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薪酬管理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2023-03-07林銮珠张靓婷
林銮珠,张靓婷
(海南大学 国际商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新时代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优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必然选择[1]。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薪酬管理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很多高校薪酬管理课程体系的建设路径较为模糊,缺乏以成果为导向的课程设计,造成教师备课注意力发散和积极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为知识意义主动建构者的建构主义理论,为薪酬管理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2021年以来,海南大学薪酬管理课程教学团队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本文试以此为例,将建构主义教学法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效融合,探讨建构主义教学法在薪酬管理课程思政中的实践应用,以促进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新时代企业管理人才。
一、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法
建构主义是当代心理学理论由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3]。建构主义强调主体性与选择性,认为学习是主体能动选择和主动建构的过程[4]。经过30多年的探索,目前比较成熟的建构主义教学法主要有三种: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
(一)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抛锚式教学法是由美国范德堡大学的约翰·布兰斯福特教授所领导的认知和技术项目组开发的一种学习和教学策略[5],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并达到目标的全过程”[6]。教学中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旨在鼓励学习者对学习内容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7]。抛锚式教学法由五个环节构成:(1)创设情境: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与真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2)确定问题:从情境中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3)自主学习:学生各自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4)协作学习:通过讨论与交流,修正、加深每一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达到比较一致的认识。(5)效果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8]。
(二)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
支架式教学法是指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方法[9]。支架理论源于苏联心理学家列夫·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列夫·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个发展水平,第一个是现有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二个是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最近发展区”。教师可通过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搭建各种支架,帮助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提升到潜在发展水平[10]。支架式教学法由五个环节构成:(1)搭脚手架:围绕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入支架:呈现一定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为学生的建构活动提供基础。(3)独立探索:让学生在支架的帮助下自主寻求问题的答案。(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和讨论。(5)效果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对个人的评价[11]。
(三)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随机进入教学主张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基于不同目的,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以使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理解,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12]。随机进入教学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1)呈现基本情境;(2)随机进入学习;(3)思维发展训练;(4)小组协作学习;(5)学习效果评价[13]。
当前,我国各高校正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以形成协同效应。建构主义教学法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
二、建构主义教学法是薪酬管理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路径
(一)建构主义教学法可满足课程思政“以学生为中心”的客观需求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而建构主义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14]。因此,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法开展课程思政,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平等对话和思想沟通,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则创设平等、开放、交互的教学氛围,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在需要和思想动态,并因材施教,使学生获得直击灵魂深处的思想感悟,从而达到“入脑、入心”的思政效果。
(二)建构主义教学法可满足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的客观需求
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而隐性教育方式则是课程思政的根本要求。推进课程思政最理想的境界是让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实施教育,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受教育[15]。而建构主义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就是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因此,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法进行课程思政,可创设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和丰富性的学习环境,将贴近学生兴趣特点的课程思政素材嵌入专业知识的讲授中,用情节真实、过程复杂的故事营造解决问题的环境,让学生自然融入学习课堂,通过哲理性、启发性、感染性的叙事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与浸染,从而实现“盐溶于汤”的思政目标。
