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匠德意识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融合实践研究

2023-03-09李闯马爱花李凌

绿色包装 2023年11期
关键词:讲授专业课程意识

李闯,马爱花,李凌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 株洲 412000)

随着中国制造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包装企业的用人策略也发生了调整,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包装设计人才成为当今企业的主要需求。在这种新形势下,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体系,深化教学中的思政改革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其中“良好的育德能力是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润滑剂。”[1]德性教育能够深化师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匠德意识能够帮助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设计伦理。因此,在包装设计课程中融合匠德意识对于培养新型包装设计人才有极大的帮助。

包装设计课程属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各大高校中开设时间较早,属于理论成熟但较封闭的一门专业课,大多以教师讲授理论结合学生实践制作为主。但是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理论难以结合实践、设计原创性不足、艺术表现形式单一、案例更新不及时等,教师的思维格局与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存在一定的欠缺,种种因素削弱了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而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此,需要完善和加强课程中的匠德意识培养,以大思政的育人战略方针来解决课程中出现的教学问题。

1 匠德意识培育的价值

中国古代的优秀匠人们大多恪守着“做艺先做人”的行业规矩,坚守着那些代代相传的行业规定。大多有执着追求的匠人们都性格执拗,不去随意更改行业规范,这种执着的内在信念就是工匠精神。“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工匠精神能够得以传承、坚守和升华,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在因素,即工匠精神本身的德性伦理。”[2]在历史上留名的优秀匠人们,无一不是在拥有超凡的技艺之外,还有令人折服的德性伦理。这些匠人们以慎独的态度来秉承着行业标准,维护着自身的职业尊严,这种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内在精神因素就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匠德。匠德意识饱含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其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目标方向引领着一代代匠人们精益求精、执着专注、勇于创新。

匠德意识是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要素,如果一味强调包装学科的技能实用性,那么包装设计很容易沦为实现企业外在经济利益的工具。在中国当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背景下建立学生的匠德意识体系,“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捕捉新知识的能力。对于一门课程知识结构系统整合,更能够成为启迪思维逻辑的基础。”[3]因此,在高校包装设计课程中融入匠德意识的培育具有积极意义。

1.1 提高学生的内驱力

教师在专业课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匠德思想的灌输,能够建立学生的包装设计伦理以及学习内驱力。学生们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习的同时,如果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内驱力,更能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索。首先,教师在包装专业课程中强调设计伦理和德性规范,能够培养学生对学科专业性的敬畏心理。让学生知道要想成为一名成熟的包装设计师必须尊重专业特点和法律法规,及时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主动促进自己包装设计理念的革新。其次,让学生杜绝夸夸其谈的务虚思维,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体现不能“口说无凭”。在如今这种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要想获得系统化的精湛技能,必须杜绝浮躁心理,调配强大的执行力和专注力来打磨。最后,学生能够基于身边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自觉分辨和屏蔽铺天盖地而来的繁杂信息,克服各种外部制约和诱惑,以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来应对学习中的困难。

1.2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注重匠德教育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提升专业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学生能够在匠德意识潜移默化地推动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设计伦理,有助于学生在包装设计实践过程中不偏离方向,快速建立自己的学习习惯和价值取向,事半功倍地提升自己的设计实践能力。在如今工作室模式、以赛促学模式、校企合作模式等教育平台开发背景下,匠德意识可以随着实践形式的多样化而有效地植入学生的设计意识当中,有效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设计水平的提升。

1.3 优化包装产业结构

匠德意识在专业课程中的融合,可以提升师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程度,师生的业务能力都能有所提高,进而为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支持。首先,高校能够培养出大量高素质包装设计毕业生,在匠德意识的指引下学生们自觉主动地进行专业的学习和创新,凸显我国的文化自信和评价体系话语权,减少对欧美国家设计形式和素材的依赖,努力做出属于我国的包装设计语言。其次,可以为包装企业的发展方向指明道路,改善企业重视短期效益的经营理念,促进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及时更新,提高对环保材料的采用力度,以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来进行包装制作的实践活动。

2 匠德培育在课程中的实施路径

随着高校思政育人的深化,在专业课程中合理融入思政内容是大势所趋。包装设计课程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让学生们通过专业课程来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成为当今教师们在专业课程改革中的关注点。

2.1 提升教师自身的匠德意识

高校教育体系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学的根本保障。一段时间以来,高校教师侧重于专业理论和技能的探索,没有及时将思政因子纳入到自身学习领域当中,面对大量良莠不齐的设计理念时立场不够坚定,不能清晰地辨清包装设计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更为严重的是极少数教师自律意识差,加上对匠德意识的理解肤浅,忘记了立德树人的工作目标,自身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所以匠德意识首先要从教师群体的素质培养领域展开,不讲不符合教师身份的话,不做不符合师德师风的事,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最近一个时期,各高校关于师德师风的建设如火如荼,涵盖了专家讲座、网络培训、教师自学、师德评比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群体的匠德意识。

