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多学科的中药学拓展式实践教学探索
2023-03-09张成中
俞 媛,纪 晖,张成中,苏 娟,鲁 莹
(1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药剂学教研室, 上海 200433; 2海军后勤部直属保障大队)
中药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体系研究传统药物基本理论、实践经验以及药物基源、采制、炮制、性能功效及药物研发相关的一门学科。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聚焦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制药技术的结合,强调中药研发科学化、标准化和国际化,强调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也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1]。海军军医大学是全军唯一一所培养中药学人才的高等院校。结合军事药学研究、卫勤保障对药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军事特需药物研发技能、具备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因此,本文围绕实践性教学的最终目标、主要内容、实施方法、评价体系等主要构成,对药学/中药学的实践教学系统进行改革和探索,构建了基础-综合-设计-自主相推进、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工作渗透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体系,将知识的传授巩固、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兼顾融合,在学员自我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加强实践技能,同时侧重于科研创新潜力和为军服务综合素质的培养[2]。
1 开放性质的拓展式实践教学与评价
药学高等教育具有知识体系的全面性和应用特性、师资配备和科研工作中学科多样性(多个二级学科的顺序教学)等特点,因此在本科生教学和培养过程中,各二级学科所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的机制和统筹安排很重要。学员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实践能力与科研素质的培养随着学科的交叉发展尤为必要。但也强调理论与实践互为指导、科研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深度的拓展,理论知识并不是独立先行,而是与实践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相互结合,从广度和深度上有所拓展[3]。从学科单元的联贯来说,药学二级学科的理论教学工作基本独立,实验教学内容多为理论验证或孤立的单元操作,学员对知识点的相互渗透理解、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有欠缺,同时知识涉及深度和广度不符合学科交叉的发展特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反映学科间交叉渗透的实际状况和重要性,学习过程中没有体现出系统性与连贯性。而这种连贯性本质上体现了新药研发的流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带有开放实施特点的拓展式实践学习对药学专业学员知识的稳固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4,5]。因此,学院应合理配置教师在理论教学之外的实践性教学,统筹安排不同学科专业有特点的实践内容,在此过程中,突出某一学科的重点和特色,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学科有联系度和渗透度。例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需要学员回顾多个知识点,在这种回顾和联系的过程中加强学员对知识的掌握度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模拟药物研发的实践活动具有直观的认识,成为思考和探索的内容[6]。参与实践教学的学员在学科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根据文献和科研问题进行开题论证,独立完成实验计划的设计和撰写,准备实验需要的仪器和材料,开展实验且通过统计学方法科学地分析、处理数据,最后撰写分析总结报告进行讨论,并自主开展实验项目的过程管理,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旨在探索研究具有连贯性、自主性和带有初步科研性质的教学模式,实施以本科学员作为主体,教师进行引导但充分发挥学员能动性的拓展式实践教学[7,8]。
从教学角度出发,教师的教育评价具有导向和反馈等重要功能。对理论知识、综合实践能力的评价不仅仅是取得的论文等成果。以终结性评价为唯一指标,评价方式和方法单一片面,不适合回顾并正确反馈学员实践全程。教师应注重引导学员的独立自主性,发掘学员的科研创新潜质,实施中终结性评价仅仅作为辅助,允许阴性结果并加以分析总结。而过程性评价以思考能力、能动性和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等为主,遵循以下的评估原则[9]:一是前瞻性的原则。学员的实践成果是单一性的事后指标,兼顾性、全面性的欠缺显而易见。因此,教师需要将体现前瞻性与预测性的指标系统作为评价体系的构成,以培养与提高综合素质。二是系统性、全面性的原则。评价指标的构成尽可能全面、系统并且较为准确地反映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科研认识度和具备的创新潜质。三是导向性原则。评价系统构建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员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能够引导学员对学习内容从宽度和深度上有所思考和实践,激励他们进入具有创新性和研究性特点的探索中,以此发掘鼓励具有科研潜质的人才,也是以过程为主并在其中有思考和导向性的评价体系[10]。
2 结合多学科的拓展式实践教学实施
