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红色文化与茶文化数字化转型研究
2023-03-06王囯辉朱永香
王囯辉,朱永香
(浙江农林大学 文法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进步的新质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红色文化应该是活的,是具有特色鲜明的教育意义的。对红色文化的传承首先要有红色载体为依托,加快新时代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和发展极为重要。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极具价值性与影响力的文化,它悠久的历史,饱含着大量的红色精神内涵。回顾历史,不论红色文化还是茶文化,都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用心血浇筑的,它彰显了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民族情感。红色文化所发挥出的教化、规范、导向作用无可替代,是中华灵魂之所系,血脉之所依,体现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茶文化所形成的茶思想、茶精神、茶哲理,是彰显着我国独有的历史文化的烙印。因而,将红色文化与茶文化两种精神标识进行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文化的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举措。
1 浙江红色文化与茶文化资源特色
浙江既是红色文化形成的重要源流,也是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浙江嘉兴南湖作为红色革命的启航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浙江是中国红色文化资源的源头。浙江湖州作为“茶圣”陆羽的《茶经》的著书地,其茶文化不仅成为了浙江的特色文化,而且也为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1 浙江红色文化与茶文化资源丰富
浙江地处中国东部,东面临海,山多地少。浙江多山临海的独特地理环境,造就了浙江人民坚毅负重像山一样的品格。[1]同时也造就了浙江人民不甘屈服、奋起反抗侵略者的斗争精神,缔造了一批宝贵的红色资源。1921年,十几个年轻人在嘉兴南湖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30年,裘怀古在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后英勇就义于杭州;1935年,红军挺进师在和党中央失去联系后孤军奋战;1954年,毛泽东为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在杭州彻夜工作……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浙江的奋斗历程,是一代又一代浙江人民的集体记忆。
浙江茶文化从狭义上讲,是以种茶、制茶、饮茶为核心形成的文化特征;从广义上说,是以茶为媒介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总和。[2]不论是茶的艺术文化、民俗文化,亦或是茶的产业文化,都属于茶文化的范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多地考察茶产业发展情况时强调,希望浙江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将茶山变成金山银山。自唐以后至清代1200年的历史,共著有茶书120余种,其中有关浙江的茶书就有10余种,而关于茶的艺术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工艺文化、品饮文化等就不计其数了。目前,浙江有着上千个茶叶品种,种植面积达到近300万亩。
1.2 浙江红色遗址和茶文化遗迹分布广泛
红色遗址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重要历史活动遗迹、旧址及纪念设施。从嘉兴南湖中共一大旧址,到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到台州市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再到宁波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可以看出,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丰、数量大、名度高、分布广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的重要革命遗迹和纪念设施共有108处,分布在浙江11个地市。[3]
茶文化遗迹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大家族中不可低估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浙江,至今流传着“名山名寺出名茶”之说,从狮峰山胡公庙前乾隆钦点的“十八颗御茶”到素有“江南茶源,韩日茶祖”之称的天台葛仙茗圃,从名茶产地桐庐桐君山,到磐安玉山古茶场,每一处的茶文化遗迹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保留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据不完全统计,浙江茶遗迹数就达到30个以上。
1.3 浙江红色文化与茶文化影响深远
“红船精神”,“浙江精神”,不仅仅是浙江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国人民永续传承的精神根基。浙江不断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浙江大地上凝聚起了独特而宝贵的红色精神谱系。2020年,浙江红色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扎实推进,一批批鲜活的红色革命英雄、红色革命遗址、红色英雄事迹涌现在世人眼前,为浙江建设“浙江有礼”、“信用浙江”、“诚信档案”等省域文明品牌奠定了坚实的精神根基。
