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40例*

2023-03-06李伟林陈永青洪小兵朱光辉张君利徐凯丽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痰饮汤加平喘

蔡 雷 李伟林陈永青 洪小兵 朱光辉 张君利 徐凯丽

台州市中医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笔者临床运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饮阻肺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4.78±6.54)岁。对照组男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4.63±7.40)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诊断标准:气促、喘息、胸闷、咳嗽加重,痰量增多、痰色或痰黏度改变,伴或不伴发热等。中医痰饮阻肺证辨证标准:胸闷,气喘,咳嗽,咳白黏痰,口淡,脘痞,纳呆,便溏,舌质偏淡、苔白腻,脉滑。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基础干预:吸氧、抗炎、抗感染、化痰、止咳、解痉平喘和无创机械通气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汤剂:葶苈子、茯苓、丹参各20g,法半夏8g,桑白皮15g,胆南星12g,白芥子、杏仁、大枣各10g,生牡蛎30g,甘草6g。每天1剂,2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4天。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①证候积分:临床症状为咳嗽、咯痰量、痰液性质、气促、胸闷、发热、肺部啰音、食欲等。相关中医症状、体征分为4级,根据轻重程度各计0、2、4、6分。记录治疗前后各单项症状、体征积分。②痰量观察:分发痰液收集杯,收集24小时的痰液,记录治疗前后的痰液量。③治疗前后采集患者血液,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④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30%≤证候积分减少<7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3 两组证候积分、痰量和炎性因子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证候积分、痰量和炎性因子比较(±s)

表1 两组证候积分、痰量和炎性因子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40 4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证候积分(分)25.32±7.08 5.42±2.68*#24.65±6.43 10.22±4.34*痰量(mL)32.98±13.87 8.34±5.25*#33.14±15.13 12.16±6.74*IL-8(ng/L)24.12±4.28 9.56±1.26*#23.98±4.12 17.02±2.54*TNF-α(ng/L)34.02±4.26 14.96±2.23*#34.10±4.48 22.13±3.76*

4 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慢性肺系疾病的后期转归,属于中医学“肺胀”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急性加重期则表现为痰饮、瘀血、火热之标实证。肺胀多因久病肺虚,痰饮水湿内生,形成伏邪。每遇外邪引动,而致肺不敛降,肺气胀满,肺气不利,是为急性期。此时祛痰利水湿为其治疗原则,并需兼顾瘀、热、火等状。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方中,葶苈子、桑白皮泻肺祛痰平喘;大枣补益肺脾,减缓葶苈子之烈性;法半夏、胆南星、茯苓健脾燥湿化痰;白芥子祛痰止咳平喘;生牡蛎软坚散结;杏仁止咳平喘;丹参活血化瘀;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调和诸药。观察结果显示,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方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不仅能够清除气道内黏液、通过抑制血清炎性因子表达而降低气道黏液的高分泌状态,而且能改善临床症状,加速近期目标的实现,同时向远期目标靠近,值得临床运用。

猜你喜欢

痰饮汤加平喘
Ganoderma lucidum: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hytochemistry,eff icacy,safety and clinical study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的体会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独特魅力
从痰饮、血痹论治眩晕医案2则
Pingchuan formula (平喘方) improves allergic asthma in mice through inhibiting nuclear factor-kappa B/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从“痰饮”辨治感染后咳嗽
千年古方三拗汤,止咳、化痰、平喘
地龙生姜平喘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病机与治法探讨
中医痰饮致悸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