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深度融合趋势下融媒体平台的建设与探索

2023-03-07万振华

电视技术 2023年1期
关键词:余姚市编目高清

万振华

(余姚市融媒体中心,浙江 宁波 315400)

1 余姚市融媒体平台建设项目背景

1.1 融媒体新时代宣告来临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舆论影响力巨大,尤其是智能手机带来的强劲连接、计算以及多媒体处理能力,正在为媒体传播带来颠覆性影响,推动媒体行业的转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2020年11月26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到,推动全媒体时代媒体深度融合,事关广播电视高质量创新性发展,事关壮大主流舆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1]。

为尽快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战略部署,结合融媒体相关发展趋势,加快融媒发展脚步,同时基于目前传统广电离散的技术系统存在硬件资源利用率过低、业务及系统繁杂,系统维护成本较高、业务系统的平台升级面临困难、新系统建设周期过长等诸多问题,按现有技术条件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生产难度极大。在此背景下,余姚市融媒体中心提出了融媒体发展的决策,构建舆论宣传传播的新格局,提出新技术的发展思路。

1.2 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媒体变革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进程日新月异,已然成为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内在驱动力。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深入各个领域,媒体行业也进入一个智慧时代。应用人工智能能力辅助媒体生产以及媒资管理,传统广电与人工智能的结合,能够带来更宽广的道路。

人工智能的应用,一方面可以通过抓取、分析网络热点来帮助传统广电及时地发现新闻线索,为各大决策提供更为精准、科学的依据,并提供智能便捷的制作工具,提升新媒体制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内容标签化,把数字化内容变为数据化内容,还可以对于那些已经由观众转变过来的用户进行用户画像,以建立起用户的个人数据模型,更大程度地提升媒体行业的公共服务能力。

2 余姚市融媒体平台建设分析

2.1 专业媒体容器云架构实现一站式云平台管控

本次项目建设的余姚市融媒体中心的容器云平台架构具备轻量化、松耦合、灵活敏捷等特点,采用云原生(Cloud Native)解决方案为媒体行业云原生技术转型,已成为主流趋势,为融媒体中心提供业务的核心底层支撑,同时能够实现建设系统、运营系统、管理系统等体系,能够有效节省底层基础设施和业务运行系统的搭建和运维的成本,将更多的人员和成本投入到业务相关的研发、管理上。

2.1.1 管理全面性

按照以往经验,非Linux、非Docker应用难以部署在普遍的Kubernetes容器云平台上,以往的Windows应用采用独立部署的方式,难以实现平台的统一管理。本次项目采用的容器云技术在此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将Windows应用纳入容器云平台中,通过平台实现对Linux应用以及Windows应用的统一管理,实现基于镜像快速部署Windows应用。管理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Windows应用的统一管理

2.1.2 专业设备纳管

针对媒体行业特有的I/O卡、光纤卡等专业硬件,基于Kubernetes架构对专业媒体硬件设备进行重新定义,能够实现对专业硬件的识别和驱动。同时,专业硬件可自由地与容器进行绑定形成专业媒体设备,并支持解绑后重新与其他容器进行绑定,形成新的专业设备。专业硬件纳管与应用如图2所示。

图2 专业硬件纳管与应用

2.2 SUVC分层编码框架助力未来布局超高清

超高清建设是国家“十四五”发展战略之一。央级、省级媒体已经快速推动超高清行业向纵深发展。最近几年,已有不少电视台开始建设超高清制播系统。这些实践过程主要面临建设周期长、成本高、技术难度大以及HD/4K同播需求等挑战。

本次项目建设为未来余姚市融媒体平台的超高清改造作了必要铺垫,引入了国产自主化SUVC分层编解码技术理念。余姚市融媒体中心在未来面对超高清系统建设时,可以高度利用台内现有的高清设备,有效降低投入成本,减轻技术复杂度,增加少部分设备即可实现HD/4K同播,从而实现文件域以及信号域全面支持超高清。

SUVC将4K超高清视频(4K HDR 50p)分解为三层,分别为基本层、增强层1和增强层2。其中,基本层码流为(HD SDR 50i),对图像的低频分量进行高动态范围(High Dynamic Range,HDR)到标准动态范围(Standard Dynamic Range,SDR)变换后的编码处理即为基本层;再将HDR与SDR的差值进行编码得到增强层1(HD HDR 50i);增强层2是对图像变换后的高频系数和高清HDR增强层编码残差进行编码。

