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国时代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呈现样态和实践遵循

2023-03-07

晋中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政治

周 伟

(晋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晋中 030619)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宏伟目标和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于当代中国现实需要,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明确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主题,作出了到21 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实现了社会发展目标由“全面小康”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性转变和提升。基于这一时代背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生命线”和重要法宝,以“数字化”存在形式的变革为逻辑起点,逐步实现了自身发展形态的全面转型。

一、强国时代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成逻辑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观念性存在,是社会上层建筑的必要构成,长期以来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居于“传家宝”“生命线”的重要地位,发挥着引领政治方向、凝聚人民力量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等重要作用。在新阶段新征程,进一步提升人民美好生活质量进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接力奋斗的新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社会发展全局中,科技创新居于核心地位,推动着社会发展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事业的推进业已发挥着战略性的支撑作用。这一社会客观存在的变化迫切地要求教育步入数字化发展形态,从而以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这一社会上层建筑的变革适应社会存在的发展,这已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客观现实: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内含着科技强国建设的要求。在新时代,伴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借助5G、AI 和XR 等技术实现数据之间的无缝链接。由此,虚拟与现实交融、人工与智能结合,促使人们参与到场景切换所带来的沉浸式体验中。在这一体验中,人们的社会生活面貌得到了技术支持下的全面勘察,其对于人们各类生活需要、诉求等的准确收集,为政党体察民情进而制定方针政策等提供了客观参考。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联系和服务人民的政治手段,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实现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呈现出强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诉求和必然趋势。

一方面,数字环境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体化。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以数据为核心,在引入强算力的基础上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进行精准把握,在经过数据追踪、整合与分析后,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外在地呈现为数据变化。在技术赋能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起、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等环节的一体化特征更为突出。这是因为在大数据、算法等数字技术的赋能下,教育主体能够即时体察教育对象的思想变化趋势,精准有效地把握教育对象的需求及其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并在教育活动完成后进行科学的评估。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密切了教育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是一系列构成要素协力合作、共同作用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驱动,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叠加的总体效应,能够在特定价值的引领下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当前任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有学者指出,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在内的综合发展进程,中国式现代化是涵括社会发展各领域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蕴含着实现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价值意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导向性特征,渗透、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方位、各领域和整个过程,在价值目标上与中国式现代化一同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二者具有高度一致的价值取向。与此同时,二者的密切联系还体现在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引领政治方向、汇聚思想共识、激发精神动力等政治功能,使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成功实现均离不开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助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16。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形态,内含着助力实现这一中心任务的使命。《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2]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特殊的治理活动,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中国之治”的重要途径,其在数据和信息等的储存、整合和匹配上具有的技术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党的治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价值引领和联动机制。与此同时,伴随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的转换,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态和内容等也将得以不断地完善等等,由此彰显出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之于推进国家治理、实现更高政治目标的价值理性。

二、强国时代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呈现样态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有其特定样态,以此表征着自身的本质和特征。在强国时代,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其生成到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衍生出丰富的呈现样态,对其进行全面的阐释有助于总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其内在优势。

(一)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准化样态

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准化素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其标准化要求。当前,在云网融合的教育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和“算法推荐”的加持下,实现了教育全过程和全要素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创新发展。然而,在海量数据信息的裹挟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所运用的数据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却难以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在2022 年11 月底出台了《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明确了教育者运用数字技术优化和变革教学活动的认知、能力等评价标准,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借助数字和技术优势提升教育能力和水平提供了规范和依据。例如,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可通过对不同社会群体的一般性需要和特殊性诉求、个体需要和普遍需要进行多维的数据甄测,把握不同社会群体对党执政的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的需求及其特征并对之进行概括、凝练和提升,进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打造出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切实需要的智慧育人服务模式。在此基础上,将智慧育人理念、方法和技术融入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探索实践全过程,凸显出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便捷性和普惠性,助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这一过程通过采用跨界联网、协同共进的育人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明确的方向指引下实现了与智媒体的深度融合,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标准化发展的领域,提升了其深度。

(二)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样态

精准化样态是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存在样态,对于提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效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精准思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在区域间均衡开展分类施教、打造教育特色,以及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从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进路看,数字技术的精准引入能够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改革难点的攻克。具体来说,“精准化”与“数字化”的存在均以数据为前提,二者功能的发挥均离不开对大量数据信息的占有,这是二者利用技术优势实现智慧联动、精准预测的必要前提。由此可知,“数字化”赋予了“精准化”的实现以必要的技术支撑,“精准化”直接呈现着“数字化”的功能。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唯有准确解析教育对象之间的具体差异,精准预判不同教育群体的需要、期待和要求,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资源和问题上实现优质供给、智能匹配和有效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贫困区域困难人群的精准发力,以此体现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特性对于建构数字教育体系高质量品质的积极作用。

从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看,数字技术的精准引入有助于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发展的成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发展进程中,通过打造“数理文明”和“数据智慧”,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改造和功能升级,是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可预见的发展趋势。进而言之,在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中,教育的对象、目标和手段等均被印上数字技术的底色,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真正实现了可感知、可计算、可协同的运行机制,由此建构起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发展理路,彰显出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

