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为“相傅之官”涵义解析及临床应用*

2023-03-09宋梧桐李星星吴昭仪李德杏

中医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肺脏五脏节律

宋梧桐,李星星,吴昭仪,李德杏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2.香河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 香河 065402;3.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

《灵枢·寿夭刚柔》云:“五脏为阴”[1]。五脏居内,属阴,附属的相关形体官窍表现于外,属阳。《临证指南医案》言:“藏蓄为体”[2]。五脏以藏蓄为体,属性为阴,由所藏“脉、血、营、气、精”舍“神、魂、魄、意、志”五神,附属六腑、经络、筋骨、肌肉、皮表、官窍等形成人的有机整体。由此说明,五脏所藏及其所舍之神,构成五脏之“体”;五脏所附属腑、经络、筋骨、肌腠、皮表、官窍及其从事的生命活动等,形成五脏之“用”。根据体、用的阴阳关系,体居于内,属阴;用达于外,属阳。根据体、用的不同生理作用,在发病过程中的病因亦不同。脏之用处于外,多受六淫所伤,脏之体居于内,多受七情内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出:“喜伤六淫”[3]者多伤气血循环,循经络而入,即伤脏之用;“喜伤七情”者多伤本脏精气,即伤脏之体。

肺为“相傅之官”出自《素问·灵兰秘典论》[4]。相、傅为古代官职名称,在职能上总领百官,协助君主管辖国事,治理国家政务,维持国家正常秩序的运转,并使国家趋于强盛。中医学理论根据肺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体现出的作用而将其称为“相傅之官”。笔者通过阐释肺体、用的阴阳属性及功能,进一步解析“相傅之官”的涵义,为临床肺阴虚证与肺阳虚证的鉴别与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1 肺与相傅释义

肺,会意字。从肉(月),其形像块肉,表示肺是体内的呼吸器官;从市,市有遮蔽意,表示肺被肌肤所遮蔽[5]。《说文解字·肉部》释:“金藏也。从肉巿声”[6]。肺的右半部分“巿”,指古代一种系于腰间的饰物。《说文解字·巿部》曰:“巿,韠也。上古衣蔽前而已……天子朱巿,诸侯赤巿”[6]。巿,含有遮蔽的意思,属天子、诸侯遮于官服或礼服下裳前的服饰。

《史记·陈丞相世家》曰:“宰相者……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7]。在中国古代官员的设置中,相这一职位对国家的治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管理国家各级官员,履行职责。西周时期“相”为临时辅导天子礼仪的职官;春秋时期又出现了总理政务的丞相;战国时期国家以相为最高执政官,主一国之政;西汉在朝会时,相国之位仅次于诸侯王[8]。“相”听命君主,执掌朝纲,军民农商皆由其调配,内政外交皆由其协调。肺所处位置最高,心居其下,肺对心而言具有辅佐作用。相傅之官是对肺功能的高度概括,包含了肺具有佐心治理和协调其他脏腑及营卫气血的作用。

2 肺体用阴阳

明代医籍《脏腑性鉴》指出:“肺属脏阴也……阴体而阳用也”[9]。《医旨绪余》曰:“以体而言,金也;以用而言,气也”[10]。从体而论,肺体属金,属性为阴;从用而论,肺用主气,属性为阳。清代《医医病书》言:“肺为手太阴,主降,本阴也;其用主气,则阳也”[11]。说明肺生理特性主降属阴,生理作用主气属阳。现代研究中,何流等[12]提出肺体阳而用阴之说,认为肺对应天,主呼吸天气,故肺体为阳,肺金的顺降肃杀的特性是为肺用,故肺用为阴。王舒憬等[13]指出,以“肺体阳而用阴”观点分析,其体用概念与肝的体用概念不相一致[13],从而否定了“肺体阳而用阴”之说。现有研究对于肺脏体用关系以及阴阳属性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且与中医经典著作所载存有分歧。分析肺的体用阴阳属性及其关系,有助于明确肺体、用的不同病因病机,对于相关病证的鉴别诊治具有临床意义。

