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廉洁教育:国内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
2023-03-06卞文献
汤 颖 卞文献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当前,腐败问题的年轻化、高学历化等特点愈发凸显,高校这一“象牙塔”下的神圣殿堂也不再是一方净土,不仅在基建工程、科研经费、物资采购、职称评审、招生录取以及选人用人方面存在腐败问题,学生领域的班干部选拔“跑官拉票”、评优评先送礼说情、学术研究弄虚作假以及资助管理“欺瞒获资”等“模拟腐败”现象也是层出不穷。因此,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帮助他们提升廉洁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意义重大。自2005年中共中央印发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将青年廉洁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内容正式纳入我国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以来,有关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研究成果颇丰。截至2022年11月14日,在中国知网以“大学生廉洁教育”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有相关文献1280篇。本文从理论研究、时代价值、发展脉络、现状问题以及实施路径等方面梳理把握研究态势,旨在为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促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大学生廉洁教育理论研究
有关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理论研究,学者们主要围绕概念界定、教育内容以及理论依据等方面做了相关探讨。
(一)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概念界定
李红权、张春宇从教育目的出发,指出大学生廉洁教育是高校与相关部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用腐败与反腐败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廉洁意识与廉洁技能,增强拒腐防变理念和能力,逐渐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的社会实践活动[1];谢鑫建从教育对象的地位出发,提出大学生廉洁教育是大学生与施教者双方在教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廉洁素养和廉洁行为共同得到建构与提升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区别于单纯的灌输式教育,强调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2];饶学开、程焰从教育过程出发,认为大学生廉洁教育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即借助特定的手段和措施,帮助大学生提高廉洁认识、陶冶廉洁情感、锻炼廉洁意志、树立廉洁信念、养成廉洁行为[3]。
(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主要内容
2007年,《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学阶段廉洁教育的内容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4]。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学界从历史、法制、文化等多方面归纳阐述了廉洁教育的内容,强调职业观教育应该成为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的必要组成部分。侯文军强调,中国古代廉政文化是廉洁教育的重要内容,应充分发挥中国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赋予古代优秀廉政文化新的时代内涵[5];夏云强建议,要立足廉政建设相关内容,逐步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系统的反腐倡廉理论教育为着眼点”的教育内容体系[6];夏秀芹、曲雁重视廉洁教育和职业道德的衔接,认为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爱岗敬业这三类教育是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主要内容[7]。
(三)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关于廉洁教育的经典理论,如党的建设理论、权力监督理论、无产阶级政党纯洁性理论、人的本质理论和全面发展理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教育资源,如乡规民约、家风家训、时政民谣、清官故事以及杰出人物的格言警句等;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核心的五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充分吸收借鉴中外廉洁教育和反腐倡廉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点规律提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廉政教育思想;还有其他相关理论,如政治原罪论、政体变异论、制度预防腐败理论、主权在民论、权力制约论等,都是指导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理论基础[8-10]。
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时代价值及发展脉络
自2005年开始,关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领域。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回顾大学生廉洁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总结基本经验,可以助推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深入开展。
(一)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时代价值
从理论意义来看,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是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与载体,是拓宽廉洁教育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创新廉洁教育研究视角,完善廉洁教育理论,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腐败体系的必然要求[11,12];从实践价值来讲,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要求,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净化社会环境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预防腐败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现实需要[13-16]。
(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发展脉络
由于划分标准不一,关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发展脉络,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见解,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孟复认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的萌发期、1976年到2005年的初步发展期以及2005年至今的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17];许桂芳表示,改革开放40年,大学生廉洁教育经历了逐步恢复 (1978—1992)、探索改进(1992—2002)、整体构建 (2002—2012)和创新发展(2012至今)四个阶段[18];任建明提出,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实践大体可以分为奠基阶段 (2000.11—2004.8)、萌芽阶段 (2004.8—2005.6)、起步阶段(2005.6-2007.5)、体系化快速发展阶段 (2007.5—2012.7)以及规范与完善阶段 (2012.7至今)五个阶段[19]。
三、大学生廉洁教育现状