军事药学作为我校军事医学五大研究方向之一,整合包括基础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等二级学科,组建了军事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其中,药剂学教研室对药学/中药学本科开设药剂学、中药药剂学、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包括片剂、半固体软膏剂、液体剂型等的制备和初步评价。随着制剂学的快速发展,控缓释新剂型成为药剂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通过缓释、控释及微纳米载体的靶向特性起到改善疾病预防和治疗作用等,都需要在剂型因素上做出研究,同时也是教学实践更新的重要组成[11]。具体到中药药剂学中,传统中药剂型在丸、膏、散、片、胶囊等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发展,开展了越来越多的新剂型研究。例如,从普通片剂发展到口服择时和定位的片、胶囊;由中药膏剂到具有控释作用的经皮给药贴剂;由一般注射剂发展为可实现长效、靶向作用的微纳米制剂等,这些制剂新剂型代表着未来中药药物的研发方向。同时,卫生勤务保障中的军队特需药品更加需要发挥缓控释制剂的优势和特点,通过剂型因素的设计来改变给药途径,便于装备和携带,增加适用性,更加重要的是减少用药剂量,降低副作用,提高疗效[12]。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科发展要求,在原有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扩展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培养适应型人才。
教师进行整体优化,从自主性、连贯性、涉及面几个方面考虑,从学科特点和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出发,以中药新剂型制备为主体,整合形成联系多学科的拓展式开放性实践教学,包括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作为实践教学的实施点。此实践教学内容连贯,互相呼应,使学员将理论知识贯穿在一起初步熟悉了解新药研发的流程的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系统性地完成原药材的生药鉴定和含量的测定(生药学)→中药材中天然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天然药物化学)→有效成分进行质量分析(药物分析)→体外和体内的药效学考察(药理学)→药物新剂型的制备和质量分析(中药药剂学)这一系统的实验设计。这使学员对药物研发有系统连贯的学习和认识。①教师结合不同药物的适应证,设计新剂型进行系统实验:黄芪/当归→黄芪当归多糖→抗低剂量辐射→口腔黏附片;黄芩→黄芩素→抗真菌→脂质体;关黄柏/功劳木→小檗碱→胃肠炎→胃定位漂浮片;仙茅→仙茅酚苷→抗氧化提高身体机能→缓释微丸;槐花/槐米→芦丁→镇痛消炎作用→黏膜即型凝胶。实验对原药材进行鉴定分析,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TLC鉴别等;提取有效成分,比较提取方法优劣,包括提取、精制、TCL等;进行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包括IR、Vis-UV、MS、NMR等;建立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析方法,如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开展有效成分的药效学研究,如抑菌实验、细胞实验、动物模型验证;进行药物制剂的制备和质量分析,包括处方分析、剂型制备、含量测定、释放度考察等。设计的实践内容充分覆盖中药学专业不同二级学科。②实验所选择的药物为经典药物,能够查阅到的文献具备充分的参考价值。学员独立查阅、分析文献,制订合理的实验方案并说明理论依据。指导教师进行论证后提出问题并由学员修改进行实施。③教学实验室和部分科研实验室向学员开放以开展实践活动。学员须经过前期系统的培训。过程中涉及大型精密仪器使用、化学实验、动物实验等,学院必须进行统一安排,由学员协作分组完成。④教学评价应重点关注学员前期文献获取能力,实验方案的设计完整度、科学性,实验各阶段的实施进度、结果以及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实验总结分析报告。教师综合对教学评价进行打分,其中教师个人评估交叉进行。教学评价按照表1来进行打分。
表1 实践教学评价打分表
3 成效与展望
教学实践在2-4年级的中药学/药学学员中开展。从实施效果来看,此教学实践极大提高了学员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实践技能,培养了良好的科研素质,使其对大学四年的学习有了系统的、连贯性的认识。学员年均参加校本科生创新孵化基地项目4-5项,获得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1-2项,通过项目实施获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第四届上海市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第二届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暨实验教学改革大赛一等奖,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文创新成果一等奖,第五届全国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大赛特等奖,中药炮制与鉴定技能大赛金铲奖等奖项。指导教师获得海军教育改革立项课题、海军军医大学教学研究重点课题、海军军医大学中药鉴定-炮制学联训联教平台建设等项目。本教学实践计划完善整合适应创新实践教育的教师资源,进行教学方式改革,依托现有实验室的条件,探索一种拓展式开放实践教学的新思路和方法,避免学员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阶段性的记忆,对中药学主干课程建立系统的、以理解和思考为主要动机的学习方法,便于学员更好掌握中药学专业知识,并使其对感兴趣的二级学科做出更深入的探讨,为科研活动和药物研发培养新鲜血液。同时,教师建立系统的评价方法,采用切合项目开展的综合素质打分,评估学员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达到的综合能力的养成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探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为培养新时期军队中药学综合素质型人才做出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