2.1 肺体从脏腑属性来说,肺为五脏之一,具有贮藏精气而不泻的特点,与六腑相应,属性为阴。《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指出“肺为牝脏”[1]。《类经·针刺类十七》进一步解释:“肺属金,为阳中之少阴,故曰牝脏”[14]。雌性的禽兽称“牝”,雄性的禽兽称“牡”,延伸为雌性、阴性的事物归类为“牝”,雄性、阳性的事物归类为“牡”。五脏之中,牝脏与牡脏相对,所指是阴性的脏。心肺同居于上焦,从其生理位置而言,居于上则属阳,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二者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相应。心火得肺金清肃之力,可以防范君火过旺,二者从生理功能上联系密切,体现出阴阳相用的关系。左右为阴阳之道路,左为阳,右为阴,根据“左肝右肺”理论,肝在左,应为阳,肺在右,故应为阴。

在生理作用上,肺被称为人身之“橐龠”。《类经图翼·经络》言:“司清浊之运化,为人身之橐龠”[14]。《道德经·第五章》言:“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15]?橐龠是用以产生风力的器具,属风箱的前身,可以助火。《道德经》指出,天地之间犹如一个“橐龠”,不断地产生动力来推动自然万物的生长变化。于人体而言,肺体有如“橐龠”,为一身气机升降提供动力来源。根据阴阳互生规律,阳用的动势产生源于阴体所化,即阴化阳用,由此可说明肺本体属阴。

在生理特性上,肺应秋,秋季在一年四季的阴阳属性划分中,属“少阴”,是自然界阳气收敛沉降而阴气生发的季节。《素问·刺禁论》指出“肺藏于右”[4]。王冰注:“肺为少阴,阴藏之初,故曰藏”[16]。肺脏的少阴之性与秋季之少阴相应。由此,也进一步佐证肺脏在属性上为阴。根据以上脏腑属性、生理位置、生理特性及作用等进行分析,可以说明肺体属性为阴。

2.2 肺用脏腑体用关系遵循阴阳转化原理,以阴为体者,则以阳为用,以阳为体者,则以阴为用。在脏腑功能活动中,体、用二者以协调配合而共同参与生理活动,二者既起到了互相转化的作用,又形成了互相制约的力量。因此,肺脏之体属阴,其所转化之功用则属阳。肺脏的生理功能可以进一步佐证肺脏功用属阳的具体内涵。肺用主气,具有生气、行气的生理功能,在元气、宗气以及营卫之气的生成、运行过程中都依赖于肺主气的功能。肺通过宣发肃降作用,协调一身气机升降运转,为周身脏腑经络运行提供动力。在宣发作用下,将脾胃运化的精微输布全身,布散卫气以温养肌肤腠理;在肃降作用下,调节水液代谢,将津液下输于肾脏与膀胱。肺脏肃降的功能虽表现为阴,然肺主气机升降,于肃降中蕴含宣发,若宣发无力,则肃降无能,因此宣降协调,相辅相成。若仅以肃降之用而将其归属于阴,则缺少对一脏整体功能的考虑。因此,对阴阳属性的判定需要整体考虑脏腑所发挥的功能,不可以由肺脏单一方面的功能而判定阴阳属性。《血证论》曰:“肺之所以制节五脏者”[17]。人体生命活动的进行主要依靠气机的升降出入协调有序。诸脏腑经络之气皆受到肺的治节作用,从而循行有度,有条不紊。根据上述生理功能特点分析,可见肺整体功能作用体现为阳。

3 生理功能

肺的体用具有相互协调、转化以及制约的关系。在二者协调平衡的基础上,肺脏作为“相傅之官”,在化血奉心、主气之本以及生命节律方面发挥生理功能,为调节、维护周身脏腑生命活动安定有序起到重要作用。

