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有此文字的,是不可限量之才”

2023-03-08冯群星

环球人物 2023年5期
关键词:南开作文

冯群星

1912年,周恩来在奉天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期间。

1912年10月的这天,阳光明媚、天朗气清。看着眼前隆重、热烈的庆祝景象,周恩来深受触动,写下1000余字的《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

“念四小时,一刻千金,拍掌欢呼,全校同庆,亦云盛矣。然余一霎时而怃然,回忆昔日改组成立时,缔造之艰难,气象之萧条,岁时再历,同学旧友,十存六七。抚今追昔,神为伤已。一霎时,余又欣然,睹今日校舍之宏,人才之盛,跄跄济济,肃肃雍雍,珥笔者纪盛事,观光者相劳慰,已足称一时之嘉会也。而一霎时,余更嗒然。夫创之既艰,后难为继。今年今日,进步逾于去年今日;明年今日之进步,未审亦如今年之于去年否也?”

开篇寥寥数笔,引读者进入情境,感慨学校今昔对比。抛出设问后,他呼唤师长“为国家造人才,当殚其聪明,尽其才力”;鼓励同学奋勉求学,“成伟大人物,克负乎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

这是周恩来现存可考的最早一篇作文。少年的志向与才华跃然纸上,国文老师激赏:“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学不如此不足以言学,学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学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

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的争夺焦点。外国人不仅巧取豪夺中国的土地和资源,更肆无忌惮地欺压中国百姓。一年前,老师在一次修身课上提问:你们为什么要读书?同学们纷纷回答:为父母報仇,为做大学问家,为让妈妈妹妹过上好日子,为光宗耀祖,为挣钱发财……等到13岁的周恩来发言时,他说:“为了中华之崛起!”老师听到一惊,再问一次,周恩来又加重语气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令老师大为赞赏。

此后周恩来的文学创作,几乎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声名远播的南开中学较少接受记者探访,它至今都是顶尖的名校,莘莘学子在此辛勤求学。2023年的早春,校史馆馆长杨乃东在东楼接待了《环球人物》记者。

东楼,就是周恩来读书时的旧址,如今改建为校史馆。一进东楼,就看见了那面镜子——当年,南开学校创始人严修在镜子上方镌刻下“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这就是南开的“镜箴”。15岁时,周恩来随四伯父周贻庚从东北迁到天津,入读南开学校。临近毕业那年,他写了一篇《函索镜影》,讲述美国教育家格瑞里致函南开,索取大立镜及“容止格言”的照片一事。可以想见,“镜箴”对周恩来举止、气质和人格的影响。

东楼的教室里,还原了周恩来求学的情况。周恩来塑像端坐于第一排,教室后墙贴满笔墨勾画的作文纸,正是杨乃东的精心设计——在校4年,周恩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现存52篇,共计7万余字,包括论、记、传、启、书、序、感言等多种文体。

杨乃东少时也就读于南开中学,自然对周恩来怀有深刻情感。他告诉《环球人物》记者一桩趣事:毕业时获得“国文最佳奖”金质奖章的周恩来,刚入学的作文并不怎样,一篇《羊叔子平吴疏书后》被老师评为“笔太平塌”。

左图:南开学校的“镜箴”。右图:作文评价不佳,周恩来在页边写下“汝宜三思”。

这篇作文的原迹现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页边有周恩来被批评后的自我激励:“人人作此均佳,我独何故而草草率责?致劳先生之口舌。岂从斯无扬眉吐气之时耶!翔宇,翔宇,汝宜三思,须知凡人之所能为者,己即能为之。汉文落第,英文不及格,尚何面居于丁二班?若长此以往,恐降班有你,南开不久亦非汝插足之地矣!宏图壮志,竟将抛诸大海。活泼精神,亦将沉沦脑外。虽有同志同仇,亦将不汝答矣!岂不羞煞也哉!”

