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寒天气下灭火救援工作的开展对策
2023-03-09靳翔凯
靳翔凯
(乌鲁木齐消防救援支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830000)
在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极寒天气,气温会达到-40 ℃,会对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影响。此外,随着长时间极寒天气时间的延长,会出现大风和暴雪等,造成交通的堵塞,一旦引发火灾事故,将对灭火救援形成限制,消防车辆和人员无法及时到达现场。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极寒天气下的火灾事故率也在提升,必须制定针对性的灭火救援方案和应对措施,降低外界因素对工作开展的限制,达到快速灭火和疏散逃生的目的。为此,应该掌握恶劣天气下的具体工作难点及灭火救援工作要点,结合实际情况对工作方法、技术、设备等实施优化与调整,改善作战效能。
1 极寒天气下灭火救援工作的难点
1.1 人员伤亡率高
在极寒天气下的温度很低,会迅速导致路面的结冰,在消防车辆行驶过程中容易造成打滑和追尾等事故,严重威胁驾驶人员和行人安全,引起不同程度的伤亡事故。同时,如果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也会导致人体的手臂、足部、鼻子、耳部出现冻伤,会造成肢体僵硬,严重时会造成永久性损伤人体组织。特别是在紧张的作战氛围中,消防人员对于冻伤的敏感度较低,尤其是冷热循环的频率较高,皮肤受到的损害会更加严重。当消防员的衣物在灭火救援中被汗水浸湿时,进入到户外会造成快速结冰,此时也会引发冻伤问题。随着建筑高度的提升,在灭火救援中往往会出现登高作业,路面很滑,也容易引发跌落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极寒天气加大了灭火救援的难度,作战时间更长,构筑物在火灾威胁下会造成结构破坏,如果出现意外坍塌则会威胁群众和消防人员的安全。
1.2 体能消耗大
在极寒天气下实施灭火救援时,需要佩戴大量的装备,包括了照明设备、救生设备、空气呼吸器、防护服和通信设备等等,而且需要穿上更厚的衣服以抵御寒冷,这无疑加大了消防员的体能负担,在长期灭火救援工作中会造成体力透支的情况,无法达到预期工作目标,而且也会对自身安全造成影响。无论是衣服还是鞋子,在救援中可能会受到消防水源的影响而结冰,这会对消防员的行动造成限制,加大了灭火救援工作难度。在相关测试中,如果极寒温度在-40 ℃左右,用水枪对防护服进行溅水试验,10 min后就会出现结冰的现象,而在20 min后则会呈现出僵硬的状态,在30 min后导致防护服无法穿戴,而且厚度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人体自身的能量消耗速度也会加快,对消防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1.3 装备运行效率低
灭火救援工作需要借助于各类消防装备和设施开展,但是在低温环境和暴雪环境下,装备的运行效率也会受到限制,难以保障设备的运行安全,灭火救援面临的挑战增多。避火服和隔热服的使用环境温度较高,因此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其他装备则会造成性能下降甚至损坏的状况。比如在使用抢险救援服和灭火战斗服时,未能严格控制其防寒性能,会对作战效果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在佩戴空气呼吸器时容易造成凝霜问题,对消防员的视线形成遮挡。消防车辆在行进过程中的方向控制难度增大,而且影响润滑油和液压油的性能。供水设备在极寒天气下会出现结冰的情况,难以在灭火救援中获得充足的水源。
1.4 指挥困难
极寒天气除了会造成上述难题外,还会对现场的指挥工作产生负面影响,通信设备的低温适应性能较差,随着温度的下降会出现失效的情况。由于需要大量的人员轮换,因此难以将灭火救援指令及时传递到每一个消防员,会由于信息传递不及时而引发各类风险。在灭火救援行动中,由于面临高空坠落和滑倒等风险,因此必须小心翼翼,降低了作战效率。当遇到暴雪天气时,也会导致建筑负荷增大,加上火势的快速蔓延,会造成坍塌等事故。部分指挥员的应变能力较差,缺乏在极寒天气下的作战指挥经验,因此容易造成意外状况。
2 极寒天气下灭火救援工作的开展对策
2.1 构建联动机制
极寒天气导致灭火救援的复杂程度提高,因此需要各个主体之间的密切协调与沟通,以了解具体的火灾状况,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降低作战风险,维护人员安全。消防部门应该与气象部门进行信息互动,制定科学有效的预警预报体系,对极寒天气进行科学预测,全面了解当地的气候变化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作战方案和指挥方案。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核心,对当前联动机制实施全面改进和优化,确保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及精确性,解决传统灭火救援模式下的信息孤岛问题,以提升整体作战能力。加强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密切协调,真正为灭火救援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真正维护社会稳定。同时,消防部门还应该与城市供热部门、供气部门、交通部门和供电部门等进行交流互动,了解火灾现场供热管线、供气管线和供电管线的布置情况,防止在灭火救援中造成二次伤害事故,也能够了解消防车行进道路上的交通状况,以选择最佳线路,在保障车辆安全的前提下使火灾得到及时控制。
2.2 加强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的方式可以提高消防队伍的整体作战水平,因此应该制定完善的实战演练方案,以确保在灭火救援工作中更具专业性。应该对过往极寒天气下的灭火救援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了解具体的工作难点和要点,结合实际案例对演练方案和计划进行调整,确保各项内容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确定最佳演练方式和标准。在实战演练过程中应该督促全员参与,以提升每一个消防救援人员的专业技能。积极开展体能测试,了解消防员在极寒天气下的体能状况,并且结合专家建议采取体能改善措施,在灭火救援中呈现出更强的战斗力,也有助于指挥员结合消防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灭火救援方案。模拟极寒天气下的场地状况,包括湿滑场地和雨雪场地等等,以锻炼车辆驾驶人员的控制能力,确保在实战中能够降低交通事故率。确定合理的专项训练方案,结合灭火救援的特点及要求增强通信能力和排险能力,及时控制现场风险。在联合演练工作中,需要针对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实施处理,以促进各部门的密切对接,满足综合救援工作要求。
