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畏惧的“盛唐家奴”李林甫
2023-03-07
公元755年,中国历史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件,安禄山与史思明反叛,史称“安史之乱”。盛唐的缔造者唐玄宗在数千护卫的保护下,携家眷近臣,逃离了长安城。大唐盛世就这样轰然倒塌了。此后的唐王朝深陷安史之乱的遗祸中,直到宋朝澶渊之盟的签订才算真正告别这段历史。
关注安史之乱,人们几乎都聚焦于唐玄宗、杨贵妃。当我们把历史的时针向前拨动,就会发现,大唐盛世的代理人,其实是皇帝身边的宰相李林甫。
一种普遍的说法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因为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任。玄宗朝44年,共任用宰相26人,被人们誉为“开元贤相”的姚崇和宋璟两位,拜相时间加起来也不过6年3个月,而李林甫一人在位近19年。如果从广义的40多年的盛世来看,李林甫才是执政时间最长,对玄宗朝影响最深的盛世宰相。
与前任张九龄相比,李林甫的确是道德低劣的奸相、小人,但他的行政能力非常强。他大力推动唐朝财政改革,从按人头征税过渡为按土地征税,通过一系列举措,大大充实了国库;推动征兵模式向募兵制靠拢,使得兵农一体化的兵源转为军人职业化。安禄山未反叛时,每每拜见李林甫都心惊肉跳,甚至比起玄宗来,他更害怕李林甫。
虽然权倾朝野,但李林甫看起来更像是皇帝的家奴,没有威胁皇权的能力。李林甫极大地迎合了玄宗的任性、倦怠、欲望和那些不可言说的想法,使玄宗既能大权在握,又能大胆放权,不必事事躬亲,这样的家奴,哪个领导不喜欢。
李林甫最拿手的,就是干玄宗想干又不方便干的事。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玄宗和太子李瑛的关系极度恶化。基于自己的上位史,玄宗对于皇子特别是太子的政治态度一向施以严密的监控,压缩太子的政治空间。这一年,玄宗发现太子日渐长大,逐渐形成了一个政治集团,以至于皇权受到了挑战。
玄宗在李林甫的鼓励与配合下,在一场“一日杀三子”的人伦惨剧过后,铲除了太子的势力,随后选择没有任何势力的李亨为太子。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玄宗对李亨也充满了猜忌。李林甫贴合上意,对太子发动了几次致命的打击。
李林甫对玄宗的忠诚,大大打击了太子的威信,连远在幽州的安禄山都知道了,因此才有了那句“只知陛下,不知太子”的愚忠人设。估计安禄山也听闻了李林甫对待太子的狠劲儿,才会对他那样恐惧。这不免让人担忧,一旦李林甫失势,玄宗老迈,还有谁能镇得住这些将领。
李林甫不惜得罪下一任领导换取玄宗的信任,注定了他的悲惨命运。李林甫发动的三次攻势,都在即将废掉太子的关头被玄宗叫停。其实,玄宗只是需要一个弱势太子,一个背后没有政治势力的太子,一个与前朝宰相争斗的太子而已。而李林甫一味地充当玄宗的打手,最后即使是没到新君接任清算的时刻,也会在权力争斗中被抛弃。在以帝王为意志的权力意识中,无论太子还是大臣,都是玩物。
李林甫之子李岫一直担心父亲被权势反噬。一次随父游园,看到一个苦力拉着大车走过,李岫突然跪倒,哭着对父亲说:“父亲久居相位,怨仇满天下,一旦大祸临头,恐怕想跟这个苦力一样都不可得。”李林甫默然良久,喟叹道:“已经是这样了,能怎么办呢?”
李林甫得罪的人太多了,他只能攥緊权力不撒手,但越是铲除威胁者,他越把自己逼向危险境地。
753年,李林甫病逝。随后,杨国忠与安禄山合谋,诬告李林甫谋反。李林甫遭削官改葬,抄没家产,子孙流放。两年后,安史之乱爆发。
(摘自2022年10月23日《北京晚报》
作者:洪宇)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