三思之后,周恩来应是付出了大量时间精力。二年级下学期,他的作文成绩就有了起色。1915年,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周恩来由此感慨维新者只知照搬西方皮毛,不足“定一生之志”。一篇《尚志论》旁征博引,运用大量典故阐明为人立志的重要性。

立功异域,封万户侯,班超投笔从戎之志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武侯忠心事汉之志也。及终其身卒应其言。若论其成功之秘诀,固由于一种叱咤风云之气,坚忍不拔之操有所铸成,要亦其最初之志,有以使之然耳。故凡同一人类,无论为何种事业,当其动作之始,必筹画其全局,预计其将来,成一希望在。然后按此希望之路线以前进,则其结果鲜有与此希望相径庭。

此文,老师的评语变成欣赏了:虽然“结体亦未工(文字间架结构尚未达到精巧)”,但“词腴气鬯(音同畅),生发不穷(文气通畅,阐释深刻隽永)”。

文章合为时而著。随着国势危急与思想成长,周恩来的作文愈发体现这个特点,救亡图存成为最重要的内容。这一年的年末,看到作文题“或多难以固邦国论”,他想到了袁世凯接受日本“二十一条”的国耻,慨然写道:

事急矣!时逼矣!非常之势,多难之秋,至斯亦云极矣!而全国人民,优游者有之,无识者有之。举目河山,将非我有,然酣睡仍复依,沉沉大陆,鼾睡依然。虽其中不乏爱国之士,发愤以图强,立志以自振;但时易境迁,如火如荼,转成为无声无臭矣!呜呼!卧榻岂容人鼾睡,宋太祖之言犹在耳。厝薪久已见微明,贾长沙之语岂忘心。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弱冠请缨,闻鸡起舞,吾甚望国人之勿负是期也。不然多难既不足以固邦国,时势亦不足以造英雄。

殷殷报国之情,读来令人声泪俱下。老师给的评语是:“才思骏发,波澜老成。中后历陈时事,尤有贾长沙痛哭流涕之情,诚杰构也!”对于同期的其他作文《海军说》《征蒙论》,老师更是赞许道:“笔酣墨饱,气势汪洋。”“青年有此文字的,是不可限量之才。”

1916年5月,南开学校组织了一次不分年级的作文比赛。每班推举作文优秀的代表参赛,11个班的200多人参加,其中就有周恩来。卷子上的名字是密封的,由教师集体评阅。试题有二,周恩来选的题是《诚能动物论》。

是诚也,大之垂举后世,小之造福一身。反而行之,则新莽自号圣贤,终居篡窃之名;曹操伪礼贤士,卒贻奸恶之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抚特涅之毒,万国共晓。故一人之智慧有限,万民之督察綦严。其以一手欲掩天下目者,实不啻作法自毙。以诈为利,以伪为真,卒至自覆自败,与人以可讥可耻之据。

周恩来(前排左一)在上课。后墙“含英咀华”匾额是严修为他题写的比赛嘉奖。

周恩来(后排左二)等优秀作文获奖者与国文老师张皞如合影。

周恩来开宗明义、层层推进,指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必须崇诚信、弃诈伪。参与阅卷的老师全被吸引,不约而同地给出高评价:“少陵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作者实得其妙诀。”“通体用笔之遒劲,布局之缜密,犹征功候之纯。冠冕群英,断推此种。”“识见高超,理境澄彻。”文卷交到严修的案头,严修看罢十分惊喜,挥笔写下“全校之冠”,并题匾额“含英咀华”以示嘉奖。

严修很赏识周恩来的人品才学,想促成周恩来和自家六小姐的姻缘。周恩来辞却了。他与同窗好友张鸿诰散步时,说明了其中缘由:“我是个穷学生,假如和严家结了亲,我的前途一定会受严家支配。”

“从这一时期的作品可以看出,周恩来关切国家和民族命运,并把个人的前途与之紧紧联系在一起。”周恩来纪念馆副研究馆员房士鸿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校风》《敬业》《星期》均是南开学生刊物,周恩来的武侠小说刊发于《敬业》。

寂寂荒郊,茫茫旷野。时则晨星隐隐,晓雾沉沉。几处烟云,一湾流水……当此时际,远远有一少年,踯躅长堤,一青衣女子及龙钟苍头,负一巨簏随其后……

伊何人?伊何人?观其所携之巨簏,察其面上之颜色,因知其为出游在外,而作还家之鸟,且在夜中必曾受大惊恐者。老苍头其仆也,然此青衣女子果何人乎?兄妹耶?夫妇耶?设果兄妹也,何其性情之迥不相若耶?一壮一怯,各异其趣。然则夫妇矣,书生无胆,少女多能,胭脂虎又岂甘雌伏哉?况观其行,察其言,似又非夫妇也。此中闷葫芦,殊令人难测。

