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地域传统文化的阅读推广研究
——以运城学院图书馆为例
2023-03-07费青娟
费青娟
(运城学院图书馆,山西运城 044000)
地域传统文化是某个特定区域的人民在悠久的历史中动态参与所生成的独特文化。它反映这个区域的历史、政治、经济、思想、观念,凝聚着所在区域人民长时间的劳动和文明成果,是当地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文化自信自强”的核心概念,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高校图书馆拥有当地文化相关图书和信息的独特资源”[1],肩负着发扬和传承地域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自强的隐性职能。
一、高校图书馆地域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优势
相较于实践上操作性和复制性较强的各学科专业类书籍,地域传统文化因其内容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阅读对象不甚明确,推广难度较大且效果不明显。有鉴于此,高校图书馆应紧密围绕国家及地方发展战略,积极探究高校图书馆地域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内在逻辑,结合地域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难点,深化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建设,以更好地推动文化自信自强战略的实施。
(一)地域传统文化
地域是空间的概念,指地理上一定的区域范围。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的积累和灵魂,内涵层次和种类丰富,学界多从文化的要素和形态来定义,是环境、政治、经济、艺术、军事等社会现象及其连带现象的综合。从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域文化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人们,在长期的体力与脑力劳动创造和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积淀、发展,在物质与精神上升华的全部成果与成就。”[2]地域传统文化有四个特征:第一,地域性,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地域传统文化是特定区域内的人们在对自然与社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传播和扩散。第二,亲缘性,起始于当地人民生活中的发明和创造,对本地居民来说比较亲切且容易接受,但是对于外地人来说就比较有距离感,不太容易理解和接受。第三,隐性的影响力,长期在某个地方生活,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第四,边缘性,即使是本地人,如果不是工作或者兴趣驱动,也不会非常专注于地域传统文化的探索和推广。地域传统文化是综合了地理、经济、文化、风俗等各种要素的地域文化体系。
(二)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优势
“地域传统文化的阅读推广对于我国文化传播、文化资源整合、文化推广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3]“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促进和保障文化事业发展。”[4]2011 年10 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20 年10月,中央宣传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推进全民阅读是一项时间长且影响深远的任务,图书馆凭借其资源和人才优势在全民阅读事业中任务艰巨、作用独特。
1.地域传统文化资源丰富集中
高校图书馆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文化建设都处所在地域的重要位置。高校图书馆不仅拥有所处地域丰富的相关资源,而且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大部分是高校学生和教师,对于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责无旁贷。如果高校师生有调研和开发相关资源的需求,可以花最低的时间成本获取需要的资料。地域内不同类型的文化资料,也可以汇集到高校图书馆中作为资料库方便后续的保存和研究。
2.传播渠道和方式多元
传播渠道是沟通高校图书馆资源和读者的重要纽带,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和方式有助于地域传统文化的推广。地域传统文化在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传播渠道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线上渠道可以通过组建数据库和研究中心、线上参观、数字藏品等方式推广地域传统文化,线下渠道可以通过建设特色阅览区域、提供地域传统文化文本资源、办展览、利用先进技术举办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活动等方式推广地域传统文化。
3.引导推广人员专业性强
高校图书馆针对地域传统文化的推广阅读应该寻找和培养专业人员进行。相较于公共图书馆和书店,高校图书馆具有容易接纳和学习新事物的大学生群体,更有利于专业人员的吸纳和培养。另外,高校图书馆借助专业人员对平台会员、游客、读者等提供服务,可以更精准地传递文化的故事和内涵,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4.学习氛围有利于沉浸式阅读