3.1 化血奉心《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曰:“上天之气至清者也”[18]。天气至清,人体内肺脏与天气相通,将吸入的至清天气作为血生成的重要物质来源。肺为华盖,生理位置居于心之上,可以辅助心以行血。肺通天气,肺系通于自然,自然清气在呼吸运动下进入肺中,经肺体的清浊转化作用下,富含清气的血得以奉心。《素问经注节解》释曰:“言血之精华,既化而为脉……总上归于肺”[19]。血的生成不仅需要水谷之气的营养滋生,同时需要天地自然清气的资助。水谷之气来源于中焦之脾胃,而天地自然清气则来源于肺的吸清呼浊。中焦所生成的营血只有经过肺脉,完成清浊交换,得到天地自然清气的资助,才彻底完成血的转化过程,从而可以贯注于心脉,周行于全身血脉,营养脏腑百骸。

3.2 主气之本“相傅”统领百官,在地位上作为诸官之首。肺主宣发肃降,调节一身气机升降,为一身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之源,“以行诸脏之气,为脏之长”[20],即所有脏腑经络的气机运转,都需要经肺脏的主气功能才可以达成。

《读医随笔》指出:“升降者,里气与里气相回旋之道也;出入者,里气与外气相交接之道也”[21]。肺通过吸清呼浊运动主持人体升降出入的气机。里气即体内脏腑经络运行之气,外气即天地自然之清气。升降为人体内脏腑经络气机运转活动,出入则指人体内之气与外界自然清气的沟通活动。升降以出入为动力来源,在体内之气与自然清气沟通交接正常的条件下,人体内脏腑气机运转才得以协调。因此,升降出入是人体生机的体现,关乎人的寿命短长。

一身之内的气主要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皆需在肺的生理功能下生成与运行。《医宗金鉴》指出:“先天之气得后天之气,始化化而不穷也”[22]。元气为一身先天之气,由肾所主,但元气有赖于后天水谷之气与自然清气的充养资生,从而生成并运行于脏腑经络。宗气由水谷之气经胃络上注于胸中,完成与胸中清气的会合,在肺的化合作用下得以生成。营气与卫气的生成亦在水谷之气与自然清气的结合下完成,水谷之气上传于肺,经肺的作用与吸入的自然清气汇合,由清、浊不同者而生营气与卫气。营气行于脉中,营养全身,化生血液。卫气在脉外与营气相谐运行,护卫肌表,防御外邪,温养脏腑肌肉皮表。因此,一身之内元气、宗气、卫气、营气的生成与运行,都在肺脏的主持、调节下进行,故称肺脏为“生气之源”。

3.3 生命节律“肺主治节”,即治理事物井然有序之义。节有节度与节律的含义。人体生命节律包括心搏节律、呼吸节律、睡眠节律、月经节律等,且人体十二经络对应十二时辰,有序流注,气血贯行,循环不止。在肺主治节的功能下,机体呈现出和谐有序的生命节律状态,脏腑气血津液运行呈现出一定的周期变化。当人体处于运动状态或者激烈情绪状态时,肺通过呼吸节律调节以适应人体生理活动所需。肺体主沉降,肺用主推动,治节的功能在肺体与肺用的协调平衡下进行。因此,肺体与肺用达到平衡协调方可以保持节律有序。若肺之体阴耗伤而亏,相应虚火内生,则阳用过亢,导致治节过度,气机妄行。如肺之阳用失调,相应阴寒凝滞,则导致治节不足,气机郁滞。二者均会导致肺主治节的生理功能失常,进而影响一身生命节律的进行。

4 发病机理

从病因形成来说,情志内伤者多伤于脏之体,外淫侵犯者多伤于脏之用。根据脏之体、用所伤,临床发生的病机不同,所需采取的治法则不同。六淫中,肺与燥气相应,易受燥邪所伤而损伤肺用;七情中,肺应忧悲,忧悲过度则使肺气郁滞,甚至损伤肺体,形成肺阴虚证。

