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基层单元建设“杭州品牌”
2023-03-06杭综调
杭综调
2022 年12 月14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火林赴余杭区径山镇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开展活动。
2022 年12 月14 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火林赴余杭区径山镇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开展活动,就常委会会议重点议题等征求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意见。
本次活动采取视频直播形式。13 位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在现场或通过视频连线发言,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推进基层治理、加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相关决定草案,2023 年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项目、监督议题以及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等,提出意见建议。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委、市区两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相关意见建议进行现场答复。活动共吸引38.09 万人次网友线上观看,收到留言1000 余条。
2022 年以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把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作为人大数字化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月度例会、专班推进、培训交流、上门指导、每月晾晒等工作机制,推动全市全面规范承接省统建模块,审慎务实拓展自选模块,用数字化改革的理念、思路、方法推进基层单元建设,助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高地和市域典范。
构建新体系,让基层单元“联起来”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动力和支撑,全力打通瓶颈堵点,加快建设上下贯通、内外互联、便民智慧的一体化联络体系。
优化站点布局。加快推进市、县代表联络总站和数字联络总站建设,4 个区、县(市)的联络总站已建成运行;以首批19 个基层单元为示范,已基本完成全市191 个乡镇(街道)中心站和5 个片区站基层单元建设任务;延伸链接村(社区)联络站点,初步构建形成市县乡村四级“1+13+191+N”代表联络站组织架构体系。
夯实技术底座。狠抓服务器资源部署工作,13 个区、县(市)全部配备信创云服务器,开放相应数据端口;统筹建设杭州人大数据仓和13 个区、县(市)的数据子仓,实现手机端、后台管理端、联络站大屏端一体呈现,并与省人大数据贯通;加大协调力度,加快推进基层单元场景与“民呼我为”“基层治理四平台”等人大外部场景对接融合,全市13 个区、县(市)均已实现基层单元与“基层治理四平台”等的数据贯通。
畅通民意通道。着力加强人大代表特别是乡镇人大代表数字化培训工作,全市三级人大代表浙政钉注册率、激活率均已达到100%;全面推进联络站码和代表码挂牌亮码工作,加大浙里办杭州数智人大一体化平台建设和推广力度,有效拉近人大常委会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时空距离。
推出新举措,让基层单元“活起来”
2022 年6 月开始,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推出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常委会重点议题进代表联络站听取意见的创新举措,构建起制度化常态化进站工作机制。
委员沉下去。专门制定相关工作方案,要求专职委员全年至少4 次、兼职委员全年至少2 次进站活动,并明确了时间安排、进站原则、活动内容,确保任务清晰、活动有序、保障到位。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54 名组成人员均已2 次以上进站,接待人大代表、街道居民议事会成员和群众420 余人次。
民意带回来。常委会组成人员通过主动进站,开展调研、征求意见、听取建议,广泛搜集基层意见,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活动开展以来,54 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会议前进站累计搜集意见建议520 余条,很多内容都体现到了审议发言中,为常委会会议表决相关议题提供了坚实的民意基础、民智支撑。
场景推上线。坚持把基层单元功能培育与数字化改革相结合,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基层单元场景中增加“国家机关进站”市统建模块,包括党政领导进站、人大常委会进站、“一委两院”进站、政府部门进站等4 个子项。在常委会组成人员进站带动下,全市各级人大和“一府一委两院”等国家机关人员进站开展活动实现常态化,已累计进站活动1100 余次,搜集意见建议4000 余条。
建立新机制,让基层单元“实起来”
建立群众意见建议分级分类闭环处理机制,进一步提高民意处理时效和问题解决率。
交由乡镇(街道)研究处理。对属于乡镇(街道)职权范围内的事项,由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直接转交本级有关单位研究处理。通常大多数的问题都可以在乡镇(街道)层面解决。
线上交由县级、市级相关部门处理。针对乡镇(街道)层级无法解决的问题,由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转至“基层治理四平台”等党政民意处理系统后,纳入相应的线上搜集、梳理、交办、处理、反馈、监督、评价闭环工作流程,实现群众有所呼、人大有所应、政府有所为。
转为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建议。对于带有面上普遍意义的共性问题,人大代表在进一步调查研究基础上,可以通过链接杭州数智人大“代表在线”等场景,转为闭会期间代表建议交由有关部门办理。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用数字化改革的理念、思路、方法推进基层单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