2.3 做好精准防护
如前所述,极寒天气下的低温环境是威胁装备和人员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工作中还应该以精准防护为核心,增强整体防寒效果,保障灭火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消防部门应该采购充足的物资,包括了消防手套、防护服、棉衣棉裤、防护头套等等,防止物资短缺而影响灭火救援工作成效。为了保障车辆能够及时启动,在日常检修和维护中应该做好热车准备,提高灭火救援的响应速度。对暖风机和驾驶室的情况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其中的故障隐患,降低灭火救援中的故障率。尤其是要关注关键部件的防护工作,包括了泵室和发动机等,购置大量的防滑工具,比如炉渣和防滑链等。在使用电动工具时,也应该做好保温防护,通过发动检查的方式分析液压装置的运行状态,及时对故障设备实施维修。融雪药剂的使用可以快速融化车辆行驶路段中的积雪,防止错过最佳灭火救援时机,应该确保其具有环保性特点,防止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烘干房的建设,可以满足设备清洗要求,提高装备利用率。在建设消防车库的过程中,应该全面分析《城市消防站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尤其要对环境温度实施把控,一般在10 ℃以上,维持消防车的良好运行状态。
2.4 强化水源管理
如何在极寒天气下获得充足的水源,是开展灭火救援工作的关键性问题。应该采取有效的防冻处理措施,改善消火栓的使用状况,避免在使用时受到结冰问题的影响。在设置消防水鹤时,应该确保保温层的可靠性,能够解决水路的结冰问题。此外,电伴热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实时化加热处理,预防低温环境下的结冰状况。工作人员应该做好日常检查和维护,结合消防水鹤的状态进行检修或者更换。在设置消火栓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市政水管的影响,同时采用保温井盖的方式改善防冻效果。消防部门应该与社会单位做好密切合作,了解不同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需求,分析建筑内部可能存在的火灾隐患,加快消防水池的建设,使其在灭火救援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在加水设施建设中,应该保持便利性,防止对消防车的行驶造成阻碍,及时获得可靠的水源,加快灭火救援的进度。
2.5 引入先进技术
在现代化消防体系下,传统技术手段会对灭火救援的实施效果产生限制,因此应该引入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以顺应当前“智慧消防”建设的趋势,提升队伍整体水平。对耐寒防护装备的性能实施优化,消防部门应该主动与相关科研单位和企业进行合作,在灭火救援中使用性能更加可靠的抗结冰防寒型抢险救援服、防寒型头部护具和防护靴等,增强极寒天气下灭火救援的便利性,同时能够防止消防员出现冻伤的情况。明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各类鞋帽和保暖衣物的完备性,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消防员的健康安全。当气温较低时,会导致通信设备的通信质量受到威胁,因此应该采用先进的抗寒电池,保持信号的高质量传输,增进部门的有效协同,防止信息闭塞而引发风险。采用防雾处理技术改善呼吸器面罩的性能,确保在救援工作中保持良好的视线,灭火防护服中可以融合石墨碳纳米纤维气凝胶材料,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防火作用,而且减轻了防护服的重量,防止体能消耗过大而影响灭火救援效率。
2.6 开展宣传教育
为了提高消防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适应极寒天气下的作战特点,要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避免在灭火救援现场出现混乱问题。定期组织动员大会,提高消防员和指挥员的重视程度,使其意识到极寒天气下的工作难点及要点,了解具体的灭火救援要求,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基础上提升救援效率。积极开展思政政治教育工作,使工作人员提高思想觉悟,认识到自身岗位工作的现实意义及社会价值,在灭火救援中树立强大的信念,形成不畏艰难、勇于奋进的精神品质。做好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工作,掌握各类先进消防技术和设备的操作技巧,尤其是要明确极寒天气下的工作性能要求,在使用中做好防护,避免对下次使用造成影响。
2.7 提高指挥能力
现场的指挥工作也是决定灭火救援成效的关键,因此要做好科学有效的组织安排,实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合理分配,构建全面协同的局面。做好各类车辆的调集工作,包括了装备抢修车辆和消防车等,此外还应该准备好无人机设备,以全面了解火灾现场的真实情况。做好场地布置工作,及时对现场的积雪和结冰问题实施处理,构建良好的救援场地,防止在登高作业中遇到意外状况。合理评估火势的蔓延状况及未来趋势,分析可能存在的坍塌事故,以做好安全防护,降低对人员安全的威胁。指挥员还应该与消防员、相关领域专家、建筑管理单位等做好信息交流,根据建筑的内部结构特点和空间布局、火势情况等编制救援方案并在现场进行指挥和调整,增强应变能力。如果无法及时消除场地中的结冰和积雪,则应该设置防滑垫板,同时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条件,解决灭火救援中的困难。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应该充分发挥通信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作用,结合消防员的反馈信息全面了解火势情况和人员健康状况,不仅为内部线路优化提供依据,而且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及时组织人员撤离。
3 结语
灭火救援工作容易受到极寒天气的影响,不仅会降低各类消防设施设备的运行效率,而且增大了救援人员的体能消耗,加大了灭火救援现场指挥的难度。为此,应该通过构建联动机制、加强实战演练、做好精准防护、强化水源管理、引入先进技术、开展宣传教育和提高指挥能力等途径,逐步提升极寒天气下的作战水平,确保灭火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救援效率,实现火灾的快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