能够有效地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突破传统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时空限制。这种方式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从而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动态优化和调整。
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相关课程问题,并且积极地进行观点表达和阐述。可以将线上和线下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进一步推动“课堂革命”。如在课前布置好预习任务,将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制作成视频,在上课之前利用网络向学生发布;在课堂上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困惑的问题及难以理解的知识要点进行重点讲解,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更加灵活和系统的立体化教学方式,有助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师不但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课程教学视频,而且可以将课程教学内容以视频方式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复习巩固。这对课程整体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新形势和新变化。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灵活性、多样性以及丰富化等特点,实现对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的改革,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解决传统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