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审计法视角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策略探析

2023-03-09徐颖奇

智库时代 2023年3期
关键词:审计法审计工作部门

徐颖奇

(南京艺术学院审计处)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校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发展机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狠抓内涵建设,以“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契机,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各级财政投入的经费日益增加,《审计法》提出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高质量发展就是国家对高校财经工作的现实要求,这也是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总目标。这次对《审计法》的修订,有利于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对完善审计监督职责、规范审计监督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审计监督效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要紧紧跟随政策的要求,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助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高校审计工作的现状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是伴随国家内部审计的发展而成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组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逐步建立高校内部监督体系,在高校提升资金使用效益、避免浪费、防止资产流失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1998年教育部原审计局调整为派出机构,有效调整了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之间的关系,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也开始发挥更大功效。新修订的《审计法》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在党的领导下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颁布以来,各高校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按要求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内部审计工作,还有一些高校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审计委员会和总审计师制度,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校内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审计监督作用,促进了高校事业发展。但是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审计监督取得更大的成效。

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度不高

大部分高校过去长期采用纪检审三家合署办公的模式,直到党的十八大后,随着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体现和加强,高校才逐步将原来纪检审三合一的部门设置分开,设置纪检、监察和审计三个独立部门。审计处作为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关从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模式中分离出来的时间并不长,这其实是与《审计法》“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要求不符,是审计工作长期得不到应有重视的具体表现。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并没有建立审计委员会,校长直接领导审计工作的责任制也没有全部落实到位。此外,审计部门长期以来在高校内部“存在感”不足,师生员工更关注的是教务、科研、财务、国资等直接进行资金和资源管理、配置与使用的“强力部门”,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停留在“查错账、找舞弊”的印象中,基本属于财务处稽核工作的延伸。得不到重视的审计工作自然不可能获得充足的资源支持,也更难以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由此陷入不良循环。

(二)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执行审计业务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在第四条明确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建设工程、信息系统等方面专业素质并拥有必要职业资格,《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也要求高校合理配备具有审计、财务、经济、法律、管理、工程、信息技术等专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但从目前高校审计部门的实际情况来看,人员数量上的缺乏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不足,尤其是缺乏法律、工程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高校审计人员大多是在财务、资产管理等部门调剂、轮岗使用,一般具备财务、经济、管理等专业背景,但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对外合作、工程建设等经济业务,法律、工程等专业背景对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越来越重要,大数据、云计算、5G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在学校各领域投入使用,审计部门也急需这类专业人才开展工作。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审计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审计需求,严重制约了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和取得理想的成效。

(三)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低

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和新校区建设的开展,大部分高校“智慧校园”建设项目投入巨大、发展水平很高,取得的效果也不错,但是这些信息化投入基本上集中于教务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等领域,内部审计方面信息化水平非常低。目前多数高校在内部审计中依然是采用传统的记账式审计,唯一的信息化是用办公软件查看文档、数据表格。信息化技术领域的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已被广泛采用的技术并没有出现在高校内部审计的应用中。主管部门尽管有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指导方针,但是并没有具体的操作指南和规范,所以高校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方面也是不知所措。同时由于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市场规模不如财务核算领域,在财务核算领域软件公司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研发各种在线预约报销系统、预算执行系统、学生收费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面对相对小一些的内部审计市场,并没有多少软件公司愿意去开发和推广内部审计辅助软件。内外部投入和重视都不够,导致直到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依然非常低。

(四)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每年按计划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情况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科研项目结项审计等大量工作,在对本级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审计结果报告,有时还会根据工作需要就有关事项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形成专项审计调查结果。这些审计结果理应为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政策、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往往存在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的现象。对审计部门提出的一些审计建议,相关部门往往以各种借口搪塞或者拖延整改,学校也很少有相关的配套措施对拖延整改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相应的处理。只有纪检、组织和人事部门在任用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中比较重视对被审计人员的审计评价,但是在内部控制、财务收支、预决算执行等方面,审计结果并不被重视,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改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

