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红河州医养结合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3-03-08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政局

中国民政 2023年23期
关键词:红河州医养养老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政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60岁及以上人口为66.86万人,占总人口的14.9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7.77万人,占总人口的10.6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全州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1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26个百分点。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近期红河州民政局与州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一道开展了专题研究,针对全州13个县(市)医养结合发展现状提出相应对策,探索适合红河州自身发展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红河州医养结合发展现状

全州共建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840所,其中,城镇公办养老机构27所,敬老院81所,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27所,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4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站)586个,老年活动场所(老年活动室)1105个,共设置养老床位2.16万张。全州运营中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18家、床位4003张。

在红河州开远市朋阳敬老中心,老人进行康复训练。

州内现有的医养结合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医办养模式,由医疗机构依托自身资源开办养老机构,如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医康养中心;养办医模式,由养老机构根据服务人数等情况,设置医务室或护理院,如弥勒市上海洪天弥勒养老护理院;医托养模式,由医疗机构托管养老院,如建水县陈官卫生院老年康复护理院托管建水县社会福利院;医养协作模式,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由医疗机构上门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如泸西县洪天养老院与泸西县中医院签订医疗合作协议。

红河州医养结合存在的不足

一是医养结合政策和机制有待完善。各县(市)对医养结合的运行机制、管理机制、保障体系、监督体系等配套制度未有明确规划,政策预见性和行业指导作用有待发挥。同时,医养结合涉及养老、医疗和医疗费用报销三个方面,需要多个部门的合作,协调难度大,政策协同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不足,专业人员存在缺口。专业人员短缺是各县(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从业人员待遇偏低,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难以吸引专业对口的行政、医生、护士、护理员,这进一步影响了养老护理机构改善管理和提升服务。

三是建设资金和基础设施不足。部分县(市)对医养结合投入不足。由于财政资金有限,县(市)级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保障养老服务机构主体工程建设,后续的配套资金不足,医养结合服务优势不明显。同时,文化娱乐、康复、服务业等供给不足,制约了医养结合的发展。此外,红河州“智慧养老”建设起步较晚,养老服务智慧监测系统有待完善,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物流派送等相关服务资源的整合还需进一步加强。

推进红河州医养结合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医养结合相关政策体系

在保障政策上,进一步明确养老服务价格标准,收费标准原则上应以实际服务成本为基础,综合市场供求状况、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核定。在监管体系上,进一步明确各医养结合机构所属的监督管理部门职责,以卫健部门和民政部门为主,其他相关部门为辅。卫健部门主要负责制定明确的项目服务标准,建立定期审查和监督机制,负责相关医疗资格审查以及从业人员资质认定;民政部门则主要负责养老机构设立备案和日常监管,鼓励并吸引社会力量投入。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积极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切实发挥政策引领和财政兜底保障作用,推动医养结合服务走实。

(二)创新医养结合方式

一是借鉴其他地区经验,实行差异化政策。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以政府扶持为主,政策上予以倾斜。在医疗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以市场化方式良性竞争减少医疗成本,以政府扶持为辅,减轻财政压力。

二是推进医疗护理服务与养老服务相融合,实现多种医养结合形式并存。调研中发现,大部分人更愿意选择“公建民营”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因此以在养老机构中设置医疗门诊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基层综合医院转型为老年医院等为主要方式推进医养结合,比较妥当。

三是推动“医养相邻”,完善养老和医疗合作。通过缩小医院和养老院的距离,推动“医养相邻”。在医院附近以公建民营的形式开办养老院。支持有条件的医院(养老院),将其闲置的楼层租赁给独立的养老院(医院),以合作的方式开展养老(医疗)服务。在充分利用医疗(养老)资源的同时,降低养老(医疗)机构的建设成本,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一方面,拓展医养结合的筹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医养结合,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吸引企业参与,为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开辟绿色通道;鼓励企业、单位或个人通过慈善捐赠的方式参与医养结合,拓展志愿者参与的途径;促进医养结合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多元化发展。

另一方面,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一系列优惠政策,降低医养结合服务主体的运营成本,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对老旧住宅、空置住宅及服务单一的养老机构进行摸底,合理规划编制老旧住宅优化、养老机构美化建设等项目,鼓励更多企业参与项目竞争。联合市场成长性较好的组织进行项目化合作,通过各方力量的深度参与,为医养结合提供可持续的资源供给,保障其良性发展。

(四)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首先,完善养老服务人才核心能力标准,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医养结合类学科专业的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体系,深入探索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临床教学培训示范。鼓励学生报考养老服务专业,引导毕业生积极从事养老服务行业。对养老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生活照料、技术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安全保护等专业知识技能。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后,开展以专题培训为主的继续教育。

其次,建立人才补贴机制。为培训机构提供专业护理人员培训补贴,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提供从业补贴,增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稳定性。

(五)加快“智慧养老”建设

健全完善养老服务智慧监测系统,整合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物流派送等相关服务资源,弥补居家养老服务的不足。创新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推进智慧养老社区建设,全面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加强互联网技术与养老服务的结合,推动偏远农村地区智能信息平台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信息体系。

猜你喜欢

红河州医养养老
医养当兴
创享空间
新时代红河州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说谎和开玩笑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
红河州地区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亚型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