(三)建构主义教学法可满足薪酬管理“复杂性学习”的客观需求
薪酬管理课程体系庞大,章节内容相对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薪酬结构设计需要同时考虑薪酬的内部一致性和外部竞争性两方面的问题。需要从企业内外部两条线入手,一条线是在企业内部,对企业各个岗位进行岗位评价,确定各个岗位的相对价值;另一条线是调查企业外部其他同行业类似岗位的薪酬水平,帮助企业制定出具有竞争性的薪酬结构。这部分内容如使用传统的纯理论讲授方式,一方面学生学起来难以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学过后会很容易遗忘。学习可以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两种。初级学习的内容是公认的重要概念和事实,高级学习则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能灵活运用到具体情境中[16]。建构主义教学法则适用于高级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学习到的新知识或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从而实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17]。因此,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法,可借助丰富、立体、形象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好地实现理论知识的“同化”和“外化”。
(四)建构主义教学法可满足薪酬管理“大案例学习”的客观需求
薪酬管理包括薪酬管理原理、薪酬战略制定、薪酬调查、薪酬水平决策、薪酬结构设计等内容。为了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塑造”“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薪酬管理课程每章节都配有相关企业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可将理想价值、社会责任、职业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案例分析之中,起到良好的思政教学效果[18]。这些章节案例多属于内容丰富、涵盖知识点较广的大型案例,需要完成复杂决策、悖论争议、理论解释、方法应用等任务[19]。大型教学案例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大量文献,完成小组学习讨论、制作PPT和案例演示等系列任务,需要学生之间的通力协作。而建构主义教学法特别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20]。学生们在一起讨论和交流各种理论、观点和假说,从而保证学习者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因此,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法,可帮助学生通过小组的协作学习,共同讨论、协商和辨析,从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案。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薪酬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
由于建构主义教学法是薪酬管理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路径,2021年以来,海南大学薪酬管理教学团队基于建构主义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考虑到薪酬管理课程的课程性质和授课对象为工商管理专业高年级学生,教学团队主要尝试使用了抛锚式教学法和支架式教学法两种方法。
(一)基于抛锚式教学法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1.2 薪酬管理基本原理”为例,该节主要讲授薪酬管理的重要决策与公平性要求等内容[21]。通过本小节的知识点与相关案例“东航云南分公司飞行员的‘集体返航’事件”的学习与讨论,教师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渗透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公平公正、敬业爱岗、诚信守法的价值取向以及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操守等。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1.“设锚”——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先利用PPT展示东方航空公司的商标图案,然后提问“这是哪家公司的商标?”待学生回答是东方航空公司的商标后,教师继续追问:“大家在选择飞机出行的时候,会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可能会回答:“价格、安全、服务、机型……”最终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安全性因素最重要。
2.“抛锚”——确定问题。让学生翻阅手中的案例资料,回答三方面问题,同时强调大家要独立思考。锚一:东方航空公司的薪酬制度合理吗,存在哪些问题?锚二:东方航空公司应当采取哪些改进措施?锚三:东方航空公司对飞行员的管理存在什么问题,应如何改进?
3.“思锚”——自主学习。让学生以“锚”为方向和目标,利用手中的资源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4.“解锚”——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然后每个组派一名代表进行陈述,最后再汇总讨论得出结论。
锚一:东方航空公司的薪酬制度不合理。存在以下问题:(1)外部缺乏竞争性,内部缺乏公平性;(2)激励机制不完善,未体现地域区别、工作强度、工作难度、危险系数等因素;(3)违反多劳多得原则,个人收入与劳动付出不匹配。
锚二:东方航空公司应当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参考同地区同行业薪酬标准,建立具有外部竞争力的薪酬制度;(2)做好工作分析,认真评估工作难度、强度、危险等系数,创建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3)完善绩效激励机制,将奖金与绩效挂钩,实现多劳多得;(4)增加股权激励,增加小时工资。
锚三:东方航空公司对飞行员的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管理方式简单粗暴;(2)沟通渠道狭窄;(3)高层领导对员工缺乏人文关怀;(4)员工权益受到侵害,诉求无门;(5)缺乏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对此,应采取如下改进措施:(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凝聚力;(2)加强内部监管和沟通体系建设;(3)充分尊重员工,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合理流动;(4)完善飞行员退出机制;(5)加强对飞行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讨论,教师提炼出本节课程思政元素——公平公正、以人为本、职业道德,并引导学生理解企业的薪酬体系设计只有满足员工对薪酬分配的公平性需求,才能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与满意度。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薪酬管理公平性要求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公平正义、敬业诚信的价值观。