(一)进一步发挥审计工作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

新《审计法》明确审计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行使审计监督权,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对学校财政和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独立实施审计并作出审计结论,通过监督上述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维护国家财经政策,促进廉政建设,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为达到这个目标,高校审计部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上级决策,聚焦中心工作,客观评价,着眼于促进解决问题,立足于促进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体制的完善和建设。以此为出发点,对审计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弄清弄懂,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发现问题不是目标,在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后,利用自身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对产生问题的机制体制提出合理化的改革建议,推动学校管理机制、体制的完善,促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这才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更高追求。通过落实审计整改,切实有效促进学校完善治理体系,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让师生员工看到审计监督工作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实际效果,获得师生员工对审计工作的认可、赞同和支持。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取得明显的成效,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氛围,创新审计监督理念和方式方法,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审计防范风险、规范管理的作用,树立审计人员良好的形象,营造和谐沟通的气氛,提高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业务水平,这样审计工作不仅会受到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也会得到师生员工的尊重,审计工作就会走上越重视越发展的良性轨道。

(二)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所有的工作最终靠人来落实,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高质量完成工作的保障,恪守审计职业道德、遵守法律法规、具备必须的职业胜任能力的高素质审计人员队伍是重要的审计资源。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要更好地服务学校发展,首先要立足现有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特别是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高校财务核算已由过去单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转变成同时进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核算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核算,这在资产管理、合同收入管理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新业务的出现,以及新增加的政府部门财务报告,都对高校审计人员提出了更新财务知识的要求,必须及时进行相关业务培训,适应新制度的变化。为适应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还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不仅熟悉审计部门的信息系统,还要熟悉校内其他部门的信息系统。其次要加强法律、工程、信息技术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当受编制等客观原因限制无法及时引进人才时,新《审计法》也规定,根据工作需要,审计部门也可以依法聘请外部人员参加审计业务或者提供技术支持、专业咨询、专业鉴定等服务,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以缓解高校审计特定专业人才缺乏的矛盾。高校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综合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确保内部审计机关拥有一支具备必须的职业胜任能力的高素质审计人才队伍,有利于更高效开展更优质的审计监督工作。

(三)大力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

《审计法》要求审计机关应当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指出,应当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审计效率。应用审计信息系统,对审计日常工作及收集整理的各类信息,方便快捷地进行存储、处理和传递,相比于传统的处理模式,能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大数据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审计领域同样可以采用。当大数据技术与高校审计工作相结合,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海量的财务、管理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挖掘和评价,能够更快发现更多的和审计目标相关的线索,这比传统审计模式下人工分析更加精准、快捷。还可以依靠云存储技术,打通校内各部门、院系之间信息系统的孤岛壁垒,基于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的理念,加强校内各信息系统、数据库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方便了校内数据在部门之间的交换,也有效提高了审计部门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大力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将各种成熟的信息技术和审计技术、审计规范相结合,必然能够有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审计信息化系统发展的水平不如财务核算系统,市场上适合高校特点的审计信息系统较少见。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初级阶段,高校审计部门可以选取有实力的软件公司进行合作,以学校现有智慧校园建设成果为基础,定制开发适合本校管理体制的审计信息系统以满足个性化需求,既减少重复建设的浪费,又有利于校内各系统、平台之间的沟通和共享。

(四)抓审计整改规范运用审计结果

新修订的《审计法》专门增加第五十二条,对审计整改工作提出严格要求,规定被审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时间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机关也要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不仅要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依据,还要成为制定政策、完善制度的重要参考。通过落实审计整改促进事业发展,这才是审计工作的目标和意义。高校要建立审计监督和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高质量考核和绩效管理工作建立审计整改检查和考核机制,督促被审计单位不折不扣落实审计整改的要求,充分发挥审计结果的作用。高校可以建立审计整改清单和整改措施落实台账制度,定期公示整改事项和整改进度。在年终高质量考核和绩效管理中把是否如期完成审计整改作为单位和个人的考核项目,与单位整体和个人绩效水平以及下一年度单位预算额度批复挂钩,在经济上加强落实审计整改的压力。审计部门要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和人事部门的沟通,及时提供审计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对无理由拒不整改的采取审计发函、纪委约谈等方式进行督促,屡教不改的由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任用、人事调动时作为参考因素。以多种方式抓审计整改的落实,确保审计结果规范、充分运用,切实提高学校治理水平。

四、结语

随着《审计法》的修订和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公布,面对复杂的社会经济条件,国家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涌现,这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发展的机遇。尽管目前高校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通过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促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高校审计工作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审计法审计工作部门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江西省审计厅“三个到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修订审计法
聚焦主责主业 抓好贯彻落实
关于审计法(修正草案)的修改意见与建议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审计法史的学科地位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