茶文化是一种以茶为载体,展现出中国传统思想道德、人文精神的“中介”文化,它蕴含的内涵是中国文化内涵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广而大,博而深。自古以来,茶道中所蕴含的的清、寂、廉、美、静、俭、洁、性等特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民族,它所表现出的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国际性的特质更是其影响力的有力见证。
2 浙江红色文化与茶文化资源开发现状
浙江是我国红色基因与茶文化精神形成的重要之地,为了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与茶文化,凝聚红色文化与茶文化内生动力,使浙江红色文化与茶文化基因焕发生机,浙江省政府、组织、学界都做出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同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作为红色文化与茶文化的发源地,浙江省在红色资源与茶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基因传承与弘扬等方面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2.1 利用程度较低、内涵深挖不足。
新时期的浙江省对红色文化与茶文化研究蔚然兴起,取得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对红色文化与茶文化理解不够深入透彻,未兼顾红色文化与茶文化在当下所能发挥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作用,导致在开发过程中依然存在个性化内涵未充分挖掘、利用程度低、地域特色展示欠缺、红色文化与茶文化产业战略缺乏等问题。
2.2 资源过于分散,保护力度不强
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和茶文化资源遍及全省各地,但是受不同地区经济水平的影响,红色文化与茶文化资源保护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不少偏远地区的红色遗址和茶文化遗迹还有所破坏。此外,随着旅游市场的兴起,浙江省有关部门一味地追求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红色文化与茶文化资源进行开发,而忽视了对部分影响力小的红色文化与茶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2.3 产业化发展链条短,附加值不高
近年来,浙江省旅游资源、影视文化资源发展迅速,同红色文化与茶文化资源不断融合。但是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红色文化与茶文化资源未能与旅游、影视文化等资源较好地融合,红色文化与茶文化资源的价值未被充分的利用。当下,红色文化与茶文化产业的创新性不高,产业化形式较为单一,未能形成高附加值产品的创新与开发。
3 浙江红色文化与茶文化数字化转型内在机理
浙江作为新时期数字化改革的重要窗口,在加快红色文化与茶文化资源数字化进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借助数字化技术可以对红色文化资源与茶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传承,从而以新的视角及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展现茶文化魅力。
3.1 构建红色文化与茶文化资源数字化整合平台
浙江省红色文化与茶文化资源分布较广,管理分散,对其整合和保存难度较大。因而构建集采集、整理、修复、保存的数字化整合平台十分重要。首先,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红色文化和茶文化资源进行检测、扫描及摄影,获取红色文化与茶文化资源分布信息,搭建红色文化与茶文化图谱结构,建立红色文化与茶文化资源数据库,分类整合红色文化与茶文化资源;其次,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修复、复制及创新功能,对已损坏的红色旧址、红色故事、茶文化遗迹、茶故事等一系列资源进行存储。
3.2 创新红色文化与茶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模式
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传播手段是拓展红色文化与茶文化传承发展的渠道,创造形式多样的数字化保护模式对发挥红色文化与茶文化聚合共享最大效应具有导向作用。借助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数字化集视频、音频、广播、手机APP技术,全方位展示多元红色文化与茶文化资源,充分满足群众感官需求;引进3D打印、AR、VR等先进技术手段,创新数字化展览展示体系,在光、电、色彩、声波的作用下,丰富红色文物以及茶文物展现形式,达到文物的立体化、视觉化、全景化效果,全面提升观展体验;[4]搭建多层面互动传播机制,大力开发游客体验式、参与式的项目,全面形成线上线下红色文化与茶文化传播网。
3.3 延长红色文化与茶文化资源数字化产业发展
红色资源和茶文化资源既是人类的精神资源,也是人类独特的旅游资源。加快浙江红色资源与茶文化资源数字化产业的发展,要在文物开发思路上,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文物的“活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利用3D 打印技术完成文物的仿真模型和创意设计。在文创创新发展思路上,依托革命故事、红色家书、茶故事、茶道茶艺等背景,对红色文化资源与茶文化资源进行设计和开发,全面打造线上茶文化与红色文化文创产品观赏平台及红色文化与茶文化融媒体传播品牌。在旅游景区改造升级思路上,着重强调红色景区与茶景区的沉浸式体验,化静态为动态,改变传统文物陈列模式,运用恰当情景式方法实现游客的主动参与。
4 浙江红色文化与茶文化数字化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
红色文化与茶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将红色文化与茶文化浸润于学校教育、城市空间、邻里社区、乡镇乡村、旅游景区等方面,通过红色文化与茶文化场馆创建、红色文化与茶文化书籍撰写、红色故事与茶故事编写、红色影视与茶艺拍摄等活动,将浙江红色文化和茶文化与实践相结合,发挥红色文化与茶文化教化育人、凝心聚力的作用。