教师须在教学过程中秉承教书育人的原则,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把握讲授内容的实效性,以身作则地为学生们树立学习的榜样。除了专业知识的讲授之外,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建立独立思考能力,因为学生的三观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无法辨别一些艺术理念和设计形式的优劣,教师应努力做到不懈怠、不水课、不应付,有针对性地展开分析和讲解,合理引导学生顺应节能、环保、低碳等设计潮流,从而达到引领学生们建立健康的设计道德伦理的目的。

2.2 明确匠德培育的内容和角度

匠德所涵盖的内容极为广泛,但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课程培养目标都不尽相同,“艺术类专业课程,要始终注重‘民族的’‘传统的’立足点,用开放、科学、理性的眼光去审视中西文化艺术,挖掘思政元素的内涵。”[4]包装设计课程中的匠德内容应当要依托教学大纲展开,授课教师根据自身的经验阅历和教材特点来进行融合。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合理地将匠德思想融入知识点,将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大国工匠等思政因子融入各个案例分析当中,并安排相应的作业来进行练习和考核。例如针对社会上现有的包装案例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包装中存在的问题,体会包装设计的本源应当是巧妙地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各种材料和工艺的华丽堆砌。同时包装设计是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们从现实设计和概念设计两个层面来看待问题,引导学生分清设计领域现实和趋势的区别,既不能一味地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沉迷于同质化商业模式,也不能单单为了追求美学和情感化层面而沉迷于概念化务虚模式。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周围充斥着大量的国内外设计信息,教师也无法及时判断出学生作品的原创程度,导致学生设计作品的剽窃和抄袭等不道德现象时有发生。针对此类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展开匠德意识的灌输,将职业道德规范贯穿于课程当中。职业道德是匠德意识的精细化,具体做法可以从职业尊严、职业规范、知识产权等角度切入,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品德,树立爱岗敬业、创新求实的价值观念。只有具备了优良的设计艺术修养和职业道德等内在品质,才能提升自己的做人格局和设计理念,进而做出高水平的原创性作品。

2.3 丰富匠德意识的讲授形式

匠德培育需要借助课堂教学的氛围感、感染力、号召力来实现思政目标,教师的讲授和辅导是专业课程中最具实效的环节,匠德意识这种抽象理论的讲授非常考验教师的授课能力,讲授形式必须多样化且随机调整,“真正触及学生们默会知识的深处,亦即他们认知和实践的隐性根源。”[5]目前高校专业课程中对于匠德思想的讲授形式存在一定的模式化现象,大多教师对匠德思想的讲授形式开发不够。包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独立性较强且个性张扬,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说教模式会让学生们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排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巧妙地利用理论讲授、多媒体放映、田野调查等形式,将匠德思想与专业技能、职业规划、困境突破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结合来使学生获得参与感和认同感,让匠德思想隐性地植入学生的意识当中。

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导入国际设计竞赛的获奖作品进行剖析,从主观意识层面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了解不同国家的设计思想和发展趋势,并从中提炼出正确的包装设计前进方向。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将横向项目引入课堂之中,“社会专家或公司设计人员一直在市场与生产之间把握平衡点,对最新的技术、生产成本及生产可行性有直接发言权,指导学生从市场、设计到生产、上市等整个产品环节进行定位,完善学生需求设计与生产直接的互动关系。”[6]横向课题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代入感,锻炼学生们敢于担当的责任心,引导学生们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完善自己的知识链条,避免碎片化包装知识的无效堆叠。

2.4 完善匠德评价体系

教师在对学生作品评价时要旗帜鲜明地提出匠德意识的要求,让学生明确匠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须性,通过完善作业评价体系来提升思政教育的成效。虽然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进行了匠德意识的灌输,但是大多教师并没有将匠德意识纳入作业考核范围,既然课程思政成为了教学中的实质内容,那么教师在作业的布置和评价中就要有思政考核侧重点。在包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作品创作和辅导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们做到政治正确,不丑化和歪曲历史事实,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包装问题为出发点。其次,要求学生们在作品设计过程中,从匠德思想角度进行作品的诠释,正确解读设计理念和艺术观点,用健康向上的态度审视艺术元素。最后,“制定明确可行的评价标准,规范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7]

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评价体系中,成为工匠是人们读书求仕之外主要的谋生选择,人们普遍尊重那些拥有精湛手艺的工匠。当今社会上,包装设计师如果秉承工匠精神实现技能与匠德并举,同样可以实现由“技”入“道”的职业目标。我国在完成社会产业结构转型后,具有匠德精神的包装设计人才凭借着对专业的敬畏和创新,必将改变人们对包装设计师的评价和误解,包装设计师的社会地位必会得到提升。

3 结论

高校的包装设计课程立足于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为目标,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在当前大思政的教育格局下,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工作室培养、以赛促学、横向课题等教学形式,结合国际包装趋势进行包装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以匠德意识为专业课程中思政因子的核心,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进而培育学生们在学习中形成爱岗敬业、专注执着、锐意进取、精益求精等职业操守。有助于在中国包装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运用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特色,来丰富我国包装设计的形式和东方文化符号的塑造,并为构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校包装设计育人体系探究改革方向。

猜你喜欢

讲授专业课程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