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Q 赵孟頫为什么提倡“以书入画”?

2023-03-06

艺术品鉴 2023年31期
关键词:古意赵孟頫质感

A:

“以书入画”是元代山水画变革的重要原因,形成了山水画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并使元代山水画成为与宋代山水画并峙于山水画史上的另一座高峰。它影响巨大而广泛,使元代山水画在技法、理法和美学思想等方面得以全面的革新。

其实书画之结合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就已经提出书画同源的的观点,文中提到:“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所以笔墨之法可以说是历代文人墨客最为重视的。

而赵孟頫在《秀石疏林图》自题诗中出现了他对“以书论画”的解析:“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因此他成为了以书入画的代表性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元代山水画的发展,推动了元代山水画的巨大变革。

赵孟頫的书法作品有甚多,如:《洛神赋》《道德经》《秋兴赋》《出师表》等。在书法上,他崇尚魏晋,追求“古意”,摒弃俗气复古二王书风。

元 赵孟頫《双松平远图》局部

在绘画上方面,赵孟頫也是延续倡导“古意”的思想并由此衍生提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的观点。并且从他的《双松平远图》《鹊华秋色图》可以明显看出其中以书入画的的痕迹。

《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较为出名的传世之作品之一,此画整体带有明显的北方山水的特征,却又呈现一种令人向往的安静舒适田园风景,画境清旷、略显萧条但又不失恬静。

在这幅画中的树干用浓淡适中的墨色,加上看似随意实则向我们展示了中锋、侧锋、裹笔、铺毫等用笔技法。其中树干的表现与在《湖州妙严寺记》用篆书书写的篆额中的飞白和线质如出一辙,不乏有“以书入画”的意韵。

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双松平远图》更是为赵孟頫晚年的经典之作。以郭熙提出的“三远法”中的“平远法”为之。近景在起首的右下方,绘河岸上的两株苍松和几块窠石,三株灌木虬枝纷披,左右杂出。远景在画面的左上方,绘几重连绵起伏的远山,辽阔幽远。他将从书法中习得的各种书体线条的质感与描绘的不同物象相匹配,用书法性的线条来表现物象的质感。在松树主干处中锋用笔,运笔缓慢沉稳,体现了松树主干的粗壮、坚实之感;相在松树枝干处以写行草书时的使转,勾连部分表现枝干上的鳞皮裂纹;而石头处的飞白笔法更是完美地表现了石头的轮廓与质感。

赵孟頫追求古意的同时把书法中有质感的线条融入绘画创作中,多样的变化使其亦可承载作者的情感,使其在绘画作品中注入“灵魂”。

同时他大胆地否定南宋宫廷画派奢靡颓废之风,提倡追求“古意”,并且将“以书入画”的思想付之与行动,最终在其影响下成为了元代画坛的审美标准。

猜你喜欢

古意赵孟頫质感
中正平和——王栋山水画中的古意
寻找古意的配色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空间的质感
颜料的“质感”
赵孟頫《汉汲黯传》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
赵孟頫《吴兴赋》(局部)
赵孟頫《胆巴碑》集锦( 上)
化古意而为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