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须裂腹鱼的育苗及疾病防治技术

2023-03-06李泽楠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3年4期
关键词:裂腹小瓜虫病

短须裂腹鱼是冷水鱼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类型,在云南地区以及四川地区的养殖均在不断增加。短须裂腹鱼在育苗时常用的方式主要为工厂化育苗以及室外育苗,不同育苗技术的优势以及应用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别,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挑选,同时需要强化对各类疾病的防治处理,降低疾病发展对短须裂腹鱼健康养殖产生的影响。

1 基础生物学特性

短须裂腹鱼的生物学特征较为显著,体表背部覆盖大量细鳞,臀鳍两侧各有大型臀鳞结构,短须裂腹鱼的腹部中线上有一条裂缝,且下颌部位的角质层生长较为发达,有两对须,须的长度与眼睛比较小,尾鳍的颜色为红色,是亚冷水性鱼类,短须裂腹鱼对于新清新流水的喜爱性较强,当温度处于13~17℃时,是短须裂腹鱼最佳生长的温度环境,当水温超过25℃,短须裂腹鱼也会出现停止摄食的情况,短须裂腹鱼的仔稚鱼趋光性较强,但幼鱼和成鱼,则对光照具有一定的躲避性,短须裂腹鱼属于群居性鱼类,极易被惊扰惊吓,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极为敏捷,2~4月是短须裂腹鱼繁殖的关键时期,雄鱼的珠星较为显著,与同龄雌鱼相比,雄鱼的个体比较小,繁殖策略较为简单,产卵率较高,短须裂腹鱼如生活在野外环境下,主要的食物为底栖生物或者藻类,如在人工饲养时可通过饲料搭配的方式进行。

2 工厂化育苗

2.1 循环水系统

循环水系统主要是通过恒温控制器、水处理器以及养殖系统,共同搭配而成。养殖系统则需包含短须裂腹鱼生长所需的增氧风机、养殖缸以及进排水管等。水处理系统则是由旋转式滤布、过滤器以及浸没式生物过滤器为主要结构。另外,还会有紫外线消毒器以及雨淋式生物过滤器,以此来共同完成对于短须裂腹鱼生长地区水的净化处理。恒温控制系统则是以空气冷热水机组为核心的水域调节系统循环水系统可进行自动控制管理,实现对于育苗水的循环处理。

2.2 开口苗培育

开口苗在培育时应放置在一厘米直径的缸内进行培育,缸内的水位深度应达到80 cm,通过循环水处理以及氧气充盈的方式,满足开口苗的培育要求,水温控制应在14~15℃,短须裂腹鱼卵黄囊仔鱼一般出膜后一周左右便能够正常进食,因此须及时将其转移至养殖缸内,每缸内的放养密度数量应在2万~3万尾左右,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开口饲料主要以丰年虫、蛋黄或者微粒饲料为主,将此类饲料进行连续14 d左右的饲喂之后,便能够进行下一步的饲喂调整。有调查表明,丰年虫饲喂质量最为优良,而蛋黄的饲喂质量最差。在饵料投喂时应以多次少量为原则,每天投喂6~7次为最佳,在饲养管理时需要及时将缸内的残余饵料以及排出的污物进行清理,需不定期对鱼类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患病情况。

2.3 鱼苗培育

短须裂腹鱼仔鱼生长至2 cm之前的整个时期均需要放在2 m直径的缸内进行养殖管理,水深深度同样稳定在80 cm,每缸鱼苗的数量应控制在1.5万~2万尾,由于仔鱼的生长速度比较快,在生长过程中对于营养的吸收量也比较大,可使用粒径250~480 μm的微粒子饲料进行饲喂,但在仔鱼饲喂培育时,需要对仔鱼的生长情况进行全面监测,根据生长需求进行微粒子饲料直径的适当调节,每天饲喂3~4次为最佳,同时需要保证鱼缸内的清洁全面,通过人工吸污的方式,保证鱼缸内的清洁水平。