4.1 学校教育——开展网络宣传,编写系列书籍
在网络时代的浪潮不断地冲击着以书籍为主的传统阅读方式的大背景下,学校应积极自主的将红色文化资源与茶文化资源列入思政教育当中,加强学生对红色文化和茶文化的了解与学习;同时,学校要充分借助新兴媒体资源,搭建学校红色文化与茶文化知识专栏,定期以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抖音等新兴媒体推送红色教育与茶教育主题的文章和视频,为学生创造一个新的学习阵地;此外,书籍是传播红色文化与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要围绕红色文化与茶文化题材,挖掘红色文化与茶文化内涵,创作出一批集战史战例、人物传记、会议会址、茶德茶精神、茶道茶艺、茶画茶学的优秀文艺作品;最后,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校报、食堂餐桌等校园宣传点,定期播放奋发向上的红色歌曲、红色茶谣,宣传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张贴茶艺文化宣传标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红色教育,培养红色精神。
4.2 城市空间——开拓传播渠道,创建特色馆室
红色文化与茶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要选用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的品牌路径。城市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要依附于红色文化和茶文化之上,以多样化的红色活动和茶艺活动为载体,以点带面,推广具有特色的城市精神,提升全民精神文明素养;同时城市应组织人才大力开展红色文化和茶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和茶文化的价值内涵,以地区红色文化和茶文化为“点”,带动城市文化“面”;此外,城市应在车站广告牌、公交地铁、商场、灯光展区等地方加入红色文化和茶文化元素,着力提升城市文化氛围;最后,各省市之间应积极鼓励人才流动,加强东南沿海红色文化和茶文化人才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助力中西部地区建立红色文化和茶文化产业,提升中西部地区红色文化和茶文化影响力。
4.3 邻里社区——讲好经典故事、创作经典曲舞
邻里社区是群众生活、工作、休闲的场所,加快建设社区红色文化和茶文化,打造社区红色文化和茶文化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社区开展红色文化和茶文化阵地缺失,载体匮乏。在此背景下,社区党委要积极落实人、财、物,积极提供文艺场所,指导文艺团体,集聚文艺人才,充分发挥社区群众的创造性和“人传人”的作用,积极让社区百姓在活动中创造出一批批经典曲舞,感受红色文化和茶文化的魅力;同时,社区要定期举办党建和茶艺活动,让群众成为弘扬红色文化的主导和传播茶艺文化的先锋,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凝聚社区精神,形成社区文化,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社区氛围;此外,要不断创新红色文化和茶文化在社区中的传播方式,要针对不同受众群体、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程度以及特殊群体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和学习,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引领正确的价值观,共建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
4.4 乡镇农村——深度开展“红茶融合”、铸牢乡村文化之魂
传承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铸魂”。浙江省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领跑地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地,对红色文化和茶文化的挖掘、整理、继承和发展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作为新时代红色文化和茶文化创新和发展的重要窗口,浙江要深度开拓“红茶融合”路径,以“红色文化与茶文化+民俗”,“红色文化与茶文化+生态”,“红色文化与茶文化+美丽乡村”等特色化的建设和发展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和茶文化乡村示范点;同时要充分挖掘、整合乡镇乡村红色文化和茶文化资源,打造“革命遗址+革命故事+生态文化+农旅融合”和“茶文化遗迹+茶故事+生态文化+农旅融合”的精品线路,助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发展。此外,要依托乡村独特的红色文化和茶文化资源,努力建设红色文化和茶文化教育示范基地,积极培育乡村红色文化和茶文化品牌,切实把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和农民精神家园建设好、使用好,走出一条文化兴村的魅力大道。
浙江全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其文化资源有着极高的政治、经济、教育、艺术、科技价值,是浙江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块“宝石”。数字化技术为红色资源与茶文化资源的传承、开发和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是推进红色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推动茶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浙江红色文化与茶文化数字化要持续立足于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文化资源的特殊性、差异性和可数字化特性,逐步将文化融入在学校教育、邻里社区、乡镇农村等方面,通过赋能内涵、数字呈现、表现形式、传播样态等形式打造红色文化与茶文化数字化转型的浙江样本,为全国其他地区红色文化与茶文化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经验和借鉴。