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言语行为的实施看老年指向语话语特征*

2023-03-07单家慧景晓平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店员指向认知障碍

单家慧,景晓平

(南京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据调查显示,2019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有1 507万,患病率达6.0%,其中阿尔兹海默症患者983万[1]661-671。在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下,老年人因患有认知功能障碍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而产生的语用交际问题逐渐成为语用研究的重点,这也是老年语言学中重要的研究维度之一[2]129-137。大量研究从语音、词汇等层面探究老年人的语言衰老现象;从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视角出发,考察言语交际中与老年群体的代际沟通等问题。在“健康中国”战略影响下,国内首档记录认知障碍老人的节目《忘不了餐厅》应运而生。该节目记录了普通人与认知障碍老人的交流,为我们了解与特殊老年群体的代际交流提供了素材。

一、文献回顾

老年指向语(elderspeak)[3]109-116是专门用于和老年人交流的特定言语风格,类似于“婴儿式交谈”(babytalk)[4]103-114。西方学界对老年指向语的探讨始于1981年Caporael[5]876-884对工作人员在照顾养老院老年人时交流的发现,已有研究成果丰富。夸张的语音语调是老年指向语最为显著的特征,此外还包括语法简单、词汇易懂、句式简洁的语言特征[6]144-166[7]55-73,以及使用亲昵称呼语、集合代词等[8]656-670。

首先,老年指向语常出现于老年人消极刻板形象凸显的场合[9]233-247。Williams和Giles[10]220-250指出,在人们对老年人的固有印象和年龄偏见的影响下,适应老年群体的交际方式是经常使用老年指向语的重要原因。老年指向语常出现在护理中心等机构场所,护理人员与老人的交谈中大约有22%的内容都包含老年指向语[11]746-754。Hummert等[12]124-151指出,老人在公共场合表达不畅,工作人员为更好地服务老人也常采用此语体。值得注意的是,Coupland等[13]1-41却认为,交际者使用老年指向语时,被过度调节的内容反映的是交际者固有观念下的老人需求,而非真实交际需求。

其次,老年指向语的使用会产生复杂的交际效果。Cohen等[14]91-98发现交流时重音强调字词能帮助老人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理解交际意图。Marsden和Homes[15]17-35在新西兰某养老院中观察发现,护工使用老年指向语旨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Ryan发现[16]1-24,面对年轻人过度调节的交际方式,老人感觉过于依赖说话人。Ryan等[17]172-190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老年指向语突出的家长腔让老人感觉不受尊重。与认知障碍等特殊老年群体的交流中,老年指向语的使用更为频繁。老年指向语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最为显著,会产生增加老人的依赖性等问题[18]707-718。Herman和Williams等[19]417-423也发现护理过程中使用老年语,会增加痴呆症患者抵抗行为的概率。由此可见,老年指向语的使用对代际交流有着复杂的影响,还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加以佐证。

相对来说,汉语中与老年人互动时的语体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较少。目前针对汉语中老年指向语的研究主要从宏观的视角出发,尚未落实到特定语境中探讨老年指向语的具体言语表现。如徐帅等人基于交际调节理论分析了汉语中老年指向语的诱发条件及其利弊[20]257-258,姜帆等人从老年指向语的接受度、对话语理解的影响、理论基础等进行了综述[21]1513-1517。

综观国外研究可知,大量研究主要围绕老年指向语的特征、诱发条件、常用场景、使用效果展开。相关研究集中在西方医疗机构场景下与老年人的交流,而基于其他文化、其他语境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从更为微观的语言特点出发,选取汉语语境中与认知障碍老人的互动话语为语料,从言语行为的实施分析老年指向语的话语特征,以期为不同文化中老年指向语提供新的解读。

二、研究设计

老年指向语的发出是在各类行为规则的制约下展开的行为过程,老年指向语的特征等在实现特定行为意图的过程中才会显现[22]289-291。因此,本文选择从言语行为的视角出发,考察在特定语境下汉语老年指向语的话语特征。

(一)研究问题

汉语工作语境中,年轻人与认知障碍老年人交流时所使用的老年指向语表现出哪些话语特征?具体出现在哪些言语行为中?