5.“省锚”——效果评价。教师要对学生在整个抛锚式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精准点评,同时请学生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对主动进行独立探索或积极参与协作学习的学生着重予以表扬与肯定。接着介绍2021年3月发生的“东海航空互殴事件”,结合中国民航局对涉事机长撤销航空驾驶员执照的处理结果,引导出“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始终要把保证人民生命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的重要结论,从而再次重申课程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伦理操守。
教学小结:“锚”是抛锚式教学法的灵魂,贯穿整个课堂。因此,确定一个合适的“锚”至关重要。教师在授课之前要先把教材“嚼碎”了,梳理提炼出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锚),然后再通过“设锚”“抛锚”“思锚”“解锚”“省锚”等五个环节逐步推进,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价值塑造。(1)“设锚”:通过设计一种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抛锚”:明确目标,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学习的方向,有指向性地去学习。“抛”锚是抛锚式教学法的关键一步,何时“抛”锚或以何种方式“抛”锚,要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状态等教学情境而定。可以先介绍故事情境,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再抛“锚”;也可以先抛“锚”再引出故事情境,这样有利于学生阅读案例时主动捕捉情境中的信息。(3)“思锚”:这一环节强调的是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以“锚”为目标进行导向型学习。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可为下一环节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4)“解锚”:这一环节强调的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价值观相关的辨析题,既可以增加讨论的趣味性以及辩论性,也可以更好地达到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学生讨论总结出来的观点远比教师直接讲授灌输的观点更容易让他们自己接受。(5)“省锚”:通过自评与他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直接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优点。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教师在这一环节应将案例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注重学生情感的升华,同时应将思政元素再次进行总结提炼和升华,从而更好地达到本节课的德育目标。
(二)基于支架式教学法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2战略性薪酬管理”为例,本章主要介绍薪酬战略与企业战略、生命周期、组织文化的匹配等内容。通过本章节的专业知识与相关案例“华为公司的薪酬战略”的学习与讨论,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于专业知识传授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塑造”的目标。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1.搭建脚手架——情境创建。建构主义主张知识具有情境性,因此课程思政教学中如能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创建丰富、立体、形象的情境,可帮助学生从自身认知能力去理解和感悟课程思政元素。通过教师提供的脚手架,学生在原有知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将案例情境和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加工、吸收和同化,从而建构出有意义的知识[22]。
本章节的知识点是薪酬战略与企业战略、企业生命周期、组织文化的匹配。围绕“薪酬战略”这一学习主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支架式教学法的各个环节,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支架式教学法概念框架图
2.进入情境——案例导入。教师首先利用视频向学生展示华为公司海外宣传片“Dream It Possible”(这个短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安娜的女孩追求钢琴梦想15年的成长历程。安娜通过不懈的坚持与努力,最终登上了维也纳音乐厅舞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华为公司通过这个视频传递出的价值理念是“只要每个人执着追求,我们都会梦想成真”,从而提炼出本节的思政元素:“奋斗者文化”。接下来教师利用 PPT向学生介绍华为公司的发展历程,着重向学生强调:华为公司最初作为一家注册资金仅有2万余元和6位员工的民营企业,敢于进入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通信行业,并经过30多年的努力发展成为全球知名通信设备供应商。华为公司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以人才为本、未雨绸缪、科学应变”的理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提炼出本节的思政元素:“以人为本”。
3.独立探索——思政元素提炼。让学生阅读华为公司的薪酬战略案例,独立思考三个问题:(1)华为公司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2)华为公司经过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薪酬战略有什么特点?(3)华为公司的组织文化有哪些特点?华为公司的薪酬战略与组织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所学的专业理论分析案例,努力去获取、消化所学的专业知识,进一步赋予知识新的意义;同时提炼相关思政元素,塑造和完善自身价值体系。
4.协作学习——价值渗透。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协作学习,并派代表展示小组研讨的成果。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探究式提问、质疑式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探究和总结,使协作学习更加深入。教师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地进行思辨与讨论,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和价值渗透。例如,引导学生思考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对组织文化形成的影响。“我们的人生,痛,并快乐着。”这是华为“芭蕾脚”广告照片上的一句话,“那只伤痕累累的芭蕾脚”既代表着华为公司的精神,也是任正非本人经历的一个侧影。进一步引导学生去阅读任正非写的文章《我的父亲母亲》,从任正非的成长经历去了解和领会任正非的领导风格和企业家精神是如何形成的,从而提炼出本节的思政元素:“企业家精神”。