在SUVC编码的实际使用中,针对不同的场景要求,应用不同的解码方案,实现对同一SUVC编码文件进行不同层面的非编制作,编辑方式如下。

(1)SUVC编码文件的高清模式编辑。在面向高清制作的应用场景时,单独提取基本层进行编辑,利用融媒体中心已有的高清编辑设备即可进行高清制作,在工程文件中创建高清时间线,将SUVC编码的文件拖拽到高清时间线上即可进行高清编辑。

(2)SUVC编码文件的HD HDR模式编辑。增强层支持部分解码,非编系统可以提取出基本层+部分增强层进行编辑,需将非编软件调整为UHD Scalable模式,可实现HD HDR模式编辑。编辑界面如图3所示。

图3 SUVC编码文件HD HDR模式编辑

(3)SUVC编码文件的4K模式制作。面向超高清制作场景时,获取基本层+增强层进行4K制作,需新增支持4K编辑的工作站点,在工程文件中创建4K时间线,拖拽SUVC编码的文件到时间线上即可进行4K编辑。

2.3 AI赋能智能场景化生产以及智能媒资应用

2.3.1 智能化生产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已经给新闻生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传统广电的媒体生产对实时性、多元化、深刻度等需求水平不断升高的背景下,以智能能力辅助生产的趋势已愈加明显。为匹配融媒生产快速、高效的特点和需求,本次建设的平台为融媒业务使用的生产工具提供多种智能能力,如新闻摘要提取、智能写稿、语音识别、智能修复、OCR识别以及人脸识别等,实现高效化、智能化生产。本文将对新闻摘要提取功能进行详细描述。

在多媒体稿件的生产过程中,编辑人员须在通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依靠业务经验制作新闻摘要。新闻摘要的质量往往取决于编辑人员的水平和经验,不同的编辑人员制作新闻摘要的质量不一致[4]。

本次建设的融媒体平台充分考虑到以上情况,在原有生产工具的基础上加入了智能能力辅助新闻摘要的制作。新闻摘要功能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从较长的新闻文本中自动抽取关键信息,形成简明的摘要结果。此项智能能力为编辑人员在短时间内理解大量文本并提取主要内容提供了极大的助力,是传统媒体转型成为融媒体的必备AI能力。

新闻摘要提取功能具备精准度高、服务稳定的特点,使不具备丰富经验的编辑人员也能够做到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新闻摘要提取工作,并且输出的工作成果在多个层面能稳定保持在较高水准。新闻摘要提取功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解决了效率低、主观性强及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2.3.2 智能化媒资

本次项目建设的智能媒资平台全面采用云原生技术,支持按独立Docker方式部署,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容错性及易维护性。在具备传统媒资系统全部功能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媒体文件的内容挖掘,打造了智能编目、智能标签、主题包推荐以及智能内容审核等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功能[5-6]。本文将详细介绍智能编目功能。

为达到广电标准四层编目要求,专业编目人员需要花费较长周期进行编目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若面临在较短时限内完成大量编目工作,余姚市融媒体中心会考虑聘请专业编目团队驻台内协助完成编目工作。但由于不同人理解信息存在差异,编目的信息与实际使用者的理解不一致,易导致媒体素材难用、错用的情况出现。

本次项目采用的智能编目功能基于智能识别技术,加上多个跨模态算法模型,实现智能结构化和标签提取。智能编目规范可自定义,符合融媒体中心内部编目规则。智能提取的标签更加偏向于内容本身,且提取的标签具有统一性,符合大多数人的直观理解,易于查找和利用。

智能编目的应用从三个方面带来了变化:节省硬件、人工投资成本,自动化编目流程减轻编目人员工作量;编目标准更加客观、统一,满足大众普适性的定义;准确的编目信息更加便于媒体资产的利用,使检索响应更加快速,加速了媒体生产。

3 结 语

余姚市融媒体中心以及更多的县级台融媒体中心要顺应媒体发展的新格局,要发挥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把新兴的主流媒体纳入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机遇、大市场中去,提高传统媒体提供的信息价值和服务能力;要充分利用媒体深度融合的优势,拓展主流媒体的核心价值影响力,夯实全民共同意识的形态根基,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撑。

本文以余姚融媒体平台建设项目为例,对媒体格局的变化以及先进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阐明了余姚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项目背景,分析了项目中所应用的前沿技术,总结了先进技术对当前以及未来的余姚融媒体中心的深刻影响,并展望了余姚融媒体中心以及更多的县级台融媒体中心未来的发展形势以及目标。

猜你喜欢

余姚市编目高清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教你玩转AV设备(一):4K高清播放机使用指南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的授权影印书规范著录
数码单反拍摄高清视频时同期声的收录探索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余姚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发展探讨
视听与高清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