(二)语料来源

本文语料源自观察类公益节目《忘不了餐厅》第2季,共选取2020年7月29日至9月29日的10期内容。节目真实地记录了六位健康年轻店员和五位认知障碍老年患者在餐厅的互动。按国际规定,60周岁以上的人被视为老年人,故60岁以下认知障碍老年患者的互动未做统计。为方便语料分析,本研究将四位符合条件的认知障碍老人标识为A1、A2、A3、A4,六位店员标识为B1、B2、B3、B4、B5、B6。

(三)分析方法

本研究借助转写软件“飞书”对共计13小时26分钟的10期节目进行文本转录,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以下分析。Sacks等指出[23]696-735,词、句子等语言单位均可构成话轮,鉴于日常互动的持续性,一个话轮中可能存在多个语义联系密切的语段。本研究首先将包含完整会话内容的话语视为一个话轮建构单位,共筛选出141个包含老年指向语的话轮,合计12 414字,接着采用Jefferson提出的转写规则进行转写。之后,根据Searle对言语行为的分类[24],识别出老年指向语所出现的言语行为。然后,参照Ryan归纳的老年指向语的特征[26]144-166,尤其借助突出的语音、语调等韵律特征标注每类言语行为中的老年指向语,若同一话轮中出现了多种老年指向语,每类话语特征各统计1次,并依次累计。

三、研究结果

(一)老年指向语的话语特征

研究发现,与认知障碍老人的互动中共出现219例老年指向语,分别表现为称呼语、附加问句、重复语和调节指令语,具体见表1。从这4类话语特征所占比例来看,称呼语出现最多(66.67%),主要表现为示近称呼语(53.42%)和表敬称呼语(13.24%),其次是附加问句(15.53%),重复和调节指令语较少(9.13%、8.68%)。

表1 与认知障碍老人交流时使用的老年指向语

(二)老年指向语出现的言语行为及使用特点

年轻交际者与认知障碍老人的频繁互动,所涉及的言语行为非常多样化,老年指向语在不同言语行为中的频次也有差异,具体见表2。进一步分析发现,老年指向语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类言语行为中,指令类言语行为中出现最多(63.01%),表达类言语行为出现的老年指向语次之(27.40%),承诺类(5.48%)和描述类言语行为中较少(4.11%)。具体言语行为中老年指向语的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下文将结合老年指向语主要分布的言语行为分析其话语特征的使用及其原因。

表2 不同言语行为中老年指向语的分布

1.指令类言语行为中的老年指向语

Searle指出[24],指令言语行为意在使听者的行为符合命题内容的陈述,表达了说话者希望听者做某事的愿望。受到餐厅这一服务场所的大环境的影响,店员需对认知障碍老人提供帮助以及工作要求。因此,在指令类言语行为(建议、请求、询问)中,老年指向语使用最多(63.01%),具体表现为示近称呼语、附加问句等。(1)本文例句转写规则,参考Jefferson发表于2004年Pragmatics and Beyond New Series中的标注符号。

例1:[B2:女,24岁;A1:男,83岁;语境:老人 A1担心主题曲唱错想放弃录制]

01 A1:现在不行=

01 B2:=你°要不要试一下°,你°要不要感受一下°,如果不行咱们再换别人

03 A1:放弃(0.1)不行

04 B2:不能放弃↑宝贝=

05 A1:不不不不不,出去=

06 B2:=那(0.1),那我们°再等会°,°再练一会°

07 A1:(0.1)我外边儿,别搁这儿

08 B2:不是(0.1)您要不要试一下

09 A1:不试= ((摆手))

(2020.08.18)

例1为请求言语行为,老人A1担心录制片尾曲出错,想要放弃,面对退缩的老人,店员B2试图说服老人继续录制。该店员先称呼老人“你”,并通过调节指令语“要不要”与老人进行试探性商量;随后使用移情指称语“咱们”拉近双方的距离,也给老人提供了拒绝的机会 (01)。在老人表示拒绝 (03)后,店员像哄孩童一样使用了近称“宝贝”(04)。老人第3次拒绝(05)后,店员使用了“我们”进行请求 (06)。老人第4次拒绝 (07)后,店员换用敬称“您”和调节指令语“要不要”进行第4次请求 (08),最后还是被拒绝 (09)。店员使用了多种老年指向语尝试与老人沟通,最终得到了老人的妥协,这与请求行为本身的难度和老人面临复杂任务时的心理有关。

