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如何活用财政预决算利器避免资金浪费
2023-03-06陈静
◎文 陈静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财务管理工作也普遍出现了资金来源多元化的趋势,对于财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在财政预决算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尚存较多问题,单位内部的财政资金还无法得到有效管理,容易导致资金浪费等问题发生。因此,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财政预决算管理工作,及时处理以往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财政预决算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借此提升事业单位各项财政活动的开展效果。
事业单位财政预决算
事业单位财政预决算的概念界定财务预算工作主要是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情况进行预先判断,随后据此有针对性开展各项财政活动。在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工作中,需要在一项经营活动开展之前,对该经营活动在发生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支出以及分析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明确,从而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进行各项资源的统筹安排。要想获得良好的预算工作,就要求事业单位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从多角度出发开展科学有效的预算工作。
财政决算指的是在本年度完成了各项工作之后,做好各方面活动的分析总结工作。对于以往财政活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纠正,并就事业单位实际产生的支出和收入情况进行统筹整理,促进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水平得以不断提高。
事业单位财政预决算工作的开展特点事业单位财政预决算工作的开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经费来源的多样性。在以往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将财政拨款作为主要的经费来源,但是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其经费来源渠道也朝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财政拨款资金所占比例也在逐渐减少。这样就会出现财务管理复杂以及财务监管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对于事业单位财政预决算工作的开展也就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二是核算多元性。在我国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还会应用半自营的生产运作模式来进行资金的获取。在这些财政活动开展过程中会让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内容进一步增加,成本核算以及运营活动收支核算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事业单位的财政预决算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核算多元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会计核算工作水平,创造更高的效益,确保其社会服务职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事业单位财政预决算管理的现实意义在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过程中会出现非常多的经济业务活动。只有做好了财政预决算管理工作,才能够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配置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确保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这也是事业单位得以健康与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预决算工作的开展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布局水平。因此在事业单位日常财务活动开展过程中,还需要从多途径入手,不断加强自身的财政预决算管理水平,实现单位内部资金的合理配置。在该过程中还需要事业单位能够遵循重点发展以及平衡发展的相关原则,来确保单位内部资金能够安全高效地流动。
事业单位财政预决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预算编制作为事业单位财政预决算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只有做好了预算编制工作,才能够对后续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良好的指导效果,保障各项财政活动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借此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我国一些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不足,很多内部管理人员还会将预算编制作为申请财政资金的方式。在预算编制工作开展期间还存在虚报资金需求等问题发生,财务预算工作的成本控制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对于后续财政管理工作开展造成了一定阻碍。
预结算执行力度不足在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工作开展期间,预结算的执行力度也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工作的整体开展效果。但是依旧有很多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结算执行过程中还存在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监管力度不足,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内部预算工作的开展效果。具体表现在,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很多项目在开展期间还有不按照预算项目办理支付的问题存在,预算管理和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比较大,预算支出核算的准确性也就难以得到保障。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多是凭借以往经验来进行,并没有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来开展财政工作,使得预算整体执行力度不足,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预结算工作的开展效果。
事业单位提升财政预决算管理水平的具体策略
预算编制环节的优化策略事业单位在自身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期间,为了促进预算管理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要对现有的预算编制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确保实际工作的顺利推进。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核算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单位自身实际发展需求,将静置标准作为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的参考,并结合相关的要求和标准,对预算编制模式进行不断优化调整。在具体预算编制过程中,也需要积极采取多元化的手段,将收入预算与执行偏差均需要控制在相应范畴之内,保障预算编制工作的全面性、可靠性,为后续预算执行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参考依据。
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环节,首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对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健全与完善,确保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并保障事业单位各项预算编制工作都能够完全落到实处,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其次,需要在结合实际情况基础上,对预算编制策略进行全面规划,从而满足预算编制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这一过程需要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规定以及相关要求进行明确,促进预算编制工作朝着合理化以及规范化的趋势进行发展。此外,需要加强内部协调体系的构建工作,具体包含资金管理、预算编制以及预算执行等多个环节的内容,严格遵循相关规定要求以及标准规范来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最后,需要进行合理方法的选择,推动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该过程中需要就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在预算执行工作中所需要承担的义务进行明确,并且需要将年度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与财政收支相关的各类财政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与处理,并及时将分析结果呈现给相关的审核部门,完成各项目的评审以及考核工作。
强化预算执行力我国一些事业单位还存在有预算执行力不足的问题。为了妥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进行预算职责体系的构建。事业单位需要根据现有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需求,要求各部门积极参与到预算执行工作之中,并且需要通过预算职责体系的构建,明确财务预算的执行标准进行。事业单位的业务流程比较复杂,各部门所承担的职责也存在有一定差异性,只有对任务指标进行合理明确的划分,并将预算执行结果与各部门的绩效挂钩,方能确保各业务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其次,健全预算管理体系。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期间还要进行健全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在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期间,要做好对预算执行效果的实时监控,确保事业单位的费用收支以及表格绘制等各项工作都能够得到有序开展,并确保各项预算执行工作能够严格遵循预算要求进行,提升预算执行效果。最后,做好关键项目以及环节的监管工作。对于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还要做好严格监管,对于项目运行期间的资金收支情况也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这样能够及时发现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违规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保障事业单位各项目的顺利开展。
对财政决算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在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还要将决算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进行事业单位财政决算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中,要对预算管理成果进行合理评估。该过程中需要对事业单位各项经营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随后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发现事业单位财政工作开展期间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项工作内容的合理调整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事业单位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要对市场情况以及自身的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探讨,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流程构建,要求各部门人员能够严格遵循既定的操作流程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实现对事业单位财政决算体系的优化。首先,在针对项目收支情况基础上开展决算工作时,不得随意进行决算内容的更改,并且要严格保障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次,要对预算工作开展期间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总结与分析,促进决算工作的开展规范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后,需要强化对财政预算管理环节的安全监督以及风险管理,确保及时发现财政工作开展期间的各类风险问题,为事业单位财务决算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因此,事业单位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财政预决算工作的重视,对财政预决算的相关管理制度以及执行流程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这样才能够保障事业单位财政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对于财政运行风险也能够及时发现与处理,促进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保障事业单位的经济以社会效益,对于事业单位的长远与健康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