大部分读者去图书馆的目的都是学习知识,而高校图书馆提供的空间和氛围很容易让读者达到沉浸式阅读的状态。与传统的阅读方式不同,沉浸体验式的阅读有更好的交互性和代入感,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渐渐从“旁观者”变为“局内人”,实现沉浸其中的感受。当读者进入到沉浸式阅读的氛围中时,会激发更多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特性有助于读者对地域传统文化的吸纳和创新。
二、运城学院图书馆地域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现状分析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最南部,在古时候被称为“河东”,是因盐而生、因盐而兴的城市,又被称为“盐运之城”。运城学院是当地唯一的公办本科院校,肩负着当地的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和地域传统文化推广的重任。考察分析运城学院图书馆地域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现状可以为其他高校图书馆推广地域传统文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总体思路
运城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河东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摇篮。”[5]1华夏民族的始祖尧舜禹都先后在运城活动过。“中华世纪曙猿”化石在运城市垣曲县发现,将类人猿起源向前推进了一千多万年。在运城芮城县西侯渡文化遗址发现了人类最早用火的证据。运城历史名人众多,如:春秋时期的商人猗顿,三国名将关羽,唐代诗人王勃、柳宗元,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等等。运城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关公文化、盐文化、德孝文化、根祖文化等河东文化。以这些文化元素为依托,运城市实施了“挖掘阐释、传承普及、文艺创作、价值观培育、文化体制改革”五大工程,为传承和推广地域传统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运城学院图书馆是一所综合性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协调各部门从平台和活动两个角度对地域传统文化进行阅读推广。
(二)主要平台
运城学院图书馆创建了“河东文化研究数据库”和“河东文献中心”作为地方传统文化推广的重要平台,提供与河东文化研究相关的电子资源和纸质文献,为河东文化的研究、传播与推广提供支撑。此外,为推广河东文化,运城学院还专门成立了“河东文化研究中心”,其相关的电子资源和图书文献主要由图书馆的“河东文化研究数据库”和“河东文献中心”提供。其中,“河东文献中心”提供河东文化研究的通用工具书、各县区的地方志和三个研究方向的文献。三个研究方向是“河东文化研究中心”结合运城市的发展需要,依托河东地域独特的文化资源所形成的三个互相支撑的研究方向:第一个是河东根祖文化,侧重盐文化、道德文化的研究,以“根祖文化”为特色;第二个是河东古籍研究,侧重河东古籍的整理和研究;第三个是河东文学,侧重河东文人、文学、民间文艺的研究。
(三)主要活动
运城学院图书馆五年来对地域传统文化的推广活动如表1 所示。活动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系列活动。线上系列活动如近几年兴起和参与人数众多的读书月活动以及在公众号上发布部分和地域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书籍介绍、视频推荐。线下系列活动包含了总体图书馆活动中的支线活动。如:组织其他高校师生到图书馆参观考察;了解地域传统文化;举办座谈会,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探讨地域文化的传播、传承、意义等;通过相关的地域传统文化书画展,在各领域人群中推广地域传统文化;通过定期对相关图书的整理和归纳,更好地掌握和开发相关的资源等。
(四)推广的优点与缺陷
通过运城学院图书馆现有地域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平台和活动可以看出,现阶段运城学院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优点和缺陷并存。优点包括:第一,持续关注。运城学院图书馆持续关注地域传统文化,每年都举办相关的线上或线下活动,组织感兴趣的相关人员参加,为河东文化受到持续的关注提供了推动力。第二,线上和线下资源较为丰富。“河东文化研究数据库”“河东文化文献中心”以及图书馆公众号,对河东文化相关资源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挖掘,为河东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撑。此外,图书馆流通部和阅览室也设有专门的河东文化相关书籍陈列区,凸显了资源渠道的多样性。第三,线下活动与线上活动并举。“运城学院图书馆”公众号定期更新,给了传统文化受众一个广泛的传播途径。缺陷包括:第一,虽然线下活动也一直在持续进行,但是结合线上渠道和线下资源对地域传统文化进行阅读推广的活动较少。第二,参加活动的人群有限。对于传统文化推广的相关活动,参加人数和类型较单一,通常都是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人群。近几年的线上活动吸引了部分师生关注河东文化,可以做更多的尝试。第三,合作单位类型较少。线下活动和合作单位以政府和相关协会为主,线上活动的合作方主要是新东方在线,可以尝试接触更多的合作方,拓展合作的渠道和思路。第四,文化技术融合较少,推广渠道单一。线上和线下的推广活动缺少对于新技术的追踪和应用,推广渠道仅限于线上的公众号和线下的主题活动和宣讲。第五,推广宣传力度不够,推广链条的构建范围不宽。目前,传统文化推广活动和平台的影响范围有限,推广链条上端仅限于少数当地政府部门和协会,链条下端主要针对本校学生,影响和辐射面不够宽泛。第六,缺乏专门的服务人才。图书馆工作人员大多是引导师生学习的专业服务型人才,缺乏专门的推广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才。