2.表达类言语行为中的老年语

Searle[24]在言语行为的适切条件中指出,表达类言语行为的命题内容条件是说话人谈及某种事态时,就自己、听话人的情况等表达内心态度;根本条件是发话人主动执行这一动作,并使自己的立场、态度为听话人所领会。在与认知障碍老人互动的过程中,年轻店员实施了丰富的表达类言语行为,如安慰、赞美、抱怨等。老年指向语使用也较频繁(27.40%),主要表现为称呼语、附加问句。

例2:[B2:女,24岁;A3:男,70岁;语境:店员提议一起跳舞,而A3老人不会跳]

01 B2:来,小敏爷爷整一个

02 A3:我整不来

03 B2:小敏爷爷,咱俩是一个(.)咱俩是一个舞系的,这不就是这点事儿吗?对不对↑

04 ((指导老人舞蹈姿势))

(2020.08.25)

例2是安慰言语行为,老人A3因为不会跳舞,不愿加入大家。店员B2首先亲切地称呼“小敏爷爷”(01);老人因为胆怯,表达了自己的为难“我整不来”(02);接着,店员再次使用“咱俩”将自己与老人置于同一情形 (03);在给予老人鼓励与安慰后,店员句末辅助附加问句“对不对”(03),意在帮助老人克服胆怯心理,最后,老人在店员的鼓励下参与到现场的舞蹈互动中。

3.承诺类言语行为中的老年语

Searle[24]认为承诺类言语行为指的是说话人对未来的行为做出不同程度的承诺。在本研究的语料中,少部分拒绝言语行为属于承诺类言语行为。拒绝本质上是不礼貌的[22]289-291,是一种威胁请求者积极面子的行为[25]。因此,店员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也会较为频繁地使用老年指向语,主要为称呼语。以此缓解话语语力,减弱对老人产生的面子威胁。

例3:[B1:男,48岁;A1,男,83岁;语境:老人A1在称呼上与店员B1产生分歧]

01 B1:初中到现在了可不是嘛(.)那我们以后怎么称呼您(.)<您觉得好>

02 A1:(.)叫老朴就行

03 B1:那我们就叫大朴爷爷?

04 A1:>别加,不加这些<

05 B1:<不加爷爷>°那就叫°(0.2)

06 A1:>叫老朴就完事了<

07 B1:老朴(.)是不太喜欢别人叫爷爷是吧?=

08 A1:对,老朴就行,简单

(2020.07.07)

例3为拒绝言语行为,老人A1对自己的称呼语持有不同意见。店长首先敬称老人“您”,并询问其认为合适的称呼 (01),老人表示称呼“老朴”即可 (02)。同时,老人拒绝了店长的备选称呼“大朴爷爷”,并表示不太喜欢该称呼,说“别加,不加这些”(04)。接着,店员询问老人期待的称呼 (05),老人再次表示“叫老朴就完事了”(06),最后,店长通过附加问句“是吧”再次向老人确认“是不太喜欢别人叫爷爷”(07)。在本例中,老人最终拒绝了示近称呼语,这可能与对方的年龄因素有关,交际者为一名中年男性,采取爷爷这一面对年龄差距大的长辈时的称呼略显不妥,但也体现出交际者在面对特殊老年群体时的耐心与尊重。

本文语料分析显示,描述类言语行为主要体现为介绍言语行为,其中所使用的老年指向语主要出现在节目成员最初会面时的场景,旨在拉近认知障碍老人与陌生交谈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其尽快融入工作环境,因出现频次较少不再举例赘述。