4.1 病在肺用六淫侵犯者,以燥邪为主。六气之中,自秋分至立冬,为燥金主气,燥属凉,乃寒之渐也,即燥之本气,燥之正化也[23]。凉燥侵犯,客于皮毛、肌腠,引起头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舌苔薄白、脉浮等表证。用药以辛温为主,紫苏叶、杏仁、前胡辛温以助肺用,紫菀、款冬花、百部等温润则不伤肺体。凉燥深入,则影响肺阳功能,肺阳失调,温煦皮毛、调畅气机、行脏腑经络之气的功能减退,临床可见咳嗽缠绵,痰涎清稀,气短喘急,胸闷,畏寒肢冷等,治疗以温补肺阳,方用温肺汤。方中干姜、细辛以温肺行气,五味子敛肺气,共助肺用,肉桂助阳以温通肺脉,使肺气畅达。

肺生理功能失常,则资生肾气不足,临床常发生肺肾两虚证,可见喘促、短气、自汗、咳嗽痰多、水肿等症。临床治疗,以补益肺金而资生肾水,即金水相生法肺肾同治,常用经典方剂如百合固金汤。方中百合、麦门冬滋养肺体,熟地黄、玄参益肾阴,桔梗宣发肺气,贝母化痰,诸药合用,使肺金固而愈。

临床上依据母子相生的脏腑关系,采取肺肾同治,可以防范脏腑之间的病邪传变,起到上工而治的效果。而对于以肾气亏虚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亦可佐以运用补益肺脏的药物,令金气肃降则水自生。如麦味地黄丸以六味地黄丸佐以麦冬润肺体,五味子敛肺用。

4.2 病在肺体情志内伤者,忧则气机不畅,令肺气郁滞,日久则损伤肺体,导致肺阴不足,影响肺的生理功能活动,肺主气、行气以及化血过程失常,进而影响周身脏腑功能。肺阴亏虚,失于滋润则虚热内生,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甚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形体消瘦,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肺金由脾土所生,肺体强弱有赖脾脏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以濡养。肺脾功能协调,是保证津液输布与排泄的重要环节。脾生“思”志,所思不愿则忧悲之情产生,过度思虑会导致气机郁滞,精微无以上承,濡养肺体不足。且忧悲过度,会耗损肺体,引发肺阴虚内热之证。在治疗上,不仅需要滋养肺阴,同时需要注重补益脾气,以使脾土充实,母健则化生有源,肺脏可以得到脾脏运化的精微津液所养,而达到培土生金的效果。即欲补肺体则需使脾气充实,如麦门冬汤中用于补益脾气的药物有人参、甘草、粳米等,脾气健旺,运化充足,则精微自然上承于肺,可以滋养肺体。

5 结语

肺脏作为一身的“相傅之官”,生理特点为“体阴而用阳”,体阴化阳用,阳用资体阴,相互协调,共同参与生理活动,在化血奉心、主气之本以及生命节律方面发挥生理功能作用。根据肺体、用的阴阳属性及作用不同,可知内、外病因所受不同。外因责之燥邪犯肺,如秋季凉燥侵犯肺系,逐渐深入,损伤肺脏阳用,引发肺阳虚证。内因责之忧悲伤肺,由气机郁滞乃至损伤肺体,导致肺阴虚证。根据肺体、用的生理作用不同,所受病因内外不同而形成的病机,确立临床治法,治疗可本于五脏五行相生规律,运用培土生金、金水相生之法,有利于脏腑功能的整体恢复。

猜你喜欢

肺脏五脏节律
失眠与五脏
《肺脏介入医学》已出版
《肺脏介入医学》已出版
论耳与肺脏的相关性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蚬木扦插苗人工幼林生长节律
慢性给予GHRP-6对小鼠跑轮运动日节律的影响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
“五脏神”学说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