(三)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智化样态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社会各领域和社会就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数智化”概念伴随而生成并不断发展。对这一概念的把握,是阐释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样态的基本前提。具体而言,“数智化”不同于“数字化”,两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对技术的推崇是“数字化”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崇尚应用则是“数智化”的重要取向。由此可知,尽管二者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不同,有着完全不同的指向,但二者均以数据为基础的相同点,构成了数据整合分析与智能决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完整过程,可见“数智化”和“数字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新时代,数据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已使其成为新型的社会生产要素,继而在战略意义上上升为影响人类存在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就教育领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与数智化升级是这一时代背景下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其有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不具备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具体来说,数字时代的海量数据及其规模化的流转,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优势。为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过程中,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贯穿于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一环节。譬如,在教育环境的优化上,可通过数据生态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总体性的评估与解读,破解育人实践中的薄弱之处,进而协调数据供需实现教育资源与供需的平衡,推动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次发展;在教育本质的把握上,明确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数字技术、数据信息、教育活动的智慧联动实践活动;在教育手段上,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对数据的有效转化,有利于打造、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文明;在教育目标上,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旨在通过转化、再生数据资源来实现数字智慧育人的目标,均体现出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智化样态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改革提供了强大动能。

三、强国时代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遵循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党的二十大在肯定这一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清醒认识到前进征程中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较大等诸多问题。破解当前社会经济领域存在的各种风险和问题,以此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重诉求,必须借助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党开展群众工作的传家宝的新形态。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凝心聚力、激发群众精神动力和引领群众实践方向的教育新形态,要在新征程中继续发挥其强大政治功能,首要的是厘清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基本规律。

(一)厘清“术”与“道”的关系:实现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通

“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3]换言之,单一的治道和治术均存在着其自身难以突破的局限性,“‘术道合一’是突破治道和治术局限的融合发展”[4]25。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必须处理好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问题,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必要性前提。

一方面,基于社会结构的理论认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数字技术是生产资料的新型要素,属于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活动。数字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关系的形成和调和,遵循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另一方面,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角度,数字技术是作为外部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链接的,其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必须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环境来体现。这就启示我们,必须在遵循社会基本矛盾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本位认识和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发展。这是因为,在数字时代,经济基础的不断发展必然冲击上层建筑,进而引发社会意识形态的渗透性、总体性变化,从而诱发上层建筑的消解和断裂。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履行社会上层建筑防御技术带来社会冲击的政治手段,能够有效甄别和阻止数字技术对人的精神世界、思想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意味着,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不是把数字技术作为教育评价的指标,而是注重秉持批判性的态度,发挥并力避数字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实现二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的结合,由此厘清思想政治教育和数字技术的主与次、本与辅的关系问题,“使传道之术更加符合人们的接受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规律”[5],从而实现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通。

(二)明辨“术”与“人”的本末:以“人本”原则解构“物本”意识形态观念

强国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阶段,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是这一时代的显著特征。然而,在数字技术为人们带来生活便利、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一系列的社会异化现象也随之产生,集中体现为数字技术对人的驯服。这是因为,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内含的工具理性逐渐衍生出现代社会的文化特征和思维模式。譬如,以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等为典型体现的行为趋向,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们对于事物的批判性和主体性态度,人与数字的矛盾由此开始显现出来。对此,有学者曾直截了当地指明,技术逻辑已演变为统治逻辑。简而言之,在现代社会,数字技术并非无立场的中性产物,而是资本统治的手段,其政治目的“早已包含在技术设备的结构之中”[6]45。有鉴于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既要积极而合理地适应和利用数字技术,在教育活动中开展数字素养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者的技术知识、素养和能力,同时又要警惕数字技术潜存的对人的窥探、束缚和掌控的风险,切实做到“人选择数字技术,数字技术服务于人”,在思想层面不断提升人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人们摆脱数字技术的束缚,使数字技术的发展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

(三)实现“虚”与“实”的结合:构建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态

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是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育人新模式。从长远来看,其生成和应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逆的里程碑意义。因此,以数据和数字技术为驱动要素,打造虚实相融的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是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其对于营造虚拟和现实彼此支撑、相互融通的教育场景,借助教育主客体、内容、过程和途径等提升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具有重要价值理性。

为突显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及其虚实相融的特征,就要明确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教育活动过程中的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手段,并不是独立于教育活动的技术场景,而是融通虚拟和现实的桥梁。它使虚拟场景与教育活动相互激发立体呈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样态,从而建构出沉浸式育人模式。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所构建的育人模式,并非刻意于追求虚拟场景所达成的浅层次感官刺激的体验,而是以实现主与客、史与今、静与动的多重融合为目的,通过发挥增强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交互性、开放性、扁平化功能,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调动和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从这一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生态虚实相融的特征,突出了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交互式和双向性互动的高度重视。具体体现在,在以革命历史档案资料为红色资源的数字化场景中,教育者借助多维立体的教育场景打破了说教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壁垒,真正实现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链接,并将虚拟体验转化和上升为受教育者改造自身社会生活的动力,有效增强了其对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践行。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政治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政治攀附”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