“南开学校反对学生死读书,积极提倡课外活动。周恩来课外的练笔也很多,小说、诗歌、剧本,都有创作。”杨乃东说:“1914年,他与同班同学张瑞峰、常策欧等人组织‘敬业乐群会’,办了会刊《敬业》,发表大量文章。网友们发现的武侠小说《巾帼英雄》,就是他用笔名‘飞飞’发表在《敬业》的第一期和第二期上的。”

可惜,小说只登两期就“断更”了。“弃坑”的“飞飞”忙什么去了?周恩来纪念馆副馆长施春生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当时,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镇压革命党人,这篇小说可以看出周恩来强烈的英雄情结,希望有人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他的诗作《春日偶成(一)》,也以烟霾为喻,痛斥袁世凯挑起祸端。

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

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这是目前发现的周恩来最早的诗,和他的武侠小说同时发表在《敬业》第一期上。两首诗风格迥异,第一首直指袁世凯和军阀混战,第二首却是“婉约派”,出现了“相思”一词,颇有点少年心事了。

周恩来(右)与共同创办敬业乐群会的好友张瑞峰、常策欧。

不久,一起创办《敬业》的同学张瑞峰准備前往日本留学。行前,周恩来、常策欧陪同他来到海河河畔,畅谈临别之情和日后打算。周恩来接连赋诗三首,其一为:

相逢萍水亦前缘,负笈津门岂偶然。

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

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待得归农功满日,他年预卜买邻钱。

诗为送别,更为言志。其中许多典故,“王猛扪虱”“毕卓持螯”“勾践卧薪尝胆”,都在表现旷达、从容的志向。

1916年,周恩来在作文比赛拔得头筹后不久,学校外发生了一件大事:北洋军阀张勋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妄图复辟封建帝制。张皞如满腔悲愤,作《伤时事》一诗:“太平希望付烟云,误国人才何足云;孤客天涯空涕泪,伤心最怕读新闻。”周恩来读到老师的诗,提笔和了一首。

茫茫大陆起风云,举国昏沉岂足云;

最是伤心秋又到,虫声唧唧不堪闻。

与老师不同,周恩来没有沉浸于“空涕泪”的伤痛中,而是带着蔑视的眼光看待军阀,视张勋之流如秋日之虫。在国家民族的命运面前,武侠风云和少年心事都被抛诸脑后,周恩来要投身于拯救人民的事业中。

1917年6月,周恩来从南开中学毕业,筹划赴日留学。靠着老师、同学、朋友的零星接济,尤其是严修、张伯苓的热情赞助,他凑齐了最低限度的留学费用。东渡日本前夕,周恩来写下了“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在他现存不到20首诗作中,这是最知名的一首。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和许多热爱周恩来的人一样,施春生第一次读到此诗时受到深深震撼。“这首诗写得豪情四起,首句呼应了苏轼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壁十年图破壁’则化用了高僧达摩面壁修禅的典故,全诗充分表达了周恩来东渡日本时立志救国的抱负。”

次年,周恩来在日本度过了第一个远离故国的农历春节。他立下新年计划:第一,要想比现在还新的思想;第二,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第三,要学离现在最近的学问。

这些计划他都实现了。当时的日本,各种学说和理论应时而生、交相流传,无政府主义、新式主义等思潮盛行,马克思主义也因“十月革命”的影响而呈壮大之势。周恩来阅读日本学者河上肇主编的《社会问题研究》,也读到了从国内传到日本的《新青年》杂志,他了解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受《新青年》提倡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他写下了一首白话新诗《雨中岚山》。

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潇潇雨,雾蒙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娇妍。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

离开日本前,周恩来重新题写“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赠送好友张鸿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供图)