四、讨论

本研究发现,老年指向语话语主要有三个特征。首先,汉语中老年指向语的语言形式丰富多样,最突出的话语特征为称呼语,特别是示近称呼语,诸如“宝贝”“酒窝奶奶”等,与老人交流时也不乏直呼老人姓名的情况。伍铁平[26]242-258认为,中国文化重视长幼有序,一般只有同辈之间称呼姓名,直呼长者姓名暗含不尊重之意,但社会关系只起参照作用,称呼语并不是对社会关系的照镜式反映。因此,示近称呼语的大量使用体现了年轻人与认知障碍老人交流时的特殊方式,体现了年轻交际者根据特定工作情景中与交际对象,即认知障碍老人所构成的关系、交际活动类型等因素[27]118-124做出的适切选择。同时,Brown等人[28]375-385也指出,随着交际双方关系的密切,称呼语的运用一般呈递进关系,即从客气、尊重到随便、亲密。因此,在餐厅工作时,年轻店员与陌生的认知障碍老人彼此熟识后,为建立更为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年轻交际者会频繁采用形式多样的示近称呼语,从而缩短与老人的语用距离,进而辅助其更好地实施言语行为或传递交际用意。其次,附加问句在与认知障碍老人交流时较常出现,如“好不好”“行不行”等。根据余光武等人[29]625-632对附加问句“好不好”的分类,与认知障碍老人交流时使用的附加问句是“请求认同的弱问”,意在弱化话语强度、提高话语接受性。再次,交际者也会使用一定的重复语与认知障碍老人交流。在餐厅中需要做大量的记忆工作,但鉴于老人欠佳的认知能力和有限的体力,交际者会频繁指导老人,从而保证老人能够理解工作和顾客要求,正常完成工作任务。因此,与老人的互动中伴随有话语重复现象,旨在向老人耐心解释事情原委,帮助老人理解交际者的意图。

就老年指向语在不同言语行为中的分布频次来看,首先受到人际社交因素、老年人自身认知功能状况等制约,老年指向语最常作为缓和语出现在指令类言语行为中,尤其是出现在年轻人对认知障碍老人提供帮助的场景中。由于指令类言语行为会威胁到听话人的消极面子,履行老年指向语的语用缓和功能,降低了所在指令类言语行为的驱使性,减弱了该面子威胁行为给特殊老人带来的负面交际影响,提高了所在行为的可接受性,也让交际双方的说话行事更加有效[30]881-909。其次,在表达类言语行为中,老年指向语主要用来安慰情绪低落时的老人、赞美尽职尽责的老人、抱怨老人记不清楚事情试图帮助老人唤起记忆。这充分体现出年轻店员将自己与认知障碍老人置于相同的视角,以及努力创造愉悦的氛围,帮助认知障碍老人克服胆怯与他人沟通的交际意图。值得注意的是,交际者在实施批评等具有冒犯性的表达类言语行为时也并非要让老人受损失,而是为了老人的安全着想。所以此类冒犯性话语在老人中的可接受度较高,是一种虚假不礼貌现象[31]349-367。在承诺类言语行为中,老年指向语主要出现在拒绝言语行为中。当发话人实施的言语行为未能满足听话人的需求时,应采取更加委婉的方式使其接受,否则可能会被视为缺乏礼貌,带来社交语用的不当。所以,店员常通过搭配使用老年指向语,采取更为委婉的方式实施拒绝言语行为。

五、结语

本文呼应了学界对老年群体开展语言学研究的重视,从言语行为视角对汉语中的老年指向语开展讨论。汉语中的老年指向语表现出3类话语特征,按照出现频次由多到少具体为:称呼语,包括示近称呼语:特殊亲属称呼语、第二人称代词、昵称、姓名、我们/咱们/大家等;表敬称呼语:“您”等、附加问句、重复、调节指令语。老年指向语主要体现在4大类言语行为中,即指令类言语行为、表达类言语行为、承诺类言语行为、描述类言语行为,老年指向语出现的具体场景主要集中在当老人因为工作技能以及身体状况的劣势需要对老人提出要求、给予帮助时,以及老人出现认知障碍症状、情绪消沉、对交际话题不熟悉时。

本文发现,在汉语会话中,老年指向语的使用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促进交际者与认知障碍老人的交流以及言语行为的实施,鼓励认知障碍老人积极参与多人互动,但交际任务的难度以及老人自身的心理因素会影响老年指向语的使用效果。总之,在汉语文化背景下,与认知障碍老人这一特殊老年群体交流时可以根据场景等因素搭配使用老年指向语,促进认知障碍老人与外界的联结。本文对汉语中老年指向语的研究有利于改善与认知障碍老年人群体的交流,发挥高质量的交流沟通在丰富老年人精神世界中的作用。

诚然,本文也存在局限性,在讨论老年指向语的语言表现时未将年轻交际者的性别、个人性格特质等因素纳入考量;由于认知障碍群体数量过少,研究结果缺少普遍性,未来需要更为科学系统的考察来进一步佐证。

猜你喜欢

店员指向认知障碍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多功能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店员之间抢单怎么办?
老年抑郁症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很快就会冷的,请趁热吃
一瓶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