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疫情短视频报道的创新与突破

2023-03-07王良珏张由琼张梓望张迪

中国记者 2023年1期
关键词:广州防疫疫情

□ 王良珏 张由琼 张梓望 张迪

2022年11月,广州遭遇了又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在11月5日的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广州市正面临抗疫三年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疫情。很快,按照统一安排,南方日报视觉新闻部派出记者进驻疫情最严重的海珠区康鹭片区、龙潭片区,以影像为主要手段,短视频为主要载体,展开防疫报道。但此次报道的开展并不容易。

一是防疫主战场更新,一线画面总体偏静态。当时,全国各地尤其是一线城市的防疫措施和手段日趋成熟,病毒的毒性也在不断减弱,重症率、致死率长期维持在极低水平,日常的防疫工作以核酸检测和隔离治疗为主,从影像报道的角度来讲,都变得相对静态了。二是报道形式上难再创新。从湖北武汉到内蒙古额济纳旗,再到上海,三年来,全国已经历过大大小小百余次疫情防控战,每一次抗疫,主流媒体都进行了深入、积极的报道,尤其是在影像报道方面,微纪录片、微电影、MV等各种表达方式,航拍、V R、M R等各种可视化技术手段几乎都已尝试过,到此次广州疫情,各媒体在形式上接近江郎才尽的状态,很难再有亮眼创新。三是普通百姓对疫情的认知呈现多元化。当时,普通百姓对于封控管理的认知逐步多元化,媒体报道稍有不当,将可能引发抵触情绪。特别要注意避免给别有用心的人留下可歪曲利用的把柄。四是受众对报道的要求越来越高。疫情初期,B站UP主“林晨同学”走上武汉街头,拍下空城景象,成为全网热点。媒体进入金银潭等定点医院拍摄,即使只是简单的救治场面,也能成为关注焦点。如今,受众对于疫情防控的认知在不断提升,对于影像报道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既要有真实客观的鲜活现场,也要有信息增量,还要兼顾科普服务。

在此种背景下,作为广东主流媒体的代表,如何在影像报道中实现突围,如何为广州乃至全国的防疫贡献更多的正能量,南方日报视觉新闻部的报道团队面对着不小挑战。但随着报道的深入,大家很快便摸索出一套相对成熟高效的采编机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生产、刊播涉疫稿件超过100条,其中数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主要媒体转载转发,超过20条被全网转发,频登热搜,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最终我们成功突围,成为此轮防疫报道中的绝对主力。

复盘整个过程,以下几个细分路径的突围,实现了更大的突围:

一、专业突围:回归内容,通过群众引导群众

新闻报道的根本是内容,所有的形式手段都应该为内容服务。尤其是在意识到形式手段的局限性时,更应该立即调转船头,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和线索发掘能力,专注于内容生产。

2022年11月10日,一条微博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微博作者记录了自己打网约车去广州市海珠区抗疫一线支援,然后被司机免单的故事。在相关微博中,记者看到了“乘客以党员身份支援一线”“司机大姐开朗幽默的形象”“两人互相体谅的‘双向奔赴’”等生动细节,敏锐意识到这则鲜活的新闻线索,正是抗疫工作中具有代表性的暖心故事。

在形成初步判断后,记者用尽各种方式,成功联系上微博作者和当事网约车司机,在尊重微博作者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开展了电话采访,对当事网约车司机进行了视频采访,还原了事发经过,编辑团队迅速对采访素材进行后期整合,生成视频报道《网约车司机给网友免单:“你们冲一线,我免你单很正常的”》,满载着司机和乘客在各自岗位同心战疫、默默贡献的正能量。

报道推出后,人民日报、新华社、央广、中新社等50余家主流媒体转发,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将其作为重点话题进行转载推荐,全网阅读量超4100万,闯入当日新浪微博全网热搜前20,正面评论跟帖瞬间爆棚。这也成为此次广州“战疫”报道中的首个现象级产品。

本轮疫情初期,对于防疫措施,社会面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为了凝聚力量同心抗疫,媒体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说教式宣讲和公文式评论所取得的效果,始终离预期还有一定差距。与之相比,该报道不喊口号,不贴标签,也未使用任何突出的技术手段和表达形式,但贵在真实、生动,以群众引导了群众,通过群众教育了群众。

二、导向突围:直面矛盾,呈现事实,不遮掩,不回避

“传递有效信息,搭建沟通桥梁”是新闻报道最基本的功能,但“战疫”报道还承担着凝聚社会力量、引导社会舆论、安抚社会情绪的重要社会责任,尤其是在复杂背景之下,“战疫”报道更加要注意把握舆论导向。一方面,要全面考虑服务党和政府防疫政策措施的需要;另一方面,必须真正地听民声、办实事。一切报道都应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无论是感动、悲伤还是愤怒、高兴,都应该源于真实,不能添油加醋,更不能导演、摆拍。影像产品更是如此,不同的镜头运动、画面构图、背景音乐等,能给读者、观众带去不一样的情绪导向,也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一帧一帧地放大解读,因此必须更加注意。

2022年11月19日,广州龙潭村的一条巷子发生了一场激烈争吵,在附近的记者迅速赶往现场。原来,一户居民正因看病难问题和工作人员发牢骚,这是封控区内老百姓反映最多的问题。记者预判这会是一个生动的新闻现场,便进行了全程跟拍。11月22日,南方日报、南方+推出全媒体报道《海珠封控区,一场激烈对话后的紧急出诊》,完整记录了封控区内一次百姓就医诉求得到妥善解决的全过程。报道全网阅读量超500万,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央视纪录频道、大湾区卫视等主流媒体转载,在全网引发广泛热烈而又积极正面的讨论,许多网友被村干部处置突发问题时的情真意切所打动,也有网友为医护人员的敬业和仁心点赞。

