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空心病”,需要给心灵“补氧”
2023-03-06焦晶娴
□焦晶娴
跳槽到互联网大厂后,李洋的微信未读消息时常保持着99+,微信状态总在“疲惫”“忙”“睡觉”“勿扰”中切换。24岁的李洋毕业2年,换了3份工作,她总觉得累,“感觉自己被全社会抛弃”。
一项健康报告显示,2021年每个人平均存在4.8个健康困扰,其中情绪问题排在首位,18岁至34岁青年的焦虑平均水平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
崔庆龙是一名在微博上获得了大量关注的心理咨询师,他在一条微博里描述了对“精神亚健康”的观察:“始终笼罩着一层驱散不了的惶惶不安,始终负荷着一些摆脱不了的沉重……虽然每天都能正常入眠,却不能真正休息,好像总有一些倦怠常驻后台。虽然每天都有闲暇,却体验不到安逸,精神上随时在为什么待命。”
“我觉得情绪是个错误”
跳槽后,李洋用心学习“大厂生存法则”,发现随时随地复盘是同事们的必备技能。于是,即使在拥挤的地铁上,她也不忘咀嚼工作中的失误,质问自己“为什么不这样做?”这种挫败感会持续到第二天。
为了转移注意力,李洋开始无休止地刷短视频,刷完就生闷气,“净做些完全没有营养的事”。当自我调节手段无法去除内心的惶惶不安,她开始怀疑:“有情绪,是不是我自己的问题?”为了找到答案,她体验过冥想、催眠、心理咨询,但仍然无法摆脱“虚无感”。
李洋经常找前同事王艺聊天,在她看来,王艺冷静、坚强,但只有王艺自己知道,“哭不出来”已经快成为一种困扰。
“我觉得情绪是个错误”。王艺从小就习惯压抑自己的情绪。父母工作忙碌,“无论我散发什么情绪,都无法引起他们的注意”。于是,她开始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优异的成绩会让父母多夸她两句。工作后,王艺依然要求自己必须优异,但渐渐地,她发现自己常陷入一种“飘忽”的状态。
2021年7月,王艺所在的公司裁掉了近一半员工,她虽然被留下了,但她上班时总无法集中精力,像一只受惊的兔子,时刻捕捉同事谈话的碎片。
当时王艺以为这种“飘忽”的状态会“被时间治愈”,但情绪在暗中慢慢累积,当熟悉的领导辞职、自己不得不融入新团队时,她开始脱发、厌食。
为了“自救”,王艺买了不少心理学的书籍,在网上报了一个“情绪觉察”的课程。她发现自己在情绪发生后,会压下内心的不适感,告诉自己不要太矫情。最终她发现,几小时甚至几天后,这种愤怒、悲伤、委屈仍未离开身体。
崔庆龙这样解释这种“损耗”的状态:“生活中,人们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总是习惯于否认和忽视,总是假装一件事已经过去了,并且用合理化的方式给那件事在意识层面做了一个完结的说明,但它其实还在运行。这种长期积聚会让一个人越来越有压力,越来越焦虑,也可能越来越虚弱。”
“嘿,你今天是怎么了”
在豆瓣App“自我觉察的瞬间”这一话题下,一位民警分享了一段经历。有一次,一个年轻姑娘因为票务问题情绪失控,对工作人员全程黑着脸。这位民警随意问了一句:“嘿,你今天是怎么了?”对方虽然没说什么,但放下了戒备,后来还给工作人员道歉,吐露了近段时间有很多烦心事。
崔庆龙说:“一般大家只会表达‘我很丧’‘我很烦’这样过度概括化的表层情绪,这种情绪会在心理上拧成结,变得难以被表达,也难以被理解。很多人也不习惯跟身边的人分享更深度的体验。”这时候就需要“自我觉察”来深入梳理情绪,对情绪的合理分辨是走出情绪的关键。
“我们确实需要接受一些吻合现实程度的痛苦,比如说损失了一些财物,或者好朋友的离开,这个痛苦需要我们去体验和接受。但很多额外的情绪是来自于对自己潜在的评价,比如因为现实的损失,就觉得自己无能、没有本事,对整个人生开始怀疑,这就背负了过多的情绪。”崔庆龙说。
和李洋一样,很多人开始培养这种自我认知的能力。一项调查显示,除了心理咨询这样针对心理问题、价格偏高的心理服务,年轻人越来越钟爱“轻量”的心理内容产品。
“相比于父母一代,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精神脱贫’,不用再为基本的生存需要去忍耐工作的不如意,面前的选择也更多。他们渴望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但又不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一位心理咨询师这样总结近十年的观察。
“就像被提前剧透了,他们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未来的目的地都被确定了,这种确定的东西不是自己想要的,但又无法改变这种局面。”崔庆龙说。
让心灵畅快呼吸
在情绪觉察课程上,助教会发给王艺一个词语。她听到词语后,就把脑海里的画面写出来,具体到物体颜色和人物动作,一步步具象化,同时描述感受。“这个过程里,我会发现自己潜意识里的情绪。”王艺说。
崔庆龙认为,每个人的精神负载能力有限,写情绪日记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承受范围,“不是记录流水账,而是记录内心世界的过程,尽可能准确地描述它,然后试着表达对自己这份情绪的理解”。
对于王艺来说,看心理学书籍、学习课程,都是在完善对“我”的认知,是一项很长期的工作。“我知道我已经有意识地发现热爱的事了,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
王艺回忆真正感到“安全”的时刻,是有一次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进书店,随手翻开一本书,从白天看到黑夜。合上最后一页,走出门,夏夜的风吹在脸上,她看到路边有小孩拉着母亲的手,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脸上洋溢着笑。王艺忍不住也笑出了声。
李洋试着改变复盘的目标,不再刻意关注“成长”“进步”,而是“让自己和家人更快乐”。她会在周末关掉所有电子设备,点上香薰,读书、画画、发呆,认真听窗外的鸟叫,感受阳光洒进房间。
崔庆龙经常也会问自己,怎样让生活不单调?“其实生活中隐藏的可选项有很多。比如一个人每天上下班两点一线,但后来有一天,他找到了一个书吧,或者参加了一个读书会,参加了一次徒步旅行,去了一个自己从来没去过的城市……人们需要体验到本质上的自由性,意识到是什么在束缚着我,是什么让我的生活变得单调,以及在现有的经济能力下,我能为自己搭建起怎样的一个生活?”他建议,可以从在生活里增加小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做起,“经常发生有趣的事,大多数心理问题会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