5.学习效果评价——价值塑造。首先,教师对“薪酬战略”这一知识模块及其涵盖的思政元素进行总结,指出学生应该掌握“企业薪酬战略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生命周期、组织文化相匹配”的知识点,以及相应的思政元素:“奋斗者文化、以人为本、企业家精神”等。其次,教师对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从案例讨论、个人发言、小组展示等多个角度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最后,通过学生提问与教师回答,进一步结合2020年以来美国对华为公司的一系列打压政策,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前我们国家仍属于发展中国家,需要全民族、所有企业和所有人携手共同奋斗,才能屹立于世界、不受制于人,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和对国家发展的社会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教学小结:创建合适的学习情境,提供各种教学支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是支架式教学法的实施关键。教师在授课之前要认真梳理相关的知识点,然后再通过“搭建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等五个环节逐步推进,在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德育目标。(1)搭建脚手架: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使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清晰地显现于各个分目标中,便于学生理解。(2)进入情境:教师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材料或启发性问题,将学生引入一定的案例情境。通过案例情境克服知识的抽象性,可帮助学生从自身认知能力去理解和感悟课程思政元素,从而达到更好的课程思政效果。(3)独立探索:通过提问、设问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将学生带入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并行的情境中。(4)协作学习:在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培养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形成勇于担责、敢于创新的职业价值观。(5)学习效果评价:在搭建脚手架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自我评价和总结,使学生对“薪酬战略要与企业战略、企业生命周期、组织文化相匹配”的知识点与相关思政元素有了较全面理解,最终完成“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塑造”的自我建构。
四、基于建构主义的薪酬管理课程思政改革实施要点
从教学改革实践来看,基于建构主义实施薪酬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有如下五个方面的要点。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
建构主义理论对传统的教师角色提出严峻的挑战。教师不应该把自己视为“掌握知识和仲裁知识正确性的唯一权威”[23]。教师要深刻理解并掌握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24]。尤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借助建构主义教学法这个工具,认真打磨薪酬管理课程思政体系,将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效衔接起来,仍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意识和心态,由传统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不断提高自身课程思政素养与课程思政能力,才能有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做好学生的学情分析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建构主义教学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更高。学生要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要具有强烈的学习期待、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很强的学习能力[25]。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学情分析,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还要深入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从而能够针对学生的专业、年级、班风、学风等特点准备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所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要处于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教师可通过设计多元化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辩论赛、报告会、演讲、讨论、交流和评价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加快思政教材的建设工作
作为教学系统的三要素之一,思政教材的作用至关重要。应及时修订现有薪酬管理教材,更新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要素,将课程思政目标融入整门课程的章节体系和知识结构中。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外,还可以引入国内外热点时事案例、经典文献、中华诗词、哲思故事、社会热点新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使教材内容变得更丰盈、充实。有了配套的课程思政教材作支撑,教师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专业理论中的思政元素,更有效地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四)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度
建构主义教学法非常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能否打造生动、形象、立体的问题情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同化与顺应过程。因此,教师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慕课、智慧树、超星、雨课堂、学堂在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同时要紧跟时代发展,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在抖音、哔哩哔哩、芒果TV、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平台寻找课程思政素材,将课程思政元素以案例、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增加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优化教学评价的方式
建构主义教学法始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因此,教学评价首先应当以有利于学生本体的主动发展为标准,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自我反馈能力等为标准。其次,应将教学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随时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同学的互动及合作程度、笔记和作业的质量等。最后,评价主体应多元化,不仅教师是评价者,学生也应成为评价者,鼓励学生开展自评和小组互评等。这种角色的转变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学习热情,更好地发挥建构主义教学法的课程思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