报道不仅捕捉到鲜活的一手场景,更重要的是直面问题,实事求是地呈现社会层面对封控区内一些困境的负面情绪和基层党员干部下沉一线为民解忧的生动画面,展示了防疫一线最真实的情况。与此同时,报道通过合理利用影像画面的直观冲击力,稳妥把握时度效,真正满足了党委政府和普通群众的双向需求,形成了正面积极的舆论引导,起到了顺畅沟通的桥梁作用。

三、传播突围:因势而为,动态调整报道方向

媒体融合发展至今,“酒香也怕巷子深”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再好的报道,也需要讲求时机和运维,这与业界长期强调的时度效其实是一个道理。只有紧跟事件本身的发展,时刻保持对相关政策的敏感度,不断调整报道方向,从生产环节便开始考虑后续传播效果,才能真正获得最优传播。

本轮疫情持续时间较长,情况复杂多变,政策优化调整迅速,对新闻报道的要求也比较高:疫情吃紧阶段,要提振士气,突出万众抗疫的正能量、暖色调;舆情汹涌时,要直面矛盾,推动问题解决;复工复产时,要及时跟进,守住防疫成果……总之,必须让报道贴近读者需求。

2022年11月末,广州市海珠区康鹭片区开展了首次大规模人员疏解,这是封控管理20多天后,广州市在防疫政策上做出的一次较大优化调整,具有转折意义,全网关注度非常高。11月28日,第一网格650多名符合疏解条件的滞留人员登上了转运大巴。彼时,回家是封控区内大多数人内心最大的期盼,也是外围许多读者愿意看到的场景。一线记者抓住这一关切,通过长达4个小时的跟拍,记录下疏解全过程,集中反映返乡人员和工作人员真挚的情感。后方编辑紧扣节点,抢占第一落点,连夜赶制出视频稿件《回家!直击广州海珠康鹭片区首次大规模疏解》。稿件一经推出,便形成刷屏之势,在南方+客户端内获得10万+的阅读量,在第三方平台上也累计获得超千万的阅读量,尤其是在以湖北老乡为代表的外省务工人员群体中,引发了较大反响。

同时,自2022年11月28日起,海珠区东部区域陆续宣布解封,南方日报视觉新闻部报道团队经过仔细分析后,毫不犹豫地调转船头,将报道重点从一线防疫转向“既要防疫,也要复工复产”,迅速开设“复工复产,守护烟火”栏目,生动记录广州各区特别是海珠区复工复产的鲜活场景,《“解封不躺平”“揾我哥饮杯茶!”解封后,广州街坊最想做的是?》等稿件,基调平稳平实,画面克制客观,用群众之口评论复工复产,以老百姓乐于接受的方式,在社会面形成了有利于进一步复工复产的积极影响。12月1日,在广州各区宣布优化防疫措施之后的第一个早高峰,稿件《现场直击|广州大桥,通畅!海珠区番禺区各区“打工人”返工啦》精准抓住“复工首日”这一读者关注点,为全广州市民提供了一手的交通、复工信息和信心,图文视频齐发,瞬间引爆网络,短短3个小时内,便在南方+端内获得20万+的阅读量,被国内多家媒体引用、转载。

四、机制突围:“双发动机”,优化内外结合的生产模式

长期以来,重大公共事件报道容易过度依赖前方记者,尤其是影像报道,只能是现场拍到什么就是什么。如此一来,虽能最大程度突出现场感,但因为一线信息爆炸、记者精力有限,对形势失去精准判断,陷入“当局者迷”式的信息茧房,导致系列报道同质化甚至滞后严重。本轮广州疫情报道,除了家住封控区内的记者,南方日报视觉新闻部还先后派出6名记者深入封控核心区、方舱医院等处采访,在前线部署了近10人的采访力量。在大后方,配备了将近20人的采访、编辑团队,既负责为封控区内的同事提供支撑服务,也在外围独立策动选题,形成内外结合、前后方协同的“双发动机”生产机制。

“双发动机”生产机制充分调动了人力资源,让每一个采编人员在重大公共事件面前都有事可做,避免出现“旱涝不均”的情况。从人员架构上来讲,相当于组建了一个可以前赴后继的梯队,永远有后备力量可随时补位,从而进一步提高选题完成度。比如,此次“战疫”报道中的“战疫者说”系列,便是在这种机制的推动下,由外发动、内外结合而成,并最终取得了非常不错的传播效果。其中,《战疫者说|在广州南沙“健康驿站”工地上,我们和连续奋战的工友们聊了聊》受到了广东省委分管领导的高度肯定,成为同城媒体学习借鉴的样板。

在短视频飞速发展的当下,相较于文字报道,影像报道受到的冲击更大。对此,省级主流媒体感受的压力更强:前有央媒专业化的强势挤压,后有自媒体灵活化的猛烈冲击。同时,主流媒体本身还承担着重要的舆论引导职责,因此在公共事件的报道中更加显得吃力。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既然是主力军,遭遇公共事件时,就必须无条件挺进主战场,想尽一切办法实现突围,占领主战场。在公共事件的处理中发挥更多的、超越媒体本身的作用。这是主流媒体应有的担当。

猜你喜欢

广州防疫疫情
“豪华防疫包”
战疫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抗疫情 显担当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疫情中的我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