周恩来(左二)在日本留学时。

四月的蒙蒙细雨中,岚山樱花正在绽放。“‘一点光明’可以理解为马克思主义。诗中反映了周恩来探索真理的艰辛,也体现出他找到马克思主义的喜悦心情。”施春生说。

此时,周恩来已经明确知道,走改良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绝非中国的希望所在,他毫不犹豫决定“返国图他兴”,投考母校新创办的南开大学。临别之际,张鸿诰与几位同学为周恩来饯行,并准备笔墨纸张请他留言纪念。周恩来重新题写“大江歌”一诗,又在其后增添一段注释。

右诗乃吾十九岁东渡时所作,浪荡年余,忽又以落第返国图他兴。整装待发,行别诸友。轮扉兄(即张鸿诰)以旧游邀来共酌,并伴以子鱼、幕天,醉罢书此,留为再别纪念,兼志吾意志不坚之过,以自督耳!

这幅墨宝后来有曲折的经历。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告诉《环球人物》记者,1960年,周恩来邀请张鸿诰等老同学到西花厅相聚。席间,张鸿诰提起:“你离开日本前写给我的诗,我还保存着,将来我要拿出来交给博物馆。”“我那首诗交到博物馆?不够格,不够格!”周恩来回答。

那次聚会过后,周秉德听张鸿诰说起,在日伪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代,时常有军警突击搜查。张鸿诰忍痛裁掉周恩来的签名,将这幅字盖上一些闲章加以裱糊,混入其他字画。他思忖,万一被敌人发现,就以“不知谁是作者”为由搪塞过去。诗和题字因此得以保存。周恩来去世后,张鸿诰委托周秉德的母亲,将它送给了邓颖超。

“我想,如果没有张鸿诰老先生冒着危险精心珍藏,我们现在也就看不到这首表达伯伯少年壮志的诗篇了。可想而知,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不知伯伯还有多少文章、诗赋等手稿失散世间,未被人们发现。我现在想起来就深感遗憾。”周秉德说。

左图:为同学郭思宁题。右图:为南岳佛道救难协会题。

从东渡日本到回国,年轻的周恩来走过了属于他的“觉醒年代”。1919年五四運动爆发,周恩来积极响应。9月,在天津草厂庵天津学生联合会的一间办公室里,他与19名男女同学一起成立了觉悟社。

觉悟社的女同学中,有两位不能不提。一位是25岁的刘清扬,后来与张申府结婚。1921年,她与丈夫成为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另一位是年方15岁的邓颖超,她早就知道周恩来,曾在阅读《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后给周恩来写信:“我是你忠实的读者。”6年后,周邓结成伉俪。

在觉悟社旧址以南大约13公里处,就是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展厅里有周恩来《警厅拘留记》手稿复制品和一本黑色的硬皮册子《检厅日录》。1920年1月,因为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周恩来遭北洋军阀政府天津警察拘捕。他在狱中仍坚持斗争,写下这两本手记。

是年6月,邓颖超的同学李愚如到狱中探望周恩来。得知李愚如即将去法国勤工俭学,周恩来写下一首送别诗:“你走了,不能送你,我作首诗送给你吧!今天我从下午四点半钟做起,做到六点半钟,居然成功了。这首诗的成绩,在我的诗集里,要算是‘中上’了。”

……出國去,走东海、南海,红海、地中海;一处处的浪卷涛涌,奔腾浩翰,送你到那自由故乡的法兰西海岸。到那里,举起工具,出你的劳动汗;造你的成绩灿烂。磨练你的才干;保你的天真烂漫。他日归来,扯开自由旗;唱起独立歌。争女权,求平等,来到社会实验。推翻旧伦理,全凭你这心头一念……三个月后,马赛海岸,巴黎郊外,我或者能把你看。行行珍重!……

这一年的年底,周恩来也奔赴欧洲。他带着“改变中国社会”的自觉担当,开始了勤工俭学生涯。

阅读周恩来的诗歌、文章、书信,会看见他的笔迹。少年时期,他在书法方面就经历过严格的训练,后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运笔遒劲方正,苍劲有力;字体端庄秀丽,楷中见隶,颇具颜骨魏风;书写流畅自如,一气呵成。

在早年的书法作品里,最有名的,是写给小学同窗郭思宁的字。1913年,周恩来即将去天津读书,应邀为郭思宁题写“同心努力,万里前程指日登”的临别赠言。1917年,周恩来回沈阳筹备东渡事宜,见到郭思宁,又题写“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相赠。