关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状,不同学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一方面,部分学者采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来分析当前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状。比如,龙兴跃、杨鸿捷对某医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989份线下问卷和2254份网络问卷发现:医学生敬廉尚廉愿望强烈,但是对反腐倡廉的历史传统与现行政策认知度不高;反腐倡廉信心坚定,但是对当前反贪惩腐形势认识不足;廉洁自律决心明确,但是对廉洁教育的开展参与度和支持率不高;惩贪肃廉思想统一,但是“憎腐”行为和“羡腐”心理并存;行业反腐认识端正,但是投身反腐实践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不高[20]。2012年,高星、丁振国、王渊对全国十几所高校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发现高校对大学生廉洁教育不够重视,在校大学生廉洁意识较为淡化[21]。林兴对广东省10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1466份调查问卷发现,当前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需供、高低、严宽和茫清四对矛盾[22]。汪芝泉通过分析马鞍山市部分高校大学生380份调查问卷,提出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廉洁教育不够重视,教育开展力度不大,教育方式较为落后,学生接受教育的渠道比较单一[23]。另一方面,部分学者通过定性研究的方法来分析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状。比如,张晓娟认为大学生对廉洁教育的认知存在偏颇,对基本范畴的理解不统一;在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执行过程中,教育落实力度、教育方式方法和校园风气治理都有待进一步提高[24]。李志兵认为,当前大学生廉洁教育主要存在对廉洁教育的认知错位、廉洁教育方式较为陈旧和廉洁教育系统性较差等问题[25]。卞程秀、邓小明等人提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资源有限、师资缺乏、内生性动力不足、过度倚重外在推动、目标定位不准以及实效性不强等问题[26]。
四、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施原则
2007年,《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基本原则,为大学生廉洁教育原则的研究指明了方向。除引用文件原文外,很多学者还结合自己的研究重点,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育原则,比如,林萍从教育对象的特点出发,提出大学生廉洁教育应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与思维方式相适应[27];兰显洪、廖先明强调了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提出大学生廉洁教育应与和谐校园建设、师德建设相结合[28]。此外,还有很多学者侧重于探讨教育方式,比如,陈文昆提出大学生廉洁教育应贯彻“坚定不移”的教育方针,确立“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坚持“显性与隐性结合”的课程设置原则,丰富“施受相宜”的教学内容,采取“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建构“古为今用、融贯中西”的开放式教育体系[29];孟复认为,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应遵循方向性与学理性相统一、认知和践行相统一、灌输教育与双向互动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0];田雪梅表示,大学生廉洁教育应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既要整合教育内容,着重突出系统性和针对性,又要突出教育的现实性与实践性[31]。
(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具体对策
针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实困境,学者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第一,明确教育目标。比如,张文杰、姚志敏提出大学生廉洁教育目标是社会价值与个体需求的有机结合[32];柏孟仁、孙桢桢认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的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即帮助大学生树立反腐败斗争的必胜信心、培养大学生具有廉洁意识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在建设“清廉中国”进程中的公民参与意识[33]。第二,丰富教育内容。比如,张纪霞认为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廉洁法制教育、反腐败教育和权力责任教育方面,不断丰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34];梁忠辉、黄东升提出,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论述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中[35]。第三,拓宽教育方式。比如,黄红平、宋魏旻认为,理论灌输、专题讲授、案例剖析、情景模拟及正面引导等教学方法是开展廉洁教育的有效举措[36];王鑫提倡借助多种渠道和平台,以故事化的形式开展廉洁教育[37];卞程秀、邓小明等人提出,要坚持榜样引领、构建朋辈团队、开展朋辈互助就业指导活动[38]。第四,优化教育环境。比如,钱云光、刘喜玲等人指出,通过组织、开展以廉洁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综合运用多种宣传手段深化师德师风建设,营造优良的校园育廉育洁环境是开展廉洁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39]。第五,整合教育力量。比如,张文杰、姚志敏提出,要深入挖掘社会和家庭教育中的廉洁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廉洁教育的辐射作用,形成社会、高校、家庭三者廉洁教育内容互补、形式递进的大学生廉洁教育生态[40];周琳认为,大学生廉洁教育需要学校党政职能部门和二级教学单位共同参与,做到学校有想法、职能部门有办法、二级教学单位有做法,推动形成教育整体合力[41]。第六,完善教育保障机制。比如,钱云光、刘喜玲等人提出要不断完善廉洁教育制度体系,建立资金保障制度,健全责任分工和考评制度,完善日常管理制度[42];张纪霞认为高校要健全大学生廉洁教育机制,做好廉洁教育规划,构建廉洁教育制度体系,建立廉洁教育效果评价标准[43]。
五、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展望
从上述文献梳理可知,学界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涵、理论依据、时代价值、发展脉络、现状问题以及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了重要素材和思路。但是,有关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研究还存在研究泛化、学科基础薄弱、教育内容系统性不足、教育措施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等问题,这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未来,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要重点关注四个问题:第一,聚焦核心问题。要进一步界定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核心概念,科学辨析“廉洁教育”“廉洁意识教育”“廉洁文化教育”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厘清廉洁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关系,把握廉洁教育的自身特点和规律。第二,发挥多学科理论的交叉作用。要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学、伦理学、管理学、统计学等交叉学科开展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第三,提高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不仅要选择大家一致认可的重点内容,也要进一步整合、梳理学者的不同意见。第四,增强教育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根据不同时代背景下教育对象的群体差异,客观反映现状问题,制定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教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