三、高校图书馆地域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建议
酒香不怕巷子深,文化、活动和平台的影响力离不开大范围的宣传和推广。
(一)线上线下结合,吸引大众关注
人们在接触新产品上的态度上会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每种事物都会有创新者(2.5%)和早期使用者(13.5%),接着会有越来越多的早期大众(34%)和晚期大众(34%)注意、使用和了解相关的产品,最后是落伍者(16%)对相关产品没有兴趣,推广将不再产生效果。基于此,对于地域传统文化的推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采取线上渠道和线下资源相结合的方法,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对地域传统文化进行阅读推广的活动次数,吸引人们关注和了解地域传统文化的品牌和产品,促使他们使用和购买相关产品;第二步,当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某个产品并产生购买欲望时,抓住机遇扩展地域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第三步,做好文化的宣传并保证产品质量,维持地域传统文化在感兴趣的人群中的热度。
(二)拓展合作渠道,加大推广宣传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大地域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影响力:与学院层面建立链接,点对点传播活动信息;与当地各新闻媒体和文化团体合作,拓宽宣传渠道;在图书馆的高科技设备附近设立宣传点,普及传统文化的相关信息;图书馆空间设计上加入地域传统文化的元素,提升师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高校及市域范围内(特别是高校内)的零售店增设传统文化相关的商品,吸引学生和当地群众对地域传统文化的注意力。
(三)构建社会链接,共建资源平台
对于地域传统文化在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要从宣传链条的上端和下端同时构建范围更广的链接。在上端,广泛构建与当地政府、各种协会、高校、传承人、企业等各种类型机构的链接,丰富平台的文化资源。在下端,调研受众群体经常接触的渠道和平台(如便利店、餐饮店、自习室、超市等),从师生的生活入手探索文化输出的路径。
(四)文化融合技术,开拓推广渠道
“当今社会,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正在兴起,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历史性跨越。这些高新技术必将加速促进文化的发展。”[6]1当代大学生对于新技术的体验需求越来越高,如果内容不够丰富,阅读推广方式没有创新,读者满意度和兴趣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促进将新技术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融合,为图书馆的地域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增添新的活力。譬如,文化展览活动中可融入虚拟现实技术,让参展的读者看到会活动的图像、人物形象、物件等,生动形象地体验相应文化的内涵,加深读者对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五)迎接风险挑战,推进品牌建设
对于地域传统文化的推广,一个重要的痛点就是受到空间地理的限制,相关产品较难产生收益,进而影响地域传统文化的推广。基于营销学中经典的4Ps 理论,首先探究产品层面传统文化类的产品卖点,接着根据市场定位的不同确定产品价格,再则考虑传统文化输出的渠道是否符合高校学生的习惯,最后通过品牌宣传、推广等一系列活动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培育专业人才,鼓励研究创新
为了更好地推广地域传统文化,不仅要为图书馆培养引导师生学习的专业服务型人才,也要培养传统文化合适的传承人。图书馆的专业人才培育可以从学生入手,让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和兼职地域传统文化展馆的导游,拉进文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关注传统文化的人群中筛选对相应文化感兴趣的人并作为传承人进行培养。建立专用的资金,鼓励地域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和扩散。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地域传统文化的阅读推广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和责任。在科研方面,地域传统文化专属数据库的建立有助于相关科研工作者更快获取所需要的资料,节约收集资料的时间。在文化方面,高校图书馆助力地域传统文化的推广,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融入当地的人文环境和生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广和附加新价值注入新的活力。在实践方面,高校图书馆通过拓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探索文化阅读推广的创新模式,深化高校立德树人的功能。高校图书馆的地域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不仅有利于全民阅读目标的实现,促进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完善,也是高校图书馆内实现服务创新和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