旅欧归来后,周恩来从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成长为一名稳健、成熟、具有卓越领导能力的共产党人,很快投入险象环生的南征北战。期间,他有两幅著名的题字。

上马杀贼,下马学佛

抗日战争期间,随着广州、武汉、南昌相继沦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转移至易守难攻的湖南南岳。巨赞法师等爱国僧人提出建立佛教(包括道教)救亡组织。在周恩来、叶剑英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南岳佛道救难协会于1939年5月7日正式成立,周恩来为之题写“上马杀贼,下马学佛”。

拿到题词,巨赞法师沉吟了片刻:“弟子斗胆请教,先生题词‘杀贼’与‘学佛’联系在一起,于教义是否相符?”

1914年1月18日,《新华日报》刊发周恩来写的“皖南事变”挽诗。

邓颖超怀抱“小乐天”荣伟民。

周恩来解释说:“阿罗汉的第一个汉译是‘杀贼’。不杀除烦恼之贼,就成不了阿罗汉。我写的是‘杀贼’,不是‘杀人’,这个‘贼’当然是指佛教中不能容忍的歹徒。现在日本强贼正在大批杀我同胞,我们不把杀人的贼杀掉,怎么普渡众生?”这坚定了巨赞法师的抗战信念。由于在抗战时期的突出贡献,他后来作为宗教界民主人士代表前往北京,在天安门城楼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

“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题有另一幅著名题字。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当时,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袭击,除2000余人突围外,大部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遇难。国民党诬称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其番号,还扣押了《新华日报》的全部相关消息和社论。

为了应付新闻检查,《新华日报》于1月18日刊印了两个版面,其中一个冒险刊发周恩来前一晚写下的“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题词和挽诗。这饱含悲愤的25个字,揭露了皖南事变的实质,表达了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强烈抗议,使真相很快传遍世界各地。

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也有喜悦。抗日战争后期,邓颖超在重庆红岩办了托儿所,有位叫荣伟民的小朋友不到1岁就来了,他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干部的儿子。荣伟民爱笑,周恩来称他为“小乐天”,称邓颖超为“大乐天”。有一次,“小乐天”在八路军办事处门口玩,碰到邓颖超回来,乐呵呵地扑到“邓妈妈”怀里。路过的工作人员拍下这一幕,周恩来看到照片后即兴作了一首打油诗,题写在背面。

大乐天抱小乐天,

嘻嘻哈哈乐一天,

一天不见小乐天,

一天想煞大乐天。

诗和照片后来被刊在红岩的墙报上,同志们传诵一时。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民族解放、民主运动中牺牲的烈士。碑身正面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是毛主席撰文、周恩来书写的碑文。

据总理办公室秘书王海青回忆,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日理万机,一直没时间书写碑文。1955年8月,他与毛主席到北戴河座谈,会后应主席要求留下休息,书写任务就是趁这段时间完成的。他每天上午9点准时练习,每次15至30分钟。为了求得最佳效果,他把写好的字放大成纪念碑所需实际大小,逐个观察、反复比对、精心挑选。每写好一部分,他就送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那里征询专家的意见,谦虚地说“不行再重写”。“他写得特别认真,一笔一画写得非常工整,是抱着沉重、尊敬的心情写的。”周秉德说。

周恩来侄子周尔均对《环球人物》记者说:“伯伯的字,像他这个人一样,俊朗而不失风骨,沉雄而饱含优雅,潇洒又张弛有度。人民英雄纪念碑150字的碑文,他写了整整41遍,直到写出自己‘较为满意’的效果为止。由此也可看出,伯伯的字,一如其为人之严谨、之自律,有举轻若重又开阖自如的风格。”

1958年5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揭幕。“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周恩来的笔迹铭刻在碑身上,矗立在天地间,向世世代代的人们讲述英雄,也为世世代代的人们永远敬仰。

(感谢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对本文的支持)

猜你喜欢

南开作文
《南开话语研究》系列丛书再推出两本新书
张伯苓去世时口袋中仅有6元7角钱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首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会议综述
我是爱南开的
辉煌的起点:论南开新剧团早期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