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育”这堂课,各国都是怎么上的?

2023-03-06田芳蔺桃贾淑芬

党员文摘 2023年1期
关键词:食育瑞士食材

□田芳 蔺桃 贾淑芬

推广食农教育,让好的农业、好的食物去改变孩子,从而改变世界。我们想要什么样的世界,就去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食育”,作为一种有趣的教育手段,正受到世界各国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欢迎。

美国:食农教育从意识到孩子的肥胖开始

最早在美国开始发起食农教育的是“可食用校园计划”。这个计划最早开始于1995年,创始人艾丽丝.沃特斯与加州伯克利市一家公立中学合作,在学校开辟菜园,让孩子们品尝食材的原味。计划很快得到当地教育工作者、居民、农夫、厨师们的支持,孩子们不只有了有机菜园用于体验学习,还能在厨房教室共享自己制作的美食。近年来,“可食用校园计划”更走向“学校支持农业”方向,呼吁从幼儿园到12年级以下学校支持可再生农业发展,不只关注饮食健康,也关注土壤和地球等。

纽约市、宾夕法尼亚州等地多家可持续农业和食物相关组织,都会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来做针对儿童和公众的食农教育。

比如,全球最大的屋顶农场布鲁克林农场,牵头创办了农民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带领学生在寸土寸金的纽约种植新鲜蔬果,年纪大点的孩子还可以管理屋顶上的蜂箱。农场的创办人之一安娜斯塔西亚说:“如果不接触土地,我们凭什么期待下一代都市居民会了解消耗资源、处理垃圾对生态造成的影响呢?”

石仓食物与农业中心则与蓝山餐厅携手开发了针对高中老师的食物教育课程,在提供免费培训的同时,还提供经费把教室变成厨房。他们根据老师教授的科目量身定制课程,还把厨师、农夫请进课堂,带领孩子在中心的可再生农场和温室体验。每个完成了食物教育培训的高中老师都可以申请一笔最高2500美元的资金,帮助他们把教室变成可教学的厨房。在石仓食物与农业中心负责人看来,高中阶段处在人生的迷茫和犹疑期,在这个阶段开设食农课程,会帮助高中生建立对整个食物和农业体系的基础理解,进而可能改变他们作为消费者的选择,乃至人生方式的选择。

韩国:开设为期一年的农业课

在韩国京畿道清溪川华德福自由学校里,六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都有为期一年的农业课。学校不仅在附近开辟了一大块场地种植小麦、毛豆等作物,还专门租了两块菜地让孩子们有实践农耕的机会。

从每年8月开始,学生每两人一组负责一块菜地,种植大白菜、白萝卜等蔬菜。每周的农业课就是配合蔬菜的生长进行浇水、拔草,有需要时施加堆肥、整理菜园,回家后把每次的劳作体验和观察写成农业日记。这种耕种中的直观感受,让学生更加理解农业与食物紧密相连。期末,学生分工协作一起制作辣白菜。而这些劳动成果,除了一部分带回去送给家长,还会分送给学校的师生和社区里的孤寡老人。

2016年,韩国通过国家法律,将当地食物与直销纳入国家五年计划(2017—2022)当中。超过70个地方政府颁布地方条例,用多种形式来支持生态农场食材的直销。可以看出,政府把支持本地农场、生态食材也纳入到整个食农教育的体系考量中。

瑞士:幼儿园的控糖教育,连家长也一起管

相对欧洲的很多国家来说,瑞士的肥胖率并不是很高。尤其是最近几年,瑞士儿童肥胖率有大幅下降趋势,这与食育的关系非常紧密,社会整体对糖分的摄入量有比较高的警惕性。

瑞士的小孩有在上午9点加餐的习惯。幼儿园对这一餐的内容会提出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有糖分,这可以看成是瑞士教育对于饮食习惯的最早干预。即使孩子带了有糖的食品,这些食品也不能在幼儿园里吃,他们只能吃老师额外准备的代替品或者饿着,给孩子准备甜食的家长还会被老师专门提醒。

瑞士中小学生的自然课也有相应的食育内容,以教会他们在购买时如何阅读食品配方表里的各种营养元素含量和热量表,让他们理解糖与身体机能和健康的关系。

猜你喜欢

食育瑞士食材
我是“食育”小画家
巧用食材铺“地锦”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3—6岁幼儿家庭食育开展建议
“食育”也需进校园
有ID的放心食材
瑞士镇迷阵
链农:搞定食材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