3 室外分级育苗

3.1 小规格池体培育

如使用小规格池体进行室外分集育苗,规格应为8.5 m×3 m×1 m,要求为该育苗池体进行独立进水以及排水系统的设置,水位深度应控制在80 cm,并且需将遮阳网覆盖在池体上方起到遮阳作用,在放鱼前3 d需要对全池进行消毒,可以使用高锰酸钾进行清洗,消毒完成之后需要进行食台的搭建,在鱼苗转入的前一夜,需要停止进食,在鱼苗放入之后方可立刻进行饲料驯化投喂,该池体如配备微流水以及增压风机,则可进行3万~4万尾鱼苗的培育,能够适合其生长至3 cm左右。

3.2 大规格池体培育

当鱼苗在小规格池体中生长至3 cm时,便可将其转移到大池中进行集中饲养,大池的规格在36.8 m×17.5 m×1.2 m,同样需要根据池体的情况进行独立进水系统以及排水系统的设置要求,水位的深度要控制在1 m,池体的日常管理工作与小规格池体相类似,可按照池体长边方向进行绳子的牵拉,以实现对气石的固定,全池需要进行30~35个气石的投放,鱼苗放置在大池体1周之内,则可进行驯化,该时期的饲料规格可从大粒径微粒子逐渐增加至0.3~0.5 mm浮性料进行饲喂,鱼苗培育时需要保证全程在池内进行充气,保证进水出水阀门开放,在大规格池体中30万~40万尾鱼苗体长能够生长到4 cm以上。

4 主要疾病的防治

4.1 斜管虫病

斜管虫是短须裂腹鱼养殖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当水温稳定在10~14℃且水质浑浊时期,斜管虫病的发生率会有明显增加,短须裂腹鱼患病之后会出现非常明显的食欲降低,离群独游,反应迟缓,消化功能减弱,粪便排出不畅等情况,发病2~3 d之后便会出现大量病鱼死亡的情况。斜管虫病的传播会通过水体进行传播,为避免在短须裂腹鱼养殖过程中出现大面积交叉感染的情况,需要加强对短须裂腹鱼养殖中传染源的管理和控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的清洁以及消毒,根据循环水养殖要求进行循环处理,一旦池内有鱼患病,需要及时将水排净后进行清洁,之后再注入全新水。针对斜管虫病的治疗,可以按照每立方米0.5~0.6 g硫酸铜泼洒的方式进行治疗,还可配以适量硫酸亚铁合剂来提升治疗效果,可隔1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2次,便能够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如用药之后仍有少部分病情严重并死亡属于正常情况,但须及时将死亡的鱼捞出,同时需强化水霉感染的预防。

4.2 小瓜虫病

小瓜虫病在短须裂腹鱼养殖中的出现也较为常见,且各个年龄段均可能发病,但大规格鱼种的患病概率明显较高,小瓜虫病的夏季发病率较高,鱼体的寄生虫寄生情况更为常见,患病之后几条或者腮部位置会出现大量小点附着,且寄生部位会出现明显的发炎红肿情况,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寄生位置有出血表现,其腮部以及体表部位均会附着大量粘液,11月会有明显下降,死亡率极高是导致短须裂腹鱼养殖经济受损的重要因素。针对小瓜虫病的防治,首先需要进行饲养管理工作的优化,使用全价饲料喂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以强化鱼的免疫性能,需要进一步提升换水效率及换水量,强化遮阳措施,避免夏季水温升高,加重小瓜虫病的发病概率。需要做好病鱼的隔离处理,防止出现不同疾病交叉发病的情况。针对小瓜虫病治疗时,每立方米水域可以加入0.8~1.2 g辣椒粉、1.5~2.2 g生姜,加水煮沸之后泼入池塘之中,每天泼入一次,连续3~4 d即可。

猜你喜欢

裂腹小瓜虫病
南美白对虾养殖孢子虫病频发,实战派专家的五点预防建议
肉牛巴贝斯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仿生态养殖短须裂腹鱼母本繁殖特性研究
浅析毕节市裂腹鱼繁养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
异齿裂腹鱼产后护理技术
西藏裂腹鱼亚科鱼类研究进展
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不负缘起缘灭
一幅漫画概括你的2016
一例羊脑包虫病的防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