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沙门氏菌病防治
2023-03-09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山东阳谷252300
邵 鹏(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阳谷 252300)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 沙门氏菌是引起鸭沙门氏菌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主要是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等几种。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多见于鸭的肠道,其在鸭粪、饮水、土壤、蛋壳、鸭绒等上都可以生存,生存时间可从数月到数年不等。
该菌的表面没有荚膜,也没有形成芽孢,抵抗力较弱,对常用消毒药物及热很敏感,一般在60 ℃下5 min,或0.3%的来苏尔和3%的石炭酸溶液中20 min内都可将其灭活。
1.2 传播途径 病鸭、带菌鸭是主要传染源,鼠类、苍蝇、蚊虫等为带菌者,是传播媒介。病菌可以垂直传播,孵育过程中,蛋壳或蛋黄带有沙门氏菌时,可以使雏鸭感染沙门氏菌病;病菌也能通过水平传播,经由消化道和呼吸道引起发病。被污染的土壤、饲料、饮水,带有沙门氏菌的鸭绒、飞沫等也会引起本病传播。
1.3 易感动物 鸭沙门氏菌病各年龄段的鸭都会感染,日龄越小越容易感染。本病雏鸭最易感,呈暴发性流行,患鸭多出现急性或亚急性病症,成年鸭对本病也易感,但多为隐性或慢性病症。
1.4 流行特点 沙门氏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鸭沙门氏菌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常以地方性流行为主。该病传播迅速,可导致鸭大量死亡。养殖管理不到位,饲养环境不良,消毒不严等原因都可导致该病发生。
2 临床症状
2.1 急性型 1~3 周龄的雏鸭感染沙门氏菌后一般呈急性型,感染鸭日龄越小,死亡率就越高,有的鸭会呈败血性或脱水而死,有的突然死亡,不出现明显症状。
雏鸭感染该病后精神不振、机体虚弱、畏寒缩颈、鸭羽杂乱、双翅下垂,饮水量增大,腹部膨大,出现腹泻,其排腥臭稀粪,肛门周围羽毛污染严重。部分患鸭伴有关节肿胀和呼吸道症状,其呼吸困难,张口呼吸。
2.2 慢性型 慢性型主要见于3~5周龄正在发育的鸭。此阶段的鸭很少出现急性型的症状,感染后会成为带菌者。
病鸭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生长发育缓慢,消瘦,有稀便排出,严重的粪中会夹杂血液。部分病鸭关节肿胀,呼吸困难,无法正常行走,出现跛行。慢性型死亡率不高,但出现继发感染后,病鸭症状加重,死亡增加。
2.3 隐性型 隐性型主要见于成年鸭。鸭感染后一般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但是携带有病菌,病菌可以通过粪便排出,引起该病传播流行。
3 病理变化
病鸭消瘦,脚趾干枯。病程稍长的鸭盲肠扩张,肠道内有淡黄色的干酪状物体,肠道出现卡他性或出血性的炎症,肠壁明显增厚,肝有点状出血及坏死灶,呈暗红色,心包、心外膜和心肌伴有炎症,有黄色液体积累,肾脏有尿酸沉积,呈花斑样,暗红或苍白,肺、肝等有灰白色小结节或坏死点。急性型病鸭一般无明显的病变。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病学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鉴定。一般病鸭的脏器、盲肠内容物或泄殖腔内容物病菌检出率较高。
5 治疗
5.1 中医治疗 根据发病症状确定治疗方案。发病较轻的可以使用中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一般可以使用白龙散:白头翁300 g、龙胆150 g、黄连50 g 研成粉末与适量饲料均匀混合饲喂,或用白头翁散:白头翁和秦皮各60 g,黄连30 g、黄柏45 g 研成粉末与适量饲料均匀混合饲喂。
白龙散具有解毒止泻功效,对禽类腹泻,特别是沙门氏菌等病菌引起的水样腹泻、消瘦等症状有明显作用。白头翁散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消毒杀菌等作用,对鸭沙门氏菌病引起的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口渴多饮,轻微腹痛,排粪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呈水样,混有脓血、黏液,味腥臭甚至恶臭的症状疗效明显。此外,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四味穿心莲散、清瘟解毒口服液等中药制剂拌料或煎水饲喂都有治疗和预防的作用。
5.2 西医治疗 鸭群大量感染或出现较严重症状时,可以使用西药进行治疗。症状较为严重的鸭可将甲砜霉素0.25 g 用凉开水稀释后滴入鸭嘴,每天服3次,连续使用2~4 d。彻底痊愈还需要继续用药,此时药量减半再用2~3 d。
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氟苯尼考等药物进行治疗,可在饲料中添加0.4~0.5 g 的氟苯尼考,每天喂食两次,连用一周。若鸭群采食减少或废绝,可将VC、VE等复合维生素制剂加入饲料中饲喂,增加鸭的免疫力及抵抗力。
除以上用药,常用于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对鸭沙门氏菌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特别是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药物等。治疗过程中要避免病菌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应及时更换药物。
6 预防
6.1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避免鸭沙门氏菌病暴发及传播。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鸭只健康发育,实行全进全出制,引入鸭要进行隔离观察和疫病监测,确认无疫的才能进行混群饲养。
保证鸭舍卫生,加强通风设备、饮水、饲料的管理,给鸭群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养殖场禁止外来人员出入,避免传入病菌。饲喂新型的饲料添加剂,调节胃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群生长,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科学配比饲料,合理饲喂,保障鸭群充分摄入能量,增强自身免疫力。
6.2 药物预防 可将中药混入饲料或饮水中饲喂,预防沙门氏菌病的暴发与传播,加入微生态制剂也可达到此效果。
雏鸭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接种疫苗,以免疫病暴发,引起继发感染。
6.3 防止环境污染 防止环境污染可以从源头上切断病菌传播,因此保证鸭群的生活、孵育环境卫生尤为重要。蛋壳污染是造成雏鸭感染该病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定期对产蛋箱进行消毒灭菌,孵育时也要对环境进行严格监测,保障环境清洁无菌。
鸭的每个生长阶段都要保证圈舍、环境卫生,水源、饲料无污染,并定期灭虫灭菌,防止疫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