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山铀矿床会议
2023-03-07张金带
张金带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北京 100013)
1963 年2 月19 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二机部关于召开矿床专业会议的报告,同意会期为20天,参会人员为150 人。
3 月11 日,三局在北京香山召开矿床专业会议,参会的有三局、北京三所、各大队、分队的干部和技术人员代表,实际人数达到238 人,会议实际会期达到36 天,至4 月15 日结束。香山会议是中国首次铀矿床会议,是我国铀矿地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是在苏联专家全部撤走后,中国铀矿地质工作者广泛交流铀矿床研究成果和铀矿普查工作经验的会议,标志着我国铀矿地质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4 月2 日,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彭真、陈毅、谭震林、李富春、薄一波等亲切接见与会代表,并与代表们合影留念,给与会代表极大的鼓舞。会议分两个阶段介绍、交流科研成果或工作成果报告,成果报告共33 篇。第一阶段为3 月1—25 日,主要是介绍交流铀矿床成矿规律。会上有16 名技术干部就单个矿床或一个地区的研究和工作实践,分别阐述热液、沉积、变质等类型铀矿床的特征和成矿规律;第二阶段为3 月26 日—4 月15 日,主要是交流普查工作经验,研究加强普查工作的措施。会议特邀著名地质学家侯德封、叶连俊、涂光炽、徐克勤、李璞等做了重要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涂光炽教授就铀矿内生成因的特点和成矿条件进行精辟的概括性论述,指出铀成矿的特点是“深源浅成,易聚易散”。叶连俊教授也深入阐述了关于沉积成矿的理论。会议由三局局长刘野亮主持,会议期间二机部部长刘杰作了《国内外形势和我部工作任务》的报告。会议做出《关于加强普查工作的决议》。《铀矿地质》期刊编委会编辑了《矿床会议资料汇编》(共3 册)和《普查工作经验汇编》(1 册),同年9 月1 日印发。三局党委就认真学习上述材料,给全体干部发出了题为“认真总结经验,大力提高技术水平”的长信。
图1 国务院关于二机部召开矿床专业会议的批文
香山会议之后,三局于同年8 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北京召开地质工作座谈会,从科研角度出发,着重分析研究21 个勘探和揭露点的工作,确定对其中的17 个点加强科研工作,以便找出规律,加以突破。同年9 月24 日,三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单位对55 个铀矿床(勘探基地)进行大规模调查,从中选择可深入进行科研工作的课题。
为了把地质科研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同年11 月11 日至12 月5 日,三局在广州召开有182 人参加的大型地质工作会议(又称“广州会议”)。会议制定了新的地质工作方针: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以研究区域和矿床成矿规律为中心,因地制宜运用综合方法,坚决充分地进行揭露工作,加速扩大老矿区,开辟新基地,提交更多更好的地质成果。口号是:“抓地质,摸规律,出人才,交基地。”为了满足国家兴建铀矿山的迫切需求,会议决定在诸广山地区开展大规模的普查勘探会战。
香山会议和广州会议推动了矿床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各单位采取内外结合、专业科研与生产科研结合的方法,大兴科学研究之风,研究程度不断深化,并取得一大批成果。接着,铀矿勘查进入南方普查勘探大会战和重点地区加快突破的阶段,全国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碳硅泥岩型4 大类型铀矿资源储量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